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四人就此踏上征程,一心只为助唐三藏虔诚取经,努力修持以光大佛法。他们晓行夜宿,渴了便寻水而饮,饿了就觅餐而食,时光悄然流逝,不知不觉间,春去夏往,又到了秋高气爽的时节。
一日,天色渐晚,唐三藏轻轻勒住缰绳,面露忧色说道:“徒弟们,今夜咱们在何处安身呢?”
孙悟空挠了挠头,笑着回道:“师父,出家人可莫要说那在家人的话。”
唐三藏眉头微皱,疑惑地问:“在家人如何?出家人又如何?”
孙悟空双手抱胸,侃侃而谈:“在家人此时,正舒舒服服地躺在温暖的床上,被子又软又暖,怀里抱着子女,脚后蹬着妻子,自在惬意地酣睡呢。可咱们出家人,哪能这般享受?只能披星戴月,餐风宿露,有路便只管前行,无路时才去寻个地方歇脚。”
猪八戒在一旁挑着担子,脚步略显沉重,嘟囔道:“师兄,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今这路途险峻得很,我挑着这么沉重的担子,实在难以前行,必须找个地方好好睡上一觉,养养精神,明日才有气力继续挑担,不然,非得把我累垮不可。”说着,他还伸手捶了捶腰。
孙悟空思索片刻,抬头看了看月色,说道:“趁着月光再赶一程路,等找到有人家的地方再住下。”师徒众人无奈,只得跟随孙悟空继续前行。
又走了不多时,只听见前方传来滔滔的浪涛声。
猪八戒叫苦不迭,双手一拍大腿:“完了!看来是走到尽头路了!”
沙僧手搭凉棚,朝前方望去,说道:“是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
唐三藏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问:“这可如何渡河是好?”
猪八戒自告奋勇,向前走了两步,拍着胸脯道:“等我试试,看看这河水深浅如何。”
唐三藏赶忙伸手阻拦,焦急道:“悟能,你别胡言乱语,水的深浅岂是你能轻易试出来的?”
猪八戒却自信满满地扬起下巴,说道:“找一块鹅卵石,扔到河中。如果溅起水泡,说明水浅;要是咕噜噜沉下,还发出声响,那就表示水深。”
孙悟空嘴角上扬,露出一丝笑意:“你去试试看。”
那呆子在路旁蹲下身子,摸起一块石头,站起身来,用力朝水中扔去,只听得“咕噜噜”一阵声响,石头泛起串串鱼津,径直沉下水底。
猪八戒瞪大了眼睛,扯着嗓子喊道:“深深深!过不去啊!”
唐三藏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你虽试出了深浅,可又怎知这河有多宽阔呢?”
猪八戒挠挠头,脸上露出尴尬的神情,道:“这个嘛,我就不知道了,真不知道。”
孙悟空道:“等我去看看。”说着,他纵筋斗云,“嗖”的一下一跃跳上半空,定睛望去,但见那河水洋洋洒洒,波光浸润着月色,宛如一条银色的绸带;浩浩荡荡,水影倒映着天空,仿佛一片流动的苍穹。这灵秀的水流似能吞没华岳,悠长的河道贯穿百川。千层汹涌的浪涛滚滚翻涌,万迭高峻的波峰此起彼伏,犹如千军万马在奔腾。河岸渡口不见渔火闪烁,唯有沙滩之上鹭鸶安睡,一片静谧。茫茫然望去,竟浑似大海一般,一眼望不到边际。
孙悟空急忙收了云头,“呼”的一下落到河边,对唐三藏说道:“师父,这河宽得很呐!过不去!老孙这火眼金睛,白日里能看千里之遥,吉凶祸福一目了然,夜里也能瞧见三五百里。可如今,根本看不到边岸,实在难以估摸这河的宽阔程度。”
唐三藏听闻,大惊失色,一时间竟说不出话来,嘴唇微微颤抖,声音哽咽道:“徒弟啊,似这般情况,该如何是好?”
沙僧赶忙上前,轻轻拍了拍唐三藏的肩膀,安慰道:“师父莫要哭泣,您瞧那水边站着的,莫不是个人?”
孙悟空眯起眼睛,仔细瞧了瞧,说道:“想必是拉罾网捕鱼的渔人,待我前去问问。”说罢,拿起铁棒,两三步便奔到跟前。
不过这哪里是人,分明是一面石碑。碑上刻着三个篆文大字,下边还有两行小字。三个大字乃是“通天河”,十个小字则是“径过八百里,亘古少人行”。
孙悟空转身喊道:“师父,您过来瞧瞧。”
唐三藏快步走上前,看到石碑,不禁泪如雨下,抬手擦了擦眼泪,说道:“徒弟呀,我当年离开长安,只以为西天之路易于行走,哪曾想竟妖魔重重,山水迢迢,如此艰难!”
