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提示:成功度过“帝疾”危机,获得特殊状态“帝之倚重”(效果:皇帝信任度大幅提升,寻求宿主意见频率增加,遭遇嫉妒与构陷风险同步大幅提升)。主线任务“昭仪之路”进入新阶段:巩固地位,化解危机。支线任务“探明信任暗雷”出现新线索。警告:检测到来自萧淑妃阵营的恶意值急剧升高,反击倒计时开始。】
皇帝礼治那场突如其来的急症,如同一块被投入深潭的万钧巨石,不仅在当时激起了惊涛骇浪,其引发的涟漪更是在事后许久,依旧在后宫乃至前朝隐秘而持续地扩散着。尽管太医院与内侍省联合发布公告,口径一致地宣称陛下只是“偶感风寒,加之连日操劳以致晕眩”,意图将大事化小,但那一夜紫宸殿彻夜通明的灯火、太医令及数位院判频繁仓促的出入、以及伍昭仪被深夜急召并留守至天明的特殊待遇,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又如何能完全瞒过那些时刻紧盯宫廷风向的“有心人”?
伍元照的生活,自此进入了一种表面风光无限、内里暗流汹涌的新阶段。赏赐之物不再仅限于彰显恩宠的珠宝首饰、绫罗绸缎,而是变得愈发贴心且务实。各地进贡的珍稀药材,如百年老参、雪域灵芝;失传已久的医学典籍孤本,甚至是前朝御医的秘方手札;以及一些看似寻常却极费工夫的养生食材,例如需要特定水温、特定时辰采集的晨露,或是产于悬崖峭壁、采集极为不易的稀有山珍,都如同流水般被送入缀锦宫。礼治皇帝似乎真将她视作了专属的“健康顾问”,一种超越了寻常妃嫔侍寝承欢的依赖关系,正在悄然形成。
每日的皇帝脉案,在经太医呈报之后,御前大总管吴公公总会“顺路”或是“奉茶”之时,踱步到缀锦宫,有时是转述太医的诊断细节,询问伍元照对药方增减的看法;有时则是带来陛下当日的饮食起居记录,请她参详有无不妥之处。更甚者,当礼治批阅奏折感到疲乏困顿之时,也会宣伍元照前往紫宸殿。并非每次都需要她侍奉汤药或是言语解忧,有时仅仅是让她在一旁的暖阁内安静地看书,或是焚香抚琴。皇帝曾对吴公公有言:“伍昭仪性子沉静,通晓医理,有她在旁,朕便觉得心神宁定,比那些安神香更有效用。” 这话辗转传入后宫,更是激起了无数暗涌。
这种陪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亲昵与精神层面的依赖。礼治看她的眼神,也愈发复杂。欣赏依旧,宠爱更甚,但最深处的,是一种连他自己或许都未完全意识到的、如同溺水者抓住浮木般的深刻倚重。他在生死边缘真切地走过一遭,而将他从幽冥关口拉回来的,正是这个看似柔弱、却身怀绝技的女子。这种经历,在帝王孤寂而多疑的内心深处,刻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系统提示:皇帝好感度维持99(情根深种)。信任度提升至88(深度依赖)。“帝心渐倚”任务持续进行中,依赖度+5。】
这一日,礼治在处理完一批关于西北军务的紧急奏章后,旧疾引动的头痛再次发作,额角青筋跳动,太阳穴如针扎般刺痛,连晚膳都未曾传用。伍元照被紧急宣至西暖阁时,见他正以手用力揉按着额角,面色在烛光下显得苍白而疲惫,眉宇间锁着一股挥之不去的烦躁与郁结。
“陛下,”伍元照步履轻盈地上前,将一盏她根据太医方子微调后亲自冲泡的宁神茶轻轻放在御案一角,声音柔和似水,“政务虽要紧,但龙体乃国之根本,江山社稷皆系于陛下一身,还需暂且歇息片刻,保重为上。”
礼治并未立刻去碰那茶盏,而是抬起眼,目光沉沉地看向她,那眼神深处是审视,是探究,也有一丝罕见的迷茫。他忽然开口,声音带着一丝沙哑,问出了一个极其突然且敏感的问题:“元照,你每日在这深宫,或许不知前朝喧嚣。你可知这满朝朱紫,日日伏阙上奏,言必称江山社稷,口不离黎民福祉,可这煌煌奏表之下,滔滔言论之中,究竟有几人出自真心?几人是为了一己之私利、党派之倾轧?又有几人,不过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之辈?”
