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队的成功回归,如同在霜寒领这片沉寂的冻土上投下了一颗充满活力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到每一个角落。那带回来的不仅仅是物资,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触手可及的希望。老马洛的腰杆似乎都挺直了几分,调配资源时也多了几分阔绰的底气。
发展的浪潮,首先体现在最朴素的“家”之上。
皮特和他的学徒伙伴们,如今下工后最热衷的去处,就是那片日益扩大的新住宅区。原本只是规划图上的线条,如今已变成了一排排拔地而起的砖石小屋。
墙壁是用领地自产的红砖和就近开采的石块垒砌,缝隙用石灰混合着煤渣勾抹,显得结实又整齐。屋顶铺着厚实的木板,上面还覆盖了从南方换来的、能有效防水的油毡。最让皮特羡慕的是,每间屋子里面都盘了连通着壁炉的火炕!
“看见没,赫克托爷爷,”皮特兴奋地指给刚下工的老铁匠看,“听说明天就开始抽签分房子了!抽到了,冬天就不用挤在漏风的大通铺里了!”
赫克托用他那布满老茧的手摸了摸冰凉的砖墙,哼了一声:“嗯,是比窝棚强点。不过这砌墙的手艺还糙了点,灰缝抹得不匀。”话虽这么说,他眼底深处那点微光却泄露了他的真实想法。谁不渴望一个温暖、安稳的窝呢?
不仅仅是住房。在老马洛的规划下,一座利用废弃矿坑改建的、拥有简单过滤和加热系统的公共浴室也开始动工。当这个消息传开时,尤其是在那些习惯了忍受污垢的矿工和士兵中,引起的轰动甚至比分房子还大。
“能……能经常洗上热水澡?”一个满脸煤灰的老矿工喃喃自语,仿佛听到了天方夜谭。
为了防止挖煤最容易得的煤硅病,不仅每个工人都配了口罩,还进行了湿式凿岩的技术改进,发展的同时更注重健康。
学校的变化更是翻天覆地。新的校舍不再是用草帘子挡风的棚屋,而是拥有了真正的墙壁和玻璃窗(用的是打磨过的云母片,透光性不如玻璃,但远比草帘强)。里面摆放着木匠们精心制作的桌椅,甚至还有一块用黑色石板打磨成的“黑板”。莉娜技术员和那位老行商讲课的声音,终于不用再和寒风较劲了。
皮特现在晚上去听课,感觉腰板都能挺得更直一些。他尤其喜欢那位老行商讲的课,那些关于南方城镇、商路和不同种族习性的故事,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广阔世界的窗户。他甚至在私下里,用木炭在石板上偷偷练习写几个从课堂上学来的、代表远方地名的帝国文字,幻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出去走南闯北,带回更好更新鲜的玩意。
这一切的变化,艾薇都看在眼里。她行走在逐渐变得规整的街道上,看着领民们脸上多了的笑容,听着孩子们在新校舍里朗朗的读书声,心中那份满足感愈发充盈。这种看着一个文明从无到有、从简陋到繁盛的成就感,是任何一场战斗的胜利都无法比拟的。它抚平了她精神上的疲惫,也让她更加坚定了脚下的道路。
然而,家园的温暖并未让她忘记远方的威胁和未来的布局。在她的授意下,另一项规模更加宏大、意义更为深远的工程,也紧锣密鼓地拉开了序幕——铁路的扩张。
这一次,目标不再仅仅是连接矿区和领地。规划图上,一条粗重的红线从霜寒领核心区伸出,向着东南方向蜿蜒,目标是数百里外一个名为“溪木镇”的人类聚居点。那里是商队此次南下发现的一个重要贸易节点,相对繁华,且位置关键。
“这条路,是我们的生命线,也是我们的钱袋子。”艾薇在工程启动会议上,对负责此项目的卡尔和老马洛派出的工程总管强调,“它必须尽快打通!有了这条路,我们的货物运输成本将大大降低,贸易效率将成倍提升。更重要的是,它能将我们的影响力,直接投射到更远的地方。”
新的筑路大军迅速组建起来。这一次,除了原有的劳力,大量新吸纳的、渴望获得贡献点和更好生活的流民被编入工程队。岩缝之民也在石爪的带领下,更多地参与到勘探和爆破工作中,他们天生对山石的亲和力,在这种工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开拓者号”的同型机车开始批量下线,虽然工艺依旧粗糙,但胜在皮实耐用。它们咆哮着,牵引着满载枕木、钢轨和筑路工人的平板车,日夜不停地往返于建设前线与后方基地之间。钢铁的脉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着未知的南方延伸。
皮特发现,赫克托爷爷铺子里打造的零件,越来越多地变成了各种规格的钢轨连接件、加固板和道钉。叮叮当当的锻打声,仿佛在为那条不断生长的铁路奏响序曲。
所有人都能感觉到,领地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充满希望的高速发展期。战争的阴影似乎暂时被推远,建设的热情如同炉膛中的火焰,熊熊燃烧。
但极少数人知道,在这片繁荣景象的背后,铁砧营地依旧像一颗冰冷的眼球,死死盯住北方那片永恒的黑暗,像黑暗中窥伺的老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突然冲出来。
雷恩的伤势在铃兰的照料下缓慢愈合,但他那只失去光明的左眼,如同一个无声的烙印,时刻提醒着人们,和平只是假象,危机从未远离。没有刻意的关心,只是所有人都默默关注对视力好的东西,雷恩桌上总会出现最新鲜的胡萝卜。
而艾薇,在享受建设成果的同时,也从未放松对技术,尤其是地脉能量应用的关注。她知道,家园的温馨和铁路的延伸,都需要更强大的力量来守护。经济的循环已经启动,下一个关键,在于能否将“熔炉之心”的力量,真正化为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