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点了点头,没多说什么。他感到一种极度的疲惫,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与韩东明那番关于“净化”与“未来”的对话,像一根冰冷的刺,扎在他的脑海里。当科学失去了伦理的约束,当“优生学”以如此极端和隐秘的方式卷土重来,其带来的恐惧,远比任何传统的暴力犯罪更加深邃。
几天后,初步分析结果传回。Rtx-7样本被证实有效,能够在实验室环境下,有效逆转“影刃”所使用的特定基因编辑酶对端粒酶基因的破坏作用。但这只是第一步,要将其转化为安全、可用于临床的治疗方案,还需要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人体临床试验,这需要时间。
而他们,最缺的就是时间。
专家组根据陈默等人体内的酶活性变化,给出了一个不那么乐观的预估:留给他们的“安全窗口期”,可能只有六到十二个月。
与此同时,对韩东明的审讯进展缓慢。他像是彻底封闭了内心,不合作,不交流。从他身上挖掘更多关于“清道夫”信息的可能性,正在逐渐降低。
从“方舟”核心硬盘中恢复的数据,大部分是关于基因库样本的目录和“影刃”技术的详细参数,对于“清道夫”组织的架构、其他成员、资金来源等关键信息,却少得可怜。韩东明似乎有意将“方舟”打造成了一个信息孤岛。
“清道夫”的阴影,并未因“方舟”的毁灭而完全散去。它像一缕幽灵,依旧徘徊在知情者的心头。
南城分局,临时隔离观察区被撤销,但所有可能感染的人员依旧处于严密的医学监控之下。生活似乎恢复了表面的平静,但那种生命倒计时的压迫感,无处不在。
陈默回到了自己的公寓,房间里还保持着出发前的样子,落了一层薄薄的灰。他打开窗,让微冷的空气流通进来,试图驱散那股沉闷。他看着楼下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奔波,他们对发生在雪山深处、关乎基因存亡的惊心动魄一无所知。
这种“正常”与自身的“异常”对比,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割裂感。
他开始接受初步的、实验性的Rtx-7衍生疗法,过程并不舒适,伴随着发烧、肌肉酸痛和各种不确定的副作用。但他别无选择。
老李的情况似乎更糟一些,他的年龄和原本就不算太好的身体状况,使得基因编辑酶的影响显现得更早,他开始出现持续的疲劳和免疫力下降。
“妈的,感觉像是提前老了二十岁。”老李在一次治疗后,靠在医院的躺椅上,骂骂咧咧,但眼神里的不甘和斗志并未熄灭,“老子还没退休呢,可不能就这么认栽。”
虞倩、林薇、张辰他们也都在坚持治疗和工作。专案组并未解散,只是转入了更隐蔽的状态,继续追查“清道夫”可能遗留的线索。他们筛查与韩东明有过密切接触的所有人,分析“方舟”资金流的每一个可疑环节,监控着全球范围内可能与“影刃”技术或类似基因编辑武器相关的异常事件。
日子在治疗、调查和等待中一天天过去。希望与焦虑交织。
一个月后,一个意想不到的突破口出现了。
这天,陈默收到了一封没有寄件人信息的匿名信。信封是普通的白色信封,邮戳来自邻市。里面只有一张纸条,打印着一行字:
“想知道‘清道夫’为何选择‘影刃’吗?去看看‘星弧科技’的创始人,他现在叫赵明远。”
星弧科技。
陈默对这个名字有印象。这是一家近几年在新型材料和能量传输领域声名鹊起的公司,以其颠覆性的创新技术和神秘的背景着称。创始人赵明远更是传奇,白手起家,极少在公众面前露面。
他为何会与“清道夫”扯上关系?
陈默立刻将纸条交给技术队进行痕迹检验,同时调取了星弧科技和赵明远的所有公开资料。
张辰对信封和纸条进行了仔细检查,结果令人失望。信封和纸张都是市面上最常见的型号,没有任何指纹或dNA残留。打印字体是通用字体,墨粉也无法溯源。寄信人非常谨慎。
而关于赵明远的公开资料,除了那些光辉的创业故事和几篇语焉不详的专访,几乎找不到他更早的经历。就像是有人刻意抹去了他过去的一切。
“这个人,有问题。”老李看着资料,眉头紧锁,“查!深挖他的底细!动用所有能动用的资源!”
这一次,调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每当触及赵明远的早期经历和星弧科技的核心技术来源时,线索就会莫名其妙地中断,或者遇到来自某些层面的、非正式的“提醒”。
阻力本身,就是一种答案。
陈默决定换个思路。他重新审视“影刃”的技术核心——能量场束缚生物降解材料,微型化攻击平台。这种技术,真的仅仅源于韩东明所在的生物工程领域吗?能量传输、材料科学、微型化制造……这更像是星弧科技所擅长的范畴。
如果“清道夫”与星弧科技有关,那么“影刃”就不仅仅是基因清洗的工具,它更是一件完美的、无法追踪的武器。一件可以用于暗杀、破坏、甚至……战争的武器。
韩东明追求的“基因净化”,或许只是这件武器的一个应用场景。那星弧科技,或者它背后的人,追求的又是什么?
匿名信的作者是谁?他\/她为什么要提供这个线索?是“清道夫”内部的背叛者?还是另一股势力的介入?
谜团越来越多。
就在陈默试图寻找接触赵明远的机会时,赵明远却主动出现在了公众视野中。星弧科技宣布召开一场盛大的新闻发布会,发布其最新的“跨时代能源解决方案”。
发布会通过网络向全球直播。赵明远站在台上,他看起来四十多岁,身材挺拔,面容英俊,带着一种技术精英特有的自信和从容。他侃侃而谈,描绘着一个由星弧科技引领的、清洁、高效、近乎无限的能源未来。
陈默在办公室里看着直播,目光紧紧盯着屏幕上的赵明远。他的演讲富有感染力,但他的眼神,偶尔会闪过一丝难以捕捉的、冰冷而锐利的东西,让陈默感到一种本能的警惕。
在发布会的最后,有记者提问:“赵总,星弧科技的技术突破如此惊人,外界一直很好奇其源头是什么?能分享一下您的灵感来源吗?”
赵明远面对镜头,微微一笑,那笑容无懈可击,却让陈默脊背发凉。
“灵感来源于对物理法则更深层次的理解,”他的声音透过扬声器传遍会场,“以及……一点点的,‘破壁’的勇气。”
破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