这话问得石破天惊!已隐隐触及了前朝权力争斗最核心、最隐秘的地带,绝非一个后宫妃嫔应当置喙的领域。伍元照心中警铃大作,瞬间绷紧了心弦。她深知,这绝非寻常闲聊,而是一个极其危险的试探!答得好,或可让这份倚重更深一层;但若稍有差池,言辞间流露出哪怕一丝对朝政的兴趣或不妥的判断,之前辛苦积累的信任可能顷刻间便会土崩瓦解,甚至引来杀身之祸。
她迅速垂下眼帘,浓密的睫毛掩去了眸中一闪而过的思量,沉默了片刻,仿佛在仔细斟酌措辞,方缓声应道:“陛下垂询,臣妾惶恐。臣妾久居深宫,于前朝经纬、大臣品性,实乃一无所知,岂敢妄加评论,以管窥天?” 她先将自己摘清,表明立场,随即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沉静而超然,“但臣妾愚见,人心隔肚皮,真伪本就难辨。陛下天纵圣明,烛照万里,心中自有一面明镜高悬,足以洞察秋毫之末。臣妾只知,无论上奏者初衷为何,是真心为国还是另有所图,其建言所行之事,最终的利弊得失,都会显现在天下百姓的生活之中,其功过是非,也必将由后世史官秉笔直书,载于青史。因此,陛下只需俯仰之间,无愧于天地神明;行事决策,有利于江山万民,这本身,便是最公正、最犀利的明鉴,又何需过于纠结于每份奏表背后的具体人心呢?”
她没有具体评论任何一位大臣,巧妙地将评判的标准从难以捉摸的“动机”引向了相对客观的“结果”(百姓生计、历史评价),同时将最终的责任和评判权归结于帝王自身的德行与功业(无愧天地、有利万民)。这番回答,既避开了具体人事的陷阱,彰显了远离前朝纷争的本分,又暗含了对帝王勤政爱民的期许与鼓励,展现了一种超脱而正直的大局观。
礼治闻言,目光如鹰隼般锐利,紧紧盯着她,久久不语,那眼神仿佛要穿透她的皮囊,直抵灵魂深处,审视这番话究竟是精心编织、以退为进的权术言辞,还是真正发自本心的通透见解。暖阁内静得只剩下烛花偶尔爆开的噼啪轻响,空气凝重得几乎令人窒息。良久,皇帝眼中那逼人的锐利渐渐化为一抹复杂的感慨,他长长地、几不可闻地叹了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伸手将案上那盏已然微凉的宁神茶端起来,一饮而尽。
“俯仰无愧于天地,行事有利于万民……说得好,说得极好。”他放下茶盏,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与萧索,那是属于孤家寡人的寂寥,“可这世间事,往往是知易行难。道理人人都懂,落到实处却步步维艰。有时朕独坐在这空旷的紫宸殿中,看着这堆积如山的奏章,听着殿外呼啸的风声,亦觉……孤家寡人。”
