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大奖赛周四的车手新闻发布会上,镁光灯在头顶交错闪烁,此起彼伏的快门声如同细密的雨幕。
“我有个问题想问张骋。”
当这句话突然响起时,我努力保持着镇定,面上波澜不惊。
此前的几分钟里,前排的哈马莱宁(法拉利)、哈里森(迈凯伦)和阿尔瓦雷斯(迈凯伦)成了媒体焦点,他们围绕着冠军之争、迈凯伦与法拉利的实力对比侃侃而谈,而坐在后排的我,只能安静地旁观这场话语的盛宴。
过去几天,我与科斯金宁父子一同飞行,回到格罗夫后又在模拟器上反复练习,原以为能暂时避开媒体的锋芒,没想到此刻平静被打破。
我甚至不太确定自己为何会被选为这场发布会的五位车手之一,猜测或许只是为了确保赛季中每位车手都能被媒体问到,娜塔莎却觉得是因为我前两场比赛表现亮眼。
无论原因如何,眼前这个问题,和我此前的赛场表现毫无关联:“作为冠军争夺战的局外人,你如何评价迈凯伦搭载的梅赛德斯-奔驰引擎与法拉利引擎的动力?”
我微微坐直身体,目光扫过提问记者身后密密麻麻的麦克风和摄像机,斟酌着字句回应道:“这其实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毕竟我既没有驾驶过梅赛德斯引擎,也没体验过法拉利引擎,我的赛车上搭载的是丰田引擎,唯一开过的另一款V8 发动机还是2006年的考斯沃斯引擎。虽然大家都能看到圈速数据,但首先,这并非什么秘密;其次,圈速并不能说明一切。迈凯伦和法拉利的赛车本就截然不同,从数据采集到团队协作都大相径庭,这使得两车的性能表现不能简单归结于引擎。我只知道,回看比赛时,看到迈凯伦和法拉利激烈角逐,那种紧张刺激的对抗十分精彩。这场冠军之争正逐渐升温,我想所有车迷都会为之兴奋。”
我坦诚地表明自己无法确切回答,同时也不忘传递对F1赛事和本赛季冠军争夺战的积极态度。
“如果可以选择,你会选用法拉利引擎还是梅赛德斯引擎?”
同一个记者紧追不舍,试图换个角度让我间接给出答案。
我能察觉到,他似乎想炮制一篇关于两款引擎孰优孰劣的报道。
本赛季至今,法拉利和迈凯伦各赢下一场比赛,但迈凯伦整体表现更占上风。
在冠军争夺战尚未明朗的情况下,他想借询问偏好来套出我的观点,从而写一篇博眼球的报道。
可我又怎会如他所愿?
我面带微笑,语气坚定地回应:“如果能自由选择F1赛车上的引擎,我会毫不犹豫选择丰田引擎,因为这个赛季他们一直是我们非常出色的合作伙伴。”
我巧妙避开了对两款引擎的比较,着重强调对丰田的认可。
被问到这样的问题,某种程度上对丰田引擎是种轻视,仿佛它根本不在顶级引擎的讨论范畴内。
诚然,我们的引擎性能与冠军争夺者相比有差距,但这绝不是赞助商和合作伙伴想听到的内容,所以我必须明确表达对丰田的支持。
随后,提问的矛头转向了卡明斯基(宝马索伯),一位英国记者询问他,宝马为下一站西班牙大奖赛准备的升级套件,能否助力车队缩小与法拉利、迈凯伦的差距。
作为欧洲赛季的开端,西班牙站临近大多数F1车队的总部,不少车队都计划在此引入升级方案。
卡明斯基微微向前倾身,思索片刻后开口:“我…… 我认为今年的赛车很棒,相比去年有了显着进步,这非常令人欣喜。去年宝马给予我机会,让我成为首位征战F1的波兰车手,我还在蒙扎站上了领奖台,那一刻我无比激动。希望今年我们能延续这份成功。维克多(哈特曼)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虽然我目前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我相信,我和团队一定能在本站比赛中斩获积分。”
这位波兰车手分享了对宝马索伯车队的信心,以及车队在竞争中的定位。
如今,宝马索伯车队已跃居车队积分榜第三,超越了去年的年度冠军雷诺车队,对于一支几年前还使用旧款法拉利引擎、处于中下游的私人车队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飞跃。
