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张昭:三国“职场铁憨憨”的硬核人生——从“怼哭孙权”到“躺赢太庙”

第一章 东汉学霸的“内卷天花板”:背经书比别人吃饭快,避战乱比别人跑路早

东汉末年的读书人圈子,卷得能让人把“论语”当“刷题册”——你刚背完“学而时习之”,人家已经能跟太守唠“为政以德”;你好不容易写出篇合格策论,隔壁书生都开始给《左传》写批注了。张昭就生在这么个“卷王遍地走,学霸不如狗”的时代,老家彭城(今江苏徐州),打小就是街坊嘴里“那谁家孩子”的终极形态。

别的小孩还在跟先生讨价还价“今天能不能少背两句”时,张昭已经抱着《礼记》《尚书》啃得忘乎所以,连门口小贩喊“糖画嘞——转龙纹的!”都听不见。他妈喊他吃饭,得敲三遍书房门,他才抬头茫然:“啊?午时了?我还以为刚辰时呢。”后来他妈总结:“我儿不是读书,是把自己‘镶’进书里了。”

十五岁那年,彭城太守要找个懂礼仪的年轻人主持祭祀——这在当时是“露脸镀金”的好机会,满大街的书生挤破头,结果要么紧张得忘词,要么磕磕巴巴念错祭文,唯独张昭上去,从“迎神”到“送神”,动作丝毫不差,祭文念得字正腔圆,连太守都点头:“这小子,比我家供奉的老儒还熟练!”

可学霸的“知识buff”,在乱世里顶不上一把刀。东汉末年的战乱,不是“你考第一就能保命”的剧本——黄巾起义刚平,董卓又烧了洛阳,各地军阀打起来比街坊吵架还凶,彭城转眼就成了“战场缓冲区”。张昭看着家门口从“卖糖画的”变成“扛刀的”,终于明白:“光会背经书不行,得先找个安全的地方,不然书还在,人没了。”

他先跑到扬州躲乱,结果扬州牧陶谦是个“急性子招聘官”,听说张昭是学霸,直接发“offer”:“来我这当幕僚,待遇从优!”张昭偏偏是“职场洁癖”——他觉得陶谦这人“做事太急,不像是能稳坐江山的主”,直接拒了。陶谦脸挂不住:“我给你面子你不接?把他关起来!”结果关了几天,陶谦发现这读书人硬得像块石头,放出来还跟他讲道理:“明公招贤是好事,但强逼就不是贤君所为了。”陶谦没辙,只能道歉——这大概是东汉末年最尴尬的“招聘失败案例”:老板想给工作,员工嫌老板不靠谱,最后老板还得给员工认错。

后来张昭听说江东有个叫孙策的年轻人,打仗厉害还爱惜人才,就抱着自己的经书和笔记,一路往江东跑。路上遇到劫匪,别人都吓得把钱交出去,张昭倒好,先护着自己的书:“钱你们拿,书不能动——这是我这辈子的家底!”劫匪一看这读书人“脑回路清奇”,居然真没动他的书。张昭后来跟人说:“不是我不怕死,是那些书比我命重要——没了书,我跟咸鱼有啥区别?”

就这么着,东汉“内卷天花板”级别的学霸,终于踏上了江东的土地,准备开启他“怼遍孙权、稳坐江东”的硬核职场路。

第二章 江东集团的“初代大管家”:孙策把家交给他,孙权见他先低头

张昭刚到江东时,孙策正处于“创业初期”——地盘刚占了几个县,手下有武将但缺文官,尤其是能管内政的“大管家”。听说张昭来了,孙策亲自出门迎接,跟见了“救命稻草”似的:“先生来了!我这江东,就缺您这样的人才!”

张昭本来还想“考察考察”,结果一看孙策:小伙子长得精神,说话实在,打了胜仗不抢百姓东西,还特意给读书人建住处——行,这老板靠谱!

