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朱仙镇大捷的消息,如同一声春雷,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震撼了整个大明帝国的北方。先是项城破罗汝才,再是朱仙镇败张献忠,阵前收降其麾下两员核心大将李定国、刘文秀!这一连串的胜利,对于久经败绩、被流寇蹂躏得千疮百孔的中原乃至京畿之地而言,无异于久旱逢甘霖。

捷报传至北京,紫禁城内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多日阴沉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难得的、几乎可以说是狂喜的笑容。他拿着那份言辞恳切、详述战果的报捷文书,在乾清宫内来回踱步,连说了三个“好”字!

“张世杰!真乃朕之霍去病也!英国公一门忠烈,果不其然!”崇祯兴奋地对侍立在旁的王承恩说道,“快!拟旨!重赏振武营将士!擢升张世杰为都督同知,挂印将军,总制河南剿寇事宜!其麾下有功将士,兵部速议叙功封赏!”

一时间,京城内外,与勋贵集团交好的官员、将门,无不弹冠相庆,英国公府门前车水马龙,张维贤虽然依旧沉稳,但眉宇间的欣慰与自豪却难以掩饰。张世杰的名字,以前所未有的热度,传遍了京师的街头巷尾,成为了百姓口中力挽狂澜的少年英雄。

然而,在这看似一片欢腾的盛世凯歌之下,一股冰冷刺骨的暗流,正在某些深宅大院和庄严的衙署内悄然涌动、迅速汇聚。

文华殿侧殿,内阁值房。

空气中弥漫着墨香和陈旧纸张的气息,但更浓的,是一种压抑的、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兵部尚书杨嗣昌面色阴沉地坐在主位,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光滑的紫檀木桌面,发出笃笃的轻响,这声音在寂静的值房内显得格外刺耳。

下首坐着几位身着绯袍、气息凝重的官员,皆是东林一脉或在朝中与杨嗣昌走得近的言官、御史。其中一人,面色白皙,三缕长须,眼神锐利,正是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东林干将李邦华。

“杨阁老,”李邦华率先开口,声音不高,却字字带着锋芒,“张世杰此子,虽有小胜,然其行事,僭越狂悖,已露跋扈之相!朱仙镇一役,阵前招降李定国、刘文秀二巨寇,此举……后患无穷啊!”

另一名御史立刻接口,语气激动:“李公所言极是!李定国、刘文秀何许人也?乃张献忠麾下头号悍匪,杀人如麻,恶贯满盈!此等凶顽之徒,不思尽数剿灭以儆效尤,反而招致麾下,待若上宾?张世杰意欲何为?莫非欲效安禄山故事,蓄养私兵,以为己用乎?”

“更可虑者,”又一人补充道,声音阴冷,“张世杰以勋贵之后,手握重兵,屡抗兵部明令(指之前催促进兵之事),自行其是。如今又招降纳叛,其势愈大。观其在河南,开仓放粮,笼络流民,俨然以‘张青天’自居,视朝廷法度于何地?视陛下天威于何地?长此以往,恐成尾大不掉之势!”

你一言我一语,值房内的气氛愈发凝重。所有的矛头,都直指远在河南的张世杰,核心罪名便是“招降纳叛,养虎为患”、“拥兵自重,目无朝廷”。

杨嗣昌始终沉默地听着,脸上看不出喜怒。作为朝堂博弈的老手,他何尝不知这些东林党人如此积极,除了确实担忧武将坐大、威胁文官集团地位之外,更夹杂着对勋贵势力抬头的警惕,以及……或许还有对他杨嗣昌本人“攘外必先安内”方略受挫的不满(张世杰的胜利某种程度上证明了他的保守)。

但无论如何,张世杰的迅速崛起和不受控制,确实触碰了他的底线,也带来了巨大的政治风险。此风绝不可长!

