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出发只剩七十二小时,客厅堆满纸箱,气泡膜被踩得噼啪乱响,像提前放鞭炮。签证、保单、展品清单全塞进透明文件袋,一眼望去,跟代购小广告似的。陆辰逸拖着二十寸登机箱进门,箱子刮掉门口一块漆,他顾不上心疼,先甩给微光一个U盘:“达沃斯电话卡,剩三百欧,别省,该打就打。”身上还带着雪场寒气,眉毛上结着霜,像移动冰箱。
两人半夜三更开罐头啤酒,席地而坐,把信息拼图摊成一圈。陆辰逸扯过一张A4,画金字塔:塔尖写“匿名狗仔”,中间“GAc”,底下“被带节奏的键盘侠”。笔尖戳破纸:“明面黑手是嘴炮,真正大鳄在后台,想抢文化定价权。”说完又抽一张,写代码似的列模块:区块链确权、线上拍卖、透明分成,要给平台取个烂大街名——“星链盾”,听着像超级英雄,其实就想帮艺术家挡子弹。
微光那边把答辩稿当剧本,边背边删,删掉一堆“全球化”“语境”这类大词,补上一段“根性对话”:
“滤镜再花,底片也得是自家的。”写完读一遍,舌头打结,干脆含块薄荷糖继续练,直到能一口气背完不咬舌头。
眼看事情往有序发展,舆论场突然扔来一颗炸弹。凌晨五点,老评论家杜若谷发了篇长文,标题简单粗暴——《为林微光及其“星光”一辩》。老爷子年近八十,打字一指禅,却连发三十张截图,从微光大学素描作业一路分析到《滤境》,句句带刺:
“说人家无根?根在笔墨里,只是你瞎。”
“拿政治隐喻扣帽子?先学会看懂颜色再开口。”
结尾更狠:“欺负年轻人是业界陋习,老脸别要了。”
文章一出,点赞像下饺子,半小时破万。艺术家群里齐刷刷转发,连平时潜水摸鱼的都冒泡:“杜老都出山,必须顶!”前一刻还在观望的媒体,立刻调转枪口,把匿名博客截图拿出来鞭尸,标题一个比一个损——
《神秘博主惨遭老炮打脸》
《扒皮不成反被扒,这年头造谣成本高》
微光被这波反转砸懵,愣了秒,赶紧拨电话过去。那头杜老爷子声音沙哑,背景还有京剧锣鼓点:“别谢,我给自己积德,不为谁。”说完挂线,干脆得像扔掉粉笔头。陆辰逸在旁边听完,挑眉:“爸的战友出手,人情债又加一笔。”微光摇头:“老先生说了,为理,不为情。”话虽如此,心里还是热,像冬天灌下一口姜茶。
热闹背后,阴影没散。匿名博客连夜删帖,头像换成全黑,签名留一句“Game on”。沈欣欣把截图甩群里,配字:“对手缩头,不是认输,是憋大招。”一句话,把刚松的那口气又提回嗓子眼。
机场送别那天,阴天,云压得很低,像没拧干的抹布。陆辰逸一手推车,一手攥着微光,掌心汗津津。安检口排起长队,有小孩哭闹,有情侣接吻,背景音乐是烂大街的《离别开出花》。轮到微光,她回身抱了抱对方,力道大得把胸口无限胸针压得变形,金属边缘硌得生疼。
“到了给我消息。”
“知道,你回去开车慢点。”
寥寥两句,没电视剧那么长,却够份量。
看着背影消失,陆辰逸掏手机,给杜老爷子发去一条加密短信:
“前辈仗义,晚辈铭记,后续如有风浪,请退后,我来。”
发完抬头,乌云被风吹出一道口子,阳光像舞台灯打下来,亮得刺眼。
飞机冲上云层,微光靠在舷窗,手里捏着老评论家的那篇文章打印稿,纸角卷得发毛。
对面座位小孩递来一颗糖,奶声奶气:“姐姐,不怕。”
微光愣了愣,笑着接过,撕开包装,甜味炸开,一路从舌尖漫到胸腔。
而地面,陆辰逸驱车回公司,导航显示前方拥堵三公里,红色线条像血管爆裂。
他打开音乐,随机播到摇滚,鼓点轰隆,跟着节奏敲方向盘。
星链盾项目群里,程序员发来第一版界面截图,配色丑到哭,却好歹迈出第一步。
他勾掉待办清单第一项,深吸一口气——
“来吧,看谁先撑不住。”
悬念像闪电,远远挂在天边,没人知道下一秒劈谁。
威尼斯水波潋滟,答辩厅灯光已就位,等一个东方女人走上台,用画笔当利剑。
而键盘后的影子,也在倒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