孙策给张昭的职位,说好听点叫“长史”,说直白点就是“江东集团总管家”:管后勤、管民政、管文书,连孙策打仗的粮草调度,都得张昭点头。有一次孙策想给手下一个立了功的武将“发奖金”,让军需官直接拨钱,结果军需官说:“张长史没签字,我不敢拨。”孙策跑去跟张昭说:“人家立了功,发点奖金怎么了?”张昭拿出账本:“上个月粮草损耗比预期多三成,还没查清楚原因;下季度要给流民分田,种子还没备齐——这时候发奖金,钱从哪来?”孙策被问得没话说,只能挠头:“那……等查清损耗再说?”张昭点头:“这才像个主公样。”

不光管钱,张昭还管“孙策的形象”。孙策是武将出身,打了胜仗喜欢跟手下喝酒,有时候喝多了还会“耍酒疯”——比如把头盔扔了,跟人比摔跤。张昭每次见了,都板着脸把他拉走:“主公是一方诸侯,不是街头游侠,喝多了摔跤像话吗?要是让百姓看见,谁还信你能保境安民?”孙策一开始还不服:“我跟兄弟们乐呵乐呵怎么了?”张昭反问:“你爹孙坚当年跟董卓打仗,什么时候跟人喝酒摔跤?”孙策立马蔫了——毕竟“爹”是他的软肋。

张昭的“管家能力”,连曹操都眼馋。曹操当时挟天子以令诸侯,想挖张昭,就以朝廷的名义给张昭写信,说要封他为“九江太守”,还特意强调“待遇比江东好,能入朝见天子”。张昭看完信,直接给孙策递过去:“明公您看,曹操想挖我。”孙策笑着说:“先生想走吗?”张昭摇头:“我要是想走,当初就不会来江东了——江东集团虽然小,但有明公您,比在许都看曹操脸色强。”然后把信烧了,连回信都没给曹操写——这波“职场忠诚度”直接拉满,孙策更信任他了,跟人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我有这俩人,江东就稳了。”

可谁也没想到,建安五年(200年),孙策打猎时被刺客偷袭,重伤去世。临终前,他把张昭叫到床前,把弟弟孙权推到他面前,说了句足以让张昭记一辈子的话:“仲谋(孙权字)年纪小,江东的事,你看着办——要是他实在不行,你就自己当主公。”

这话一出口,孙权吓得脸都白了,张昭却立马跪下,对着孙策磕了三个头:“明公放心,我一定辅佐仲谋,守住江东,绝不让您的心血白费!”然后他扶着孙权站起来,对底下的文武大臣说:“主公虽然年轻,但有明公的遗志,我们都得听他的——谁要是敢乱嚼舌根,就是跟江东作对!”

当时孙权才十八岁,跟现在的高中生差不多,面对一群比他大好几岁的武将文臣,腿都有点抖。张昭就像“职场老大哥”,一边帮他处理政务,一边教他怎么当主公:“见了武将,要问他们军营的事;见了文官,要问百姓的事;别老想着打猎、喝酒,那不是主公该干的。”孙权一开始还听话,后来翅膀硬了点,就开始“叛逆”了——这也为后来张昭“怼哭孙权”埋下了伏笔。

第三章 托孤大臣的“怼人日常”:孙权想打猎?张昭:你是主公不是猎户!

孙权刚上位那几年,还算“乖学生”——张昭说东,他不往西;张昭让他看《史记》,他就乖乖看;张昭不让他喝酒,他就少喝。可过了几年,孙权觉得自己“翅膀硬了”,开始琢磨“放飞自我”。

第一件让张昭炸毛的事,是孙权喜欢上了“打猎”——不是普通的打兔子、打鹿,是打老虎。他还特意做了个“射虎车”,车两边没挡板,就留个小洞让他射箭,旁边只跟几个卫兵。有一次老虎扑到车边上,爪子都快抓到孙权的衣服了,孙权还兴奋地喊:“快拿箭来!这老虎够劲!”

这事传到张昭耳朵里,张昭直接跑到孙权面前,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把脸一沉:“主公!你忘了你爹是怎么死的?忘了你哥是怎么死的?他们都是在战场上受伤的,你倒好,跑去跟老虎较劲!你是江东的主公,不是山林里的猎户!要是你有个三长两短,江东的百姓怎么办?跟着你的大臣怎么办?”

孙权被怼得满脸通红,低着头小声说:“我就是觉得好玩,没想那么多……”张昭还不饶:“好玩?性命攸关的事,能当好玩?你要是再去射虎,我就天天站在宫门口骂你!”孙权没辙,只能保证:“我不去了,我再也不去了还不行吗?”

