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
京城十里红妆,大街小巷挂满了红灯笼,场面之隆重,远胜中秋与春节。
这是数十年一遇的盛事,一半红灯笼由江南首富出资布置,另一半则出自元帅府之手。
至于宫中部分,自然是由长平公主——那位出了名的小吃货自掏腰包,为她最亲近的九皇兄举办登基大典。
“宝贝女儿,为父送你一程。”杨将军翻身上马,亲自护送女儿的花轿出嫁。
“谢谢父亲。”杨菲儿轻声应道,心中甜意翻涌,脸上漾开幸福的笑容。
想起那个“小坏蛋”,她便忍不住想象今晚的洞房花烛夜。
尤其是昔日握住他那柄长枪的画面浮现脑海,更让她颊染绯红。
今日京城主要街道皆由禁卫军层层把守,戒备森严,十步一岗。
除了杨菲儿凤冠霞帔、红妆出嫁,南宫灵儿与王嫣然也同样身着华服,光彩照人。
杨菲儿早知道南昭女帝将下嫁李奕毅,但她并不在意。
可某些皇子却心有不甘。明明自幼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凭什么被老九横刀夺爱?
但那又如何?父皇的圣旨,谁敢违抗?
更何况襄王有意,神女无梦。此刻的菲儿,心里只盼着快些扑进李奕毅怀中。
“毅儿,来,让外婆好好看看。”专程赶到的镇国公夫人望着外孙一身帝王装束,激动得声音发颤。
“外婆……”李奕毅轻声唤道。
“可惜你娘亲走得早,若是她能看到今天,不知该有多高兴……”老人抬手拭去眼角的泪,又低声道:“你外公在城外驻守,就不来观礼了。”
“外婆,您一会儿跟在我身边,我怕有人生事。”李奕毅对这位慈祥的老妇人嘱咐道。
“嗯,你要当心,你那几位皇兄,没一个是省油的灯。”外婆深知王室权斗之险恶,甚至暗自怀疑,女儿之死或许与李玄渊脱不了干系。
登基封帝大典正式开始。
祭坛之上文武百官早已肃立等候,包括乾帝李玄渊在内。
随后,李奕毅身披黑龙帝袍现身,腰间佩着一把众人从未见过的宝剑——帝王兵器素来由工部和礼监制,而这一柄,却是李奕毅从系统商城兑换而来的“天子之剑”。
李奕毅身后跟着三位妃子:前为南宫灵儿与王嫣然,后随杨菲儿,再之后是沈曼玉与他的外婆。
“奏乐——祭天——”礼部尚书高声宣诵祖制。
当李奕毅手捧传国玉玺,转身高举,面向文武百官朗声立誓:
“朕以帝王之名在此立誓!朕在,当守土开疆,扫平四夷,定我大乾万世之基!朕亡,亦将身化龙魂,佑我大乾永世不衰!”
声音灌注真元,响彻王城每一个角落。
万民跪伏,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浪震天,前所未有,闻者无不热血沸腾。
尤其是驻扎在王城之外的十万铁骑,纷纷以兵戟击地,齐声应和:“喏!喏!喏——!”
杀伐之气冲天而起,仿佛随时便要踏平大魏、建功立业。
这一番誓言,让李奕毅在心中悄悄一笑——
系统面板中,民心声望正以火箭般的速度飙升,转眼已突破三百万点。
看来,这把加持20%民心的天子剑,没有白买。
如今的誓言、如今的魄力,绝非空谈。
百万大军已聚于魏国边境,只待李奕毅一声令下,便可长驱直入。
他们的皇帝尚且不畏死,大乾男儿又何惧马革裹尸?
就连往日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如今也佩剑从军。更有家族兄弟四人齐上阵,誓要搏一个功名。
总兵力已超一百一十万——沉寂三百年的大乾,已不再惧战。
而上四宗也放出话来:斩敌满千,可入宗门;斩敌过万、或取敌将首级者,更可进入藏经阁任选武学一部。
“春秋都只听天地号令,封万岁千岁宁有种乎!”李奕毅再度高举起玉玺,声如洪钟。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百官再次跪拜。
即便有人心有不甘,却也在李奕毅的豪言中浑身炽热,情不自禁随之呼喊。
就连他身后的几位女子,也恨不能投身军伍,随夫君征战沙场。
尤其是王嫣然,虽为女帝,却拥有大宗师修为,更曾亲自带兵平乱,绝非寻常女子。
然而就在此时——
一支冷箭破空而来,速度快到撕裂风声,直取李奕毅!
