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辆车先后驶入维修区,升起气动千斤顶,更换新胎后重新驶回赛道。
我和马里诺都换上费尔斯通红胎,为最后的冲刺做准备;科伦坡本应同样换红胎,却在进站时出现罕见失误 —— 赛车在千斤顶上多停留了片刻,就是这关键的几秒钟,让他被我们两人超越。
“沃尔特斯在身后逼近,但你暂时安全。阿方索是下一个目标,他已进站换黑胎(硬胎),正专注于自己的节奏,但必要时他或许会帮你。” 雅各布通过无线电解释道。
此时马里诺?弗兰泽塞驶出维修区,我紧随其后,科伦坡则晚了几秒,就是这几秒的差距,让英国车手卡勒姆?沃尔特斯趁机插入我们之间。
塔季扬娜暂时仍领跑,但尚未进站;瓦格纳第二,我和马里诺争夺第三。
这场较量贯穿整圈赛道,安德雷蒂赛车在长滩的速度明显比圣彼得堡站更快,但比赛圈数不断减少,这点优势足够吗?我心里没底。
当我们追上阿方索?瓦格纳时,塔季扬娜?温妮琴科恰好进站。
驶入东海岸线大道时,塔季扬娜?温妮琴科刚驶出维修区出口;瓦格纳拼尽全力阻挡弗兰泽塞;而我则试图在进入一号弯前,同时对两人发起冲击。
眼看阿方索向左偏移,似乎在为我让出空间,我果断选择外线,但弗兰泽塞却从最左侧强行切入,三辆车瞬间并排,而塔季扬娜的 22 号黄白蓝配色潘斯克卡车租赁赛车,就在我们前方几英尺处。
刹车区里,弗兰泽塞利用位置优势切到内线;我因路线受限,不得不最早刹车。
不得不承认,这位苏格兰车手洞察力敏锐,他看穿了我和阿方索的意图,迅速反制,抢占位置,而我则被困在队友身后,用着最劣势的轮胎驶过喷泉弯。
弗兰泽塞则不一样,他的轮胎已暖好,用的还是更快的软胎;在这个依赖机械抓地力的低速路段,他很快追至塔季扬娜车尾。
驶入西海岸线大道时,我越过前车车顶,看到 10 号奇普?甘纳西赛车在六号弯超越了温妮琴科。
这姑娘太可惜了:第二场比赛就拿杆位,大半程都保持领跑,却因我和马里诺在比赛初期 “免费” 进站(借黄旗时机进站未损失太多名次),从一开始就陷入策略被动。
温妮琴科已拼尽全力拉开差距,甚至在我们超越她之前完成了进站,但新胎暖胎期的挣扎,还是让她没能守住领先。
虽然为她惋惜,但比赛仍要继续。此刻,我正与队友争夺领奖台席位。
阿方索?瓦格纳堪称安德雷蒂格林车队的 “精神领袖”:他是现役车手中最年长的,胜场数最多,这位犹太裔巴西车手,更是印地赛车界最受喜爱和尊重的车手之一。
无论是圣彼得堡还是长滩,他的排位赛成绩都远超我;但我向来是 “正赛型车手”,排位赛虽弱,正赛却总能发力。
此刻我的双臂已开始酸痛,印地赛车对体能的要求,正不断考验着我相对单薄的身体,至少和那些肌肉发达的印地车手相比是这样(毕竟 F1 更强调轻量化,而非纯粹的力量),但我决心证明自己为何有 “正赛强者” 的名声。
因此,下一圈驶入东海岸线大道、冲向一号弯时,我紧紧贴住阿方索的尾流,用尽最后一次 “推进超车”机会加速,在进入刹车区前就完成超越;为确保万无一失,我甚至比他更晚刹车。
之后的任务,就是紧盯后视镜、避开护墙,冲过终点线 —— 我的首场长滩大奖赛、第二场印地赛车比赛,最终以第三名收尾。
2009 年长滩丰田大奖赛前十成绩如下:
1.马里诺?弗兰泽塞 - 英国爱丁堡 -奇普?甘纳西车队 - 50 分
2.塔季扬娜?温妮琴科 - 乌克兰- 潘斯克卡车租赁潘斯克车队 - 40 分(+1 分杆位奖励,+2 分领跑圈数最多奖励)
3.张骋 – 中国 - 卡巴斯基安德雷蒂格林车队 - 35 分
4.阿方索?瓦格纳 - 巴西圣保罗 - 伊泰帕瓦安德雷蒂格林车队 - 32 分
5.卡勒姆?沃尔特斯 - 英国米尔顿凯恩斯 - 国民警卫队黑豹车队 - 30 分
6.马里奥?安德雷蒂三世 -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拿撒勒 - 711 安德雷蒂格林车队 - 28 分
