冲过“渡鸦滩”的队伍,不敢有丝毫停留,拖着伤痕累累的身躯,沿着蛇骨溪向下游方向又拼命奔行了数里,直到确认暂时摆脱了日军的直接追击,才在一片地势稍高、林木异常茂密的河湾处瘫倒下来。
极限的疲惫如同潮水般淹没了每一个人。连张三这样铁打的汉子,也靠在一棵树上剧烈地喘息,汗水混着血水从额角不断滴落。林晓清点着人数,心不断下沉。又有两名重伤的钦迪特队员在刚才的狂奔中永远闭上了眼睛,肯特的气息也微弱得如同风中残烛。他自己带来的二十名精锐,也减员三人,余人几乎个个带伤。
药品彻底耗尽,食物也所剩无几。绝望的气息,似乎随着查理的离开,又重新开始弥漫。
“旅座,接下来怎么办?”查理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但现实是,他们依旧被困在敌后深处。
林晓强迫自己冷静思考。按照原计划,“渡鸦滩”接应失败,他们必须寻找备用方案。地图上标识的下一个可能联络点,在更下游,需要再穿越几十公里的日军控制区,以他们现在的状态,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难道真的要葬身在这异国的丛林里?
就在这山穷水尽之际,天空中再次传来了引擎的轰鸣声!但与p-40那熟悉有力的咆哮不同,这是一种更加奇特、节奏分明的“嗡嗡”声,由远及近,音量不大,却异常清晰。
所有人瞬间紧张起来,下意识地抓紧武器,寻找掩体。
“不是鬼子飞机!”张三侧耳倾听,眉头紧锁,“声音不对,速度很慢……像是……蜂群?”
林晓也抬头望去,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冠缝隙,他隐约看到了一个奇特的飞行器轮廓——它没有固定的机翼,头顶有一个巨大的、正在高速旋转的旋翼!
是直升机!这个时代极其罕见,甚至可称为试验品的飞行器!
那架涂着盟军标志、外形笨拙的直升机(型号类似早期西科斯基R-4)如同一只巨大的蜻蜓,在河湾上空艰难地盘旋着,努力寻找着可供降落的空地。最终,它选择在河湾处那片相对平坦的砂石滩上缓缓下降,旋翼卷起的强大气流吹得周围草木伏倒,砂石飞溅。
舱门打开,率先跳下来的,竟然是盟军联络官安德森少校!他挥舞着信号旗,用英语大声呼喊:“林旅长!是我们!快!登机!”
绝处逢生!巨大的喜悦冲击着每一个人,甚至让人感到一阵眩晕!
“快!抬伤员!所有人,登机!”林晓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他亲自和组织还能行动的队员,将肯特等重伤员优先抬向直升机。
这架试验性的直升机空间有限,塞进二十多名伤痕累累的士兵已经是极限。当最后一名队员挤进机舱,沉重的机身明显向下一沉。飞行员通过耳机焦急地催促着。
安德森少校最后一个登机,用力拉上舱门。直升机引擎发出吃力的轰鸣,旋翼加速旋转,缓缓脱离地面,艰难地爬升。
当直升机终于稳定高度,向着南方飞去时,机舱内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随即被劫后余生的剧烈喘息和压抑不住的哽咽声打破。麦克劳德紧紧抱着昏迷的肯特,将脸埋在他肮脏的军服里,肩膀剧烈耸动。其他钦迪特队员也相拥而泣。就连许多“东方旅”的硬汉,也忍不住红了眼眶,紧紧握住身边战友的手。
林晓靠在冰冷的舱壁上,透过狭小的舷窗,望着下方那片几乎吞噬了他们的、无边无际的墨绿色丛林,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涌上心头。弗格森少校和那些永远留在林中的弟兄们的面孔一一闪过。他们成功了,却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安德森少校挤到林晓身边,脸上充满了激动和敬佩:“林旅长!上帝保佑!你们真的做到了!这简直是个奇迹!韦维尔将军和温盖特将军得知‘彗星’分队有人生还,一定会震惊不已!尤其是您,林旅长,您在自身危难之际,毅然深入虎穴,营救盟友,这份勇气和信义,必将传为佳话!”
林晓疲惫地摆了摆手,没有多说什么。此刻,他只想尽快回到根据地,让伤员得到救治,让活着的弟兄们好好睡一觉。
几个小时后,直升机降落在印度境内的一处盟军野战医院外的临时起降坪。早已等候多时的医护人员立刻冲上来,将伤员们迅速抬往手术室。林晓和他的队员们也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和最高规格的安置。
很快,“东方旅”深入日军腹地,成功营救出大部分“彗星”钦迪特分队成员的消息,像旋风一样传遍了盟军东南亚战区司令部,并通过电波,传向了重庆和伦敦。
盟军高层为之震动。这不仅是一次军事上的成功,更是一次政治和宣传上的巨大胜利!它有力地证明了盟军之间的协作与信任,狠狠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韦维尔将军亲自发来嘉奖电,称赞此次行动是“同盟国精诚合作的典范”,“体现了无与伦比的勇气和精湛的战术素养”。
而在伦敦,面对下议院的质询,丘吉尔首相再次提到了林晓和“东方旅”的名字,他挥舞着雪茄,用他那标志性的雄浑嗓音说道:“……是的,先生们,就在那片遥远的、被黑暗笼罩的丛林里,我们的一位中国盟友,林晓将军,再次向我们,也向全世界证明了,勇气与智慧是无法被征服的!他和他的部队,不仅摧毁了敌人的机场,更从魔鬼的指缝中,夺回了我们勇敢的小伙子们!他们是大英帝国最忠实、最可敬的朋友!”
“东方旅”和林晓的声望,通过此次奇迹般的营救行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他们不再仅仅是一支能征善战的神秘部队,更成为了盟军团结与胜利的象征。
然而,站在荣誉的顶峰,林晓却异常清醒。他看着医院里躺着的伤员,看着队员们脸上尚未消退的疲惫,知道脚下的路还很长。日军的报复必将更加凶猛,而来自各方的关注与审视,也必将更加复杂。盛赞之下,暗流涌动。
但无论如何,他们活下来了。并且,带着新的荣誉与更强的信念,准备迎接下一场风暴。只是,那架及时出现的、如同天降神兵般的直升机,其真正的来源,以及查理那架“拼凑”的p-40背后更深的故事,似乎还笼罩着一层迷雾。这些,或许将是下一个故事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