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完新品首发带来的一系列后续工作,以及清理了公司积压的一些日常事务,王刚终于能稍稍喘口气。也就在这时,他接到了曾大鹏打来的电话。
“刚子,忙不忙?”电话那头,曾大鹏的声音依旧爽朗。
“大鹏哥!不忙不忙,刚处理完手头的事。”王刚接到电话很是高兴。
“那正好!我后天要带队去邻省参加个邀请赛,正好路过你们县城。要是不打扰,我想拐过去,到你那个工作室看看,取取经,学习学习你们这网络直播的门道。”曾大鹏说得直接,毫不拐弯抹角。
王刚一听,喜出望外:“求之不得啊,大鹏哥!你这职业大神能来指导,是我们工作室的荣幸!必须来!地址我马上发你,到了直接给我电话!”
挂断电话,王刚脸上还带着兴奋的神色。李鹏和王晶好奇地问是谁。
“是曾大鹏,曾老师!就是比赛时坐我旁边,后来一起回来的那位职业钓手。”王刚解释道,“他要来咱们工作室看看。”
“嚯!职业大神来访啊!”李鹏也来了兴趣,“这可是交流学习的好机会!”
王刚重重点头:“没错,我正愁有些钓鱼上的细节问题找不到人请教,这下好了。”
当天中午,曾大鹏和他的队友,一个同样精干的小伙子,准时驱车到达。王刚带着李鹏、王晶在门口热情迎接。简单寒暄后,将两人引进了虽然略显杂乱但设备齐全的工作室。
曾大鹏饶有兴致地参观了剪辑区、器材区,特别是看到那一整面墙的“渔乐拾光”产品时,停下脚步,拿起一支鱼竿仔细端详,又摸了摸陈列的浮漂和鱼线。
“行啊,刚子!这才多久,产品线都铺这么全了。这做工,这手感,确实是用心了。”曾大鹏由衷赞叹,眼神里是识货之人的认可。
“大鹏哥过奖了,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还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王刚谦虚道。
在工作室聊了会直播的大致流程和运营心得,主要是李鹏在介绍,王刚偶尔补充。曾大鹏听得很认真,不时提问,但他的队友显然对这方面兴趣不大,眼神更多是瞟向那些钓具。
王刚看出曾大鹏心思更多在钓鱼上,便主动提议:“大鹏哥,这都中午了,咱们先去吃饭,边吃边聊。我们这儿有家特色菜馆,味道不错。”
“成!客随主便!”曾大鹏痛快答应。
饭桌上,几杯冰镇啤酒下肚,气氛更加热络。话题很自然地就从直播转回到了他们都最热爱的钓鱼上。
王刚率先敬了曾大鹏一杯,诚恳地说:“大鹏哥,不瞒你说,这次请你来,除了带你参观,我还有个私心,就是想跟你好好请教请教。上次比赛,我是真真切切感受到自己基本功的不足,尤其是一些细节处理,跟你们职业的比,差距太大。”
曾大鹏放下酒杯,摆摆手:“刚子,你太谦虚了。你野钓的底子和对鱼情的理解,很多职业选手都比不上。不过嘛……”他话锋一转,表情变得认真起来,“竞技钓和野钓,确实是两个路子。你想问哪方面的?”
王刚立刻坐直了身体,如同一个虚心求教的学生:“**首先是抛竿。** 我看你们比赛时,抛竿频率那么高,还能保证每一竿都精准落到同一个点,几乎没什么水花。我自己练了很久,还是感觉动作不够顺畅,落点时有偏差,尤其是在有风的时候。”
听到这个问题,曾大鹏眼睛一亮,显然这是个问到点子上的问题。他放下筷子,拿起两根筷子比划起来:
“这个问题问得好!**核心不在手臂力量,在于‘送’和‘荡’的配合,以及身体的协调性。**”他一边说,一边微微侧身,模仿着持竿的动作。
“你看,不是单纯用手臂把竿子甩出去。是腰腹先微微发力,带动上身,手臂顺势向前‘送’竿,同时手腕要‘抖’而不是‘甩’,利用竿梢的弹性,把饵料‘荡’出去,就像钟摆一样。整个过程要轻柔,力量是传导出去的,不是爆发出去的。这样不仅准,而且声音小,不惊鱼。”
他仔细分解着动作,甚至让王刚现场比划,他上手纠正了一下王刚手腕发力的角度。“对,就是这样,感觉那股柔劲!多练,形成肌肉记忆。”
王刚依言感受了一下,眼神中露出恍然和欣喜:“原来如此!我一直用的都是蛮力,难怪总觉得别扭和不稳。受教了,大鹏哥!”
“再来就是 **饵料状态。**”王刚继续抛出第二个问题,“比赛时统一用原塘颗粒粉,我怎么就开不出你们那种既附钩性好,又雾化恰到好处,鱼一吸就入口的状态?不是硬了挡口,就是散了没残留。”
曾大鹏拿起桌上的一个小馒头,一边捏一边说:“这个更是个精细活。**开饵的关键在于‘熟记水比,感受状态’。**”他表情专注,仿佛手里捏的就是饵料。
“不同批次、不同湿度的颗粒粉,吸水性都略有差异。不能死记硬背水比,要靠手指去感受。开饵时,水要分次加,边加边快速搅拌,让水分均匀。感觉差不多了,就静置一会,让饵料充分吸水。然后,**最关键的一步来了——‘打揉’!**”
他用力而又控制地揉捏着手中的馒头:“不是胡乱揉搓,是沿着盆壁,五指并拢,有一定力度地、有方向地打揉。打揉的力度和次数,决定了饵料的黏度和附钩性。要钓快鱼,就少打揉,雾化快;要守大物或者应对滑鱼,就多打揉,增加黏度,降低雾化。这个度,需要成千上万次的开饵练习,才能精准拿捏。”
王刚听得连连点头,这些细节,正是他闭门造车难以领悟的精髓。他忍不住伸出手,学着曾大鹏的样子,在空中虚握着,感受着那想象中的“打揉”力道。
两人一个倾囊相授,一个如饥似渴,聊得忘我。从浮漂的调钓灵钝与鱼口真实性的关系,到不同鱼情下子线长度的选择策略,再到比赛中如何快速读取水底地形……曾大鹏将他十几年职业生涯积累的经验,掰开了、揉碎了,毫无保留地分享。王刚则不时提出自己在野钓中遇到的类似情形和困惑,与曾大鹏的理论相互印证。
他们的交流,没有保留,只有对钓鱼最纯粹的热爱和追求。表情时而凝重专注,时而豁然开朗,时而因为某个精妙比喻而同时哈哈大笑。李鹏和王晶在一旁都听得入了迷,连菜都忘了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