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天刚蒙蒙亮,沈家小院就亮起了灯。灶房里热气腾腾,李桂芹正在下最后一把挂面,锅里卧着两个圆滚滚的荷包蛋。
苏念晚已经穿戴整齐,一身李桂芹赶工做出来的藏蓝色新棉袄罩衫,衬得她肤色愈发白皙,乌黑的头发梳成两条整齐的麻花辫,整个人看起来清爽又精神。她最后检查了一遍行李,樟木箱子结实,帆布挎包也已背在身上。
沈老爹蹲在门口,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不时抬头看看天色。沈墨琛站在她身边,沉默地将箱子拎起来试了试重量。
“快,晚晚,趁热吃!”李桂芹端着满满一大碗面条出来,上面盖着金黄的荷包蛋,香气扑鼻。
“妈,太多了,我吃不下。”苏念晚看着那碗实诚的面,心里暖烘烘的。
“必须吃!出门饺子回家面,这出门的面更要吃好吃饱,路上才顺当!”李桂芹不由分说地把筷子塞到她手里,又絮絮叨叨地叮嘱,“到了省城,人生地不熟的,一定要跟紧带队的人,别乱跑。钱和票证分开放,贴身藏好。晚上睡觉警醒点……”
苏念晚一边吃着面,一边认真听着,不住点头。
天色渐亮,院门外传来了说话声。是沈建国、张伯,还有春花媳妇、王婶子等几个小组的核心成员,甚至一些得了信儿的普通社员,都赶来送行了。小小的院门口挤满了人,七嘴八舌地说着祝福和叮嘱的话。
“晚晚,好好学!给咱红星大队争光!”
“组长,你放心去,药圃有我们呢!”
“路上小心啊!”
这热闹又朴实的场面,让苏念晚眼眶有些发热。她放下碗,站起身,对着众人深深鞠了一躬:“谢谢大家!谢谢建国叔,张伯,谢谢各位婶子嫂子!我一定好好学,早点回来!”
沈建国代表大队又说了几句鼓励的话,看看时间差不多了,便招呼一声:“走吧,我赶牛车送你去公社集合点!”
沈墨琛拎起樟木箱子,稳稳地放在牛车上。苏念晚在李桂芹不舍的目光和众人的簇拥下,坐上了牛车。
“妈,爹,我走了!你们保重身体!”苏念晚挥手。
“哎,到了就给家里捎个信!”李桂芹追着牛车走了几步,声音带着哽咽。
沈墨琛一直沉默地跟在牛车旁,送到了村口。牛车将要拐上大路时,他停下脚步,看向苏念晚,目光沉静而深邃:“照顾好自己。”
千言万语,最终只汇成这最简单的一句。苏念晚重重点头:“嗯,你也是。”
牛车缓缓启动,驶离了红星大队。苏念晚回头望去,村口那棵老槐树下,沈墨琛挺拔的身影依然伫立在那里,晨光为他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边,直到拐过弯,再也看不见。
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胸前那枚温润的玉扣,又摸了摸口袋里那张写着电话号码的纸条,离愁别绪中,又生出无限的勇气。
到了公社集合点,已经有好几个其他大队的学员等在那里了,由一个县农业局的干部带队。互相介绍后,大多是各大队的技术员或者知青,看到苏念晚这么年轻,又是女的,都有些惊讶。苏念晚不卑不亢,简单打过招呼,便安静等待。
人员到齐,挤上公社唯一那辆破旧的中巴车,颠簸着往县城火车站而去。这是苏念晚穿越后第一次坐这个时代的汽车,也是第一次去火车站,看什么都觉得新奇又陌生。
火车站人声鼎沸,绿皮火车喷着浓重的白汽,汽笛声震耳欲聋。带队干部好不容易领着他们挤上车,找到硬座车厢。座位是面对面的,狭窄拥挤,空气混浊。苏念晚靠窗坐下,将箱子塞到座位底下,挎包紧紧抱在怀里。
火车“哐当哐当”地启动,窗外的景物开始缓缓后退。农田、村庄、树木……熟悉的景象渐渐被抛在身后。苏念晚看着窗外,心中感慨万千。一年前,她还是个对未来充满惶恐的穿越者,如今,却已能独自踏上通往更广阔天地的旅程。
【叮!阶段性任务“学成归来”已开启。当前进度:离家。请宿主珍惜学习机会,努力提升。】
系统的提示让她精神一振。她收回目光,从挎包里拿出那本《常用中草药图谱》,开始翻阅。既然目标是学成归来,就不能浪费路上的时间。
同座的人见她如此用功,投来讶异或敬佩的目光。苏念晚浑然不觉,完全沉浸在了知识的海洋里。火车载着她,向着陌生的省城,向着未知却充满希望的学习生活,轰隆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