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旅长穿着皮夹克,一马鞭抽飞李云龙手里的钢盔,怒喝道:我管他来的是哪路神仙,就算是小鬼子的天皇卫队,你们也得给我按茅坑里呛死!
这些天老子脑子里就仨字——窝囊废!这是整个386旅的奇耻大辱,必须给老子洗干净!
我可不想永远在老伙计面前矮半头,每次开会都被人指着脊梁骨笑话!老子臊得恨不得找地缝钻!
你们也一样,过些天去旅部开会,看看当年战友怎么戳你们脊梁骨!旅长平日很少发火,这次是真急眼了。
李云龙满不在乎,毕竟他才接手独立团,之前的烂账算不到他头上。
孔捷听到这话却把脑袋埋得更低了。他向来要脸,带的部队却被老总骂作窝囊废,往后还怎么带兵?
本就沉默的他这些天更不爱说话,常常独自躲在屋里喝闷酒。可他的仇家是背靠山西第一军的山本特工队,自己不过是个千把人的杂牌团。双方实力悬殊,怕是连照面的机会都没有,更别提报仇了。
要是真能跟山本一木面对面干一场,他定要用大刀把这畜生剁成肉酱,就算搭上这条命也值了。要是不能用仇人的血祭奠弟兄,那就用他自己的血来祭奠!
就算轰轰烈烈战死,也比天天听人嘲讽强百倍。
他闷头端起酒碗,低声道:旅长,喝点。
旅长看都没看孔捷,继续指着李云龙鼻子骂:李云龙你给我记住了,要是独立团在你手里还是这副怂样,老子照样收拾你!
时光流逝,旅长依旧沉默不语,孔捷把心一横朗声道:
旅长,这杯认错的酒您要是不接,我孔捷就永远这么端着
李云龙暗叫不好,孔二愣子向来认死理
这种时候招惹旅长,简直是自讨苦吃
不出所料,孔捷的话再次点燃了陈旅长的怒火
他冷冷扫了孔捷一眼喝道:
孔副团长,胳膊酸了总比心里难受强,老子这两天窝囊得想撞墙,你乐意端着就端着吧孔捷同样郁闷,偏偏碰上山本特工队这块硬骨头
正当局面僵持不下,李云龙琢磨着如何解围
门外突然传来急促脚步声,警卫员兴冲冲闯进来报告:
报告团长!沈营长带着战利品回来了,看样子是打了个大胜仗!
喜讯传来,李云龙顿时来了精神
陈旅长却阴沉着脸质问:
李云龙,你胆子够肥啊!擅自调兵遣将,这个团长是不是不想干了?
旅长又急又气,独立团最近表现不佳,如果再因为私自行动出岔子,恐怕连他都保不住李云龙,搞不好真要回去当被服厂厂长了。
这回李云龙确实冤枉,他也一头雾水,只能赔笑道:
旅长,说出来您可能不信,这事儿我真的毫不知情。
老孔,别摆弄你那破碗了,快说是不是你搞的鬼?
孔捷放下酒碗,同样困惑:我也不清楚啊!今早发现孔昊失踪,就派沈泉带人去寻。
旅长目光如电,立刻抓住重点——这个孔昊非同寻常,否则孔捷不会派营长亲自去找。
他严厉地盯着两人:李云龙,你给我说清楚,到底藏着什么秘密?孔昊究竟是什么人?
李云龙本想瞒住孔昊的事,最怕旅长那句恭喜发财。没想到百密一疏,被孔捷说漏了嘴。无奈之下,他只好简单说明了孔昊的情况。
听完汇报,旅长顿时来了兴致,迫不及待道:走,咱们现在就去看看!说完转身就往外走。
李云龙和孔捷耷拉着脑袋跟在后面,脸色比苦瓜还难看。李云龙心里直嘀咕:孔昊啊孔昊,你可千万别太出风头,要不咱们独立团可留不住你这尊大神。
386旅有个老毛病——见人才就眼红,但凡有点本事的都想往自己队伍里扒拉。这方面旅长更是行家,各团长有样学样,难怪386旅威名远扬。
三人赶到时,孔昊正拎着狙击枪箱站在边上,沈泉则手舞足蹈地向战士们炫耀战果。缴获的物资正好用来提振士气。
看见李云龙和孔捷走来,沈泉赶紧立正敬礼,兴奋地喊道:团长!咱们独立团这回可捞着大鱼了!
