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日讲经的余韵,并未随着天幕的隐去而消散。恰恰相反,《基础算学》的普及,如同在已然躁动的天下投入了一颗新的石子,激起了更为复杂和深远的涟漪。计算,这门以往多被士大夫与账房先生垄断的技艺,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渗透进社会的方方面面,甚至引发了意想不到的冲突与变革。
---
一、 朝堂的算学风暴
· 慕容吴:审计与贪墨
姑苏户部衙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上演。主事官员利用天幕所授的复式记账法与更高效的核算技巧,重新审计往年的漕运账目。数字不会说谎,几处以往被巧妙隐藏在繁杂账目中的贪墨亏空,在清晰的数字对比下无所遁形。
“这…这怎么可能算得如此之快?!”一位被揪出的贪官面如死灰,他无法理解,自己精心设计的做账手法,为何在短短几天内就被彻底揭穿。
慕容复看着呈报上来的审计结果,脸色铁青,既震怒于臣子的贪渎,更心惊于这“天幕算学”应用于实务后所带来的惊人效率与透明度。他立刻下旨,将新式记账法与核算流程推行至全国各州县,并严令御史台加强稽查。一场由算学引发的吏治整顿,悄然展开。
· 北元:赋税与民怨
北元方面,阿合马同样极力推动天幕算学的应用。然而,在缺乏有效监督与仁政的前提下,高效的算学工具,反而成了盘剥百姓的利器。税吏们运用更精确的计算方法,将以往可能因计算粗疏而遗漏的税赋,一分不差地摊派到农户头上,甚至巧立名目,增加杂税。
“大人,这新算法下来,我家田亩数没变,但需缴纳的粮税却比去年多了三成!这…这让我们怎么活啊!”一个老农在县衙前哭诉。
计算越“精准”,剥削越“高效”,底层民众的负担反而加重,不满的情绪在暗中积聚。知识本身无善恶,但掌握在谁手中,用于何种目的,其结果却截然不同。
---
二、 江湖的量化思维
算学的普及,也开始悄然改变着江湖中人的思维方式。
· 资源分配的博弈:
一个中型帮派“漕帮”内,几位长老正为如何分配新掌控的一段运河码头的收益争得面红耳赤。以往多是凭资历、实力和人情扯皮,难以服众。这次,一位受过天幕启蒙的年轻执事,拿出了一套基于各分舵出工人数、船只数量、过往贡献度等数据进行加权计算的分配方案。
“诸位长老请看,根据此算法,甲分舵当得三成五,乙分舵两成八……” 数据清晰,逻辑分明,虽然仍有不满者,但反对的声音却比以往弱了许多。一种基于“量化”而非“感觉”的决策模式,开始在组织管理中显现其价值。
· 武学修炼的“数据化”尝试:
一些思想开放的武者,开始尝试用算学思维来量化自己的修炼。例如,记录每日修炼特定招式的次数、内力运转的周天数,并观察其与修炼效果(如出招速度、力道增长)之间的关联。虽然大多还停留在粗浅的记录阶段,远未到数据分析的程度,但这种“记录与反思”的习惯本身,便是一种进步。
甚至有精通暗器者,开始计算不同角度、不同力道下,暗器的抛物线轨迹与命中率,试图总结出更优化的发射模式。武学,正在从纯粹的经验传承,开始向经验与初步理性分析结合的方向迈出微小的一步。
---
三、 民间的智慧闪光
在民间,算学的应用更是百花齐放,充满了生活气息。
· 工匠的精准化:
一位木匠大师傅,在制作复杂的榫卯结构时,运用了天幕所授的比例计算,确保了各个构件的尺寸精准匹配,使得成品更加坚固美观。他感叹道:“以往全凭手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如今心中有数,手下有准,这活儿做得才叫踏实!”
· 商贾的革新:
城市里的商贾们,迅速采纳了“天幕数字”和简易运算法则。记账、盘库、核算利润的效率大大提升。一些精明的商人,甚至开始尝试用简单的统计方法,分析不同商品的销售周期和顾客偏好,以此来调整进货策略。商业活动,因为计算工具的普及,变得更加精细和高效。
· “实践榜”的暗中角逐:
天幕预告的“实践榜”,如同高悬的明月,吸引着无数渴望证明自己的人。竞争在暗中趋于白热化。
江南有巧匠改进了织机传动机构,并精确计算了改造前后效率提升的百分比;
北地有河工提出了新的土方计算法,用于水利工程,大大减少了误差和浪费;
甚至有一位退隐的老账房,将天幕算学与传**统筹算结合,设计出了一套更简易的速算法则,在坊间广为流传……
所有人都在默默努力,期盼着自己的名字能成为那第一个被天幕认可的“实践者”。
---
四、 暗处的阻力与冲突
然而,新知识的传播从未一帆风顺。
· 旧学派的抨击: 一些固守传统的文人学士,公开撰文抨击天幕算学是“弃圣人微言大义而逐锱铢小利”,是“舍本逐末”,试图在舆论上抵制这股风潮。
· 利益受损者的反扑: 那些因新算法而利益受损的贪官污吏、垄断知识的阶层,更是暗中使绊子。散布谣言、阻挠新法推行、甚至威胁迫害积极应用新知识的小吏和百姓,冲突在局部地区时有发生。
· 认知的鸿沟: 更普遍的阻力,来自于认知的惯性。许多人对新数字、新算法抱有天然的排斥和不信任,宁愿沿用繁琐的旧法,也不愿接受更简洁高效的新工具。
算学的风云,席卷朝堂与江湖,照亮了前路,也照出了阴影。它既是提升效率、开启民智的利器,也成为了激化矛盾、衡量人心的试金石。在这股不可阻挡的洪流中,每个人、每个势力,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应对、适应,或是抵抗。
知识的传播,从来不是请客吃饭,而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下一次天幕亮起,那“实践榜”上第一个名字,又将给这纷扰的天下,带来怎样的震动?
---
(第139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