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棠和江亦辰的婚礼办得简单却温馨,邀请的都是至亲好友和高中、大学时的同窗。林薇薇作为伴娘,笑着把一本崭新的樱花封面错题本递给他们,打趣道:“新婚礼物,必须延续你们的‘传统’,以后家里的‘错题’,也得在上面记下来,一起解决啊!”
苏晓棠接过错题本,指尖摩挲着熟悉的樱花图案,眼眶微微发热。江亦辰从身后揽住她的腰,下巴抵在她的发顶,声音温柔:“放心,不管是生活里的‘错题’,还是感情里的小摩擦,我都会像当年讲数学题一样,耐心跟你‘拆解’。”
婚后的日子,没有了校园里的青涩懵懂,多了几分柴米油盐的烟火气,却依旧藏着错题本延续下来的甜蜜与默契。
他们在市区买了一套带阳台的小公寓,阳台被苏晓棠打造成了小书房,摆着两张并排的书桌,上面各放着一本错题本——江亦辰的是深蓝色封面,苏晓棠的依旧是粉色樱花款,只是封面上多了枚小小的婚戒图案。
江亦辰进入了一家科研机构做数学相关的研究工作,苏晓棠则成了一名中学语文老师。两人作息相近,每天早上一起起床,江亦辰煮咖啡,苏晓棠烤吐司,氤氲的香气里,总会夹杂着几句关于“今日计划”的闲聊。
“今天要给学生讲《荷塘月色》,得提前再备一遍课,不然怕漏了重点。”苏晓棠咬着吐司,在错题本上写下“备《荷塘月色》教学设计,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美”。
江亦辰把温好的牛奶推到她面前,低头看着她的字迹,笑着补充:“可以结合插图,让学生更有画面感,就像当年我给你画辅助线一样,帮你‘理清思路’。”
苏晓棠抬头瞪他一眼,却忍不住笑了:“江研究员,你这是把教学当成解数学题了?”
“本质都是‘拆解问题、解决问题’嘛。”江亦辰挑眉,翻开自己的错题本,写下“上午完成论文数据分析,下午和团队开会,注意控制会议时长,别让晓棠等太久”。
这样的小细节,在他们的生活里随处可见。错题本不再仅仅记录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更成了彼此牵挂的载体。
苏晓棠第一次尝试烤戚风蛋糕,结果蛋糕塌陷得不成样子,她对着满盘的“失败品”有些沮丧,坐在阳台的书桌前,在错题本上画了个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旁边写着:“烤蛋糕失败,蛋白霜没打发好,江先生说的‘低温慢烤’也没做到,下次要记着提前冷藏蛋白,烤的时候盯着烤箱温度。”
晚上江亦辰下班回家,看到餐桌上的“失败蛋糕”和错题本上的字迹,没忍住笑了。他没有直接安慰,而是走进厨房,从冰箱里拿出鸡蛋和面粉,拉着苏晓棠的手:“来,江老师给你‘补补课’,烤蛋糕和做数学题一样,步骤不能错,细节要盯紧。”
他一边打发蛋白,一边给她讲解技巧:“蛋白霜要打到提起有小尖角,就像解函数题要找到关键临界点;烤箱温度预热要够,不然蛋糕‘发力’不均,就像你当年算概率题漏了前提条件。”
苏晓棠跟着他一步步操作,鼻尖萦绕着面粉和鸡蛋的香气,看着他认真讲解的侧脸,忽然觉得,当年那个在自习室给她讲题的少年,从未走远。那天晚上,他们终于烤出了蓬松柔软的戚风蛋糕,苏晓棠在错题本上补了个大大的笑脸,旁边是江亦辰用蓝色水笔写的:“第一次失败不可怕,找到‘错误原因’,下次就能满分——江老师认证。”
生活里的“错题”远不止烤蛋糕这样的小事。有一次,江亦辰因为项目紧急,连续加班了一个星期,每天回家都很晚,话也少了很多。苏晓棠理解他的忙碌,却还是忍不住觉得委屈——她精心准备了他爱吃的糖醋排骨,热了三次还是没等到他按时回家;她想跟他分享学生们的趣事,他却累得倒在沙发上就能睡着。
