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她的摊位对面新开了一家小摊,对方摊子上忙碌的也是一个老太太带着一个小女娃,面前也放了个鏊子。
只是与孟琦定制的还带有隔板的长方形铁板不同,那人摊子上的是常见的圆形鏊子,不过这对那对祖孙而言也够用了,因为她只卖烤肠一样吃食。
是的,没错,对面摊子的祖孙俩卖的也是烤肠。
甚至乍一看之下,那两人的摊子同他们的一模一样。
甚至现在那摊子面前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瞧着竟比他们的摊子人还多了。
对面的祖孙俩也看到了他们,那女孩儿瞧着跟孟琦一个年龄,生得黑瘦矮小,感受到孟琦和老太太的目光慌忙低下了头,小手还捏紧了衣摆。
那老太婆却是一副脸不红心不跳的模样,甚至那对面她看到孟琦她们观察她,还隐晦地露了个不屑的眼神。
一向好脾气的老太太也生起气来,正要上前理论,却被孟琦拉住了。
孟琦原本也有几分恼怒,可看到那个不屑的眼神,孟琦反而冷静下来了。
这老太婆似乎在故意挑衅自己和外祖母,为什么?
还是说……这样做会给她带来什么好处?
思忖片刻,恢复了冷静的孟琦知道此时绝不能上前理论。
很明显,对面的老太婆巴不得孟家祖孙俩上前找她的事,或许那个时候,她还会低声下气地道歉,再多多哭诉一下自己的不易,而对方祖孙二人本就黑瘦矮小,如此说不得许多原本尚在观望的那些心软的顾客便会倒向她那边。
还有一部分顾客并不关心两家店之间的纠纷,他们只在意烤肠是不是好吃,价格是不是足够便宜。
倘若他们这回上前理论,顾客们大多只会觉得她们不依不饶咄咄逼人,甚至影响了他们的购买欲。
因此无论从那个角度看,直接上那摊子同那祖孙二人理论都是得不偿失的。
再者说,对面的烤肠虽然外表看起来与她的烤肠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但他们真的能做出自己的烤肠的口味吗?
要知道自己这烤肠的方子可是在信息大爆炸的现代经过许多人尝试迭代出来的配比。
在这个各种方子都紧紧攥在自己手里留做秘方传家的古代,他们做的烤肠真的能媲美自己所做烤肠的滋味儿吗?
更别说自己还打算推出新品,他们每一样都能学来吗?
自从开始开了这小摊,她已经做好了会被别人抄袭的心理准备,这没什么的,只要自己的厨艺过硬就能不被抢走客源。
将思路理顺后,孟琦的心情平复了一半,仍旧有条不紊地开了张,只不过临时改了主意,暂时没有上新品。
在看到孟琦他们开了张后,对面的老太婆更是大声地吆喝了起来:“一文钱一根!一文钱一根!不要两文钱,只要一文钱就能买得一根烤肠!”
甚至还狠狠拍了那小女孩儿一把,示意她跟着一起叫卖。
孟琦皱了皱眉,这一文钱一根的价格,分明是针对她们定下的两文钱一根的价钱。
而且这老太婆对那小女孩儿的态度是不是有点差?
只是这价格战到底是有用的,孟琦摊子前的人流被吸引了一大半,毕竟对面只要她们一半的价钱。
孟琦观察了一阵后,见今日人数不多,老太太一个人也能忙活过来,便趁对面没有注意到她的时候悄悄地溜进了锦绣坊,不一会儿,便见英娘匆匆地从锦绣坊的大门走了出来,快步奔向那长长的队伍了。
而孟琦正在锦绣坊内耐心的等待,没一会儿英娘便拿着两根热乎乎的烤肠过来了。
这烤肠看大小与孟琦的烤肠大小差不多,只是这颜色鲜艳的有些过分了,瞧着也不像孟琦的烤肠那般,还没咬开便能透过薄薄的肠衣一眼看到那猪肉的颗粒。
英娘率先咬了一口,很快便皱起了眉头,对孟琦道:“这可比你做得差远了。”
孟琦见状,便谨慎地只咬了一小口。
牙尖刺破了肠衣后,传来的不是那微微有些肉粒且筋道弹牙的口感,而是说不出的绵软和粉质感,一看便是加多了面粉。
这猪肉在整根肠中的占比怕不是没有超过五分之一,怪不得只卖一文钱一根。
而那滋味儿调得也与孟琦的手艺相去甚远,调味料大概是只舍得放了盐和酱油,自然是比不上孟琦所做烤肠的丰富滋味儿,甚至多吃几口还有些隐隐的肉腥味。
至于那鲜艳的红色,大概是加了红曲,这倒没什么可说的,毕竟这对身体也没有什么坏处,放在现代也是允许添加的食品色素。
对方如此舍不得放肉,自然是得加些红曲,不然一根白色的烤肠就实在是不太好看了。
孟琦心下大定,告别那边犹还在拍着胸脯给她保证“绝对不会去那个摊子吃”的英娘,脚步轻巧地回到了自己的小摊。
她方才走之前已经告诉过老太太自己要干什么,因此看到孟琦一脸轻松的模样,老太太便知道对方应该不足为惧,便也深深地呼出一口气,放下了一半的心来。
只是今天中午的摆摊结束后,带来的烤肠头一次没有卖完,老太太默默在心中大致算了一下今天中午的利润,心疼得直咬牙。
孟琦宽慰了老太太几句,便又前往书房给老爷子请了个假。
她打算紧急定制一个醒目的旗子,好在今晚推出新吃食的时候打出名号。
最起码要让吃到她小摊的吃食的食客知道她的名号。
本来之前的顾客都打趣地叫她“小掌柜”,或者以“那祖孙俩”来指代自己的摊子,但现在对面多了一个抄袭她们的摊子,这以前的名号怕是就有可能对不上号了。
若有那周围村镇许久才能来镇上一趟的人,按照这“小掌柜”或者“祖孙俩”去找,是极有可能找到对面的摊子上去的。
回头不仅抢了自己的客流量,甚至还会连累自己的招牌。
至于这旗帜上写些什么?
孟琦思索了半天,还是决定就只一个“孟”字就好。
只这“孟”字必须要够大、够醒目才行。
孟琛和齐元修听说了她今天中午摆摊遇到的事儿后,俱是气成了河豚,待孟琦这个决定一出,两人都觉着很是不错。
只是齐元修有些犹豫地道:“这就只一个‘孟’字,招牌会不会不够响?不如起个‘珍馐铺’、‘美馔坊’之类的名字?”
孟琦有些好笑地摇摇头,自己目前摆的不过是个小摊,起太过浮夸的名字反倒有些过了。
于是她笑着道:“等我真的做起了铺子,再找你来取名。”
齐元修却不气恼:“可说好了啊,到时候定要叫我取名!”
孟琛一听这话倒是不愿意了,同齐元修打在了一处。
孟琦咂咂嘴摇摇头——幼稚的小男孩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