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老院的决议如同一把双刃剑。它赋予了林凡在近畿军团推行新训练法的权力,也将他和他那套“离经叛道”的军事理念,更直接地暴露在无数双挑剔的眼睛之下。然而,林凡对此早有准备,他的重心,始终放在那支秘密组建的“凤凰军团”上。
凤凰军团的招募,完全避开了那些眼高于顶、追求个人荣耀胜过集体纪律的贵族子弟。萨尔和格隆负责具体执行,他们将招募点设在了城外的流民聚集地、破败的手工业街区,以及通过老兵网络联系那些退役后生活困顿的帝国士兵。
招募标准也截然不同。不看重是否精通骑术或拥有华丽的剑术,反而更注重几个方面:
耐力与服从性: 士兵被要求背着沉重的背包完成长途行军,并且毫无疑问地服从看似毫无意义的命令。
团队协作:设计简单的对抗和任务,让士兵磨练彼此之间的配合。
基础学习能力: 是否能快速理解旗语、鼓点等简单指令。
背景清白与动机: 优先选择那些渴望新生活、珍惜机会,对给予他们机会的林凡抱有感激之情的的人。
前来应征的,多是面黄肌瘦的农民,双手布满老茧的铁匠学徒,眼神麻木但在看到热粥和承诺的军饷时重新燃起希望的流民,以及一些因伤退役、被主流社会遗忘的老兵。他们或许没有贵族子弟的优雅与骄傲,但他们身上有着林凡最看重的东西:坚韧、务实,以及对改变命运的强烈渴望。
“俺没啥本事,就是有一把子力气,肯吃苦!”一个来自北部灾区的年轻农民瓮声瓮气地说。
“我只想让我娘和妹妹能吃上饱饭。”一个瘦削但眼神倔强的少年低声道。
“老子在边境跟诺萨特蛮子拼了十年命,回来了连个像样的活计都找不到……沃顿大人能给口饭吃,给个前程,这条命就卖给他了!”一个面带刀疤的老兵拍着胸脯。
看着这些质朴而充满生命力的面孔,萨尔和格隆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他们严格按照林凡的标准筛选,宁缺毋滥。最终,一支竟两千人的队伍被分批秘密集结到城外的训练营地。他们穿着统一的、朴素的灰色训练服,虽然装备尚且简陋,但眼中却燃烧着一种在帝都贵族军队中罕见的火焰——那是生存的欲望和向上的决心。
与此同时,林凡也必须履行他在元老院承诺的职责,对指定的近畿军团部队进行“新式训练”。他挑选了几个相对不那么抵触的步兵大队作为试点。
训练内容让那些习惯了传统操练的贵族军官和士兵们大跌眼镜。
没有太多花哨的个人武艺练习,取而代之的是:
枯燥的队列与阵型转换: 要求士兵在鼓点和旗语指挥下,快速、准确地完成各种密集阵型的移动和变换。
超越常规的体能训练: 长距离负重行军、跨越障碍、泥地匍匐……
协同作战演练: 强调小队配合,盾牌手、长枪手、弩手之间的掩护与攻击节奏。
“这算什么训练?简直是折磨!”
“我们是光荣的帝国士兵,不是来回走路的木偶!”
“在泥地里打滚?这有辱帝国军人的尊严!”
嘲笑和抵触情绪在所难免。弗拉维斯等人更是时常“恰好”路过训练场,发出毫不掩饰的讥笑声。负责监督训练的林凡,面对这些非议,始终面无表情,只是严格地要求标准,对达不到要求的队伍进行反复操练,甚至惩罚。
然而,变化在悄然发生。
几周后,当这些试点大队与未接受新训的部队进行例行对抗演习时,差距开始显现。接受过新训的部队,在接到命令后的反应速度更快,阵型保持得更完整,即使在混乱的模拟战斗中,小队之间的配合也明显更有章法。虽然个人武艺可能不如那些专注于单人格斗的贵族军官,但在集体行动效率和战场生存能力上,已然拉开了距离。
一次小规模的模拟城镇攻防战中,一支接受林凡训练的百人队,利用娴熟的巷战小队配合和简单的障碍物设置,成功阻滞了数量占优的“敌军”进攻,其表现让观战的几位中立派军团将领都微微颔首。
“哼,不过是些取巧的把戏,登不得大雅之堂。”仍有贵族军官嘴硬,但语气已不如之前那般笃定。
“确实……有点门道。至少这些兵,令行禁止,像点样子了。”另一位较为务实的将领私下评论。
成效是堵住悠悠之口的最好武器。虽然贬低和质疑依然存在,但“林凡那套泥腿子训练法好像真有点用”的论调,开始悄然在帝国中底层扩散。一些不得志的、渴望建功立业的中下级军官,甚至开始偷偷研究、模仿林凡的训练方法。
林凡对此心知肚明。他并不在意那些贵族的刮目相看,他的目光,更多地投向城外那片秘密营地。那里,凤凰军团的种子,正在经历远比近畿军团试点部队更为严苛、也更为系统的训练。他们学习的,不仅仅是纪律和阵型,更是全新的战术思想和绝对的忠诚。
明线上的训练,是为了堵住元老院的嘴,积累表面资本;暗地里的建军,才是他真正的力量源泉。兵源之选,已然奠定了这两支队伍截然不同的底色与未来。帝国的旧土壤里,一颗属于新时代的军事种子,正在两种不同的培育方式下,悄然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