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走到被制伏的男人面前,他依旧看着那片曾经出现倒影的虚空,眼神中带着一丝未能如愿的遗憾,但更多的,是一种洞悉一切的、令人不适的平静。
“你到底是什么人?”陈默沉声问。
男人缓缓转过头,看着陈默,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近乎怜悯的笑容。
“一个……清道夫。和死掉的那个一样。只不过,他清理的是人,我清理的……是‘错误’的现实碎片。”他顿了顿,轻声道,“你们以为抓住了我,就结束了吗?”
他的目光似乎穿透了墙壁,望向了远方那座灯火璀璨的城市。
“帷幕已经被掀起过太多次……裂缝已经存在。像我这样的清道夫……还有很多。我们在不同的层面……工作。”
他闭上了眼睛,不再说话。
陈默站在原地,浑身冰冷。
倒影里的低语或许暂时沉寂,镜阵已被摧毁。
但男人最后的话语,像一句恶毒的诅咒,萦绕在空气中。
裂缝已经存在。
清道夫,还有很多。
他走出控制室,河风带着腥气扑面而来。城市依旧在远处闪耀,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但陈默知道,有些东西,再也回不去了。
现实之下,暗流永不停息。而他的战斗,也永无止境。
他抬头,望向夜空。今夜,无月。只有漫天的星光,冷漠地注视着这片充满倒影与裂痕的人间。
结案报告用了最简洁的语言。
“镜影”赵明,精神鉴定结果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伴随感知觉整合障碍,依法不负刑事责任,送入指定医疗机构强制治疗。
水闸控制室的男人,身份确认为前光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周琮,沈渊的学生之一。他对利用镜阵诱导儿童、间接导致小斌溺水身亡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动机是基于对沈渊理论的极端化理解,试图建立稳定的“镜像观测点”。证据确凿,等待审判。
运河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孩子们被严加看管,远离水边。媒体得到了一个足以安抚公众的版本:一个疯狂的科学家信徒制造的孤立的、已被捣毁的悲剧。
卷宗合上,归档。办公室里恢复了往日的节奏,新的案件卷宗开始堆积。
似乎一切都结束了。
一个月后,深夜。
陈默加完班,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街道空旷,路灯将他的影子拉长又缩短。经过一个十字路口,他习惯性地停下等红灯。
旁边是一家24小时便利店,巨大的玻璃橱窗擦得锃亮,像一面黑色的镜子,清晰地倒映出他对面的街景,以及他沉默的身影。
红灯闪烁,跳转为绿灯。
陈默刚要迈步。
就在这一刹那。
橱窗的倒影里,那个“陈默”,却没有动。
它依旧保持着静止的姿态,站在倒影世界的“红灯”下,缓缓地、缓缓地抬起头,目光穿透了玻璃的界限,精准地锁定了现实中的陈默。
然后,在那个寂静无声的倒影里,它对着他,极其清晰地,扯动嘴角,露出了一个冰冷、诡异、充满恶意的微笑。
现实中的陈默,脚步瞬间钉在了原地。
一股寒意如同毒蛇,从尾椎骨沿着脊柱瞬间窜上天灵盖,头皮一阵发麻。
倒影里的那个“他”,笑了。
而他自己,面无表情。
绿灯在倒影里,依旧是红色。
几秒钟后,倒影中的图像恢复了正常,“他”随着人流开始移动,表情与他同步,仿佛刚才那骇人的一幕从未发生。
陈默猛地回头,看向身后的街道,空无一人。只有夜风卷起几片落叶。
他再看向橱窗,里面只有商品和他自己略显苍白的脸。
是幻觉吗?是连续应对扭曲案件带来的精神压力?还是……
周琮的话在他耳边幽幽回荡:“……帷幕已经被掀起过太多次……裂缝已经存在。像我这样的清道夫……还有很多。”
裂缝已经存在。
陈默站在空旷的十字路口,久久没有移动。他缓缓抬起手,摸向口袋,里面空空如也。那枚从映辉塔带回的、一直带在身边的镜子碎片,在几天前一次下意识的摩挲后,不知何时,遗失了。
他深吸了一口冰凉的夜气,目光重新变得锐利而坚定。
无论那是幻觉,是残留的阴影,还是另一个层面“清道夫”的挑衅。
他的路,只有一条。
向前。
他迈开脚步,踏过斑马线,身影融入了城市夜晚更深沉的阴影之中。
身后的橱窗里,倒影依旧跟随着,只是那光滑的玻璃表面,似乎比刚才,更暗了一些。
(《倒影杀手》 案 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