可孙权也是个“记吃不记打”的主,没过多久,又开始“作妖”——这次是“喝酒误事”。他在武昌建了个“临钓台”,没事就跟大臣们在上面喝酒,喝高兴了还让大臣们“互怼取乐”,谁要是不喝,就让人灌。有一次喝到半夜,孙权还说:“今天不醉不归,谁先走谁是懦夫!”

张昭一看这架势,直接站起来,转身就走。孙权赶紧叫住他:“先生别走啊,大家正高兴呢!”张昭回头,眼神跟刀子似的:“主公还记得商纣王吗?他当年建酒池肉林,也是天天喝酒高兴,最后怎么样了?国破家亡!你现在跟他有什么区别?”

孙权脸一下子就红了,赶紧让手下撤了酒席,尴尬地说:“先生要是不说,我差点就犯了大错。”后来孙权跟人说:“每次我想放纵一下,一想到张昭那眼神,就立马不敢了——他比我妈还管得严!”

张昭不光管孙权的“私生活”,还管他的“工作决策”。有一次孙权想修一座“新宫殿”,说旧宫殿太破,不符合“江东主公”的身份。张昭直接拿着账本去找他:“去年江东闹旱灾,不少百姓没饭吃,我们刚给他们发了救济粮;今年还要跟山越打仗,粮草还没备足——你现在修宫殿,要花多少钱?要征多少民夫?百姓刚缓过来,你又要折腾他们?”

孙权辩解:“旧宫殿确实漏雨,夏天漏雨冬天漏风……”张昭打断他:“漏雨就修修补补,不行吗?当年大禹治水,住的是茅草屋;周文王治国,宫殿也没多豪华——主公要是真想当贤君,就该先顾百姓,再顾自己的房子!”孙权被怼得没话说,只能把修宫殿的事搁置了,后来还是等民生好了,才慢慢翻新了旧宫殿。

有人跟张昭说:“你别老跟主公对着干,小心主公不高兴,给你穿小鞋。”张昭却说:“我受孙策明公的托孤之命,就得对江东负责,对孙权负责——他要是做错了,我不怼他,谁怼他?难道看着他把江东毁了?再说了,他要是真因为我怼他就治我的罪,那他也不是个值得辅佐的主公。”

这话传到孙权耳朵里,孙权叹了口气:“张公就是这么个人,嘴硬心软——他怼我,都是为了我好,为了江东好。我要是连这点都不懂,还当什么主公?”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孙权心里还是有点“小委屈”——毕竟谁也不想天天被人怼,尤其是被一个比自己大几十岁的“老大哥”怼。

第四章 赤壁之辩:被误会的“主和派”,张昭:我不是投降,是想保百姓!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带着几十万大军(号称八十万)南下,先是拿下荆州,接着就把矛头指向江东。消息传到柴桑(今江西九江),江东集团瞬间炸了锅——武将们纷纷说要打,文臣们大多说要降,双方吵得跟“菜市场讨价还价”似的。

孙权坐在上面,看着底下吵来吵去,头都大了——他想打,但又怕打不过曹操;想降,又觉得对不起孙策和江东百姓。这时候,所有人都看向张昭——毕竟他是江东文臣的“带头大哥”,他的态度很重要。

张昭清了清嗓子,开口了:“主公,曹操现在挟天子以令诸侯,名义上是‘奉诏讨逆’,我们要是跟他打,就是‘对抗朝廷’,名不正言不顺。再说了,曹操刚拿下荆州,有了荆州的水军,我们的水上优势也没了。他的兵力比我们多好几倍,真打起来,江东肯定要生灵涂炭——不如暂时跟曹操讲和,先保住江东百姓,再慢慢从长计议。”

这话一出口,武将们立马炸了:“张长史!你怎么能说这种话?我们跟着孙策明公打天下,可不是为了投降曹操的!”周瑜更是直接反驳:“曹操的军队虽然多,但都是北方人,不习水战;而且他们长途奔袭,已经疲惫了,我们只要联合刘备,一定能打败他!”

孙权听着两边的话,心里更纠结了——一边是自己信任的“老大哥”,一边是能打的“周郎”。最后,孙权还是听了周瑜和鲁肃的话,决定跟曹操打——也就是后来的“赤壁之战”。

结果大家都知道,孙刘联军用火攻打败了曹操,江东保住了。打胜仗后,孙权特别高兴,大摆庆功宴,还给周瑜、鲁肃等人加官进爵。张昭也跟着去了,想跟孙权说几句“祝贺的话”,顺便解释一下自己当初主和不是“投降”,是怕百姓受苦。

可没等张昭开口,孙权先说话了,还带着点调侃:“张公啊,当初要是听了你的话,我现在大概已经在许都当‘安乐公’了,哪还有今天的庆功宴啊?”

