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曼来村的消息,比县里发文件还管用。
第二天一早,我刚从床上起来刷牙,就听见外面有人吆喝:
“别把那堆砖堆门口,拍照难看!”
“墙上那行‘防火防盗防闲聊’给我刷掉刷掉!”
“谁家猪圈挪一下,味儿太冲了!”
我叼着牙刷走出门,发现古柳村一夜之间长出了一队“临时施工队”。
王支书戴着红袖章,在村路口扯着嗓门:
“注意哈,这是我们古柳的大日子!省里、城里的人要来,咱们不能丢人!”
他身后墙上,刚刷完一层雪白墙漆,下面旧的青砖还没干透,露出斑驳的灰。
“宴子!”他一眼看见我,“你来评评,这颜色咋样?城里不是都爱这种小清新吗?”
我嘴里的泡沫差点喷出来。
“王叔,你问我审美,你这是拿命赌。”我把牙刷拿下,“你这是‘网红奶油墙’还是‘精神病院外立面’?”
周围几个人笑出声。
王支书瞪我一眼:“你少贫嘴。你不是说要搞什么集市啊、项目啊?人家投资人来了,看见咱村破破烂烂的,能高兴?”
他一句“破破烂烂”刚出口,小杏就从小卖部那边探出头来:
“谁破破烂烂了?”
她一手夹着一块旧广告牌,一手扶着门框,“你要是再说我店破,我就把你昨天赊的烟钱翻倍算。”
“你那小卖部……”王支书想反驳,又看见我在旁边,硬生生把“破”咽回去,“有生活气息,有生活气息。”
“你会说人话了。”小杏满意点头,“生活气息不能刷掉,懂?”
周甜扛着三脚架从后面走过来,手机已经开了预览:“来来来,今天是古柳村大型‘迎客整容现场’,我们看看大家都在搞什么工程。”
她把镜头对准一户人家门口——三个人正在忙着把破塑料盆、旧拖鞋、晾在门口的内裤全部往屋里塞。
“别拍这个!”大妈急了,“等我们收拾好你再拍。”
“阿姨,这才叫真实。”周甜笑,“你看城市综艺,谁家门口没有一双拖鞋?你这一收拾,就变成样板间了。”
“样板间不香吗?”大妈瞪她,“要不你嫁个城里的试试?”
周甜被怼得一愣,随即笑成一团:“阿姨,你嘴太毒,粉丝要爱上你了。”
我在旁边看着,脑子里已经开始自动给这场乱七八糟的“美化工程”标注标签——
【遮盖裂缝】【搬走破椅子】【统一花盆】【把猪圈挡在镜头外】……
系统悄咪咪地冒出来:
【宿主,请注意:
——当前古柳表层环境的“颜值指数”正在快速上升;
——但“真实度指数”随之下降。
当颜值与真实差距过大时,容易触发“期待落差型倒运”。】
“你终于承认‘颜值’这玩意儿了?”我在心里吐槽,“你不是只关心气运曲线?”
【颜值会影响叙事权。】
【谁来,看到什么,就会往外讲什么。讲多了,就变成这地方的“命”。】
“那你说,该不该刷墙?”我问。
【墙裂缝如果会掉砖,建议修;
如果只是不好看,那本质是——】
【你们想不想丢人。】
行,又开始当哲学家了。
我脚下还没站稳,小杏就招呼我:“林宴,你过来帮我看一下。”
她的小卖部门口,也搭起了一个临时牌子,上面写着:
【古柳集市 · 统一结算中心】
不过下面的“统一”三个字,被她自己又划掉了一笔,旁边用小字写:
【亏了不统一,由本人单独心梗。】
我乐了:“这个文案,是你自己想的?”
“不然呢?”她抬下巴,“周甜说要搞‘品牌感’,我不想装太大。我们就告诉别人——我们很认真,也很穷。”
小卖部里面被她折腾得翻天覆地:
旧货架擦得锃亮,过期的零食全清出去,角落里那台坏掉的小冰柜被拖出来,准备当“花盆架”。
唯一还没动的是那面贴满各种年历、账单和奖状的墙。
我盯着那墙看了一会儿:
“你不把这些撕了?”