最后四个字,他声音压得极低,几乎像是自言自语,却字字如重锤,狠狠地敲在伍元照的心上。这是一位掌控天下的帝王,在身心俱疲之时,罕见地卸下了所有心防与面具,流露出的真实情绪与脆弱。伍元照心脏微微一紧,她知道此刻任何言语都是苍白的,甚至是危险的。同情?她不配。安慰?或许会显得轻浮。她只是默默地、动作轻柔地再次为他斟满了一杯热气氤氲的新茶,然后将茶盏轻轻推到他手边,自己则退后半步,垂首静立,以一种无声的、沉稳的陪伴,回应着这份沉重的信任。安静的陪伴,此刻远胜过千言万语。
【系统提示:成功应对皇帝敏感问题试探,政治智慧+10,皇帝信任度+2(当前90)。获得特殊状态“帝心微敞”(效果:皇帝更可能在对宿主面前流露真实情绪)。警告:此状态伴随极高风险,需谨慎应对帝王情绪波动。)】
然而,圣眷愈隆,嫉恨愈深。萧淑妃一党在经历了最初的震惊、怀疑与不敢置信之后,迅速从慌乱中调整过来,反击随之而至,并且比以往更加阴险毒辣,直指要害。
这日午后,秋阳明媚,伍元照正坐在缀锦宫偏殿的窗下,仔细核对着尚宫局送来的秋季各宫份例用度单子,时不时用朱笔批注几句。大宫女慧明脚步匆匆地从外面进来,脸色凝重,她先是眼神示意了一下殿内伺候的其他宫人,待众人识趣地退下后,才快步走到伍元照身边,压低声音,语气带着难以掩饰的焦急:“娘娘,不好了,出事了。宫中……宫中不知何时起,都在私下里流传着一些污糟话。”
伍元照执笔的手微微一顿,笔尖的朱砂在纸面上留下了一个小小的红点。她抬起头,目光平静却带着穿透力:“是关于陛下上次急症的?指向本宫?”
慧明重重地点了点头,声音压得更低:“流言传得隐晦,没有直接点名道姓,但话里话外,都引向娘娘您之前进献给陛下的安神香囊,以及……以及您近来为陛下调理龙体所用的药膳方子。”她喘了口气,继续道,“他们说……说娘娘您精通药理,若真想在其中做些什么手脚,寻常太医一时半刻也未必能立刻察觉。更可恶的是……甚至有人暗戳戳地指摘,说娘娘您当初在感业寺清修,或许并非只是吃斋念佛那么简单,言下之意……怕是影射娘娘来历不明,带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进宫……”
这话可谓恶毒至极!不仅将皇帝突发急症的根源巧妙地引到了伍元照的“好意”和“专长”之上,暗示她可能借医术之名行不轨之事,更是阴险地影射她出身佛门净地却可能藏污纳垢,本身就是一个“不祥之人”。一旦这种流言在宫中形成气候,甚至传到前朝某些有心人的耳中,伍元照便是浑身是嘴也难以辩白。之前的救驾之功会立刻被扭曲为蓄谋已久、博取信任的阴谋,她将从备受倚重的功臣,瞬间跌落为嫌疑重重的祸水,万劫不复!
伍元照握着笔杆的手指微微收紧,指节有些泛白,一股寒意从心底升起,迅速蔓延至四肢百骸。这绝非简单的争风吃醋,而是直指她性命、欲将她彻底打入地狱的致命构陷!幕后黑手,几乎不言而喻,除了视她为眼中钉、肉中刺的萧淑妃,还有谁能有如此能量和动机?