这话一出,满朝文武都安静了,张昭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根——他本来是想表表心意,结果被孙权当众“噎”了一下,尴尬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后还是没说,低着头坐了回去。

后来有人说张昭“主和就是投降”,甚至说他“通曹”,张昭也不辩解——他知道,现在说什么都没用,打了胜仗,大家都觉得“主战”是对的,“主和”就是错的。但他心里清楚,自己当初不是怕曹操,是怕江东的百姓——要是真打输了,曹操肯定会屠城,到时候受苦的还是老百姓。

其实张昭不是“软骨头”,他只是“更务实”。当年孙策刚去世,江东有几个郡县想叛乱,张昭一边安抚百姓,一边调兵遣将,短短几天就平定了叛乱;后来孙权跟黄祖打仗,张昭在后方调度粮草,从没出过差错——他不是不能打,是不想轻易让百姓陷入战火。

可孙权当时年轻,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觉得“打胜仗才是本事”,没理解张昭的“苦心”。直到后来,孙权当了“吴王”,有一次跟张昭聊天,才提起赤壁之战的事:“张公,当年我在庆功宴上说的话,你别往心里去——我知道你当初主和,是为了百姓。”

张昭听了,眼睛一下子就红了——他等这句话,等了好多年。他叹了口气:“主公能明白就好,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只要主公知道我没私心,江东百姓没受苦,就够了。”

从那以后,孙权虽然还是会被张昭怼,但心里更敬重他了——他知道,张昭是真的为江东好,为他好,这种“敢说真话”的人,比那些只会“拍马屁”的人珍贵多了。

第五章 职场“老黄牛”的倔强:孙权放火烧门,张昭:你烧你的,我怼我的!

赤壁之战后,张昭还是一如既往地“怼孙权”——只要孙权做错了,他该说就说,该怼就怼,一点都不手软。孙权有时候也烦,但又没办法——谁让张昭是“托孤大臣”,还真没做错什么呢?

最离谱的一次,是孙权想派使者去辽东,跟辽东太守公孙渊结盟,一起对抗曹魏。张昭听说后,立马跑去跟孙权说:“公孙渊这个人反复无常,今天跟我们结盟,明天可能就会投靠曹魏。我们要是派使者去,万一他把使者杀了,投靠曹魏,那我们江东的脸就丢尽了——绝对不能派!”

孙权不同意:“现在曹魏对我们压力大,跟公孙渊结盟,能缓解我们的压力,怎么就不能派?”张昭坚持:“公孙渊不可信!你要是派使者,肯定会后悔!”两个人吵了起来,吵得脸红脖子粗,孙权急了,拔出剑说:“张公!你别太过分了!我是吴王,难道连派个使者的权力都没有吗?再跟我吵,我不客气了!”

张昭看着孙权手里的剑,一点都不怕,反而哭了:“明公(孙策)当年把你托付给我,让我好好辅佐你,我要是看着你做错事不拦着,怎么对得起明公的在天之灵啊!”孙权看着张昭哭了,心里也软了,把剑收起来,叹了口气:“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但我已经决定了。”

结果不出张昭所料,公孙渊真的把孙权派去的使者杀了,还投靠了曹魏。孙权后悔得不行,赶紧跑去跟张昭道歉:“张公,我错了,我不该不听你的话,让你失望了。”

可张昭这次却“耍起了脾气”——他觉得孙权虽然道歉了,但还是没真正听进去他的话,就闭门不出,不管孙权怎么叫他,他都不开门。孙权没辙,就让人去“劝”,结果张昭还是不出来。

孙权也是个“倔脾气”,一看张昭不出来,居然让人放火烧张昭的门,想逼他出来。结果火都烧到门口了,张昭还是不出来,反而让人把里面的门也关上,跟孙权“死磕”:“你烧你的,我就不出去!”

孙权一看这架势,慌了——他只是想逼张昭出来,不是想烧死他!赶紧让人把火灭了,然后自己站在张昭家门口,低着头道歉:“张公,我真的错了,你就出来吧,江东不能没有你啊!”