跟在后面的陈旅长一听,立刻两眼放光,笑呵呵道:李云龙,恭喜发财啊!
李云龙听到这句就心里发毛,急忙高声训斥:都杵在这儿干啥?活都干完了?整天游手好闲,尽添乱!
那个谁,赶紧带人清点物资,看看究竟捞了多少好东西!
说着拼命朝孔昊使眼色,示意他低调些。可刚穿越来的孔昊哪懂这套,还以为他眼睛不舒服,关切道:李团长,您眼睛怎么了?需要我帮您看看吗?
见李云龙的暗示没起作用,旅长不由得开怀大笑。
陈旅长走到孔昊跟前,和蔼地伸出手:你就是小孔同志吧?我是386旅陈旅长,欢迎你回来参加抗战,国家正需要你这样热血的青年。
孔昊立即站直身子,郑重答道:陈旅长太客气了,守护祖国是我们每个人的本分。虽说我家在国外有些生意,但一直惦记着家乡。国家衰弱,海外华人过得再好也抬不起头。我在德国专攻军事,与其为外国人效力,不如回国效力。
孔捷适时打断:旅长,小孔,咱们进去细聊吧。
回到团部,孔昊简述了战斗过程,但略去了一些细节,只说是伏击了日军运输队。他心里琢磨:留在独立团才能放开手脚打鬼子,要是调去旅部受约束,就难有作为了。
陈旅长欣赏地望着这位难得的特种作战人才:小孔,想过到旅部工作吗?全旅都会支持你组建特战队。独立团规模小,恐怕限制了你的才能。
李云龙一听急了:旅长!孔昊可是咱独立团的宝贝,您不能挖人啊!孔捷也暗自着急,这可是对付山本特工队的关键。两人眼巴巴看着孔昊,把希望全寄托在他身上。
孔昊会意,从容道:陈旅长,特种作战在国内还在起步阶段,需要慢慢摸索。装备不是越先进越好,关键要实用。我建议先在独立团组建十二人小队试验,积累经验后再推广。
李云龙立刻帮腔:旅长,小孔说得对,先在咱这儿试试更稳妥。
陈旅长沉思片刻,也觉得这个方案更可行。即便效果不理想,影响也不会太大。正商量时,后勤处长老马兴冲冲进来报告:旅长,两位团长,清点完了!缴获三八式步枪八十支、子弹六万发、猪肉一百斤、白面三百斤。
丰厚的战利品让众人喜出望外。想到兄弟部队弹药紧缺,李云龙咬牙道:旅长,我们愿意拿出五万发子弹支援其他部队!