“流言传播的范围有多广?可能查到最初的源头是从哪个宫闱、哪个奴才嘴里传出来的?”伍元照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沉稳。
慧明眉头紧锁,回道:“这流言像是长了脚,传得极快,奴婢发现时,好几个低位妃嫔宫里的粗使宫人都在角落窃窃私语了。源头一时难以查清,刻意抹去了痕迹。但……奴婢费了些心思,隐约打听到,最早似乎是从漪兰殿(萧淑妃居所)后院,一个负责浆洗打扫的粗使宫女那里,不小心漏出来的口风。” 她顿了顿,脸上忧色更重,“而且,娘娘,奴婢这几日一直按您的吩咐留意着咱们宫里的动静,发现小厨房那个叫德顺的帮厨太监,这两日行迹确实有些鬼鬼祟祟,前天傍晚借口去内府局领食材,中途消失了一炷香的时间,后来奴婢使了钱打听,有人看见他和漪兰殿的那个同乡小菊,在御花园偏僻的假山后面又匆匆接触了一次。”
果然是他们!伍元照眼中闪过一丝冰冷的厉光。萧淑妃这招甚是刁钻,利用她早已察觉并有意留下的“眼线”德顺,反向传递模糊的、诱导性的信息,再通过底层那些不起眼、难以追查的粗使宫人散布流言,手段隐蔽,恶毒无比,即便追查,最后很可能也只能推到奴才们私下嚼舌根上,难以直接牵扯到主子身上。
“娘娘,此事关系重大,流言猛于虎,我们是否要立刻向陛下禀明,或者求见皇后娘娘,先行澄清,以正视听?”慧明急切地建议道,这是最常见的应对之法。
“不可。”伍元照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否定,“此时主动去说,无异于不打自招,显得我们心虚气短,反而落人口实。流言如风,无形无质,我们若大张旗鼓地去辟谣,正是对方求之不得的,只会让这流言传播得更广,让更多原本不知情的人知晓,更会显得我们欲盖弥彰,心中有鬼。”
她放下朱笔,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庭院中在秋风中微微摇曳的桂花树,沉吟片刻,心中已有了清晰的计较:“对方想用流言这把软刀子杀人于无形,我们便不能跟着她的节奏走。我们要让这流言,最终变成射向她们自己心脏的毒箭。慧明,你过来。”
慧明连忙凑近。伍元照在她耳边低声吩咐,语速平缓却条理清晰:“首先,缀锦宫内部必须稳如磐石。你立刻传话下去,宫中上下,严禁任何人议论此事,违者不论情由,一律重罚,逐出缀锦宫。对外要展现出绝对的底气和镇定,仿佛根本不知晓这些无稽之谈。其次,对于德顺,不仅不要限制他的行动,反而要‘创造’机会,比如让他去库房取些不太重要的东西,或者安排他在靠近宫门的地方做些活计,让他能‘偶然’听到一些我们想让他传出去的话。”
“娘娘要奴婢安排人说什么?”慧明心领神会。
伍元照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就说,‘咱们娘娘行得正坐得直,献给陛下的东西,哪一样不是经过太医院几位院判大人亲自审定、记录在案的?岂是那些躲在阴沟里的宵小之辈能随意污蔑的?’ 再说,‘陛下圣明烛照,对娘娘信任有加,岂会听信这等毫无根据的无稽之谈?那些散播流言的人,怕是打错了算盘!’ 总之,要传递出一种‘有恃无恐’、‘背后有更大靠山(指皇帝信任)’的态度,通过德顺这张嘴,反向传递回漪兰殿,迷惑对方,让她们摸不清我们的底牌,甚至疑神疑鬼。”
“奴婢明白了!”慧明眼睛一亮。
“但这还不够,”伍元照目光深远,“被动防御终非长久之计。我们需要一个契机,一个能在陛下面前,或者至少在公开场合,自然而然、不着痕迹地粉碎这流言,并能顺势反将一军,揭露对方阴谋的契机。这个机会,需要等待,也需要……创造。”
(扩写部分开始,细致描写等待契机期间的宫廷日常、人物心理及暗流涌动)