就这么站了大半天,张昭才让儿子扶着出来,对着孙权说:“主公,我不是跟你赌气,是想让你记住,做决策的时候,要多听别人的意见,别一意孤行——不然下次可能就不是丢面子这么简单了。”孙权赶紧点头:“我记住了,我以后一定听你的话。”

这事后来传遍了江东,大家都笑说:“吴王跟张长史吵架,一个敢放火,一个敢闭门,最后还是吴王服软——也就张公敢这么跟主公‘死磕’!”

其实张昭的“倔强”,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江东。他知道孙权虽然有本事,但有时候会“意气用事”,需要有人在他身边“敲警钟”。就像他自己说的:“我年纪大了,没多少精力管太多事,但只要我还活着,就不能看着主公做错事——这是我对孙策明公的承诺,也是我对江东的责任。”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张昭的身体也越来越差,他就跟孙权申请“退休”:“主公,我现在眼睛花了,耳朵也不好使了,处理政务越来越吃力,还是让年轻有为的人来干吧,我在家看看书,养养花就好。”

孙权一开始不同意:“张公,你要是退休了,谁还能像你一样跟我说实话啊?”张昭笑着说:“年轻大臣里也有敢说真话的,你只要愿意听,就有人愿意说。再说了,我退休了,也能在家给你提建议,不会不管事的。”

最后孙权还是同意了,给了张昭很高的待遇,让他在家养老。退休后的张昭,也没闲着——他把自己这辈子注解的《左传》《论语》整理出来,交给朝廷,还经常跟来看他的年轻大臣聊天,教他们怎么处理政务,怎么当一个“合格的文官”。

第六章 躺赢太庙的终极荣誉:孙权:江东不能没有张昭,就像鱼不能没有水

公元236年,张昭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这个在江东“怼了孙权一辈子”的老臣,终于走完了他的一生。

孙权听到张昭去世的消息,当场就哭了——不是“装样子”的哭,是真的伤心。他跟身边的人说:“张公走了,以后再也没人跟我说实话了,再也没人管着我了……”

为了纪念张昭,孙权决定把他“配享太庙”——也就是把他的牌位放进孙家的祖庙,跟孙坚、孙策一起受祭祀。这在三国时期,是对大臣最高的荣誉——一般只有立下赫赫战功的武将,或者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文臣,才能有这个待遇。

有人跟孙权说:“张昭当年主和,还经常跟主公吵架,是不是不太适合配享太庙啊?”孙权反驳:“你们只看到张公跟我吵架,没看到他为江东做的事——我哥去世后,是张公稳住了江东的局势;我年轻的时候,是张公教我怎么当主公;江东的百姓能安居乐业,有一半是张公的功劳!他要是不配享太庙,谁还配?”

确实,张昭虽然没像周瑜那样打赢赤壁之战,没像鲁肃那样提出“联刘抗曹”的战略,但他用自己的方式,守护了江东几十年——他管后勤,让军队有饭吃、有衣穿;他管民政,让百姓能种地、能生活;他管孙权,让这个年轻的主公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就像孙权说的:“江东不能没有张昭,就像鱼不能没有水——我能当上吴王,能守住江东,张公的功劳最大。”

张昭的一生,说起来有点“憨”——别人都在“拍主公马屁”,他偏要“怼主公”;别人都在“争功夺利”,他偏要“管闲事”;别人都怕“得罪主公”,他偏要“死磕到底”。可就是这份“憨”,让他成为了江东最靠谱的“职场老黄牛”,成为了孙权最信任的“托孤大臣”,最后还“躺赢”了太庙的终极荣誉。

如果用现在的话来总结张昭的人生,大概就是:“做一个敢说真话、敢办实事、敢担责任的人,就算经常‘怼老板’,老板也会敬你、信你、念你一辈子。”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有像诸葛亮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丞相,有像关羽那样“义薄云天,威震华夏”的武将,而张昭,就是那个“不显眼但很重要”的“职场铁憨憨”——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功绩,却用一辈子的坚守,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什么是“责任”,什么是“为臣之道”。

直到今天,再提起张昭,我们想到的不是“主和派”,不是“怼哭孙权的老臣”,而是那个为了江东百姓,为了孙权,为了孙策的托付,一辈子都在“较真”的老书生——他或许不完美,但他足够真诚;他或许不耀眼,但他足够可靠。

