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巡视组的工作如精密的手术刀,在w省的政治肌体上细致探查。谈话、调阅、走访,每一项程序都严谨而深入。省政府大楼里的气氛,表面上一切如常,实则暗流涌动。每个人都心照不宣地感受到那股无形的压力。
林枫作为主持工作的副省长,自然处于漩涡中心。他严格按照要求,安排协调各项巡视工作,提供所有调阅材料,安排所有谈话对象,态度坦诚,配合积极。但在内心深处,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场巡视,远非例行公事那么简单。那些看似常规的问题背后,隐藏着指向不明的试探;那些被频繁调阅的档案,时间点耐人寻味。
果然,在巡视进行到第三周时,风波骤起。一份匿名的“群众来信”被转到了巡视组,信中言之凿凿地列举了“示范区申报过程中数据造假”、“重大项目中优亲厚友”、“个别干部提拔存在违规操作”等几项“问题”,虽未直接点名,但矛头隐约指向林枫分管的领域和他主导的工作。几乎同时,有关“某省级领导亲属利用影响力经商”的流言也开始在少数圈子内悄然传播。
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在一定的范围内扩散。一些原本就对林枫快速晋升心存疑虑或利益受损的人,开始暗中观望,甚至幸灾乐祸。省政府内部,个别平时与林枫工作思路不合的干部,态度也出现了微妙变化。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暗箭,林枫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冷静和定力。他没有急于辩解,更没有利用职权去追查流言来源——那只会显得心虚和以权压人。在省长办公会上,他平静地宣布:“巡视是政治体检,我们每一位同志都要端正态度,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于任何反映的问题,相信组织会调查清楚。当前,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确保省政府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特别是营商环境升级和民生实事,绝不能因为任何干扰而停滞不前。”
会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是让秘书将他自任职以来,所有经手的重要决策文件、会议纪要、资金审批记录,特别是涉及示范区申报和重大项目安排的,全部重新整理归档,确保每一环节都有据可查、流程清晰。他亲自复核关键节点,确认无误。
第二件事,他主动约谈了分管部门的几位主要负责人,开门见山:“巡视期间,大家更要坚守岗位,履职尽责。我们做的事情,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要相信组织,不要被流言蜚语影响工作情绪。同时,要更加注意工作规范,严格按程序办事。”
第三件事,也是最具胆识的一步,他主动向巡视组组长做了一次非正式汇报。他没有纠缠于匿名信的具体内容,而是全面、系统地汇报了他主持省政府工作以来,推动的重点改革、解决的难点问题以及工作中的体会和不足。他特别坦诚地谈到,在推动改革过程中,可能会触及一些固有利益格局,遇到一些阻力甚至误解,但他坚信只要出于公心、遵循规律、符合程序,最终会得到理解和认可。他最后表示:“我本人和我分管的工作,完全敞开接受组织的全面检查。也恳请巡视组在严格检查的同时,对w省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绩,给予客观评价。”
这番不卑不亢、有理有据的汇报,给巡视组组长留下了深刻印象。
与此同时,林枫并未放缓改革步伐。在巡视组眼皮底下,他强力推动的“老旧小区改造攻坚月”活动如期启动,他亲自到问题最多、难度最大的片区现场办公,协调解决资金和施工难题;他主持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吸引了更多市场主体畅所欲言,提出的优化营商环境建议被迅速采纳落实。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让干部群众看到了他的担当和执行力,流言的市场自然缩小。
一天晚上,林枫接到苏晚晴的电话,语气中带着担忧,说孩子在学校似乎听到一些关于爸爸的不好传言,情绪有些低落。林枫心中刺痛,但语气依然温和坚定地安慰妻子:“告诉明明,爸爸在做正确的事,就像他写作文里的爸爸一样,在为国家努力工作。有些话,不用在意,清者自清。”
家庭的信任,是他最坚实的后盾。
巡视工作仍在继续,但风向似乎开始发生微妙变化。巡视组谈话的重点,逐渐从泛泛的质疑,转向更深入地了解w省改革发展的具体做法和面临的共性难题。匿名信中提到的一些所谓“问题”,在调阅了大量原始档案和经过多方核实后,被发现与事实有较大出入,甚至存在明显的捏造痕迹。
林枫深知,危机尚未完全解除,但最困难的时刻似乎正在过去。这场突如其来的风雨,如同一场淬火,虽然痛苦,却让他和他的团队更加清醒、更加团结、也更加坚韧。他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望着窗外历经风雨后更加郁郁葱葱的树木,心中涌起一股更强的信念:真正的钢铁,正是在千锤百炼中铸就。这场考验,只会让他更加明确前进的方向,更加坚定改革的决心。
他拿起笔,在工作日志上写下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不仅要巩固现有成果,更要利用巡视带来的“倒逼”效应,推动解决几个长期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他要将压力转化为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
风雨洗礼后,利剑将更加锋芒毕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