良久,杨嗣昌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种惯有的、不容置疑的权威:“诸公之忧,亦为本阁之忧。张世杰年少气盛,虽有小功,然不识大体,不遵号令,确需敲打。然则,陛下如今正在兴头之上,贸然严参,恐适得其反。”

李邦华眼中精光一闪,躬身道:“阁老明鉴。正因陛下圣心喜悦,才更需防微杜渐!吾等身为言官,拾遗补阙,规劝君上,乃分内之责。岂能因圣心一时之喜,而坐视潜在之危殆?当联名上奏,陈明利害,请陛下明察!要求张世杰即刻将李定国、刘文秀及其部众押解进京,交由三法司会审明正典刑!同时,收回其‘总制’之权,仍归兵部统一调度!如此,方可防患于未然!”

“对!联名上奏!”

“必须遏制此燎原之势!”

众人纷纷附和。

杨嗣昌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断。他知道,这是一次打压张世杰、重新确立兵部和文官权威的好机会,也能借此向东林党示好,巩固自己的地位。

“既然如此……”杨嗣昌终于点了点头,“便由李总宪(李邦华)牵头,联络志同道合之臣,具本上奏吧。奏疏措辞,需有理有据,既要点明隐患,又不可过于激烈,徒惹圣怒。重点在于‘规劝’与‘防微杜渐’。”

“下官明白!”李邦华等人精神一振,齐声应道。

接下来的几天,一场针对张世杰的弹劾风暴,在看似平静的京城官场下迅速酝酿。一道道措辞或激烈、或“恳切”的奏疏,如同雪片般飞向通政司,递入紫禁城。内容大同小异,核心皆是抨击张世杰“招降纳叛,恐贻虎兕出柙之祸”、“擅专兵权,有藩镇割据之嫌”,强烈要求崇祯皇帝收回成命,严加约束,并将李定国、刘文秀等“降匪”明正典刑,以绝后患。

这些奏疏,很快便摆在了崇祯的御案之上。

初时的狂喜过后,生性多疑的崇祯皇帝,看着那一份份引经据典、言之凿凿的弹章,心中那根敏感的神经再次被拨动了。他本就对武将拥兵心存忌惮,尤其是张世杰这种并非纯粹由朝廷体制培养、而是凭借军功迅速崛起的勋贵子弟。杨嗣昌和东林党人的话,像是一盆冷水,浇在了他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上。

“王伴伴,”崇祯拿起一份言辞尤为激烈的奏疏,眉头紧锁,问侍立在旁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这些奏章……你以为如何?张世杰招降李定国等人,是否真的……有所不妥?”

王承恩心中暗暗叫苦,他深知此事牵扯甚大,一边是战功赫赫、圣眷正隆的年轻将领,一边是势大的文官集团和猜忌心重的皇帝。他小心翼翼地躬身答道:“皇爷,老奴愚见,张将军新立大功,锐意进取,招降悍匪或也是为了尽快平定贼乱,节省兵力。至于是否养虎为患……老奴不敢妄断。只是,这满朝文武皆有此议,恐怕……也非空穴来风。还需皇爷圣心独断。”

他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既不得罪张世杰,也点出了文官压力的存在,将皮球踢回给了崇祯。

崇祯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他既需要张世杰这样的猛将为他剿贼安民,又害怕其势力膨胀难以控制。这种矛盾的心理,让他陷入了深深的犹豫和烦躁之中。

而这一切的风暴核心,远在河南朱仙镇,刚刚取得一场辉煌胜利、正忙于安抚地方、整编降军、救治伤员的张世杰,还尚未完全知晓。但他派往京师的坐探,已经将朝中风向突变的紧急情报,以最快的速度送出了京城。

一场来自后方、比张献忠的大军更加凶险的政治风暴,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着这位年轻的统帅袭来。他能否化解这场危机?刚刚归降的李定国、刘文秀,又将如何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杀身之祸?所有的矛盾,都聚焦在了崇祯皇帝那摇摆不定的决断之上。紫禁城内的暗流,即将演变成席卷朝堂的惊涛骇浪。