李云龙话音刚落,孔捷就瞪大了眼,这完全不像他认识的李云龙。旅长也投来疑惑的目光,事情发展出乎他的预料,自己还没表态呢。
其实李云龙何尝不想把所有物资都留给独立团,但现实不允许。全团的日式武器加起来不到两百支,加上新缴获的八十支也有限。留下一万发子弹,每枪分五十发,已经算宽裕了。要是全留下,每枪配三百发根本不现实。
想到兄弟部队每枪只有三发子弹,打两枪就得拼刺刀,每次战斗伤亡惨重,李云龙实在不忍独占这些弹药。这也是他每次犯错总有人求情的原因——他的大局观从不输人。
旅长收了五万发子弹,怒气顿消。毕竟是部下打了胜仗缴获的,还有不少生活物资,确实是好事。再打几场这样的胜仗,谁还敢小看独立团?他更清楚,像孔昊这样的人才,只有在独立团才能发挥所长。
把子弹送到旅部去。旅长交代完便带着警卫员离开了。
孔捷忍不住问:老李,这不像你啊,平时你可是一点不让的。
李云龙罕见地没反驳,正色道:现在各部队都困难。就说我的老部队新一团,虽然突围成功,但伤亡惨重。因为是分散突围,缴获很少,每枪只剩八发子弹。这点弹药连场像样的仗都打不了。
可要是全旅多了这五万发,至少能打十来场仗。战斗中再缴获弹药,部队就能壮大。
孔捷听得心服口服,难得地对李云龙竖起了大拇指。
孔昊笑着接过话茬:今早我偷袭了三辆卡车,只开回来一辆的物资,剩下两车的都藏在附近,随时可以去拿。
李云龙一听就来了精神,冲门外喊道:张大彪!集合一连准备行动!又回头对孔捷说:老孔,你留下看家,我带人去拉物资。
一营上次吃了山本特工队的亏,减员严重,现在缩编成一个连,正好带他们出去活动活动,提振下士气。
孔捷凑上前:老李,这种好差事可不能落下我。
最近他心里憋闷,独立团被说成面团团,他这个前任团长难辞其咎。打了败仗挨批是常理,但要是打了胜仗就另当别论了,就像李云龙和他的新一团那样。再加上刚被旅长训斥,心里更不是滋味。
幸亏孔昊争气,打了个漂亮仗,给独立团长脸,旅长的火气这才消了些。按部队惯例,缴获一卡车物资就算大捷,更何况孔昊单枪匹马、不费一兵一卒就办成了,实在难得。
李云龙理解老战友的心思,爽快地答应了,反正路程不远,很快就能回来。
到了藏物资点,孔昊指着隐蔽处笑道:李团长,孔团长,当时就我一人,也没细看里面有什么,能拿的都塞进去了,你们派人清点下吧。
这种好事谁不乐意?白捡的便宜,鬼子的东西,哪怕是一根皮带、一双鞋,独立团都用得上。
众人拨开覆盖的树枝,露出堆成小山的麻袋。张大彪率先解开一袋,发现是鬼子军服,又翻另一袋,竟是棉被,不由得抱怨:团长,都是些破军服和棉被,白高兴了!就鬼子那身高,咱们最矮的兵都穿不上,被子也盖不住脚,根本没用!
李云龙不愧当过被服厂厂长,拿起军服和棉被摸了摸,眼前一亮:张大彪,你个败家玩意儿!这布料多好,送回被服厂改改,染个色就是新军装!棉被拆了重做,咱们正缺这些呢!来人,全搬回去!
命令一下,十几个战士一拥而上,扛起麻袋就往运输车上装。听说有两卡车物资,李云龙早就把运输队全带来了,就为快点运回去,免得节外生枝。
接着,张大彪又在货堆里翻出五百双新牛皮鞋,也是好东西,全部带走。
李云龙发现鞋堆下面还压着各式武器:三八式步枪、王八盒子手枪、水壶,甚至有一挺歪把子机枪和一堆弹匣。他纳闷道:这些装备怎么堆得这么乱?
孔昊解释道:这是鬼子车队护卫的装备,解决他们后我就随手收起来了,想着咱们部队应该用得上。
李云龙乐了:用得上!太用得上了!阿昊,你小子真他娘会持家!