但箭至十步之外,却被一股无形之力生生定在半空。
“有刺客!有刺客!”四皇子第一个跳起来大喊。
的确有刺客。
并且此人极为机敏,一箭未中,立即飞身遁向王城。
可他远远低估了李奕毅的速度,与那如天威般的实力。
昔日李奕毅将系统所购的百年功力丹当糖豆吃下一半,如今修为,比当初镇杀魏国老祖时还要强上两倍有余。
“死。”
李奕毅抬手一指,腰间天子剑应声出鞘,化作一道长虹疾射而出。
那名已逃出一里之外的陆地神仙,正要庆幸脱身,却蓦地胸口一痛。
低头看去,心口不知何时已被洞穿。
“噗通”一声,刺客从空中坠落。
百官静默无声,只见那柄天子剑凌空飞回,“锵”的一声归入鞘中。
众人心下凛然:陛下的实力,比先前更可怕了。
“给朕查清此人身份,诛其九族。”李奕毅一挥袖道。
“遵旨!”禁军统领肃然应命。
能御气飞行,必是陆地神仙之境,绝非寻常士兵所能应对。
此人绝非大乾人士——国内的陆地神仙,非死即降,早已尽在李奕毅掌握。
封帝大典礼成,原来的乾帝不再问政,退居深宫。
但他命赵公公将几枚锦囊送至四皇子等人手中。
“赵公公,这是……?”四皇子接过锦囊,不禁发问。
“此乃太上皇所赐,诸位殿下出征之后,方可打开。”赵公公躬身答道。
“多谢公公!”四皇子将一锭银子塞入他手中。
“奴才告退。”赵公公敛衣离去。
宫宴虽设,却无人贪杯——不是不愿,而是宴席实在简单:一瓶可乐、一罐薯片、一盒炸酥肉,仅此而已。
大军压境之际,李奕毅绝不奢靡浪费。
“此物爽口,妙极!”不少大臣喝完快乐水,大呼过瘾。
薯片 likewise成了他们吃过最香的零嘴,佐餐还有一瓶早餐奶。
“陛下,五国使节请求觐见。”礼部官员上前禀报。
“宣。”李奕毅高坐龙椅,受百官朝拜。
南宫灵儿与王嫣然同被封后,分坐龙椅两侧。
身旁还另设两座,予杨菲儿与沈曼玉旁听政事、学习朝务——以便李奕毅不在或出征时,她们能代为理政。
“陛下,大历以来女子不得参政,此举是否……”仍有食古不化之臣出声反对。
“从前没有,如今便有了。尔等以为南昭比大乾如何?可有人曾出使南昭?”李奕毅冷眼扫向殿下。
“南昭地大物博,略胜我一筹。”礼部官员答道。
“何止略胜?南昭远强于大乾,正是因其女帝治国有方,胜我历代君王多矣。”
他说着,轻轻握住王嫣然的手,扬声道:“莫小看女子。男人做不到的,女人未必不可。”
“不知现今南昭由何人执政?国不可一日无君啊。”有人谨慎发问。
“南昭暂由我母后代管,但重要奏本,皆会呈至我处。”王嫣然淡然回应。
“陛下,三军已整备完毕,随时可发兵。”镇国公上殿禀报。
“待接见各国使节后,两日后出征。”李奕毅对宝刀未老的外公说道。
满朝文武,可信之人,唯外公与杨将军而已。
“我要与你一同出征。”新封为贵妃的杨菲儿望着李奕毅英挺的侧脸,坚定地说道。
“陛下,亲征之事可交由微臣与镇国公。”杨将军不愿皇帝刚刚登基便涉险境。
“不必再议。此战,朕必亲征魏国。”李奕毅一拍龙案,斩钉截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