猪八戒这时耳朵一动,说道:“师父,您且听,那边传来的鼓钹声,想必是有人家在做斋事。我们不妨前去赶些斋饭吃,顺便打听一下渡口,找条船,明日再渡河过去。”
唐三藏骑在马上,侧耳倾听,果然听到了鼓钹之声,点了点头,说道:“这可不是道家的乐器声,分明是我佛门举事的声音。我们过去看看。”
孙悟空在前牵马引路,师徒一行循着声音前行。
此处并无正路,高低不平,众人深一脚浅一脚地漫过沙滩,远远望见一簇人家,约莫有四五百家,看上去都住得不错,屋舍整齐,炊烟袅袅。
唐三藏下马,只见路头有一户人家,门外竖着一首幢幡,屋内灯烛辉煌,香烟缭绕,馥郁扑鼻。
唐三藏对孙悟空说道:“悟空,此处与那山凹河边相比,倒是不同。在这人间屋檐下,可遮蔽冷露,能放心安稳地睡上一觉。你们先别过来,让我先到那斋公门口求求情。倘若他肯收留我,我便招呼你们;要是不肯,你们可千万别撒野。你们这副嘴脸太过丑陋,只怕吓着人家,闯出祸来,反倒没了住处。”说着,还伸手轻轻点了点孙悟空的脑袋。
孙悟空点头道:“师父说得有理。您先去吧,我们在此等候。”
唐三藏摘下斗笠,光着头,抖了抖褊衫,拖着锡杖,径直来到人家门外。
见门半开半掩,唐三藏不敢贸然进去,便在门口稍站片刻,整了整衣衫,清了清嗓子。
不多时,只见里面走出一位老者,脖子上挂着数珠,口中念念有词:“阿弥陀佛。”径直走来关门。
唐三藏见状,急忙合掌,微微躬身,高声叫道:“老施主,贫僧这厢有理了。”
老者赶忙停下脚步,还礼道:“你这和尚,来得可有些迟了。”唐三藏疑惑地歪着头,问:“此话怎讲?”
老者摆了摆手,说道:“来迟了就没东西了。早些时候,我舍下斋僧,管饱饭食,还有熟米三升、白布一段、铜钱十文。你怎么这时候才来?”
唐三藏躬身说道:“老施主,贫僧并非来赶斋的。”
老者好奇地上下打量着唐三藏,问:“既不赶斋,来此何事?”
唐三藏双手合十,说道:“贫僧乃东土大唐钦差,奉旨前往西天取经,今日行至贵处,天色已晚,又听闻府上有鼓钹之声,故而特来借宿一晚,天明便启程赶路。”
老者摆摆手道:“和尚,出家人可莫要打诳语。东土大唐离我这儿可有五万四千里路,你这般孤身一人,如何能来到此处?”
唐三藏微笑着解释道:“老施主见多识广,所言极是。但我还有三个徒弟,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路保护贫僧,方能抵达此地。”
老者点了点头,道:“既有徒弟,为何不同来?”接着便热情地伸手相邀,说道:“请,请,我舍下有地方可供安歇。”
唐三藏回头,扬声唤道:“徒弟们,这边来。”
那孙悟空本就性急,猪八戒生来粗鲁,沙僧也有些莽撞,三人听到师父召唤,牵着马,挑着担,不管不顾地一阵风似的闯了进去。
老者乍见他们,吓得脸色煞白,一屁股跌倒在地,口中大喊:“妖怪来了!妖怪来了!”
唐三藏赶忙上前,蹲下身子搀扶老者,说道:“施主莫怕,他们并非妖怪,乃是我的徒弟。”
老者战战兢兢地指着三人,说道:“这般俊美的师父,怎么收了这等丑陋的徒弟!”
唐三藏笑着拍了拍老者的手臂,说道:“他们虽相貌不佳,却有降龙伏虎、捉怪擒妖的本领。”
老者半信半疑,在唐三藏的搀扶下缓缓走进屋内。
却说这兄弟三人闯进厅房,拴好马,放下行李。厅中原本有几个和尚正在念经,猪八戒挺着长嘴,瓮声瓮气地大声喝道:“你们这些和尚,念的是什么经?”
那些和尚听到这一声喝问,猛地抬头,瞧见这几个不速之客,只见一个嘴长耳朵大,身材粗壮,背膊宽阔,声响如雷;孙悟空与沙僧的容貌更是丑陋不堪。
厅堂里的众和尚,见状无不心生畏惧。那阇黎还在念经,班首赶忙伸手拉了拉他的衣角,叫大家停下。
众人顾不得磬和铃,连佛像都顾不上,纷纷吹熄灯火,惊慌失措地四处逃窜。一时间,跌跌撞撞,你头撞我头,好似倒了的葫芦架。
原本清净的道场,瞬间变成了一场大笑话。
这兄弟三人见那些人如此狼狈,不禁拍掌哈哈大笑。
那些和尚愈发恐惧,磕头撞脑,只顾着逃命,转眼间跑了个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