一挺歪把子轻机枪和三支三八式步枪,外加四把王八盒子,只要再添几支杂牌枪,独立团就能组建一个全副日式装备的战斗班。
要知道,按照日军标准,一个步兵单兵携带的子弹数量为前盒60发、后盒60发、枪内5发,合计125发。而一个歪把子机枪组的子弹量更是达到450发,加起来总共上千发,比独立团一个连的弹药储备还多。现场情况看,这些子弹盒都完好无损,估计敌人连枪里的子弹都没打完就被解决了。
想到这里,众人不禁用异样的目光打量着孔昊,心里嘀咕:这小子是个狠角色,一个人轻轻松松干掉了九个鬼子。虽说对方只是后勤辎重兵,不是最精锐的作战部队,但依然不可小觑。
当年他们第一次与小日本交火时,碰上的不过是第五师团的运输队,却依然伤亡惨重。小鬼子的战斗力确实不容小觑。眼下,就连向来傲气的张大彪也不得不承认孔昊确实有两下子——这小子绝对是个狠角色。使大刀的话,张大彪拼尽全力能对付九个鬼子,可要是用枪,对付三四个都费劲。日本兵的枪法精准,再加上歪把子机枪的密集扫射,这样的战斗小队完全能顶住独立团一个主力排的进攻。而孔昊不仅干掉了九个敌人,身上连道擦伤都没有,这差距实在太明显了。
接着,李云龙让人揭开第二堆物资的伪装,露出满满当当的武器箱。这下所有人眼睛都亮了——之前缴获的战利品只能说勉强凑合,要不是独立团穷得揭不开锅,根本看不上眼。但这批货可不一样,都是能实实在在提升部队战斗力的好家伙。李云龙急不可耐地吼道:快开箱!让老子开开眼!
张大彪撬开木箱一看,立刻喊出声:团长,是捷克式轻机枪的配件,一箱能组装一挺,总共两挺!子弹有六箱,每箱一千发!话音未落,孔捷那边也喊了起来:老李,我这边是全新的盒子炮,二十把!还配了两万四千发子弹!
李云龙高兴得差点跳起来,嘴里不停念叨:发横财了,这回真他娘的发横财了!
其实最让他激动的不是那两挺机枪和二十把驳壳枪,而是配套的弹药。独立团的轻重武器数量其实不算少,多这几件不过是锦上添花。但他们最缺的就是子弹——原先每挺捷克式平均配不到两百发子弹,现在一下子多了六千发,库存直接翻番。而驳壳枪弹药的补充更重要,在独立团,一个排都未必能分到一挺轻机枪,班排长手里的盒子炮就成了最关键的自动火力。
特别是在近身肉搏和巷战时,能连续射击十发二十发的自动武器,火力凶猛程度简直可怕。
中国军队之所以在近战和巷战中稍占上风,很大程度上就是靠大量装备的驳壳枪。
但这也导致驳壳枪子弹供应成了大问题,尤其是对八路军来说。
就拿独立团来说,全团总共才六十来把短枪,就算只是一场小规模战斗,每把手枪只打二十发子弹,总消耗量也要一千两百发。
可光是这点弹药,就够后勤人员愁白头了。
很多时候,战士们随身携带的驳壳枪只有一个弹匣十发子弹,甚至更少。
步枪只有三发,驳壳枪仅有十发,却要用它们打完一场仗,想想都觉得心酸——这就是八路军绝大多数部队的现状。
不过现在情况好转了。有了这两万多发驳壳枪子弹,独立团的火力强度能直线上升。
而且还能上缴部分弹药给师部,换回独立团急需的其他物资。
清点完所有战利品后,李云龙一挥手,扯着嗓子喊道:都给老子搬回驻地!今晚全团开荤!
在场将士闻言,个个欢呼雀跃,热火朝天地干起活来。
晚饭时分,团部架起几口行军锅,足足炖了五十斤猪肉,还蒸了大批白面馒头和玉米窝头,每人能分到好几个,总算能吃顿饱饭。
有些新兵甚至因为吃到肉当场掉眼泪,这可能是他们这辈子吃过最好的一顿饭,还有人活了二十多年,头一回知道肉是什么滋味。
中国老百姓的苦难让孔昊心里很不是滋味。
但这顿饭确实让全团士气为之一振,这正是李云龙想要的效果。
晚饭后,李云龙把孔昊、孔捷和沈泉叫到指挥部开会。
小孔,关于组建特战队,你有什么想法?
