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露水还沾在稻叶上,林薇就背着半袋草木灰,跟着李桂香往稻田走。
陆衍扛着锄头跟在后面,强子则提着系统奖励的“竹筒量勺”,一路哼着山歌——今天要帮李桂香家的稻田补救“氮肥过量”的问题,也是农技夜校的第一堂“田间实操课”。
“就是这儿了!”李桂香站在田埂上,指着一片绿油油的稻田,无奈地叹气,“你看这叶子长得多肥,就是不抽穗,再这样下去,连秕谷都收不到。”
村民们也跟着围过来,张大爷蹲在田边,伸手摸了摸稻叶,小声嘀咕:“这草木灰真能管用?别再把稻子烧了。”
林薇没多解释,蹲下身用竹筒量勺舀起草木灰,均匀地撒在稻行间:“草木灰含钾,能中和多余的氮肥,还能防蚜虫,撒的时候要离稻根三寸,不然真会烧根。”
她边说边示范,陆衍立刻跟着帮忙,锄头轻轻扒拉土壤,让草木灰更好地融入土里,动作熟练又细致。
强子学得快,很快就掌握了撒灰的技巧,还帮着纠正其他村民的动作:“张大爷,您撒得太密了,得像林姐那样,一勺撒三行!”张大爷脸一红,赶紧调整姿势,嘴里念叨:“还是你们年轻人学得快,俺老了,得好好学。”
正忙着,张大爷突然喊起来:“林丫头!你快看看俺家的稻子!叶子上全是小黑虫!”大家跑过去一看,张大爷家的稻田里,蚜虫密密麻麻爬在稻叶背面,有的稻叶都被啃得发黄卷曲。张大爷急得直跺脚:“这可咋整?要是被虫吃了,今年的收成就完了!”
林薇凑近一看,心里有了数——是稻蚜,系统奖励的《蔬菜病虫害防治图谱》里提过,“用烟草水+石灰水喷洒,能有效灭蚜”。她立刻说:“张大爷别急!咱们去村里收集烟草梗,煮水加石灰,喷在稻叶上就行,既环保又管用!”
陆衍马上带着强子去村里收烟草梗,林薇则留在田里,教村民辨认蚜虫的卵:“大家看,稻叶背面这些小绿点就是蚜卵,发现了要及时处理,不然过几天就会变成虫,啃食稻叶。”村民们听得认真,有的还掏出小本子记下来,李桂香更是把“烟草水配比”(一斤烟草梗煮三斤水,加二两石灰)念了好几遍,生怕记混。
中午,李桂香非要留大家吃饭,灶台上炖着红薯粥,还有腌萝卜干,虽然简单,却吃得热乎。
王翠花突然来了,手里拎着棵发黄的白菜,站在门口犹豫了半天,才小声说:“林丫头,你……你能帮俺看看这白菜吗?总烂根,不知道咋回事。”
林薇赶紧放下碗,接过白菜一看:“这是白菜软腐病,浇水太多,土壤不透气,得少浇水,再往根部撒点草木灰。”
她还特意画了个简易的“白菜种植间距图”,“种的时候间距要留一尺,这样通风好,不容易生病。”
王翠花接过图纸,红着脸说了句“谢谢”,转身走的时候,还悄悄把手里的鸡蛋放在了灶台边。
下午,公社农技站的专家如约而来,看到村民们在田间实操学农技,又听林薇讲了“草木灰救稻”“烟草水灭蚜”的方法,忍不住点头称赞:“这些方法既实用又低成本,比咱们农技站推广的还接地气!以后我每月来两次,给大家讲更专业的农技知识!”
村民们都欢呼起来,张大爷拉着专家的手说:“有您和林丫头教,咱们以后种庄稼再也不用瞎琢磨了!”强子也笑着说:“以后夜校不仅能学理论,还能学实操,真是太好了!”
夕阳西下时,大家收拾工具往村里走,李桂香家的稻田撒了草木灰,张大爷家的蚜虫也用烟草水喷了一遍,看着有了希望的庄稼,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林薇和陆衍走在最后,陆衍帮她拎着空的草木灰袋,小声说:“今天累坏了吧?回去我给你烧水洗脚。”
林薇靠在他肩上,笑着说:“不累,看着大家学会农技,比啥都开心。”
正说着,系统面板弹出提示:【田间实操课完成,解决2起农作物问题,获得村民信任度+5%,奖励“水稻螟虫防治手册”x1,积分300。】
月光洒在田埂上,映着两人相靠的身影。农技夜校不再是简单的“上课”,而是成了村民们解决农困的“定心丸”,而林薇和陆衍,也在这一次次的实操中,让红星村的“致富路”,走得越来越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