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阳光褪去了正午的燥热,洒在乡间土路上,泛起一层柔和的光。
林薇、陆衍带着张大爷、李二哥和赵文山,骑着自行车往李家庄赶——上午李家庄村主任上门找活,他们没敢耽搁,验收组一走,便拎着卷尺、图纸夹和施工记录册出发,要先去现场勘查,才能出靠谱的方案。
村主任早已在村口等着,见他们来了,赶紧迎上来,手里还提着个布包:“林同志、陆队长,可把你们盼来了!俺把村里小桥和危房的位置都标在纸上了,先带你们去看那两座小桥,都在村东头的小河上,现在走起来都让人揪心。”
跟着村主任往村东头走,没多远就听见潺潺的流水声。
两座小桥并排架在小河上,都是老旧的木桥,桥面的木板裂了好几道缝,有的地方还少了半截,村民路过时,都得小心翼翼地扶着旁边的树干,生怕踩空掉下去。
“这桥有二十年了,以前还能过牛车,现在别说牛车,就连挑着菜筐走,都晃得厉害。”村主任叹着气,用脚踩了踩桥面,木板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像是随时会断裂。
张大爷拄着拐杖,走到桥边,弯腰摸了摸桥桩,又用卷尺量了量桥面的宽度:“桥桩都朽了,木板也糟了,没法修,只能拆了重建。河面宽三米,建两座一米五宽的水泥预制板桥就行,桥桩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埋深一米五,能扛住牛车的重量,还耐用。”
陆衍也蹲下来,查看小河的水流情况:“建桥时得先搭临时木桥,让村民能正常通行,不然影响大伙下地干活。预制板就按农贸市场用的规格改改,缩短点长度,提前在马老板的厂里生产,现场吊装,省工期。”
林薇拿着图纸夹,把张大爷和陆衍说的都记下来,还特意标注:“临时木桥需牢固,桥面铺防滑木板,两侧加护栏。”
看完小桥,村主任又带他们去看五户危房,都是村里的老人住的,墙体裂了好几道缝,屋顶的瓦片稀稀拉拉,有的地方还露着茅草。
其中一户老人正坐在门口择菜,见他们来了,赶紧起身:“俺这房子,一到下雨天就漏雨,墙根都泡软了,夜里睡觉都不踏实,你们要是能修,真是救了俺的命!”
张大爷走进屋里,抬头看了看屋顶的木梁,又用手敲了敲墙体:“屋顶的木梁朽了,得换成新的,再铺一层预制板,上面盖瓦片,就不会漏雨了;墙体裂缝用水泥砂浆填补,再在外墙抹一层灰,里面加两根竹筋,加固一下,就能住得踏实。”
林薇蹲下来,问老人:“修房子的时候,您得先去邻居家暂住几天,大概要五天时间,您看方便不?”
老人赶紧点头:“方便方便!俺跟隔壁老嫂子说好,只要能修房子,住几天算啥!”
赵文山在旁边记录,把每户危房的问题、老人的需求都记在本子上,字迹工整,连“老人希望修完后能装个简易纱窗”这样的小事,都没落下。
勘查完回到村口时,已经快傍晚了。
村主任非要留他们吃晚饭,林薇婉拒了:“主任,饭就不吃了,俺们回去得赶紧整理勘查记录,明天就能给您出初步方案,您放心,方案肯定兼顾质量和省钱,不会让乡亲们吃亏。”
村主任没办法,只能把布包里的花生和红枣塞进他们手里:“这是俺家种的,不值钱,你们带着路上吃,俺等着你们的方案!”
骑着自行车往回走,晚风带着乡间的泥土香,李二哥咬着一颗花生,笑着说:“张大爷,俺觉得那两座小桥不难建,预制板生产好,现场吊装,五天就能完工,危房加固也简单,五天五户,加起来十天就能弄完。”
张大爷点点头:“不难,但不能马虎,桥桩要埋实,危房的竹筋要泡够桐油,质量要是出了问题,对不起乡亲们的信任。”
回到队部时,刘婶已经做好了晚饭,蒸了馒头,炖了冬瓜排骨汤,还炒了一盘青菜。
刚坐下准备吃饭,市场里卖菜的大婶就提着一篮新鲜的黄瓜和西红柿来了,脸上带着笑:“林丫头、陆队长,俺来给你们送点蔬菜!今天新市场开业,俺的菜卖得特别好,比以前多卖了一半,这都是托你们的福,这些菜你们尝尝,新鲜得很!”
“大婶,您太客气了,怎么还特意送过来!”林薇赶紧接过菜篮,里面的黄瓜还带着刺,西红柿红彤彤的,看着就好吃。
卖菜的大婶摆摆手:“客气啥!你们为俺们商户办实事,俺送点蔬菜算啥!以后你们要是需要蔬菜,跟俺说,俺给你们送过来,保证新鲜还便宜!”
送走卖菜的大婶,队员们围坐在一起吃饭,林薇提议:“趁今天大伙都在,咱复盘一下农贸市场的项目,总结点经验,以后接活能少走弯路。”
大伙都点头同意,放下碗筷,认真听着。
“首先说材料管控,”林薇拿出之前的材料记录册,“这次砂料掺假的事,给咱提了个醒,以后不管是马老板还是其他供应商,材料送来时,张大爷和李二哥都要先查验,合格了再卸车,还要做好记录,万一出问题,有迹可循。”
张大爷和李二哥都点头:“以后肯定仔细查,绝不放过一点问题。”
“然后是商户配合,”陆衍接着说,“这次农贸市场能提前完工,还评上优秀,离不开商户们的支持——帮着拦赵卫东的人、一起查补漏、还帮着宣传,以后接民生项目,一定要多听乡亲们的需求,跟大伙处好关系,干活也顺利。”
赵文山也补充道:“还有资料整理,这次验收能顺利通过,资料齐全规范很关键,以后每道工序的记录、材料的质检报告、设备的校准单,都要及时整理归档,不能等最后再补,容易遗漏。”
大伙你一言我一语,把农贸市场项目的经验和教训都总结出来,记在专门的本子上,林薇说:“这些都是咱红星队的宝贵经验,以后新人进来,也要让他们学学,少犯错误。”
吃完饭,林薇和陆衍坐在队部的油灯下,整理李家庄的勘查记录。
陆衍把小桥和危房的尺寸、问题都画在图纸上,林薇则在旁边写方案要点:“小桥,预制板桥,临时木桥先行;危房,木梁更换+竹筋加固,兼顾老人需求(装纱窗);工期,十五天;预算,小桥每座三千,危房每户八百,合计一万一,比村主任预期的还少两千。”
陆衍看着方案要点,笑着说:“明天把方案给村主任看看,肯定能成。对了,上午王干事说,咱要是想升级乡镇基建资质,得准备更多的工程业绩、技术人员证明,还有固定的办公场地,俺明天就去公社问问办公场地的事,赵文山整理过往的业绩报告,张大爷把技术笔记再完善完善,争取年底前把资质升级下来。”
林薇点点头,伸手摸了摸手腕上的上海牌手表,指针指向八点半,油灯的光映在表盘上,泛着柔和的光。
她看着眼前的图纸和记录册,心里满是踏实——李家庄的新单在眼前,资质升级的事也提上了日程,红星基建队从公社走到县城,又要朝着新的目标前进了。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照在“红星基建”的木牌上,格外醒目。队部里,油灯还亮着,林薇和陆衍还在核对方案的细节,偶尔传来几句轻声的讨论,像是在为红星队的未来,细细规划着每一步扎实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