7.德梅特里奥?科伦坡 - 巴西圣保罗 - 万宝路潘斯克车队 - 26 分
8.丹妮拉?皮耶里 - 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 - 摩托罗拉安德雷蒂格林车队 - 24 分
9.罗伯特?德尚 - 荷兰鹿特丹 - “墙洞营地” 拉哈尔?莱特曼车队 - 22 分
10.马克西米利安?特拉帕尼 - 加拿大蒙特利尔 - 图坦卡蒙康奎斯特车队 - 20 分
“哇!大家都表现得太棒了,真的太开心了。我们果然能在这样的比赛中从后排追上来,太满意了。谢谢大家。”
比赛结束后,我驶入维修区,向团队表达感谢,对自己的表现十分满意,也清楚这将是我们接下来一段时间里的最后一次合作:印地赛车即将迎来连续多场椭圆形赛道赛事,而我则要返回欧洲,与标致车队合作备战斯帕 1000 公里耐力赛,之后便是重头戏 —— 勒芒 24 小时耐力赛。
团队显然也清楚这一点:当我停车熄火时,队员们早已在一旁等候。
我刚在赛车里直起身、装好方向盘,机械师们就纷纷拍我的背表示祝贺;之后我又和两位机械师拥抱,最后与雅各布?德斯泰法诺握手。
“干得好,孩子,这边走。”mJ?安德雷蒂走了过来,向我道贺后,带我去见赛事官员,接下来我要和领奖台另外两位车手一起,接受各类媒体采访。
马里诺刚回归印地赛车就夺冠,脸上满是兴奋;而塔季扬娜?温妮琴科则显得更为沉稳, 她摘下无线电耳机、擦去脸上的汗水时,还朝我点头微笑。
但我没太多时间与她交流,片刻后,我就被带到麦克风前,面对一位电视台记者。
“张骋,你今天表现出色,从第十一位追到第三位,还击败队友拿下领奖台最后一个席位,现在感觉如何?”
“嗯…… 感觉很棒。这是我前两场印地赛车比赛,而这两场也占了我本赛季参赛计划的很大一部分 —— 我只参加公路赛和街道赛,所以必须把每一场的成绩都做到最好。因此,一场第五、一场第三,无疑是最理想的开局。而且……25 号卡巴斯基本田赛车真的很出色,我已经等不及要在七月份重返赛场了。” 我回答道。
采访中途,mJ?安德雷蒂朝我递了个眼神,提醒我提及车队赞助商,我顿时有些尴尬地红了脸。
美国赛车界有个特别的惯例:采访时必须提到冠名赞助商。此次赞助我们的,是我的个人赞助商卡巴斯基,以及引擎合作伙伴本田。
考虑到本田是印地赛车唯一的引擎供应商,我曾疑惑为何还要特意提及 “我们使用本田引擎”。后来才知道,潘斯克、奇普?甘纳西、安德雷蒂和拉哈尔?莱特曼四支车队,都与本田有技术合作,因此我们能免费获得引擎,无需像其他车队那样租赁。
这就说得通了,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在这个以 “公平竞争” 闻名的统一规格赛事中,这四支车队总能跻身顶尖行列。
“谢谢你,张骋,同时恭喜你夺得季军的好成绩。”记者补充道。
暂且放下对未来的畅想,此刻实在没理由感到沮丧:第二场比赛就登上领奖台,还与一位极具潜力的年轻女性车手共享荣耀。
她如今已在潘斯克车队站稳脚跟(潘斯克是美国赛车界的顶尖团队,同时参与纳斯卡、印地赛车和劳力士跑车系列赛,后者与我参赛的美国勒芒系列赛互为竞争对手);而领奖台顶端,站着的是赛车界的当代传奇马里诺?弗兰泽塞。
这位驰骋赛场十余年的车手,曾在 1999 年与胡安?帕布罗?蒙托亚争夺 cARt 总冠军,曾无数次与目标奇普?甘纳西车队的传奇赛车较量,如今自己却成了这支车队的一员;更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队友 —— 上赛季卫冕冠军,本赛季前两场比赛竟都没能进入前十。
印地赛车的故事仍在继续,但无论好坏,接下来几周,我都将暂别这个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