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尘的书房里,炭火盆烧得正旺,驱散了冬日的寒意。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茶香。月玲刚刚结束上午的修炼,精神饱满,正坐在月尘对面,听他讲解接下来的修行安排。
听到哥哥说要开始学习《连山》和《归藏》,月玲的小脸上露出了明显的困惑。她歪着头,不解地问:“哥哥,《易经》我已经开始读,虽然很多地方还不明白,但感觉里面道理很深。可是,接下来为什么不是读《道德经》呢?我听说《道德经》才是道家的根本呀,很多人都读它。”
月尘对于月玲能提出这个问题感到欣慰,这说明她确实在思考。他端起茶杯,轻轻呷了一口,目光变得悠远,仿佛在追溯古老的智慧长河。
“玲儿,你问到了关键之处。”月尘放下茶杯,神色郑重,“你所知的《道德经》,博大精深,无疑是道家思想的瑰宝。但你可知道,老子先生的智慧,并非凭空而来?其思想的源头,正可追溯至更为古老的《连山》与《归藏》。”
他见月玲听得专注,便详细解释道:“《连山易》,以象征山岳的‘艮’卦为首,强调如山般稳固、积蓄、止于至善,讲究的是顺应自然之势而建立根基,生生不息;《归藏易》,则以象征大地的‘坤’卦为首,重在包容、归藏、滋养万物,讲究的是回归本源、静默蓄力。此二书,蕴含的是上古先贤对天地运行、万物生灭最本初的观察与体悟,其核心便是‘顺应自然’的法则。”
月尘的语气稍稍加重:“然而,后世许多人解读《道德经》,尤其是如今流传最广的版本,往往将‘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理解为一种消极的、不作为的‘顺其自然’,坐等命运安排,这实乃巨大的误解。”
他目光锐利地看着月玲:“真正的‘顺应自然’,非是消极懈怠,而是洞悉了天地、人事、阴阳变化的规律,而后像《连山》所示那般依势而行、稳固根基,像《归藏》所示那般涵养底蕴、待时而动。这是一种积极的、充满智慧的‘顺应’,是知其所以然后的从容不迫。老子所言‘无为’,是‘不妄为’,而非‘不作为’。”
月尘轻轻叹了口气,透露出一丝遗憾:“况且,如今世人所读的《道德经》,历经传抄、注疏,章节字句与最初的面貌已有不少出入,其精义在一定程度上被简化或曲解了。欲明老子真意,需先明其思想之源。”
月玲恍然大悟,眼睛亮了起来:“我明白了,哥哥!就像盖房子要先打好地基一样,学习最高的道理,也要从它的源头开始!《连山》和《归藏》就是《道德经》思想的地基,对吗?先学会了如何真正地‘顺应自然’,才能读懂《道德经》里积极的‘无为’!”
月尘赞许地点点头:“正是此理。筑基之后,明道之初。接下来,我们便从《连山》的‘如山之稳固’和《归藏》的‘如地之涵藏’开始,一步步探寻这顺应自然、积极无为的大道本源。这对你理解《太阴炼气诀》中‘动静相宜、蓄发有度’的奥妙,也大有裨益。”
明月山庄深处,月尘以莫大神通布下的“星辰化灵阵”正在无声地运转。这阵法并非金戈铁马的杀伐之阵,也非云雾缭绕的迷幻之阵,而是一种更为精妙、近乎于道的存在。
它仿佛一个无形的巨大漏斗,又似一张极其敏锐的灵网,悄然笼罩着山庄的核心区域。
白日,当阳光普照,阵法便悄然汲取那至阳至刚的“日精”,将其中的暴烈之气滤去,化为温煦的纯阳灵气;夜晚,皎月升空,清冷的“月华”便如流水般被吸纳而来,凝聚成精纯的太阴之气;而到了深夜,万籁俱寂,苍穹之上无尽星辰闪烁,那渺茫却浩瀚的“星辰之气”也被丝丝缕缕地接引下来,融入阵中。
日、月、星三光精华在阵法的玄妙转化下,融合成一种极为纯粹、易于吸收的天地灵气,使得明月山庄内的灵气浓度,远胜外界寻常洞天福地。
“哥哥,周天和奇经八脉本来就是通的是吗?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天月玲练完了剑法问道。
月尘刚看完月玲练完一套剑法,收势时气息平稳,目光清亮,显然三个月来的筑基功夫没有白费。他正暗自点头,便听到了妹妹这个颇具慧根的问题。
他示意月玲在旁边的石凳上坐下,自己也拂衣而坐,这才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赞许:“玲儿,你能问出这个问题,说明你确实在用心体悟,而非徒练其形。你所说的‘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是医家用于判断常人气血淤滞与否的通俗道理,极为精辟。但于我们修行而言,这‘通’字,却有更深层次的含义。”
月尘略作沉吟,组织着最易于理解的语句:“对于未曾修炼的普通人而言,他们的周天,泛指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构成的循环路径,与奇经八脉,从生理结构上讲,确实是‘存在’且‘基础通畅’的,否则气血无法运行,生命难以维系。
“但这种‘通’,只是一种维持基本生命活动的、低层次的、被动式的通畅,如同一条乡间小路,勉强能容人行走,但若遇风雨,如寒邪、湿气、情志郁结,则极易泥泞阻塞,这便是‘痛则不通’的由来,是病态。”
他目光变得深远,继续解释道:“而我们修行中所追求的‘通’,乃是‘彻底贯通’与‘主动驾驭’。是要通过日积月累的炼精化气,以精纯的先天之炁为动力,如同动用浩大工程,将这条‘乡间小路’开拓成可容千军万马奔腾的‘康庄大道’,甚至将其潜力完全激发。”
“具体而言,”月尘进一步细化,“对于‘周天’,我们要达到‘气通任督’,让真气能够自如、强劲地沿此路径循环不息,涤荡脏腑,滋养百骸。对于‘奇经八脉’,更要逐一冲开关窍,如打通阴跷、阳跷使人身轻体健,打通阴维、阳维以维系全身阴阳平衡,打通冲脉以总领全身气血,打通带脉约束诸脉如腰带,直至最终贯通最难逾越的生死玄关——督脉上的‘尾闾’、‘夹脊’、‘玉枕’三关,以及连通先天之本的‘祖窍’等。”
“至此境界,”月尘总结道,“周身经脉不仅宽阔坚韧,毫无滞碍,更能随心所欲地引导磅礴真气如江河奔流。那时,才真正称得上是‘通则不痛’——并非指不会受伤,而是指气血充盈,百脉调和,外邪难侵,内在生机勃勃,自然远离因气血淤滞而产生的病痛。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生命状态,是‘主动’的健康与强大。”
月玲听得入了神,喃喃道:“我明白了……原来普通人只是路没断,而我们修行,是要把路修得又宽又结实,还能自己指挥路上的‘车马’往哪里跑,跑多快!”
月尘被她这个生动的比喻逗笑了:“正是此意。你如今筑基已成,气血旺盛,已能初步感受到气在经络中的流动。接下来,便要开始着手引导这股力量,去主动开拓你的‘康庄大道’了。切记,循序渐进,不可贪功冒进。”
月玲用力点头,眼中充满了对下一阶段修炼的期待与决心。她感到,修行之路,在她面前展现出了一个更为宏大和精妙的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