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六愈发临近,整个安国公府乃至东宫都沉浸在最后的紧张筹备中。这日清晨,沈静姝正在核对大婚当日需宴请的宗室名单,碧玉轻步进来,脸上带着喜色。
小姐,宫里传来消息,陛下有旨,今日要恭迎李贵妃娘娘回宫!
沈静姝执笔的手微微一顿,唇角随即扬起真切的笑意:总算等到这一天了。仪仗可都备好了?
太子殿下亲自督办,一切都按最高规格。殿下派人来传话,请您一同出宫门迎接。
沈静姝颔首,立即起身更衣。她选了一身藕荷色宫装,既不失礼数,又不至于太过喧宾夺主。发间只簪一支赤金衔珠凤钗,清雅中自显身份。
临出门前,碧玉细心地将一个手炉递给沈静姝:小姐,今日风大,还是带着吧。
沈静姝接过手炉,心中温暖。自从她成为准太子妃后,碧玉待她越发体贴周到,事事都想得周全。
宫门外,太子仪仗早已列队等候。萧景珩身着杏黄色太子常服,外披玄色大氅,负手而立。见沈静姝来了,他快步上前,很自然地伸手扶她下车。
今日风大,怎么不多穿些?他关切地问,顺手将自己的大氅解下披在她肩上。
殿下......沈静姝想要推辞,却被他按住手。
今日要辛苦你了。他低声道,目光温和,李贵妃娘娘回宫是大事,有你在一旁,我也安心些。
这是应当的。沈静姝拢了拢带着他体温的大氅,心头一暖,李贵妃娘娘当日襄助之情,静姝一直铭记在心。
辰时正,銮驾缓缓驶来。十六名太监抬着杏黄暖轿,前后各有二十四名宫女手持香炉、宫扇,羽林卫开道,仪仗煊赫,却无半分喧哗。道路两旁,早有得知消息的百姓跪迎,个个面带崇敬之色。
暖轿停稳,宫女上前掀开轿帘。李贵妃扶着宫女的手缓步而下,她身着沉香色宫装,未施粉黛,神色平和,比离宫时清减了些,眼神却愈发沉静通透。她先是环视四周,目光在萧景珩和沈静姝身上停留片刻,微微颔首。
儿臣恭迎李母妃回宫。萧景珩率先行礼,沈静姝紧随其后。
李贵妃连忙虚扶:太子、沈小姐快快请起,如此大礼,本宫如何敢当。
李母妃当得起。萧景珩语气诚挚,当日若非李母妃深明大义,宫中不知要流多少血。这份功劳,父皇与儿臣一直记在心上。
李贵妃目光微动,似有泪光闪过,却很快恢复平静:本宫只是做了份内。倒是太子殿下,这些时日监国理政,听说很得民心。
一行人转至养心殿。皇帝早已等候在此,见到李贵妃,竟亲自起身相迎。殿内熏着淡淡的龙涎香,气氛庄重而温馨。
爱妃辛苦了。皇帝打量着她,语气带着罕见的温和,在寺中清修这些时日,可还安好?听说你日日为朕祈福,这份心意,朕心领了。
李贵妃从容行礼,姿态优雅:劳陛下挂心,臣妾一切安好。寒山寺清幽宁静,正好让臣妾静心修行。日日诵经祈福,只愿陛下龙体安康,江山永固。
皇帝满意地点头,示意内侍宣读圣旨。殿内顿时安静下来,只听得见香炉中炭火轻微的噼啪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贵妃李氏,秉性柔嘉,德容出众。前次宫变,临危不乱,护驾有功。今特晋封为敦惠皇贵妃,赐居长春宫,享双倍份例。钦此——
皇贵妃!位同副后!殿中众人皆是一震。这不仅是位份的晋升,更是皇帝给予的无上荣宠。几个老臣交换着意味深长的眼神,显然都明白这道圣旨背后的深意。
李贵妃显然也颇为意外,怔了片刻方才叩首谢恩:臣妾谢陛下隆恩。只是......如此厚赏,臣妾恐难承担。
皇帝亲手扶起她:爱妃不必推辞,这是你应得的。你在危难时刻的忠心,朕都记在心里。他顿了顿,看向侍立一旁的八皇子,八皇子如今也八岁了,朕看就由爱妃亲自抚养,待成年后再行封王开府。