这,就是张昭——三国“职场铁憨憨”的硬核人生,一个值得被记住的文臣。

侠客书屋推荐阅读:李辰安钟离若水我在大唐斩妖邪再世王侯之楚梦辰先助大秦后助汉,亿万大军天可汗战皇林天龙刀笔吏大国重工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大明状师烈火南明二十年大唐杨国舅锦衣夜行红楼之万人之上大秦:暴君胡亥,杀出万世帝国重生之嫡女不善铁血宏图大唐:我的妻子是李丽质开局:败家子遭未婚妻上门退婚世子妃今天又作妖了新唐万岁爷风涌华夏:我打造了顶流历史ip曹操穿越武大郎大秦二世公子华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凡人歌邪王的倾城狂妻:鬼妃天下冥王毒妃我在大唐搞工业革命荒年卖身成赘婿,我有空间肉满仓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荒野大镖客:我有放生进度条穿成权臣早死原配,撩硬汉生崽崽分家后囤满了灵泉空间,气疯极品大唐: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立生一生兵锋王座在洪荒悠闲种田的日子大明:我能复制战略物资!我在影视世界和主角抢机缘大唐天宝重生沈氏红颜皇宫沦陷:一起逃亡皇嫂个个天仙大唐繁荣系统乱世古武之一代君王打不死我,皇叔干脆让我监国!我在贞观朝当神豪三国:袁绍是我哥,我来一统天下!水浒西门庆从原始人开始建立帝国即鹿
侠客书屋搜藏榜:丰碑杨门绝世极品兵王寻唐一笑倾人城再笑城已塌全球锻炼,开局水浒我来选战神,窝要给你生猴子东汉不三国双穿门:人在诡异世界当压寨夫君陛下,北王的封地比国家还要大了诸天,从亮剑开始的倒爷特种兵:开局签到漫威系统战狼狂兵小将很嚣张水浒之书生王天下回到三国收猛将三国:封地1秒涨1兵,百万铁骑绕京城大明凰女传明末开疆诸国志穿越我是胡亥大秦长歌偷听心声:公主请自重,在下真是大反派金融帝国之宋归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特工狂妃:腹黑邪王我不嫁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霸魂管仲神秘王爷欠调教布衣首辅谬论红楼梦十岁让我当摄政王,还托孤女帝?高贵朕要抓穿越大明:为了长命,朱雄英拼了朱元璋:咱大孙有帝王之姿红楼欢歌开局汉末被流放,我横扫亚洲二战那些事儿绵绵诗魂大唐败家子,开局被李二偷听心声唐末战图倾世太子妃【完结】大清挖坑人我为女帝打江山,女帝赐我斩立决铁齿铜牙之皇太子永琏凤临天下:一后千宠女帝别哭,你的皇位本将军坐了!锦衣血诏一品国公攻略情敌手册[快穿]
侠客书屋最新小说:红楼:贾政从教坊司救人挽大明天倾:从驿卒开始签到北疆,开局召唤霍去病穿越大秦之我和始皇帝抢下班明末:开局一把刀,天下任我枭三国:开局带走孙家小萝莉醉剑江湖社畜?不,系统说我是天选之子秦始皇的小伙伴好难为得到我粮食,硬塞老婆给我谋天录开局废柴少爷华夏兵王杀疯了三国:美女收集者财倾山海缔王志这饷,李自成拷得我崇祯拷不得?逆天改命:牛马玩穿越大唐炼妖师,开局融合三足金乌侯府杂役秒变大佬山河劫之青云志扶苏已死,秦匠当立穿越成太平军小头目的小工程师穿越世子贴贴冰山美人书虫眼中的历史工科大明笑谈资治通鉴之南北朝不灭战魂:五帝全球攻略帝王串串烧大唐:家父程咬金玉佩求生之路大明风华:吾乃永乐第四子大明,朱允炆我来了!哈哈,原来三国是这样的那天,洛阳来了个年轻人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穿回1940在县里打鬼子明末暴君:从流亡皇帝到碾碎天下撰鼎记打猎:我射箭百发百中,咔咔炫肉金瓶梅那些事这爹科举太废,只好我先成阁老三国:吕布在此,诸侯谁敢称雄大明金算盘三国:开局被吕玲绮捡回家翰土惊尘重生刘据之逆天改命明末之从我一打二开启智谋卓绝的天机星吴用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大宋茶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