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有迟疑,转身回到了操作台前。
这一次,他动用了那口缩小形态的【千沸鼎】。鼎身古朴的纹路在无人察觉的情况下微微亮起,散发出温和的热力。他取来中原大地最具代表性的五种杂粮——金黄的小米、饱满的薏米、圆润的芡实、赤色的红豆、以及黝黑的黑米。这些谷物,无一不是深深扎根于这片黄土,吸收日月精华、雨露滋养而成,本身就蕴含着最为淳朴厚重的生命能量。
他将五谷仔细淘洗,按照特定的比例放入【千沸鼎】中,注入的依旧是那蕴含【净莲盏】净化之力的山泉水。他没有添加任何多余的调料,无论是糖还是盐。
心念与【千沸鼎】相连,陈洋进入了物我两忘的烹饪状态。他对火候的掌控达到了极致,先用文火慢煨,让五谷在水与火的温柔作用下缓缓释放出自身的精华,相互交融;待到米粒将化未化、粥汤渐浓之时,再转为极其微弱的余温焖焐,让每一种谷物的香气与质地达到最和谐完美的融合点。
在他的感知中,这不仅仅是在熬粥,更是在引导【千沸鼎】的“沸腾交融”之力,与【净莲盏】的“清净滋养”之意,共同作用于这些代表着“大地丰饶”的五谷之上。他要熬出的,不是一碗普通的粥,而是一碗承载着土地记忆、凝聚着生命韧性、象征着“苦尽甘来”自然轮回的——“五谷丰登粥”!
当鼎盖揭开的那一刻,没有冲天的香气,没有炫目的光华。只有一股无比醇厚、无比踏实、仿佛能将人身心都包裹起来的温暖谷物香气,如同母亲怀抱般,悄然弥漫开来。
这香气,不尖锐,不浓烈,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包容性与治愈力。它稳稳地穿透了“苦海无边汤”带来的绝望气息,如同厚实的大地,默默承载着一切痛苦与悲伤,给予最坚实的依靠。
陈洋用厚实的陶碗盛出粥品。粥体粘稠莹润,五谷的颗粒依稀可见,却又完美地融合在共同的粥汤里,呈现出一种温暖踏实的浅褐色。粥面微微泛着一层温润的油光,那是谷物精华凝聚的表现。
他亲自将几碗“五谷丰登粥”,端到了那几个因饮用“苦海无边汤”而陷入崩溃的食客面前,也分发给一些被苦味影响、面露悲戚之色的围观者。
那个蹲在地上痛哭的年轻人,被这温暖醇厚的气息所吸引,抬起泪眼模糊的脸。陈洋将一碗粥递到他手中,声音平和而有力:“尝尝看,大地从不拒绝任何种子,无论它曾落在多么贫瘠的土地上。”
年轻人颤抖着接过陶碗,碗壁传来的温暖让他冰冷的手指恢复了一丝知觉。他舀起一勺粥,送入依旧被苦涩余味占据的口中。
首先感受到的,是极致的软糯与温润。五谷不同的口感在舌尖交织,有的软烂,有的略带嚼劲,层次丰富。那经过【千沸鼎】精确火候催发出的、谷物本身最纯粹的甘甜与醇香,如同涓涓细流,温柔地冲刷着被“苦海”肆虐过的味蕾,抚平那火辣辣的刺痛。
这甜,不是“极乐”的虚假刺激,而是生命本源的自然回甘,踏实而持久。
更奇妙的是,随着粥液滑入胃腹,一股温暖厚重的热流扩散开来,仿佛将冰冷的四肢百骸都浸泡在温煦的阳光下。那被“苦海无边汤”勾起的、翻腾不休的负面情绪和痛苦记忆,似乎在这股厚重温暖的包容之力下,渐渐变得不再那么尖锐,不再那么令人窒息。就像狂暴的洪水遇到了宽广无垠的河道,虽然水量依旧,却失去了毁灭性的力量。
年轻人脸上的痛苦扭曲慢慢平复,虽然泪水还未干,但眼神中那彻底的绝望开始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经历风雨后的疲惫,以及一丝……对温暖的贪恋。他默默地、一口接一口地吃着粥,仿佛要从这碗粥里,汲取重新站起来的力量。
那个瘫软在地的中年人,也被喂食了几口粥后,死灰般的脸上恢复了一丝血色,虽然依旧沉默,但紧握的拳头微微松开,眼神不再是一片虚无。
“五谷丰登粥”以其土地的厚实与包容,无声地安抚着被苦味冲击得支离破碎的心灵。它没有强行驱散苦味,而是以一种更博大、更本源的力量,告诉品尝者:苦,是生命的一部分,但生命的主体,是这厚土的承载,是这五谷的滋养,是这苦尽之后,必然到来的、踏实而充满希望的“甘”。
清泉涤浊,厚土载悲。
陈洋以他对味道与人心更深层次的理解,再次稳住了阵脚,在这片被甜苦两极撕裂的战场上,撑起了一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净土”。
黄连那古井无波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清晰的震动。他死死地盯着陈洋,盯着那碗看似朴实无华的粥,枯槁的手指微微蜷缩。他感觉到,自己那无往不利的“绝望苦意”,仿佛撞上了一座沉默而无可撼动的大山。
蜜拉脸上的笑容,也彻底收敛。她意识到,这个看似普通的青年,拥有的不仅仅是厨艺,更是一种能直指人心、化解极端的力量。这场味觉战争,变得前所未有的棘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