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省的初夏,空气中已带着一丝燥热。林枫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望着楼下大院中郁郁葱葱的树木,心情却如同这天气般,酝酿着风雨。申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的构想已得到省委主要领导的初步首肯,前期调研和方案起草正秘密而紧张地进行。这步棋若能成功,将为w省中医药产业赢得前所未有的政策空间和发展机遇,也是他应对当前复杂局面的战略支点。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林枫全力谋划长远战略之际,现实层面的博弈已双线压来,且来势比预想更为凶猛。
第一条线,来自国际资本诺维集团。其亚太区总裁一行再次访华,这次并未直接与w省接触,而是高调拜访了国家相关部委和行业协会,抛出了一份名为《关于共建开放、规范、创新的全球传统医药市场的愿景与行动建议》的合作倡议书。倡议书措辞华丽,倡导“标准互认、数据共享、资本融合”,但其核心诉求,是要求中方在中药的审评标准、知识产权认定、市场准入等方面,全面向西方主导的现行体系靠拢,并放宽对“战略投资者”的身份限制。这看似是“合作”,实则是试图以“规范”之名,行“规制”之实,为其后续资本和技术渗透铺平道路。诺维集团还特意安排了一场高规格的国际研讨会,邀请了不少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媒体,试图营造舆论氛围。
几乎同时,第二条线,来自省内的暗流骤然加剧。关于那家市级药厂改制问题的风声,开始在省直机关小范围流传,版本变得愈发模糊且指向性增强。更令人警觉的是,林枫通过特殊渠道得知,有背景不明的调查人员,在非正式场合,向个别已退休的、与当年水库事件或林家有关联的老同志,旁敲侧击地打听一些“历史旧事”,询问方式颇为专业,目的不明。这两件事看似孤立,但时间点的耦合,让林枫不得不怀疑其背后是否存在关联,是否有人想通过“翻旧账”的方式,对他个人进行牵制甚至抹黑,从而阻碍示范区申报等当前重点工作。
压力从国际、国内两个层面,同时向林枫涌来。他意识到,对手已经改变了策略,从单纯的商业竞争和局部刁难,升级为一场旨在影响政策环境、打击个人威信的组合拳。这不再是零敲碎打的骚扰,而是一场关乎发展方向和主导权的系统性博弈。
林枫没有慌乱,反而更加冷静。他清楚,这种时候,绝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理清主次,精准反击。
针对诺维集团的“愿景”攻势,林枫决定采取“借力打力,正面引导”的策略。他立即召集省卫健委、药监局、商务厅的负责人,以及联盟内的核心专家,召开紧急对策会。他没有否定诺维倡议中的“开放、规范”等合理成分,而是指示相关部门和专家团队,连夜研究对方文件,迅速起草了一份《w省关于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国际化发展的立场与建议》的回应文稿。文稿充分肯定国际合作的意义,但鲜明指出“规范”必须建立在“公平”和对不同医学体系尊重的基础上,“互认”应是双向过程而非单向接轨,“创新”应惠及全球公众而非成为资本垄断的工具。他建议,以w省中医药产业联盟和专家智库的名义,适时举办一场高水平的学术论坛,邀请国内外真正秉持公正、客观态度的顶尖学者,深入探讨传统医药国际标准的科学基础与公平性原则,从学理上正本清源,掌握舆论主动。同时,他让商务部门加强了对省内重点药企涉外合作项目的指导,特别强调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底线保护。
对于省内暗流,林枫则采取了“沉着应对,以静制动,加固防线”的策略。他首先向省委书记和省长做了单独汇报,客观反映了近期听到的一些关于历史遗留问题的议论以及可能存在的针对他个人的非正常调查,表明了“身正不怕影子斜”的态度,同时提请组织关注,防止不实信息干扰当前全省改革发展大局。这一举动,既是汇报,也是备案,赢得了主要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其次,他叮嘱秘书和身边工作人员,对外界一切打听和议论,一律以“不了解情况”或“以组织结论为准”回应,不解释、不争论、不扩散。最重要的,他要求办公厅和相关部门,对涉及他分管领域的重大决策、项目审批、资金安排等事项,进一步严格程序,强化痕迹管理,确保每一项工作都经得起历史和法律的检验。
在紧抓这两条线的同时,林枫对“示范区”申报工作抓得更紧、更实。他清楚,这才是破解当前困局的根本之道。只要w省能抢抓机遇,成功拿下“国家示范区”,就意味着获得了最高层面的认可和授权,届时,无论是国际资本的规则博弈,还是省内外的杂音干扰,其能量和空间都将被极大压缩。
那段时间,林枫办公室的灯光几乎夜夜长明。他就像一位沉稳的船长,同时应对着来自不同方向的风浪。苏晚晴打来电话,语气中难掩担忧,只嘱咐他注意身体。林枫笑着安慰她,语气轻松,但放下电话后,眉宇间的凝重却化不开。他走到书柜前,目光落在父亲林为民那张泛黄的半身照上,照片中的父亲眼神坚定,仿佛在无声地给予他力量。
“爸,您放心。”林枫在心中默念,“无论多难,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走得正,走得稳。”
双线博弈,考验的不仅是智慧和谋略,更是定力和韧性。林枫知道,最激烈的较量,或许才刚刚开始。但他已做好了准备,去迎接这场关乎信念、智慧和意志的全面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