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编队在距离目标据点约三公里的一处隐蔽山谷底部完成了最后一次航路校正。
根据实时接收到的、由高空无人机和前线侦察兵传回的目标建筑结构图和动态热信号标识,“救世主”的飞行员精确地选择了这个最后的降落点。
旋翼搅起的尘土尚未完全平息,hh-22 “救世主”的舱门内,“卡兹米耶”小队的成员们已经如同蓄势待发的猎豹,迅捷而无声地跃出。
他们落地后没有丝毫停顿,立刻以娴熟的战术队形散开,瞬间便融入了山谷的黑暗与灌木丛的阴影之中,开始了最后一段距离的徒步渗透。
整个过程中,除了直升机引擎和旋翼的噪音(其声响也远低于老式机型),再没有任何多余的声响。
队员之间依靠手势和极低音量的喉震通讯器交流,行动默契得如同一个人。
两架hhF-22 “堕落者”武装直升机则没有降落。
它们在降落点上空约一百米的高度进入战术悬停状态,如同两只在夜空中发现了猎物、耐心盘旋等待致命一击的秃鹫。
传感器转塔牢牢锁定着三公里外的目标建筑区域,武器操作手的手指虚放在发射按钮上,随时准备将死亡精准地投送到任何威胁队友的目标头上。
“卡兹米耶”小队在夜色和复杂地形的掩护下,快速向据点接近。
他们的夜视装备提供了清晰的单色视野,将黑夜变成了白昼。
小队成员之间的配合天衣无缝,交替掩护,无声前进。
据点外围的几个隐蔽哨点,几乎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就被队员们从背后接近。
利用经过消音的微声手枪或干脆利落的冷兵器,哨兵被迅速而安静地清除,没有发出任何警报。
在发起总攻前的那一刻,队长一挥手,一名队员释放了一架小型大疆民用四旋翼无人机。
它如同暗夜中的一只小飞虫,悄无声息地升空,越过据点的围墙,开始在院落和内建筑上空盘旋,将实时的高清视频和热成像信号源源不断地传回队长手腕上的多功能显示器。
建筑结构、人员分布、甚至主要头目所在的房间(根据多个热信号聚集判断),都被迅速标识出来。
小队长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在加密通讯频道中响起:
“目标确认。主要头目在二楼东侧房间,至少有四名武装护卫。院落内有武装皮卡一辆,车顶有机枪。西北角有一个固定哨位,已清除。”
“堕落者小组收到。目标建筑及周边已完全锁定。随时待命。”
空中,hhF-22飞行员冷静的回应传来,给了地面队员极大的安全感。
“行动!”队长果断下达了命令。
瞬间,宁静被打破!
多名队员同时在不同方向引爆了小型破门炸药。
“砰!砰!”
几声沉闷的巨响,建筑物的门窗被猛地炸开。
队员们如闪电般突入建筑内部!
“噗!噗!噗!噗!”
安装了消音器的突击步枪开火时特有的低沉声响密集响起,间或夹杂着敌人惊慌失措的、毫无准头的还击的巨大枪声、惊恐的叫喊声和奔跑声。
战斗在狭小的空间内激烈展开。“卡兹米耶”队员们依靠更好的训练、更精良的装备和先发优势,迅速清理着房间。
“二楼窗口!RpG!”
一名队员在突进中敏锐地发现了威胁,急促地发出预警。
几乎在他话音落下的同一秒,夜空中那架一直保持警惕的hhF-22 “堕落者”做出了反应。机身两侧的30mm链式机炮发出了低沉而极具威慑力的咆哮!
“嗵嗵嗵嗵!”
短短一个精准的长点射。
数发30mm高爆燃烧弹(hEI)以极高的初速,拖着明亮的弹道,如同死神的火焰长鞭,精准地抽打在那个刚刚露出RpG发射器管子的窗口!
“轰!”
剧烈的爆炸声响起,窗口瞬间被炸成一个更大的豁口,火光冲天,破片和硝烟四溅。
那个试图发射火箭弹的恐怖分子及其周围的同伙,顷刻间被撕成了碎片。
强大的空中火力支援,及时化解了地面部队可能遭遇的最大威胁。
另一架“堕落者”也同时发威。
它短翼下火光一闪,一枚长钉反坦克导弹拖着尾焰精准地命中了院落内那辆试图启动的武装皮卡。
“轰隆!”
一声巨响,皮卡化作一团燃烧的铁棺材,上面的机枪也被彻底摧毁。
紧接着,它又用机炮扫射了几个试图依托工事进行抵抗的火力点,将其彻底压制。
有了空中“守护神”的强力支援,地面突击队的压力骤减。
队员们得以更加专注于清剿建筑内部的敌人。
他们的动作干净利落,战术动作娴熟,交叉火力配合默契,逐层逐屋地清理抵抗者。
最终,小队成功突进至二楼的目标房间。
这里抵抗最为激烈,几名死忠护卫依托房间结构疯狂射击。
一场短暂但极度激烈的近距离交火后,护卫全部被击毙。
那名“正义军”的头目见大势已去,面目狰狞地试图拉响身上的手榴弹负隅顽抗。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名“卡兹米耶”队员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一记精准的点射,子弹击中了头目抬起的手臂。
手榴弹脱手滑落,另一名队员猛扑上去,将其死死按倒在地,迅速解除其武装并上铐。
活捉主要目标的任务,顺利完成!
从第一声破门炸响,到彻底控制整个据点、肃清残敌,整个过程耗时仅仅十五分钟。
高效、精准、致命。这是一次堪称教科书般的特战突袭行动。
虽然背后有着大规模外围封锁的策应,但其核心突击环节所展现出的专业素养、协同能力和技术装备优势,与波斯军队过去的形象截然不同,足以让任何看到它的人刮目相看。
在整个行动过程中,参战的“卡兹米耶”队员头盔上都配备了高清晰度的单兵记录仪,多角度记录下了第一视角的作战画面。
同时,随机行动的一位圣城旅战地记者(他本人也是经过严格军事训练的特战队员)则使用更专业的摄像设备,捕捉到了许多第三方视角的宏观场面。
这些影像资料,为后续的“宣传攻势”积累了充足的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