“李团长,特战队的选拔标准其实很简单——速度快、体能强、射击精准、投掷出色,这些都是基础条件。”
“初步定十二人,加上我一共十三人。”
沈泉一听就急了:“这些全是独立团的精英,一下子调走这么多,各连队的战斗力肯定要打折扣!”
他的担忧不无道理。二营四连八班的王喜奎是全团神枪手,堪称王牌。每次与日军交锋,敌人的机枪和掷弹筒总被他带队端掉,一个人能顶一个班的战力。
若是调走他,沈泉实在心疼。
还有投弹高手王根生,出手既远又准,独立团没人能比。按孔昊的标准,二营至少有六人达标,这仗还怎么打?
但李云龙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保证次日人员到位。
孔捷也劝道:“沈泉,独立团必须全力支持孔昊。”
“那晚的战斗你们二营没参与,体会不到那种无力。”
“一营的战斗力比二营还强,可面对山本特工队的突袭,他们连反击的机会都没有。”
“两百多名战士牺牲,却连敌人的影子都没摸到,这是独立团的耻辱,血债必须讨回来!”
沈泉听后恍然大悟,组建特战队刻不容缓。只有集中精锐严格训练,才能对抗山本的特工队,否则悲剧必将重演。
孔昊见状连忙笑着解释:“沈营长,抽调骨干不会削弱部队。按特战队的标准,十二人能选出三个合格的就很不错了。”
“落选者会归建,他们学到的特种作战技巧可用于组建侦察连。”
李云龙惊讶道:“小孔,选拔这么严格?我还想着搞个百人特战队,那才威风!”
“李团长,山本的特工队可不简单,说是千里挑一都不为过,甚至万里挑一。”
“至于山本本人,恐怕十万个人里也难找出一个,整个日军都没几个这样的。”
听说落选者能回来,沈泉不再反对。李云龙思索片刻,最终点头同意。
孔昊接着道:“特战队训练方式特殊,需要专门的场地。”
这不是难事,李云龙爽快答应。但孔捷提醒:“咱们经常转移,固定训练场很难维持。”
孔昊想了想:“那就找个临时场地,其他装备我来想办法。”
“另外,特战队需要一批武器:一挺捷克式轻机枪配400发弹;一门50毫米掷弹筒配100发榴弹;8支三八式步枪,每支80发弹;12支驳壳枪,每支120发弹。”
掷弹筒在独立团可是宝贝,属于重火力。
“对了,驳壳枪要20响带枪盒的,组装后能当冲锋枪用。”装上枪盒的驳壳枪火力凶猛。
听到这份清单,三人全都愣住了。一个小小的特战队,火力竟比一个连还强。
别说独立团,就算是386旅的主力部队772团,一个排都未必能配上一挺捷克式轻机枪和一门掷弹筒。再加上二十把德制20响驳壳枪,要不是独立团最近捞了笔意外之财,根本凑不齐这些装备。
可为了尽快组建特战队,再肉疼也得豁出去。
李云龙磨着后槽牙说道:“成,独立团的武器优先供给特战队!”
孔昊见团长松了口,又补充道……
“组建特战队还有个死规矩,伙食必须达标。”
“特种训练强度高,体力消耗大,营养得跟上。”
“红薯这类粗粮不能当主食,每人每天至少三斤白面大米。”
“隔天得见荤腥,鸡蛋每人每天一个,还得搭配其他副食,这是最低要求了。”
沈泉听完小声嘀咕:
“一天三十六斤粮食,比我们全营消耗还多。”
“又是鸡蛋又是猪肉,独立团上哪儿淘换这些金贵玩意儿?这不是存心为难人吗?”
