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斯专员优雅地坐下,双手交叉置于膝上,那副金丝眼镜后的目光锐利如鹰,不再有丝毫寒暄的意味。
“GtI欣赏效率,负责人先生。”他开门见山,“我们有一批‘獠龟’式轻型步战车,需要在特定环境下执行一类……高强度的区域控制与突击任务。具体任务区域属于机密,但我可以给出战术环境参数。”
他手腕上的个人终端射出一道光线,在顾临的虚影旁构建起“獠龟”步战车的三维模型,同时,一系列苛刻的要求以数据流的形式快速滚动:
复杂地形:任务区域涉及滩头抢攻、穿越纵横沟壑、以及依托临时营地发起突击 -1。
混合战场:敌方可能利用天然洞穴、隧道网络乃至人工加固的山体设施进行顽固防守 -6,环境狭窄 -6。
立体威胁:需应对来自高地俯视 -6 及空中武直 -6 的交叉火力,并具备反载具 -6 能力。
载具限制:战斗中后期,主战坦克与武直等重型载具的部署可能受限 -6,步战车需要承担更核心的攻坚任务。
“我们需要它们在上述环境下,”莫里斯总结道,“拥有超越常规的通过性、更强的瞬时压制火力,以及优异的短程侦察与反伏击能力。预算不是首要问题,但方案必须高效、可靠,且能在现有后勤框架内快速部署。”
帕克斯在一旁听着,手心微微渗汗。这些要求组合在一起,指向性太强了,几乎就是为某个已知的、难度极高的战场量身定制。
全息投影中,顾临的虚影没有任何动作。但在基地深处,他的大脑正与灵枢高速运转。“滩头”、“沟壑”、“洞穴”、“隧道”、“高地”、“载具限制”……这些关键词与他记忆中攀升这张地图完美契合。
GtI要在“攀升”地图,或者说,在一个与“攀升”极其相似的真实地域,打一场硬仗。
短暂的沉默后,顾临的声音通过变声器响起,平稳无波:
“针对此综合战场环境,我们提供三个方向的解决方案。”
话音刚落,全息投影台上的“獠龟”模型旁,瞬间同步演化出三个风格迥异的改装方案。
“方案A:‘强袭登陆者’。”
模型迅速变化:强化悬挂与防水结构,加装可收放式前浮筒与尾部喷水推进器,车体顶部武器站更换为一座双联装30mm自动炮,炮塔两侧挂载了多管火箭发射巢。
“专注于抢滩登陆 -1 与初期突击。两栖能力保证它能无视岸防,多管火箭可对滩头阵地与临时营地 -1 进行面积压制,为后续部队开辟安全区域。”
“方案b:‘洞穴清道夫’。”
模型变得低矮,发动机舱加装了高级别的隔音隔热材料,炮塔被一座带有大型瞄准模块的低矮遥控武器站取代,配备一门35mm埋头弹机关炮和双联反坦克导弹发射器。
“针对洞穴 -6 与隧道 -6 内部的狭窄 -6 环境。强调静默接近与首发摧毁能力。机关炮对付步兵与轻工事,反坦克导弹应对可能的坚固支撑点或敌方载具。”
“方案c……” 顾临的声音顿了顿,带着一种冰冷的质感,“我们称之为 ‘破障锤’ 。”
第三个模型的改动最为激进。车体前部加装了大型防爆铲\/清障滚轮复合装置,顶部武器站被一座结构紧凑的双联装速射迫击炮取代,车体四周密布多功能发射口,可发射烟雾弹或特种弹药。最引人注目的是车体两侧展开的、带有多个波导管口的装置。
“此方案着眼于战斗中后期,尤其是在无法依赖坦克武直 -6 的情况下,负责强攻隧道大门 -1 或尖塔平台 -1 这类最后防线。其核心是‘共振频盾’系统,能产生定向冲击波,对土木砖石结构乃至轻型工事进行区域性破障,并为直射火力清空射界。它不是悄悄潜入,是为最终夺取胜利 -1 而打造的攻城锤。”
三个方案,三种截然不同的战术思路,每一种都精准地咬住了“攀升”战场环境的某个关键节点,其展现出的技术洞察力与针对性,让莫里斯专员陷入了更长久的沉默。他仔细审视着每一个细节,尤其是那个充满终极暴力美学的“破障锤”方案。
“很……有针对性的提案。”莫里斯最终开口,语气平静,但眼底深处锐光闪动,“尤其是方案c。GtI需要看到足以支撑这些概念的技术细节,例如,‘共振频盾’的能量管理与散热,‘破障锤’的载具重心与机动性平衡。”
他没有问这是什么战场,也没有质疑方案的可行性,而是直接进入了技术质询。这本身,就是一种默认与态度的转变。
顾临的虚影依旧稳定。
“详细的技术论证与初步工程设计,可以在签订初步意向协议后提供。当然,这需要预付款。”他的声音平淡无波,“GtI应该明白,能精准解决你们‘特定战场烦恼’的方案,本身就值这个价。”
内间里,一场围绕着一场未言明之战的技术交易悄然推进。顾临不仅是在出售改装方案,更是在暗示:我知悉你们的战场。而这一点,对于GtI的价值,或许远超几个“獠龟”改装方案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