接下来的几日,缀锦宫上下果然如同铁桶一般,宫人们各司其职,神色如常,仿佛外界那些暗潮汹涌的污言秽语从未传入过宫墙。伍元照每日依旧按部就班地去皇后处请安,协助处理一些宫务,闲暇时便在宫中翻阅医书,或是打理一下小药圃,气定神闲,不见半分焦躁。这份异乎寻常的镇定,反而让一些暗中观察的各宫眼线感到疑惑,甚至让某些原本将信将疑的低位妃嫔,开始觉得流言或许真的只是空穴来风。
而皇帝礼治那边,似乎也并未听闻这些流言蜚语,或许是无人敢在他面前提及,或许是吴公公等人有意过滤。他对伍元照的倚重依旧,甚至因为前番西暖阁的交谈,偶尔会在批阅奏折间歇,与她谈论一些更抽象的问题,例如古今兴亡、人性善恶,虽不涉及具体朝政,却更像是将她当作了一个可以交流思想的伴侣。伍元照每次应答都格外谨慎,引经据典却不忘回归自身“妃嫔”的本分,既展现了学识,又不逾矩。礼治眼中欣赏的光芒愈盛,但伍元照心中那根弦却绷得更紧——她知道,这份“帝心微敞”的状态,既是机遇,更是行走于刀尖之上的危险平衡。
与此同时,她并未放松对萧淑妃动向的监视。通过慧明和另一名暗中培养的心腹小太监,她得知漪兰殿近日似乎也颇为“平静”,萧淑妃称病免了几次晨昏定省,但私下里却接连召见了其家族在朝中的几位官员女眷,以及宫内几位掌管关键部门的女官。空气中弥漫着山雨欲来的压抑感。
机会终于来了。三日后,便是中秋佳节宫宴前的最后一次大型筹备会议。尚宫局、尚食局、内侍省、甚至负责宫廷守卫的禁军统领副手等各司主管,皆齐聚立政殿正殿,向中宫之主王皇后禀报各项事宜的最终准备情况。伍元照作为协助皇后打理宫务的昭仪,位份既高,又有协理之权,自然在席中有一席之位。萧淑妃“病愈”出席,她今日显然是精心打扮过,身着绛紫色蹙金绣百鸟朝凤宫装,头戴赤金点翠步摇,珠光宝气,光彩照人,与几日前称病时的“虚弱”判若两人。她言笑晏晏,与相熟的女官低声交谈,仿佛之前那些针对伍元照的恶毒流言与她毫无干系,这份演技,令伍元照心中暗凛。
议事进行过半,各项流程、物品清单都已核对得差不多了。当尚食局总管事禀报完宴席菜单,尚宫局呈上最终确定的席位安排及歌舞杂耍名单后,话题顺理成章地转到了宴席现场的布置细节上,包括灯具、帷幔,以及届时殿内熏燃何种香料。
就在这时,萧淑妃忽然用一方绣着兰花的精致丝帕轻轻掩口,似是难以抑制地低声咳嗽了两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她缓过气来,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歉意和关切,笑着对端坐凤座之上的王皇后说:“皇后娘娘,今年这中秋盛宴,群臣命妇齐聚,乃是彰显我朝祥和气象的大事。依臣妾看,这宴席上所用的香料,可得格外仔细些才是。有些香料啊,单独闻着是极好的,但若与某些药物药性相冲,或是碰上体质特殊、带有旧疾的人闻了,怕是会引出意想不到的麻烦,甚至诱发旧疾呢。” 她说到这里,话语微微一顿,目光似有若无、极其自然地扫过坐在下首的伍元照,才继续道,“陛下前阵子龙体欠安,不也正是……哎呀,瞧臣妾这嘴,只是忽然想到此事,不免多提醒一句,也是希望中秋之夜万事顺遂,陛下和娘娘都能凤体康健,尽欢而归。”
她这话看似关心备至,实则绵里藏针,将“香料”、“药物相冲”、“诱发旧疾”这几个关键词,与“陛下前阵子龙体欠安”巧妙地联系了起来,而之前宫中流传的谣言,正是影射伍元照进献的香囊有问题。此刻她虽未明说,但在场所有知晓流言的人,都瞬间将目光聚焦到了伍元照身上,殿内的气氛顿时变得微妙而紧张起来。
王皇后端坐其上,面容沉静,看不出喜怒,只是微微蹙了蹙修剪精致的柳眉,显然她也早已听到了风声,但她并未立刻表态,而是将目光转向了伍元照,似乎想看看她如何应对。这是一种中立的、观察的姿态。
