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府中众人后,凌无双本以为能暂时清静几日,专注于梳理江南案的卷宗,并着手整顿六扇门内部。
然而,就在她入住相府的第三日午后,颐和堂的大丫鬟亲自来到听雪轩,言道老夫人请凌总捕头过去喝茶。
单独相请?
凌无双心中微凛,知道这绝非普通的饮茶闲谈。
她整理了一下官服,随着丫鬟再次踏入颐和堂。
与那日众人齐聚不同,今日的颐和堂格外安静。
司徒老夫人独自坐在窗边的暖榻上,面前的红木小几上摆着一套素雅的青瓷茶具,炉上的小铜壶正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茶香袅袅。
“无双来了,坐。”老夫人今日的语气比那日温和了许多,甚至直接唤了她的名字,指了指榻对面的绣墩。
“谢老夫人。”凌无双依言坐下,姿态依旧恭敬。
老夫人亲手执壶,动作优雅地烫杯、洗茶、冲泡,将一盏色泽清亮、香气清幽的茶汤推到凌无双面前。“这是今年新贡的雨前龙井,你尝尝。”
“谢老夫人。”凌无双双手接过,浅啜一口。
茶汤入口甘醇,齿颊留香,确是极品。
但她心知,老夫人找她,绝非为了品茶。
老夫人也端起自己那杯茶,却没有喝,只是用杯盖轻轻拨动着浮起的茶叶,目光落在凌无双身上,带着一种长辈打量晚辈的慈和,却又蕴含着深意。
“无双啊,”老夫人缓缓开口,“你年纪轻轻,便有如此作为,很是不易。
老身像你这般年纪时,还只知道在后宅描花样子,打理些琐事呢。”
“老夫人过誉了。”凌无双放下茶盏,谨慎应对,“下官只是尽本分。”
“本分……”老夫人重复着这两个字,微微一笑,“能将本分做到极致,便是大才。岸儿在朝为官,看似风光,实则步步惊心。
老身这个做母亲的,虽不过问外事,却也时常为他悬心。”
她话锋一转,目光变得深邃了些:“此次江南之事,凶险异常,老身虽在京城,亦有所耳闻。
听说,多亏了你在一旁相助,岸儿才能化险为夷。老身……要谢谢你。”
凌无双连忙道:“老夫人言重了,下官与丞相大人乃是同僚,协查案件是分内之事,不敢居功。”
老夫人摆了摆手,示意她不必谦虚:“功便是功,过便是过,老身心里清楚。
岸儿性子冷清,心思又重,身边难得有个能帮衬、又信得过的人。”
她顿了顿,意味深长地看着凌无双,“尤其是……像你这般,既有能力,又有胆识,更难得的是……心性正直的女子。”
凌无双心中一动,感觉老夫人话中有话。
“这丞相府啊,”老夫人轻轻叹了口气,目光扫过堂内精致的陈设,“看着花团锦簇,实则……也并不清净。
岸儿位居高位,不知多少人盯着,府里府外,明枪暗箭,防不胜防。”
她将目光重新聚焦在凌无双脸上,语气慈爱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提醒:“你如今住在这里,虽是客居,但难免也会被卷入一些是非之中。
今日请你来喝茶,一是想当面谢谢你,二来……也是想提醒你一句,在这府中,凡事多留个心眼,莫要轻易被人拿了错处去。”
凌无双恍然。
老夫人这是在提醒她,府中有人可能会针对她。
是因为她官员的身份?
还是因为……她与司徒岸之间那微妙的关系,已然引起了某些人的注意?
“多谢老夫人提点,下官谨记。”凌无双郑重道谢。
老夫人见她一点就透,眼中闪过一丝满意,又道:“你是个聪明孩子,有些话,老身也就不绕弯子了。
岸儿他……自幼便背负得多,心思藏得深,许多事情,宁愿自己扛着,也不愿与人言说。
老身看得出,他对你……是不同的。”
凌无双的心猛地一跳,握着茶盏的手指微微收紧。
老夫人竟然如此直白地提了出来!
“他能有个说得上话、信得过的人,老身是高兴的。”
老夫人语气温和,却带着洞察一切的清明,“只是,这京城的水太深,你们如今又处在风口浪尖上,往后行事,更需谨慎再谨慎。
有些事,急不得,也……乱不得。”
这番话,既是关怀,也是告诫。
关怀的是司徒岸终于有了可心之人,告诫的是他们需谨言慎行,莫要因情误事,授人以柄。
凌无双脸颊微热,心中却是暖流涌动。
她明白,老夫人这番推心置腹的话语,是真正将她看作了自己人,是在为她考量。
“老夫人的教诲,无双铭记于心。”她起身,深深一福。
老夫人含笑点头,亲自又为她续了一杯茶:“好了,不说这些了。尝尝这茶,凉了便失了风味了。”
接下来的时间,老夫人不再谈论严肃的话题,而是与凌无双聊起了京城的风物,江南的景致,气氛轻松而融洽。
这一盏茶,喝得意味深长。
凌无双知道,她在这丞相府中,并非孤立无援。
至少,这位眼明心亮的老夫人,是站在她这一边的。
而未来的路,也因着这份慈爱与深意,似乎变得更加清晰,却也……更加需要步步为营。
(第64章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