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最终审判的时候了。”孙国华的声音忽然平静下来,带着一种令人不安的决绝,他看向苏瑾,又看向陈默,“而你们,陈警官,将是这场终极审判的……见证者。”
陈默瞳孔骤缩:“你想干什么?放下遥控器!”
他看到了孙国华身后,那些废弃机器之间,隐约连接着一些不起眼的线路和罐体。他有备而来!这里可能布满了陷阱!
“见证‘虚伪’的终结……”孙国华脸上露出一个扭曲的笑容,拇指缓缓按向遥控器上的按钮。
“不!”陈默怒吼,但他不敢开枪,怕引发不可控的爆炸。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
“砰!”
一声清脆的枪响,从厂房高处的某个角落传来!
不是突击队员的方向!
孙国华持着遥控器的右肩猛地爆开一团血花!遥控器脱手飞出!
他发出一声痛吼,踉跄后退,脸上写满了错愕和难以置信。
几乎在枪响的同时,陈默如同猎豹般扑了上去!不是扑向孙国华,而是扑向那个掉落的遥控器!
在他身后,突击队员也迅速冲上,控制住受伤的孙国华,解救苏瑾。
陈默在地上一个翻滚,稳稳地将遥控器抓在手里,迅速检查,确认没有触发装置。
他抬起头,望向枪声传来的方向。厂房高处的钢架上,一个模糊的身影收起了狙击步枪,对着他的方向,做了一个简单的战术手势,随即隐没在黑暗中。
是队里安排的秘密狙击手?不对,位置和指令不符。
那个人是谁?
但现在不是深究的时候。
孙国华被死死按在地上,他肩头血流如注,但那双疯狂的眼睛依旧死死盯着苏瑾,嘴里发出嗬嗬的、不甘的嘶吼:“你们……你们掩盖不了真相!罪人……都要付出代价!”
苏瑾被解救下来,瘫软在地,失声痛哭。
陈默站起身,看着被制服的孙国华,看着惊魂未定的苏瑾,看着那个依旧在无声旋转的、染血的音乐木马。
真相,似乎大白了。
凶手落网。
但陈默心中,却没有丝毫轻松。
那个神秘的狙击手……
孙国华指控苏瑾受贿渎职,是真是假?
还有,孙国华展现出的对警方行动的预判,那种被窥视感……
他走到那个废弃的酸液罐前,看着里面干涸的、黑黄色的污渍。
十年前,王桂芬的冤魂,真的沉睡在这里吗?
这一切,真的结束了吗?
他看着手中那个冰冷的遥控器。
也许,孙国华的“罪状编织”,停止了。
但由这场罪恶编织出的迷雾,还远未散去。
孙国华被紧急送往医院处理枪伤,苏瑾也被带走进行身体检查和心理疏导,同时,纪委部门介入,开始调查她十年前是否真的存在受贿渎职行为。旧工厂现场被彻底封锁,进行更细致的勘查,寻找王桂芬遗骸的任何可能线索。
指挥部里,气氛并未因为主犯落网而变得轻松。结案报告需要撰写,证据链需要完善,但萦绕在每个人心头的疑云,却并未消散。
“那个狙击手,查清楚了吗?”陈默问李建国。
队长眉头紧锁,摇了摇头:“不是我们的人。枪法极准,只一枪就解除了孙国华的威胁,没有伤及要害。用的是经过改装的、无法追踪来源的枪支。身份……成谜。”
一个在关键时刻出手相助,却又隐藏身份的神秘人。他为什么会出现在那里?是巧合,还是一直在暗中观察?他的目的是什么?
“孙国华呢?开口了吗?”
“在医院,麻药过了,但拒绝说话。”李建国叹了口气,“他只反复念叨一句话……‘债,还没还清’。”
债还没还清?
陈默走到白板前,上面关于孙国华的线索部分被打上了一个问号。孙国华是单独作案吗?那个神秘的狙击手,是否是他的同伙?或者,是另一股势力?
物证鉴定中心送来了对孙国华那件工装外套的初步分析报告。
“确认了,外套表面有特氟龙涂层,与林薇指甲缝里提取的纤维成分一致。在他一个临时落脚点(一个租用的郊区仓库)里,发现了少量合成代谢抑制剂和镇静剂的残留,以及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设备。可以确定,他就是‘罪状编织者’。”
证据确凿。
但陈默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太顺利了。
从锁定孙国华,到旧工厂决战,虽然过程惊险,但凶手最终落网,人质获救。除了那个神秘的狙击手,一切似乎都在逻辑链条上。
他再次翻看所有案卷,目光停留在林薇案发现场,那面写着血字的墙上。
「陈默,你来得太晚了。」
当时,他们认为是凶手的嘲弄。但如果……这不完全是嘲弄呢?
如果凶手(孙国华)当时想表达的,并不仅仅是嘲笑警方动作慢,而是另有所指?
张辰走了过来,脸色有些奇怪:“头儿,关于方雪那边……医院的详细血液分析报告出来了。她体内的神经抑制剂成分,非常复杂,其中一种微量成分……和赵伟体内的合成代谢抑制剂,有相同的、非标准化的合成路径特征。法医说,这像是……同一个人的‘手艺’。”
同一个人的“手艺”……这符合孙国华单独作案的推断。
但陈默的眉头却皱得更紧了。
他拿起电话,打给医院,询问方雪的情况。
“还是深度昏迷,生命体征稳定,但大脑活动微弱,没有苏醒迹象。”医生回答。
“有没有可能……她是装的?”陈默突然问道。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下:“从生理指标上看,不太可能。她的昏迷状态符合药物中毒特征。但是……如果是极高超的伪装,配合药物辅助,理论上……也不是完全没可能。不过需要更精密的仪器和长时间观察才能确定。”
挂断电话,一个荒谬却又逐渐清晰的念头,在陈默脑海中形成。
他快步走到电脑前,调出所有现场的照片,尤其是那些打印的罪状和预告邮件。
宋体字。工整,标准,毫无个性。
孙国华,一个面部严重烧伤、长期潜伏、心怀巨大怨恨的复仇者,他会选择这种冷静、克制、近乎机械的字体来宣告他的“审判”吗?
他的行为模式,在赵伟案中极度冷静克制,在林薇案中却充满暴戾和情绪化,在方雪案中又变得“仁慈”(只是让她沉睡),在苏瑾案中则试图同归于尽……
这种情绪的巨大起伏和矛盾,真的只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下的反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