“撕了干嘛?”她一手叉腰,“我爸以前贴的。你看——”
她指着其中一张褪色奖状,“‘古柳村先进个体经营户’,时间是零几年。那会儿,他是真风光过。”
“领导来了,看见会说你‘沉湎于过去’。”我随口说。
“那就让他说。”她冷笑,“他要只想看新漆不想看旧账,他就别来拉项目。”
我们俩正说着,周甜推门进来:
“哇,你们这里好复古。”她拿着手机拍墙,“这墙太上镜了,故事感一挂。”
“小甜,你到底是来帮忙还是来拍我糗?”小杏瞪她。
“我帮你们当外人视角。”周甜毫不心虚,“你想啊,外面的人看到这一面墙,就知道你爸不是只会赔钱,他曾经混得挺好。这个反差才感人。”
“听听,人家懂叙事。”我在旁边撑着门框,“你应该付她咨询费。”
“我可以用软糖结账。”周甜伸手去抓柜台上的糖。
“滚。”小杏一巴掌打回去,“这糖也是钱。”
三个人你一言我一语,气氛说不上多轻松,但比外面“统一刷墙”的紧张要真一点。
直到争论焦点突然转移——
“那你店门口那几块地砖呢?”周甜把镜头对准门槛,“要不要补?现在一脚踩下去都是坑。”
那是以前货车送货时压裂的,裂缝里夹着多年前的瓜子壳和泥。
“补啊。”小杏理直气壮,“不过不是今天。投资人明天来,我们攒点钱再补,补得更好看一点。”
“那明天她踩一脚崴脚呢?”周甜问。
“崴到就崴到。”小杏还没反应过来,“你们这些城里人走路不会看路的?”
我咳了一声:“你再这么说,明天真崴到了,你得给人赔一条腿。”
她猛地一怔,眼神在裂缝上停了两秒。
“那你说咋办?”她回头瞪我,“你不是项目负责人吗?”
周甜在旁边笑:“来来来,决策时刻到了,林总——是补一块新砖,还是就这么保持‘生活毛边’?”
我被夹在中间,忽然产生一种奇怪的 déjà vu——
小时候在老柳树下,两帮小孩吵着要不要拆某块砖玩泥巴,最后所有人都看我。
我揉了揉眉心:“这样——”
“我们今天先垫一块木板,别让人一脚踩空。
砖,等我们赚到第一个整月的钱,再请人来统一铺一遍。
到时候谁敢只给门口铺,不给巷子铺,我就把他从名单里踢出去。”
“你踢谁啊你?”门口有人插嘴,是老马,“我们还指望你让我们发家致富呢。”
“你别发家致富,先把你家鸡圈那股味道处理了。”我回敬,“不然风一吹,梁总以为我们搞的是‘原生态臭味体验’。”
“你们…”老马挠挠头,“那我下午去买点石灰抹上。”
“记得多抹点。”小杏说,“顺便抹你嘴。”
大家笑起来,空气里那点“迎检式的紧绷”松了一些。
笑声刚落,系统弹出新提示:
【系统提示:
——“迎客前夜”模式开启。
——建议宿主重点关注以下变量:
村民真实诉求的表达度
环境改造与“摆拍”的比例
宿主与关键见证者(如苏小杏、周甜)之间的情绪联结强度】
“你现在还关心我的情绪联结?”我无语,“你是不是偷偷上线了‘恋爱线’模块?”
【情绪联结=未来冲突缓冲带。】
【你总不能每次出事都靠梦见你爷爷来收拾。】
这话不好反驳。
下午开始,大队人马继续“大扫除”。
有人在河边捞塑料袋,有人在祠堂门口把香灰坛擦得一干二净,连“保佑全村风调雨顺”的那行字都用湿布仔细抹过。
“别抹过头。”我喊了一句,“那是你们求过的,不是贴上去就完事。”
“你讲这些迷信干嘛?”有人嘟囔。
“你们信的时候不觉得迷信。”我说,“现在怕看见了丢人,就觉得是迷信。
你们到底是怕神,还是怕城里人笑话?”
话一出口,世界安静了一秒。
王支书在不远处听到了,咳了一声:“宴子,说话注意点。”
我搬了个板凳坐在祠堂门槛,声音压低了一点:
“我是真的不想再演一遍。
以前每次有人来检查,咱们都把猪圈藏起来,垃圾埋土里,等人一走,全翻出来。
结果呢?项目走了,债留下。
这次你们把该修的修了,该留的留着,别把自己活成布景。”
他看着我,眼神有一瞬间的复杂。
“你现在会讲大道理了?”王支书冷哼,“读书读出来的?”