瞬间成为目光焦点的伍元照,心中冷笑一声,知道图穷匕见的时刻到了。她面上却是一片光风霁月的坦然,不见丝毫慌乱。她从容起身,先向王皇后端端正正地行了一礼,然后才转向萧淑妃,声音清晰平和,响彻大殿:“淑妃娘娘提醒得是,臣妾亦深以为然。宫中一切用度,尤其是涉及陛下万金之躯、皇后娘娘凤体安康之事,确需慎之又慎,层层把关,不容有丝毫差池。”
她先肯定了萧淑妃的“关心”,堵住对方的嘴,随即话锋一转,直接切入核心问题:“正因如此,臣妾之前斗胆进献给陛下的安神香囊,其中每一味药材的选用、配伍的比例,皆是由太医院德高望重的刘太医、周太医两位院判大人共同审定,详细记录在太医院案档之中,香囊制成之后,亦必经两位太医亲自查验无误,确认无害且有益于安神养心,方敢呈送御前。至于陛下日常调养所用的药膳,其所用食材、药材配方,乃至烹制流程,太医院及尚食局皆有详细存档,随时可供查阅。”
她顿了顿,目光坦然迎上萧淑妃那双带着挑衅与审视的美丽眼眸,语气转而充满了诚恳,甚至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后怕与忧虑:“至于陛下前番突发不适,臣妾当时恰好在场,亲眼目睹,至今思之,仍觉心惊不已,惶恐难安。幸赖陛下洪福齐天,祖宗庇佑,加之太医院诸位大人医术精诚,方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此事的前因后果、诊断脉案,当时两位太医皆有详细记录,明确诊断陛下乃是因忧心国事、宵旰操劳,以致心脉耗损过甚所致,与香料饮食并无干系。臣妾每每思及当晚情形,仍深感天威难测,龙体安康重于泰山。”
说到此处,她声音提高了一些,目光扫过殿内众位主管,最后重新落回皇后身上,言辞恳切而又掷地有声:“臣妾以为,若区区香料饮食些许小事,便能引发陛下如此重症,那这重重宫闱,陛下的安危,岂非如同累卵,随时可能因一些微不足道的疏忽而陷入险境?这不仅是臣妾等侍奉陛下的妃嫔失职,更是整个内廷所有司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臣妾恳请皇后娘娘,日后各司呈送御前之物,务必更加谨慎,需经多重查验,确保万无一失。同时,亦当彻查那些捕风捉影、扰乱宫闱安宁的不实流言,以正视听,杜绝后患!”
她这一番话,可谓连消带打,滴水不漏。先是摆出确凿证据(太医审定、记录在案),彻底撇清了自己香囊药膳的嫌疑;接着将皇帝病因引向为国操劳(这既彰显了皇帝勤政,谁也挑不出错,又将关注点从“谋害”转向了“关怀”);最后更是拔高到整个宫廷对皇帝安危的责任高度,显得自己一心为君,坦荡无私,且顾全大局。反而将散播流言者置于了危害宫廷稳定、漠视皇帝安危的不义之地。
萧淑妃被她这番有理有据、义正辞严的反击,噎得一时语塞,那张精心描绘的俏脸上,颜色变了几变,红白交错,显然没料到伍元照不仅没有慌乱辩解,反而如此犀利地反击回来,且句句在理,让她无从反驳。她张了张嘴,想再说什么,却发现任何指责在对方这番表态下都显得苍白无力,甚至可能引火烧身。
端坐凤位的王皇后将这一切尽收眼底,眼见时机成熟,便适时开口,语气严肃而不失威严:“伍昭仪所言,句句在理,深得本宫之心。陛下龙体安康,关系社稷安危,乃天底下头等要紧之事。宫内一切用度,尤其是御前之物,自当严格查验,层层把关,若有任何疏漏,不论涉及何人何司,定当严惩不贷!”
她目光严厉地扫过殿下垂手侍立的各司主管,最后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脸色难看的萧淑妃,沉声道:“至于那些捕风捉影、无端揣测、甚至恶意中伤的闲言碎语,” 她刻意加重了“恶意中伤”四个字,“本宫希望,今日之后,再也听不到半句!六宫之内,当以和睦为要,以尽心侍奉陛下为责。若再有人搬弄是非,扰乱宫闱清净,一经查出,无论背景如何,一律按宫规严处,绝不姑息!”
