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作物带来的丰收,让青竹村的粮仓前所未有的充实,村民们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凌薇深知,若要真正富裕起来,让生活品质得到提升,仅靠土地产出是不够的。尤其是在农闲时节,劳动力闲置,如何增加收入来源,成为她思考的新问题。
这一日,她看到村里几个妇人正坐在村口的大槐树下,一边闲聊,一边做着简单的针线活,大多是缝补破旧的衣物,或者纳鞋底。她们的技艺粗糙,所用的布匹也是自家织的土布,颜色黯淡,质地僵硬。
凌薇心中一动。纺织,在这个时代是女子主要的副业之一。若能提升她们的纺织技艺,织出更精美、更受市场欢迎的布匹,岂不是一条很好的增收途径?
她空间里虽然没有纺织机,但却储存了大量的知识。她回忆着现代关于纺织技术的资料,以及她在特种兵训练时学习的野外生存技能中,就包括利用天然材料进行简单纺织和染色的方法。
她走到妇人们中间,笑着打招呼:“婶子们都在忙呢?”
妇人们见是她,都热情地招呼。如今凌薇在村里的地位超然,大家都感念她带来的好日子。
“凌丫头来了,快坐。”
“也没忙啥,就是瞎缝缝补补。”
凌薇拿起一个妇人正在纳的鞋底,看了看,道:“婶子的针脚挺密实,就是这麻线有点粗,若是用细麻线,或者棉线,做出来的鞋底会更软和耐穿。”
那妇人叹口气:“咱们这地方,也就产点粗麻,细线贵着呢,哪舍得用。”
凌薇又看了看她们手边的土布,问道:“咱们村自己会织布的人家多吗?”
“多是多,家家户户的女人哪个不会织几梭子?可织出来的布,也就自己家里凑合穿穿,卖不上价。镇上的布庄收的,都是人家江南来的好布,或者城里工坊出的细布。”另一个快嘴的婶子说道。
凌薇心中有数了。技术落后,原料单一,产品低端,缺乏市场竞争力。这就是青竹村纺织业的现状。
她回到家中,再次拿出炭笔和纸。她回忆着现代纺织机的原理,虽然无法复制出珍妮纺纱机或者飞梭织布机那样的工业革命产物,但结合这个时代的技术水平,对现有的手摇纺车和脚踏织布机进行一些改良,提高效率和纱线、布匹的质量,还是可行的。
她绘制了改良纺车的草图,重点改进了锭子的传动结构,使其转动更平稳,纺出的纱线更均匀。又画了改良织布机的图样,优化了踏板和综片的联动,使投梭引纬更省力,速度更快。
接着,她开始整理脑海中的染色技术。青竹村周边山林茂密,蕴含着丰富的植物染料资源。茜草可以染红色,蓼蓝可以染蓝色,栀子可以染黄色,槐米可以染绿色……这些知识,对于受过专业野外生存训练的她来说,并不陌生。
她将各种可能找到的染料植物画成图样,并标注了简单的萃取和染色步骤。
准备工作完成后,凌薇找到了村里手艺最好的木匠陈大叔,以及几位常年织布、经验丰富的妇人,包括之前那位快嘴的李婶子。
她将改良图纸给大家看,详细解释了改良后的好处。陈大叔是内行,一看图纸就明白了关键,激动地拍着大腿:“妙!凌丫头,你这脑子是咋长的?这么一改,纺车转起来轻省多了,织布机也能织得更快更密实!”
凌薇又拿出染料植物的图样,对几位妇人说:“婶子们,光织出布还不够,还得让布好看。咱们山里有的是宝贝,用这些花草树木,就能给布匹染上漂亮的颜色。”
妇人们将信将疑,但出于对凌薇的信任,还是决定试一试。
在凌薇的指导下,陈大叔带着儿子开始打造改良纺车和织布机。而凌薇则带着李婶子等几个妇人,进山采集茜草、蓼蓝等植物。回来后,她们在凌薇的院子里架起大锅,按照凌薇说的方法,尝试萃取染料,进行染色试验。
第一次尝试并不完美,染出的颜色不够均匀鲜艳。但凌薇并不气馁,带着大家反复调整水温、浸泡时间、媒染剂(她用了空间里少量的明矾,谎称是特殊药石)的比例。
几天后,当第一块染着鲜艳红色和均匀蓝色的土布成功出炉时,所有人都惊呆了!那色彩,比镇上布庄里卖的普通染布还要漂亮!
“天爷呀!这真是咱们染出来的?”李婶子摸着光滑鲜艳的布匹,激动得手都在发抖。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全村。村民们纷纷跑来围观,看着那些色彩斑斓的布匹,啧啧称奇。
凌薇趁热打铁,组织愿意学习的妇人,集中传授改良后的纺织技术和天然染色法。她强调,要织出好布,除了工具,纱线的质量是关键。她指导大家如何更好地沤麻、纺线,甚至提议,可以尝试引进棉花种植(她空间里有棉花种子),棉布的市场比麻布更大。
很快,第一批采用新技术、新染料的布匹织成了。这些布匹不仅质地更细腻、紧密,而且颜色鲜艳牢固,远胜于市面上的普通土布。
凌薇让村长组织起来,将这批布统一拿到镇上去卖。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布匹刚一摆上,就被抢购一空,价格比原来的土布高了好几倍!
农闲时节,原本无所事事的妇人们,如今有了新的营生,而且收入可观!这让青竹村家家户户的收入,在粮食丰收的基础上,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村民们对凌薇的感激之情,无以复加。凌薇不仅让他们吃饱了饭,更让他们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村里自发地成立了纺织小组,由技术好的妇人带头,统一采购原料(后期开始尝试种植棉花),统一质量标准,统一销售,形成了初步的产业化雏形。青竹村的布匹,渐渐有了名气,成为了周边乡镇的紧俏货。
看着村里妇人们靠着辛勤劳动,脸上洋溢着的自信和喜悦的笑容,凌薇感到由衷的欣慰。授人以渔, empower 他人,这带来的成就感,远比任何个人的收获都要巨大。青竹村的发展模式,变得更加立体和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