不得不说,即便在索伯-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时期,这支车队就常常能超常发挥,还曾是许多优秀车手的起点,比如如今法拉利车队的马蒂?哈马莱宁和恩里克?德马泰奥。
宝马雄厚的资源,曾助力威廉姆斯车队在21世纪初争夺冠军,如今与索伯车队结合,取得这样的成绩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当年索伯作为小车队,能拥有红牛和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作为冠名赞助商,足见其实力,前者如今已拥有两支F1车队,后者则依旧是宝马索伯的燃油合作伙伴,为车队提供着大量资金支持。
至于宝马的升级方案在巴林大奖赛中会有怎样的表现,答案很快就会揭晓。
……
“听好了,张骋,当前第十名的成绩是1分33秒2,不过不少车手都在做最后一圈冲刺,全力以赴,看看最终结果如何。”
彼得?马尔梅迪的声音从无线电中传来,语气中带着一丝紧张与期待。
此时q2排位赛临近尾声,我渴望在自己短暂的F1职业生涯中,首次闯入q3。
这个周末,我和汤米?科斯金宁的竞争十分胶着,我盼着能抓住机会,突破自我。
萨基尔国际赛道上,我驾驶着赛车在后方直道上穿梭,试图让软胎达到最佳工作温度。
赛车油箱近乎见底,搭配着抓地力更强的软胎,这一圈将是整个周末速度最快的一圈,毕竟进入q3的车手,下一圈就得带着比赛燃油量上阵。
在十四号弯前,我重重踩下刹车,紧接着如离弦之箭般冲过十五号弯的最后一个小弯,直奔起跑线,驶向一号弯——齐格勒弯。
这条赛道的一号弯以七届世界冠军命名,虽说是个发卡弯,却需要以极高的速度通过。
我在弯道前猛踩刹车,精准打方向让赛车入弯,紧接着迅速加速,因为一号弯的出口极为宽阔,设计初衷是为了让赛车能顺利衔接二号弯的角逐,不过在排位赛中,这些考量都无关紧要。
我全速贴着二号弯的弯心而过,左前轮碾过内侧路肩,又及时将车身拉回赛道,迎接三号弯。
三号弯只是一个微小的弯折,随后便是漫长的直道,我将挡位升至七挡,2.4升 V8发动机在中东的烈日下爆发出转的怒吼,全力冲刺向四号弯。
然而,所有的动力与转速在四号弯前瞬间化为乌有,我急刹车、降挡,操控着赛车切入弯道。
这个弯道半径狭小,好在空间还算充裕,我踩着路肩,甚至压过部分柏油路面,这里也是耐力赛布局与大奖赛赛道的分歧点。我顺着坡道继续疾驰而下。
五号弯只是一个小弯折,但经过六号弯时需要松油门,进入七号弯前还得轻踩刹车,为即将到来的八号弯发卡弯做准备。
八号弯是赛道上最难的刹车区之一,弯道的坡度使得最佳行驶线路远离弯心,我得走一条大半径线路,贴着外侧路肩,准备爬坡出弯。
但不能在外测停留过久,因为还得及时调整到赛道另一侧,应对九号弯和十号弯。理论上,九号弯难度不大,但实际比赛中,它与十号发卡弯距离极近,许多车手会将这两个弯道当作一个长弯处理,在九号弯就开始刹车,尽量保持速度通过十号弯,再次碾过外侧路肩。
不过得格外小心,路肩不能压得太多,否则会影响进入内场直道的出弯速度。所幸,我顺利通过了这个组合弯,一进入直道便全力加速,即将迎来我最喜欢的赛段——爬坡路段。
十一号弯又是一个刹车区,但刹车力度无需像在八号弯和十号弯时那么大。
我减速驶入弯道,车身下沉,仿佛掉进一个小坑,这反而让前方的坡道显得更加陡峭。
出弯后,我迅速加速,从十一号弯外侧切入十二号弯内侧,微微松油门、降挡,既要尽可能保持速度,又得小心别冲出赛道毁掉这一圈,因为赛道在坡顶处似乎变得狭窄起来。
还没等我充分加速,又得为看似平缓实则刁钻的十三号弯降挡刹车。
本能驱使我想以最快速度过弯,甚至想压着路肩、冲上柏油边缘,但国际汽联早有防备,弯道出弯处不远处就是一片碎石区,这迫使车手们必须克制冲动。
不过也不能过于谨慎,毕竟十三号弯的出弯表现直接影响后方直道的加速,速度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