皇后金口一开,等于间接为伍元照做了最有力的背书,同时也以中宫之威,强行压制了正在蔓延的流言。萧淑妃虽心有不甘,银牙暗咬,但在皇后明确的表态和警告下,却也不敢再当众纠缠,只得强挤出一点笑容,附和道:“皇后娘娘圣明,臣妾亦是为陛下安康着想,既然伍昭仪处事事周全,记录清晰,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只是那笑容,怎么看都有些僵硬。
经此一役,虽然流言不可能立刻完全销声匿迹,但其嚣张气焰已被狠狠打压下去。伍元照在公开场合所展现出的坦然、冷静、以及对宫廷规则的深刻理解与运用,反而让许多原本观望甚至幸灾乐祸的人,开始重新评估这位新晋宠妃的分量。她并非仅凭医术和运气上位的花瓶,其心性、智慧与手腕,恐怕远超众人想象。
【系统提示:成功应对萧淑妃阵营的流言构陷,危机处理能力+15,宫廷威望+5。萧淑妃敌意+5。王皇后对宿主信任度+3(当前?)。支线任务“探明信任暗雷”:流言事件显示敌方攻击模式,线索关联度+10。】
(扩写部分:引入新的危机——木鱼事件,细致描写发现绢帛的过程与震惊)
然而,就在伍元照以为暂时度过了眼前这一劫,可以稍作喘息之际,一场更加直接、且意外触及核心秘密的阴谋,正如同黑暗中悄然伸出的毒蛇,向她逼近。
中秋佳节将至,按照惯例,内侍省需安排人手对各宫院落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扫,并更换一些陈旧或破损的器物。缀锦宫也分派来了几名负责此项工作的小太监。其中一人,看起来年纪甚小,手脚却有些毛躁,在擦拭偏殿多宝阁上一件件摆设时,一个不慎,竟将角落里一个并不起眼的、表面已有些包浆的旧木鱼碰落在地。
“哐当”一声脆响,木鱼摔成了几片。那小太监吓得魂飞魄散,面如土色,立刻跪倒在地,磕头如捣蒜,连声求饶:“昭仪娘娘饶命!奴才该死!奴才不是故意的!求娘娘开恩!”
这木鱼看似普通,却是伍元照从感业寺带出的少数旧物之一,是当年寺中那位对她多有照拂、法号“清心”的师太所赠。虽不值钱,却承载着一段清苦却相对宁静的岁月记忆,对她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伍元照看着地上的碎片,心中掠过一丝惋惜与黯然,但见那小太监吓得浑身发抖,终究心软,并未苛责。她深知底层宫人的不易,何况此事未必真是意外。她只是淡淡地说了句:“罢了,下次小心些。收拾干净,下去吧。”便让宫人将小太监打发走了,并未深究。
当晚,夜深人静,慧明在整理偏殿,收拾那些木鱼碎片,准备明日丢弃时,却意外发现那摔开的木鱼内部,中空的内壁里,似乎并非实心,而是隐约藏有什么东西。她心中一动,小心翼翼地用簪子拨开碎裂的木头,果然发现内壁贴附着一小卷被卷得极细、颜色与木头相近的极薄绢帛。若非木鱼摔碎,绝难发现。
慧明立刻意识到此事不寻常,连忙将绢帛取出,呈给了正准备就寝的伍元照。
伍元照在灯下展开那卷不及小指粗细的绢帛,上面是用一种极细的笔墨写就的寥寥数语。初看之下,像是一些零散的药材名称和分量,排列方式古怪,似药方又非药方。但伍元照精通医理,仔细辨认之下,心中猛地一沉!这并非普通药方,而是一种极其隐秘、失传已久的慢性毒药的配方,以及旁边用小字标注的、更为复杂的解毒之法!这种毒药毒性极其隐蔽,发作缓慢,症状与体虚劳累、心悸气短等常见体恙极为相似,极难诊断!
