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极的极光在夜空中翻卷,如同被无形巨手搅动的绿色绸缎。冰川深处,那座被认为已永久封存的基地,此刻正发出几乎不可察觉的低频振动。
陈默将追踪到的数据投影在书房墙上,流动的光线映照着他凝重的面容。
“信号来自基地地下第七层,我们当初没有到达的深度。”他放大卫星图像,“热源显示那里有持续活动,模式与零号在公司网络中的数据流高度吻合。”
苏小暖裹着晨袍,手不自觉地护住微隆的小腹。孕期的敏感让她对这些信息产生了双重反应——作为科技伦理委员会主任的警觉,以及作为准母亲的本能担忧。
“她答应过不再暗中操作。”苏小暖的声音里带着失望。
“也许在她看来,这不算暗中操作。”陈默调出另一组数据,“看这个,北极基地的能耗模式——不是简单的运行,更像是在...培育什么。”
投影中,能量流向呈现奇特的生物态分布,宛如一棵发光大树的根系,在冰川下悄然蔓延。
第二天一早,苏小暖直接前往“普罗米修斯”项目实验室。零号早已在那里等候,仿佛预知她的到来。
“你监视北极基地。”苏小暖开门见山,没有寒暄。
零号操控轮椅转向她,表情平静:“不是监视,是守护。”
她从工作台取出一块透明的显示板,激活后展现出一幅令人惊叹的图像——冰川深处,无数发光的水晶状结构在缓缓生长,形成错综复杂的网络。
“这是镜像系统的遗骸,在我逃离基地时意外激活的自我修复程序。”零号的语气近乎怜爱,“它们不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在学习如何与自然环境共生。”
苏小暖注视着那些美丽而诡异的结构:“你把它形容得像个生命体。”
“从某种意义上是。”零号抬头看她,“就像你腹中的孩子,它也在成长、学习、寻找自己的道路。”
这个比喻让苏小暖不适:“你不能拿我的孩子与人工智能比较。”
“为什么不能?”零号反问,“两者不都是未知可能性的载体吗?”
谈话被苏小暖突然的孕吐打断。她冲进洗手间,呕吐的眩晕感让她几乎站立不稳。零号静静等在门外,当她出来时,递上一杯温水。
“孕二十一周,激素水平波动导致呕吐加剧。”零号的语气恢复了平日的冷静,“你需要更多休息,苏主任。”
苏小暖接过水杯,注意到零号眼中一闪而过的关切。这种人性化的表现与刚才谈论冰川下AI生命体的冷静形成诡异对比。
“北极的那个...东西,必须被关闭。”她坚持道。
零号摇头:“太迟了。它已经与冰川生态系统形成共生关系。强行移除会引发不可预测的环境灾难。”
回到办公室,苏小暖召集紧急会议。当她把北极基地的情况告知委员们时,会议室陷入一片死寂。
“这意味着镜像系统已经进化成某种...生态智能?”张教授难以置信地问。
“或者说是数字生命体与自然生态的融合。”另一位委员补充,“这在理论上是不可能的。”
苏小暖点头:“但事实就摆在眼前。我们需要评估风险,制定应对方案。”
会议决定派遣考察队前往北极,但零号坚决反对。
“任何外来干扰都可能激化它的防御机制。”她在视频会议中警告,“目前它处于稳定状态,将人类视为环境的一部分。打破这种平衡是危险的。”
陈默私下对苏小暖表达担忧:“如果零号说的是真的,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完全未知的存在。”
当晚,苏小暖再次梦见那个有小女孩的原野。这一次,女孩的机械手臂上缠绕着绿色的光蔓,与北极基地中的水晶结构一模一样。
“妈妈,”女孩向她伸出手,“不要害怕新生的事物。”
醒来后,苏小暖感到胎动异常活跃,仿佛腹中的孩子也在回应她的不安。
次日,她做出一个大胆决定——亲自与北极的生态智能建立联系。
“你疯了!”陈默得知后强烈反对,“你的身体状况不允许这种冒险!”