这话更是明确了八皇子的前程——只是个安享富贵的王爷。李贵妃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当即表态:陛下圣明。臣妾别无他求,只愿熙儿平安喜乐,将来做个安分守己的王爷,为陛下、为太子分忧。这些时日臣妾在寺中修行,越发明白平安是福的道理。
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表明心迹,又全了礼数。萧景珩适时开口:李母妃放心,八弟永远是儿臣的亲弟弟。
沈静姝也温声道:恭喜皇贵妃娘娘。娘娘风尘仆仆归来,不如先至长春宫歇息?臣女已命人将长春宫收拾妥当,一应陈设都是按娘娘从前的喜好布置的。若有不合意之处,娘娘尽管吩咐。
这一番应对,既显亲近又不失分寸。敦惠皇贵妃看着她,眼中露出赞赏之色:有劳沈小姐费心。听说沈小姐即将大婚,本宫特意在寺中为你们绣了一对鸳鸯枕套,待会儿让人送到你府上。
移驾长春宫的路上,沈静姝亲自搀扶着皇贵妃,细心为她介绍宫中这些时日的变化。经过御花园时,正好遇见几位太妃在赏梅,见到皇贵妃的仪仗,纷纷避让行礼。
你是个有心的。皇贵妃轻拍她的手,那日在宫中初见,本宫就知道你非池中之物。如今看来,果真如此。太子能得你为妃,是他的福气。
娘娘过奖了。静姝年轻,许多事还要向娘娘请教。比如这宫中的人情往来,静姝就常常觉得力不从心。
皇贵妃意味深长地看她一眼:你与太子,很是相配。至于宫中人事,待你大婚后,本宫慢慢说与你听。
长春宫果然已经布置得妥帖周到。殿内熏着皇贵妃最爱的苏合香,帘幔换成了她偏爱的月白色,多宝阁上摆放着她收藏的瓷器,就连窗边的软榻都按她从前的习惯安置。既不奢华招摇,又一应俱全,处处透着用心。
皇贵妃在正殿坐定,看着殿中陈设,不由感叹:这般细致周到,难为你了。连本宫喜欢的香都记得。
这是静姝分内之事。沈静姝亲自为她斟茶,这茶是今春的龙井,知道娘娘喜欢清淡的,特意让人少放了些茶叶。娘娘方才回宫,若有任何需要,尽管差人告知静姝或太子殿下。
皇贵妃接过茶盏,轻轻抿了一口,忽然压低声音:本宫在寺中听说,近来朝中不太平静?英国公府似乎不太安分?
沈静姝心领神会:不过是些跳梁小丑,殿下已处理妥当。
那就好。皇贵妃颔首,你转告太子,若有需要本宫出面的地方,不必客气。本宫在宫中这些年,还是有些老关系的。
这话已是极大的支持。沈静姝郑重谢过:静姝代殿下谢过娘娘。有娘娘这句话,殿下就更有底气了。
离开长春宫时,已是夕阳西下。萧景珩在宫门外等她,见她出来,很自然地伸手相扶。
都安置妥当了?他问,顺手将她鬓边一缕碎发别到耳后。
沈静姝点头,将皇贵妃的话转述给他:皇贵妃娘娘很是满意。殿下,娘娘方才说,若有需要她出面的地方,尽管开口。她还特意提到英国公府的事,看来娘娘在寺中也没闲着。
萧景珩眸光微动:李母妃一向识大体,消息也灵通。他执起她的手,发现指尖微凉,立即用自己的手掌包裹住,今日辛苦你了。大婚在即,还要你操持这些。
能帮到殿下,我很欢喜。沈静姝任由他暖着自己的手,抬头看他,只是殿下也要保重身体,我瞧着你这些时日又清减了些。
无妨。萧景珩微笑,待大婚之后,有你在我身边时时提醒,想必就不会如此了。
夕阳将两人的身影拉长,紧紧相依。宫道绵长,却因携手同行而显得不再难行。大婚将至,朝局未稳,但有彼此在身边,便有了面对一切的勇气。
这盛大婚礼前的插曲,悄然奠定了后宫的新格局。而属于他们的时代,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