而更让她浑身血液几乎瞬间凝固的是,根据这绢帛上的描述,此毒长期侵染下的某些细微症状,竟与她近身观察皇帝礼治近年来偶尔出现的、时好时坏、一直被太医院诊断为“劳心过度所致”的某些细微体恙,有几分惊人的吻合!但这绢帛本身,材质古旧,墨迹沉黯,显然年代已颇为久远,绝非新近书写之物。
这木鱼是清心师太在感业寺所赠……是那位早已圆寂多年的老尼……这上面记载的诡秘毒方……和陛下多年来难以根治的“旧疾”……
一连串的信息如同惊雷般在伍元照脑海中炸开!一个可怕得令她手脚冰凉的念头不受控制地涌现:这难道就是系统一再提示的“信任暗雷”?难道皇帝的身体,早在多年前,甚至在她入宫之前,就已经被人用这种隐秘的手段暗中做了手脚?而下毒者,或者知情人,是否与感业寺有关?清心师太是无意中得到了这张记载毒方的绢帛,出于某种原因藏于木鱼之中,还是……她本身就与这宫廷秘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己与感业寺的这段渊源,会不会在某个关键时刻,被敌人利用,将下毒的嫌疑引到自己身上?毕竟,这木鱼可是她的随身之物!
巨大的危机感和迷雾般的谜团瞬间将她包裹。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深吸一口气,毫不犹豫地将绢帛凑近烛火。橘红色的火苗舔舐着古老的绢帛,迅速将其化为一小撮灰烬。此事关系太过重大,牵涉到谋害君王的惊天隐秘,绝不可留下任何实物证据!
她现在需要时间,需要暗中查证,这毒是否真的存在?陛下是否真的中招?下毒者是谁?清心师太在这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而那个打碎木鱼的小太监,是真的毛手毛脚导致的意外,还是受人指使,意在借机将这致命的“证据”或“提醒”送到她手中?抑或是……想借此试探她与感业寺的关联?
【系统提示:触发关键线索!“信任暗雷”真相探索度大幅提升!获得隐藏信息“前朝秘毒”。警告:此线索极度危险,可能引发生存危机。建议宿主谨慎调查,优先自保。新任务触发:查明清心师太(赠木鱼者)背景及绢帛来源。】
中秋月圆之夜,终于来临。皇宫内苑张灯结彩,流光溢彩。盛大的宫宴在举行国宴的太极殿(或特定宫殿)举行,丝竹管弦,歌舞升平,觥筹交错,一派盛世祥和景象。伍元照穿着合乎规制的昭仪礼服,坐在妃嫔席中较为靠前的位置,面上带着得体而略显疏离的微笑,看着御座之上,接受群臣和妃嫔朝贺的礼治皇帝。皇帝今日气色尚可,面带笑容,但伍元照却敏锐地捕捉到他眉宇间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以及举杯时指尖那微不可察的颤抖。
手中的金杯盛着琥珀色的御酒,在璀璨宫灯映照下荡漾着诱人的光泽,但伍元照却觉得这酒杯有千斤之重,难以下咽。帝王的依赖与看似深重的情意,如同此刻殿内璀璨夺目的宫灯,温暖明亮,却易碎而虚幻。而脚下的宫廷之路,在皎洁月光和辉煌灯火的映照下,非但没有变得清晰,反而显得更加幽暗曲折,杀机四伏。那刚刚发现的“信任暗雷”,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不知何时会轰然斩落,将她连同她所拥有的一切,都碾为齑粉。
她必须更快地织就自己的情报网,培养绝对忠诚的心腹,查明这隐藏在重重迷雾后的真相,才能在这吃人不吐骨头的深渊中,搏得一线生机。
【系统提示:月满则亏,暗箭难防。中秋宴波澜再起,神秘绢帛引出的线索将把宿主拖入更深的谜团与危险。萧淑妃的最后一击正在酝酿,皇后的平衡之术亦将面临考验。宿主的医术与智慧将面临终极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