“沈营长,这已经是最低标准。德国特种兵每人每天得吃两斤牛肉、两斤牛奶,完不成训练还得挨罚。”
“主食管够,吃到撑为止。”
“其他方面也一样,每人每天必须打够两百发子弹,否则也得受罚。”
屋里三人陷入沉默,这些要求完全超出他们的想象。部队常年缺吃少穿,能有口吃的就不错了。独立团已经连续啃了五个月红薯,眼下连鸡蛋都难保证,更别提牛肉牛奶这些稀罕货。
李云龙突然打破沉默:“老孔,以独立团现在的家底,能满足这些要求吗?”
孔捷为难地摇头:“全团粮食就剩一千五百斤,就算其他连队改吃红薯,把所有细粮留给特战队,也撑不过一个月。”
“猪肉还剩六十多斤,我让炊事班做成腊肉,能顶一阵子。”
“每天十三个鸡蛋确实搞不来,改成每周一次行不行?”
李云龙拍板道:“明天我去后勤部找张部长,想法子弄点粮食。”
“小孔,人员明天到位,训练马上开始。”
“就算砸锅卖铁,独立团也要搞出特战队。”
“记住,这事必须保密。”
“十三人编成一个班,小孔当班长,挂在二营警卫排名下。”
“沈泉,特战队的后勤保障由你们二营负责。”
沈泉心里暗喜。他知道孔昊的本事,特战队以后搞到物资,二营肯定能分杯羹。
孔昊也很满意。只要特战队成立,他就能带队杀敌立功,用缴获的物资支援部队。
“小孔、沈泉,你们先去吧,我和老孔单独聊聊。”
等两人离开,孔捷迫不及待地问:“老李,你到底打的什么算盘?我越听越迷糊。”
“为啥不让特战队单独成军,直属团部?哪怕放在警卫连也比塞在二营强啊。”
李云龙嘿嘿一笑,洋洋得意地晃着脑袋:
“老孔啊老孔,你这人就是太实在,往后准得吃闷亏。”
“小孔的本事你也见识了,往后肯定是立功的好手。”
“这人太冒尖容易招风,咱得防着点。放在二营不显山不露水的,就是委屈小孔了,你可得好好跟他解释。”
“明儿个我去后勤部搞粮食,家里你多照应。尤其一营刚吃了败仗,必须加紧训练。老子要的是能随时拉出去啃硬骨头的队伍。”
“放心吧老李,这儿有我盯着,出不了乱子。”
此刻被李云龙念叨的“某些人”正打着喷嚏,不过心情倒是美滋滋的。
386旅这次从独立团搞到了五万发三八式步枪弹,手头积攒的三八式和歪把子总算有了用武之地。
这段时间旅里很少打歼灭战,缴获的物资有限,经常是入不敷出。眼下全旅的弹药储备还不到五万发,这情况可不妙。如果再接到硬仗任务,战士们就得拿血肉之躯去填补弹药缺口,这是陈旅长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幸好李云龙这次很识相,没白费他在总部首长面前替这小子说好话。一下子送来五万发子弹,让旅部库存直接翻了一倍多,总算能松口气了。
和政委商量后,给771团和772团各分配了一万发,丁伟的新一团拿到了五千发,剩下的两万五留着应急。不过旅长哪里知道,孔昊那边还藏着两万多发驳壳枪子弹。要是早知道这事,刚才就该多要一点,这下可亏大了。
最近整个386旅都在休整,各团都在伸手要补给,就数李云龙最懂事,有啥好东西都惦记着旅部。下次骂他的时候得留点情面。
王政委推门进来,抓起茶缸灌了一大口,坐下就问:老陈,还有烟吗?
旅长心里一紧——政委主动要烟还是头一回。他摸遍口袋只找到最后一支,赶紧递过去:老伙计,我也断顿了,就剩这最后一根。
政委接过来划着火柴,深吸两口又递回来:你也来几口吧,下次抽烟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两个人你一口我一口,转眼就把烟抽完了。旅长吐掉嘴里的烟丝,正色问道:咱们旅部还剩多少家底?能不能给独立团匀点儿?