侠客书屋推荐阅读:李辰安钟离若水我在大唐斩妖邪再世王侯之楚梦辰先助大秦后助汉,亿万大军天可汗战皇林天龙刀笔吏大国重工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大明状师烈火南明二十年大唐杨国舅锦衣夜行红楼之万人之上大秦:暴君胡亥,杀出万世帝国重生之嫡女不善铁血宏图大唐:我的妻子是李丽质开局:败家子遭未婚妻上门退婚世子妃今天又作妖了新唐万岁爷风涌华夏:我打造了顶流历史ip曹操穿越武大郎大秦二世公子华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凡人歌邪王的倾城狂妻:鬼妃天下冥王毒妃我在大唐搞工业革命荒年卖身成赘婿,我有空间肉满仓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荒野大镖客:我有放生进度条穿成权臣早死原配,撩硬汉生崽崽分家后囤满了灵泉空间,气疯极品大唐: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立生一生兵锋王座在洪荒悠闲种田的日子大明:我能复制战略物资!我在影视世界和主角抢机缘大唐天宝重生沈氏红颜皇宫沦陷:一起逃亡皇嫂个个天仙大唐繁荣系统乱世古武之一代君王打不死我,皇叔干脆让我监国!我在贞观朝当神豪三国:袁绍是我哥,我来一统天下!水浒西门庆从原始人开始建立帝国即鹿
侠客书屋搜藏榜:丰碑杨门绝世极品兵王寻唐一笑倾人城再笑城已塌全球锻炼,开局水浒我来选战神,窝要给你生猴子东汉不三国双穿门:人在诡异世界当压寨夫君陛下,北王的封地比国家还要大了诸天,从亮剑开始的倒爷特种兵:开局签到漫威系统战狼狂兵小将很嚣张水浒之书生王天下回到三国收猛将三国:封地1秒涨1兵,百万铁骑绕京城大明凰女传明末开疆诸国志穿越我是胡亥大秦长歌偷听心声:公主请自重,在下真是大反派金融帝国之宋归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特工狂妃:腹黑邪王我不嫁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霸魂管仲神秘王爷欠调教布衣首辅谬论红楼梦十岁让我当摄政王,还托孤女帝?高贵朕要抓穿越大明:为了长命,朱雄英拼了朱元璋:咱大孙有帝王之姿红楼欢歌开局汉末被流放,我横扫亚洲二战那些事儿绵绵诗魂大唐败家子,开局被李二偷听心声唐末战图倾世太子妃【完结】大清挖坑人我为女帝打江山,女帝赐我斩立决铁齿铜牙之皇太子永琏凤临天下:一后千宠女帝别哭,你的皇位本将军坐了!锦衣血诏一品国公攻略情敌手册[快穿]
侠客书屋最新小说:儒心弈世双生龙影穿越到古代当农民?猎秦李恪:开局骂太子傻波一反手偷桃三国:兄长别闹,你怎么会是曹操穿成阿斗,开局弄丢出师表!读书人会点江湖手段怎么了?黄浦江的潮声开局明末建基业汉末狂王吕布:开局狂虐刘备东汉:格物致癫鬼才汪臧海穿越大明之铁血护国公大唐:兕子的农村捣蛋生活撞邪后我靠物理驱魔封神我,张角,开局祈雨被系统坑哭了我在明朝开连锁便利店九鼎圣王魂穿三国收服一百单八将开局三国从赵云他哥开启诸天称霸女人越多我越强,先给我来十八个白马大祭师我当皇帝那些事儿大唐状元赘婿红色三国:一介布衣的汉末革命路帝业从捡垃圾开始五世同堂记叩星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水浒宋江,开局我现在火气很大啊大唐:开局暴打宇文化及开局救下必死之人,老朱你别追了重生1949海外争霸曝光朱棣吃猪食,朱元璋笑疯了再造山河三十年诗剑双绝,先揽芳心后揽江山大明博弈靖康逆转:易枫传梦主:从拾荒开始苏维埃之巅:保尔元帅的逆袭朕的大学时代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大殷王朝之墨香剑影太平重生我在澳洲当开荒君王权倾大唐,我与武媚娘缔造盛世大明第一权术穿越大唐,我是李建成?朱棣的麒麟逆子镇压梁山:开局建立天策府隋未:我穿越皇孙,携系统复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