“是被气运压出来的。”我心里说,嘴上只笑笑,“时代教育。”
说完,我起身回小卖部,准备跟小杏一起熬夜排货。
晚上的小卖部,比白天更像个战场。
灯管发出轻微电流声,柜台后面堆了一地纸箱,苏小杏绑着马尾,穿着一件旧 t 恤,袖子挽到胳膊肘,露出一截细胳膊,胳膊上蹭了一道白漆。
“你怎么搞成这样?”我看了一眼,“谁帮你刷的?”
“我自己啊。”她头都没抬,“请工人要钱的。”
“你不会叫我。”我说。
“叫你?”她哼了一声,“你这‘项目负责人’手一抖,给我刷出个‘欢迎光临梁总’来,我得天天盯着看。”
她踩在凳子上往上层货架摆货,一手抓着纸箱,一手伸长去抻。
凳子轻轻一晃。
“哎,小心——”我下意识往前一扑。
下一秒,她整个人往前栽,我抬手去接,两个人结结实实撞在一起。
“嘭”的一声,半箱方便面砸下来,散了一地。
她的额头磕到我下巴,我被撞得眼前一黑。
“嘶——你是石头做的?”我捂着下巴,“你这脑门可以代替施工队砸墙了。”
“你不会先扶一下凳子?”她也疼得皱眉,一手还死拽着货架,“你脑子是装气运的吗?”
我们保持着一个极其尴尬又极其暧昧的姿势——
她半个身子压在我怀里,一条腿还撑在凳子上,我一手扶住她腰,一手撑着货架防止一起倒下去。
距离近得夸张,她身上的洗衣粉味、汗味、还有一点点不知从哪里来的薄荷香,全往我鼻子里钻。
我们对视了一秒。
“你能不能……”她耳根肉眼可见地红了,“先把手从我腰上拿开?”
“那你先把脚从我裤腿上挪开。”我低头看了一眼——她的脚背贴得有点过分近。
“……”她猛地一挣,结果凳子又晃了一下,她差点再次扑进来。
我没忍住笑出来:“你这是故意加戏。”
“加你头。”她一巴掌拍在我肩上,最后还是老老实实从我怀里退开,跳到地上,“你去捡泡面。”
“好嘞。”我蹲下身,一边拾方便面,一边嘴上不闲着,“这一幕要让周甜看着,标题都有了——《我在给全村还气运,她在给我还青春期》。 ”
“闭嘴。”她扔来一个纸箱,“不许乱剪辑。”
说是嘴硬,她却没像以往那样立刻和我拉开距离。
我们两个在小小的店里,一左一右,各自整理一排货架,偶尔侧身时肩膀会撞到一起,谁都没刻意躲。
外面夜风吹过,门口挂着的小风铃叮当响。
“喂。”过了好一会儿,她突然开口,“你说那个梁总,是个什么样的人?”
“有钱人。”我说,“还挺敢骂人的那种。”
“敢骂人的有钱人?”她想象了一下,“那会不会很难搞?”
“难搞总比虚伪强。”我说,“她要是真只想来拍个照片、拿个故事回去,我也省心。
我最怕的是——她要真想在这儿认真投钱。”
“为什么?”她奇怪,“认认真真投钱不挺好吗?我们好不容易轮到一次。”
“认真投钱的前提,是她得看懂我们这地方有哪里值得赌。”我叹气,“她要是觉得值,那就说明——我们得付出很多东西来配合。
那东西里头,未必都是钱。”
比如——
你们的时间,你们的生活方式,你们对“好日子”的理解。
这话我没说出来。
小杏安静了一会儿,只是继续把货物按分类摆。
过了一会儿,她突然问:“那你呢?”
“我什么我?”我把一箱矿泉水推到角落。
“她要真投钱,你要在谁那边?”她语气听起来轻描淡写,“梁总那边?还是我们这边?”
“我站村里这边。”我想都没想。
她哼了一声:“你现在可不是‘我们这边’的人了。你身上背着一堆气运,还跟人家系统勾肩搭背。”
“那我更得站这边。”我说,“不然将来算账的时候,连个可以被骂的地方都找不着。”
她噗嗤笑了一声:“你还真打算哪天开个‘骂林宴热线’?”