陈旅长神情严肃地汇报:老陈,物资储备告急,目前只剩下面粉五万斤、大米五万斤、红薯二十万斤、玉米面三万斤,其他杂粮加起来三万斤。
他略作思考,果断决定:王政委,马上调拨面粉五千斤、红薯一万斤支援独立团。他们刚打完硬仗,短期内很难筹集物资,咱们得帮一把。再说刚得了他们这么大好处,总得表示表示。
王政委会意地笑了:老陈,真不知道你用了什么办法说动了李云龙那个铁公鸡。五万发三八式步枪弹啊!这可是咱们最近最大的收获了。有了这批弹药,够打几场漂亮仗了。只要仗打赢了,缴获比消耗多,就能形成良性循环,咱们旅的日子也能好过些。
这就是八路军各部队的普遍情况。哪个团要是打了亏本仗,还得靠旅部接济弹药。所以像771团、772团这样的主力部队,虽然肩负着保卫根据地的重任,但因为作战机会少,缴获有限,经常需要补给。
相比之下,李云龙带出来的新一团就是个例外。短短一年时间,这个新建的团就发展成了装备精良的主力团,轻重机枪齐全,甚至还配了迫击炮。李云龙更是指挥新一团打败了坂田联队,一战成名。
旅长接着讲了孔昊的情况,特别强调:这是全新的作战方式,敌人已经走在我们前面了。从独立团和山本特工队的交战来看,特种作战确实厉害。敌我兵力20比1,结果却出人意料——独立团牺牲了两百多名战士,居然没能打死一个敌人。所有牺牲的战士都是正面中弹,可见这支特战队的可怕。
王政委深有感触:输了要认,挨骂要忍。但重要的是知耻后勇。让独立团先组建特战队试试,效果好再推广。我这就去安排粮食调运,尽快送到独立团。
李云龙带着独立团运输队来到八路军总后勤部,专程看望老战友张部长。一见面,李云龙就热情地招呼:老张啊,可把我想坏了!
午饭时分,张部长正用餐,李云龙踩着饭点准时出现。张部长故作姿态道:哟,这不是李团长嘛,稀客啊。小孙,给李团长拿个红薯,碗筷就不必了,咱们李团长向来洒脱。
李云龙眉头一拧:老张,你这抠搜样儿可真给大别山老乡抹黑。怪不得都说你是山西逃荒来的,堂堂后勤部长就用红薯招待人?
张部长扬声吩咐:小孙,再加一个红薯!再多没有,后勤同志们还等着开饭呢。
李云龙三两口啃完红薯,凑近低语:老张,今儿给你带了份大礼。
得了吧!张部长嗤笑,新一团那会儿我信,现在带着刚吃了败仗的独立团,能有什么好东西?
这话激得李云龙直跳脚:嘿!瞧不起谁呢?今儿非让你开开眼界不可!
张部长将信将疑:真有货?
我李云龙说话算数,走!运输队就在门外候着呢。李云龙拍着胸膛保证。
院外整齐停着八辆满载的马车。张部长眼睛发亮:早说带着车队来啊!小孙,快安排同志们歇脚,通知厨房加餐,每人发个红薯配窝头。
李云龙早已习惯这般差别对待。他掀开车篷,咧嘴道:刚端了鬼子运输队,缴了些军装棉被。可惜鬼子个头小,东西不合身,特意找你换新的。
张部长仔细查验:这布料比咱们的土布强。重新染色能做军装,棉被拆开能改两床。总共多少?
一千套军装,一千床棉被,外加三百双皮鞋。原本五百双,发了两百双给战士,剩下的实在穿不了。
这批皮鞋确实不错。
这么着,不让你吃亏。上次你拿了两百套新军装,这次再给你八百套,另加五百床咱们自产的棉被。
李云龙皱眉:按行情,你至少得给一千床才公道。
张部长叹道:云龙,你管过被服厂,情况你清楚。
眼瞅着入冬,好些部队连御寒的被子都没有。
你们独立团有这五百床,加上原有的,够用了。
这次算我欠你的,往后需要什么尽管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