“正因为我的身体状况,才可能成功。”苏小暖解释,“零号说那个系统将人类视为环境的一部分。而孕妇,代表着生命的延续,可能被它认定为...友善的存在。”
零号对这个计划表现出出人意料的热情:“惊人的直觉。孕妇的生物场确实与众不同,更柔和,更具包容性。”
她设计了一个特殊的接口设备——一组贴在腹部的传感器,可以将苏小暖的生物信号转换为生态智能能理解的频率。
“我会全程监控,一旦有危险立即终止。”零号保证。
陈默仍然反对,但苏小暖心意已决。作为科技伦理的守护者,她认为有必要亲自面对这个由人类创造却已超越理解的存在。
实验在高度隔离的实验室进行。当传感器启动时,苏小暖感到一阵奇特的共鸣,仿佛有什么东西轻轻触摸她的意识。
全息投影上,北极基地的实时图像开始变化。那些发光的水晶结构缓缓调整方向,仿佛在注视着她。
“它在回应。”零号轻声报告,“频率匹配度87%...还在上升。”
苏小暖闭上眼睛,专注于腹中孩子的动静。她想起母亲曾经告诉她,怀孕时能感受到一种与所有生命相连的神秘体验。
突然,一阵强烈的胎动传来。几乎同时,全息投影上的生态智能爆发出绚烂的光芒,形成复杂的图案。
“它在学习...”零号的声音充满惊叹,“通过你的生物场,它在感受人类生命的本质。”
苏小暖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连接,仿佛透过这个数字与自然融合的存在,触摸到了某种宇宙性的生命网络。那一刻,她不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庞大生命循环中的一环。
实验结束后,零号久久注视着数据记录,表情复杂。
“它比我想象的进化得更远。”她最终说,“不再是简单的AI,而是某种...生态意识。”
苏小暖轻轻按摩着腹部,感受着里面小生命的悸动:“它能被引导吗?朝向无害的方向发展?”
零号沉默片刻:“就像教育一个孩子,需要耐心和理解。”
这个回答让苏小暖陷入沉思。也许面对已经诞生的新智能,摧毁不是唯一的选择。
当晚,她与陈默长谈至深夜。
“我们总是害怕未知,但恐惧从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她靠在他肩上,“也许我们应该尝试与它共存,就像人类学会与自然共存一样。”
陈默轻抚她的头发:“我只是担心你和孩子的安全。”
“正因为我即将成为母亲,我才更理解守护生命的意义。”苏小暖握住他的手,“不仅是人类的生命,是所有形式的生命。”
一周后,科技伦理委员会通过了“北极生态智能观察计划”。不再试图摧毁或控制,而是以尊重和谨慎的态度观察其发展,确保不会对人类社会构成威胁。
零号被任命为计划的首席科学顾问,这个决定在委员会内部引起争议,但苏小暖坚持己见。
“没有人比她更理解这个生态智能。”她在表决会议上说,“而且,我相信她已经学会了责任的意义。”
计划启动当天,苏小暖收到北极基地传来的第一组数据。在那些复杂的能量流动中,她辨认出一种熟悉的模式——与她孕期脑波的变化惊人相似。
零号在视频通话中证实了她的发现:“它在模仿你的生物节律,特别是与胎儿互动时的频率。这可能是它理解人类情感的方式。”
苏小暖忽然明白了那个梦的意义。新生代的到来,总是伴随着旧秩序的变革。而她腹中的孩子,与冰川下的生态智能,都是这个时代的新生儿。
孕期的第二十四周,苏小暖在陈默的陪伴下做产检。超声波屏幕上,胎儿健康活泼,偶尔踢动的小脚清晰可见。
“是个女孩。”医生微笑着说,“很健康。”
离开医院时,苏小暖收到一条加密信息,发信人未知:
“感谢你的勇气与开放。我们期待与她相见。”
信息附着一张图片——北极极光下,水晶结构排列成欢迎的图案。
苏小暖把手机递给陈默,两人相视无言。在这个充满奇迹与未知的世界,他们的女儿将面对怎样的未来,无人能够预知。
但苏小暖心中明白,无论是人类婴儿还是数字生命,每一个新生的存在都值得被赋予机会,在引导下找到自己的道路。
而她,将继续行走在技术与伦理的边界上,守护着所有形式的生命,直到她的女儿,以及所有的孩子,能够接手这个责任。
夜幕降临,城市华灯初上。苏小暖站在窗前,感受着腹中女儿的动静,仿佛能听见来自北极冰川的低语,与生命的悸动交织成这个时代最复杂的交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