“可以开。”我说,“你第一个来骂。”
“小看谁呢。”她抬手轻轻推了我一下,“我骂你还用热线?”
她这一下没用多大力气,我却站得不稳,被她推得靠在墙上。
她愣了一下,眼神下意识跟过去。
——墙上,是她爸当年那张“先进个体”的奖状,旁边被她贴了两个新买的笑脸贴纸。
我靠在那儿,头就顶在那张纸下面。
“你这画面,还挺有象征意义。”我忍不住说。
“滚。”她也看出来了,脸更红了一点,“你给我挪开,我不想让你挡住他。”
我乖乖站直,退半步:“你爸要是知道现在你在这儿跟我熬夜排货,估计会气得从床上爬起来骂我。”
“他要有力气从床上爬起来骂人,我求之不得。”她的笑里忽然带了一点酸,“现在最多就能骂两句‘别乱搞’。
他怕你把我们再带坑里去。”
“他怕得对。”我说,“你要是我爸,我也怕。”
“你承认就好。”她把最后一箱饮料推上去,拍了拍手,“所以你记着——明天你要是敢让我们当布景,我就…”
她顿了一下,嘴角一挑:“我就当着你那个梁总的面,说你小时候偷我糖吃。”
“你这是拼刺刀。”我扶着货架笑,“一点体面都不讲。”
夜渐深,小卖部总算被我们折腾得像个“勉强能见人”的样子。
我帮她把卷帘门拉到一半,留出一点缝透气。
“你回去吧。”她靠在门框,摇着那把旧蒲扇,“不然你妈以为你又掉水沟里了。”
“我再待一会儿。”我说,“等电灯热气散点儿。”
她看了我一眼,没有坚持赶我走,只是回身从柜台下面翻出两瓶冰啤酒,拍在桌子上。
“未成年人不能喝酒。”我出于本能嘴贱。
“你才未成年。”她哼一声,“你第一次喝酒就是跟我喝的,你忘了?初中毕业那会儿,在河边偷我爸的。”
“那次我吐成狗。”我回忆,“你还拍视频要拿我丑态威胁我。”
“现在想想应该发网上。”她拉开易拉罐,“标题叫——《未来某重点大学生第一次喝酒,哭成狗》。”
我们轻轻碰了一下罐子。
酒气冲上来,有点苦,有点辣。
小卖部门口,虫叫一阵一阵。
老柳树在不远处,天黑看不见,只剩下一个模糊的影子。
“喂。”她忽然问我,“你觉得——”
“嗯?”
“你觉得我们这次,能撑多久?”她收起笑,认真地看着我,“不是问项目,我是问——你这次回来的那股劲儿,能撑多久?”
“你怎么突然哲学起来。”我说,“我还以为你要问明天穿哪件衣服。”
“那种小事我自己决定得了。”她说,“大事,我得提前心里有数。
你要是几个月之后又说‘我还是不适合当什么项目负责人,我要回城’,我得提前给自己找退路。”
她讲得太直白了。
我拿着易拉罐的手紧了紧。
“我这回,不太好跑。”我缓慢地说,“跑的话,会有人来追账的。”
“你爷爷?”她问。
“半个。”我咧嘴,“另半个,是你。”
她愣了一下,然后别过脸去:“你少抬举我。
我最多骂你几句,没能力拦你。”
“你骂我几句,我就得想两天。”我说,“你对我非常有影响力。”
“去死。”她嘴上骂得难听,手却下意识把桌子上那盏旧台灯朝我这边推了一点,让光也照在我脸上。
我们这样坐着,谁都没再说话。
系统安静了很久,终于又出声:
【宿主,提醒你——
明日来访的人,不只是梁思曼。
还有:
——她的摄影师;
——她的助理;
——她的朋友圈。】
“你现在还会提醒我社交圈?”我心里说。
【你们怎么把自己摆在镜头前,
——就会被存进谁的人生相册里。】
【那里面,
也有你将来要还的账。】
我抬头看一眼小卖部的灯光,窗玻璃反出一半我的脸,一半她的脸。
我突然有一种很荒谬的念头——
明天要来的,不只是投资人,还是一个拿着笔的人。
她会把我们这一切,写成一个别人嘴里的故事。
而我,还在这边试图把这个故事,写成我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