那天晚上,苏晓棠在错题本上写下:“江亦辰最近加班太多,忽略了陪伴,我有点难过,但又怕给他压力。是不是我太矫情了?‘错题’:沟通不足,情绪藏在心里没说开。”
第二天早上,江亦辰起床时看到了她摊在书桌上的错题本。他没有立刻去上班,而是坐在书桌前,认真地写下回应:“对不起,晓棠。最近项目压力大,只顾着赶进度,忘了你也需要陪伴,让你受委屈了,这是我的‘错题’。解决方案:今天提前下班,带你去吃你最爱的草莓蛋糕,晚上认真听你讲学生的趣事,以后再忙也会每天留半小时专属时间给你。”
下班时,江亦辰果然准时出现在苏晓棠学校门口,手里拎着一个草莓蛋糕,还有一束小小的雏菊。苏晓棠走出校门看到他,所有的委屈瞬间烟消云散。
“江先生,你的‘错题’纠正得挺快啊。”她笑着接过蛋糕,指尖和他的指尖相触,温暖而踏实。
“对待和你的‘感情题’,必须比对待数学难题还认真。”江亦辰牵起她的手,“而且,我可不想让我的‘学生’失望。”
后来,苏晓棠怀孕了。孕早期的孕吐反应很强烈,她吃什么吐什么,整个人瘦了一圈,情绪也变得格外敏感。有一次,江亦辰因为临时加班没能按时回家,苏晓棠一个人坐在沙发上,看着空荡荡的客厅,忽然就哭了,在错题本上写下:“今天孕吐好严重,想喝热粥却不会煮,江亦辰又加班,感觉好孤单。‘错题’:依赖感太强,自己也该学着做些简单的饭菜,不能总指望他。”
江亦辰回家时,看到的就是蜷缩在沙发上的苏晓棠,还有错题本上带着泪痕的字迹。他心里一紧,快步走过去把她抱在怀里,声音带着歉意:“对不起,对不起,我应该提前跟你说一声的。”
他把苏晓棠抱到沙发上,转身走进厨房,没多久就端出一碗温热的小米粥,还有一小碟咸菜。“我查了,孕早期喝小米粥养胃,不容易吐。”他坐在她身边,小心翼翼地喂她,“以后我每天早上都提前煮好粥,放在保温桶里,你想吃的时候随时能热。加班一定提前跟你报备,手机24小时开机,你有事随时叫我。”
苏晓棠靠在他的肩膀上,喝着温热的小米粥,心里的委屈渐渐消散。她看着江亦辰认真的侧脸,在错题本上补充道:“江先生的‘补救措施’很到位,粥很好喝。以后我们一起学做家常菜,他教我数学,我教他做饭,互补共赢。”
江亦辰看到她的字迹,忍不住笑了,低头在她的额头上印下一个吻:“好,一言为定。”
孩子出生后,家里的“错题”变得更多了——宝宝半夜哭闹、奶粉冲泡的比例、辅食的搭配、育儿观念的分歧……但每一次,他们都会像当年对待错题一样,把问题记在错题本上,一起商量解决方案。
宝宝六个月大时,总是半夜醒好几次,苏晓棠和江亦辰都快被熬得没精神。苏晓棠在错题本上写下:“宝宝夜醒频繁,可能是肠胀气,也可能是没吃饱。尝试过拍嗝、换奶粉,效果都一般。”
江亦辰下班回家后,拿着错题本查了很多育儿资料,还请教了单位里有经验的同事。他在错题本上写下长长的“解题思路”:“1. 每天傍晚给宝宝做排气操,每次15分钟;2. 睡前喂奶粉时,适当增加5毫升,观察是否能睡整觉;3. 宝宝醒后先轻拍安抚,不立刻喂奶,避免形成依赖;4. 记录宝宝夜醒时间和状态,分析规律。”
他们按照这个“方案”执行了一周,宝宝的夜醒次数果然减少了。苏晓棠在错题本上画了个抱着奶瓶的小婴儿,旁边写着:“江研究员的‘育儿方案’生效!奖励一个大大的拥抱和草莓味的酸奶。”
江亦辰看到后,在下面回复:“奖励已签收,以后继续为‘小家解题’,和晓棠、宝宝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