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猪八戒见大圣与妖精交战,便在山嘴上竖着钉钯,也不上前帮忙,只是呆呆地在一旁看着。那妖精见孙悟空的金箍棒沉重,浑身解数使得密不透风,全无破绽,便将枪架住,甩开鼻子,要来卷他。
孙悟空早已知晓他的意图,双手将金箍棒横起,往上一举。结果被妖精一鼻子卷住了腰胯,却没卷住双手。只见他两只手在妖精鼻头上耍起了花棒。
猪八戒见状,捶胸顿足地说道:“哎呀!那妖怪可真倒霉呀!卷我这笨家伙的时候,连手都卷住了,动弹不得;卷他这么灵活的,却没卷住手。他两只手拿着棒,只要往妖怪鼻子里一捅,那鼻孔里疼得流涕,看他还怎么卷得住!”
孙悟空原本并没有这个想法,倒是猪八戒提醒了他。他将金箍棒晃了一晃,变得小如鸡子,却有丈余长短,真的往妖精鼻孔里一捅。
那妖精吃痛害怕,“沙”的一声,松开了鼻子。孙悟空趁机反手一把抓住妖精的鼻子,用力往前一拉。那妖精疼得要命,只能顺着他的手举步跟来。
猪八戒这才敢靠近,举起钉钯朝着妖精胯子上一阵乱筑。
孙悟空连忙说道:“不好!不好!那钯齿太尖了,恐怕会筑破皮,流出血来,师父看见了又要说我们杀生,你还是用钯柄打吧。”
呆子依言,举起钯柄,走一步,打一下。孙悟空牵着妖精的鼻子,就好像两个象奴一般,将妖精牵至坡下。
只见唐三藏正目不转睛地张望着,见他二人吵吵嚷嚷地走来,便招呼道:“悟净,你看看悟空牵的是什么?”
沙僧瞧见,笑着说道:“师父,大师兄把妖精揪着鼻子拉过来了,真是有趣极了!”
唐三藏道:“善哉!善哉!如此庞大的妖精!如此长长的鼻子!你去问问他:要是他能高高兴兴地送我们过山,就饶了他,切莫伤他性命。”
沙僧赶忙快步迎上前去,高声喊道:“师父说:那妖怪若是真心送师父过山,就不要伤他性命。”
那妖怪听了,连忙“扑通”一声跪下,嘴里呜呜地应着。原来被孙悟空揪着鼻子,捏得紧紧的,就像得了重伤风一样,含糊不清地叫道:“唐老爷,若肯饶我一命,我立刻抬轿送你们过山。”
孙悟空道:“我们师徒都是善良之人,喜欢以善取胜。就依你所言,暂且饶你性命,快些抬轿来。若是再敢变卦,被我拿住,决不再饶!”
那妖怪好不容易脱了手,赶忙磕头离去。
孙悟空与猪八戒来到唐僧面前,将之前发生的事情详细说了一遍。猪八戒听后,惭愧不已,在坡前晾晒起衣服,暂且按下不表。
那二魔战战兢兢地往回走,还没到洞口,就有小妖跑去告知老魔和三魔,说二魔被孙悟空揪着鼻子拉走了。
老魔听闻,心中悚惧,与三魔赶忙率领众妖出来查看。只见二魔独自回来,便又把他接入洞中,询问他被放回的缘由。
二魔将唐三藏慈悲为怀、以善取胜的话,向众人说了一遍。众妖听后,面面相觑,都不敢言语。
二魔道:“哥哥,咱们要送唐僧过山吗?”
老魔道:“兄弟,你这说的是什么话。孙孙悟空是个广施仁义的猴头,他先前在我肚子里,要是想害我性命,一千个我也被他弄死了。刚才他揪住你的鼻子,要是不松手,只捏破你的鼻头,那也够你受的。还是赶紧安排送他们走吧。”
三魔却冷笑道:“送!送!送!”
老魔道:“贤弟,你这话听着又像是在赌气了。你若不想送,我和二弟送去便是。”
三魔又笑道:“二位兄长在上,那和尚倘若不要我们送,就这样蒙混过去,那是他的造化;若是要送,那可就正中了我的调虎离山之计。”
老怪问道:“什么是调虎离山之计?”
三怪道:“如今把满洞的群妖都点将起来,从万人之中挑选出千人,再从千人之中挑选出百人,接着从百人之中挑选出十六个,另外再选三十个。”
老怪疑惑道:“怎么既要十六个,又要三十个?”
三怪道:“要三十个擅长烹煮的,给他们一些精米、细面、竹笋、茶芽、香蕈、蘑菇、豆腐、面筋之类的食材,让他们在二十里或者三十里之外,搭好窝铺,准备好茶饭,招待唐僧师徒。”
老怪又问:“那十六个又是作何用?”
三怪道:“让八个抬轿子,八个在前面喝道。我们兄弟跟在左右,送他们一程。此去向西四百多里,便是我的城池,我在那里自有接应的人马。等他们到了城边,如此这般行事,让他们师徒首尾不能相顾。要捉唐僧,全靠这十六个小妖成功施行此计。”
老怪听了,顿时欢欣不已,仿佛如梦初醒,连声道:“好!好!好!”
当即点起众妖,先挑选出三十个,给了他们所需物件;又选出十六个,抬来一顶香藤轿子,一同出了洞。老怪又吩咐众妖:“都不许到山上去闲逛!孙孙悟空是个心思缜密的猴子,要是看到你们来来往往,他必定会生疑,识破我们的计谋。”
老怪率领众妖来到大路旁,高声喊道:“唐老爷,今日不犯红沙,还请老爷早早过山。”
唐三藏听到喊声,问道:“悟空,是什么人在叫我?”
孙悟空指着那边说道:“那是老孙降伏的妖精抬轿来送您呢。”
唐三藏合起双掌,朝天说道:“善哉!善哉!若不是贤徒如此神通广大,我怎能过得去?”
说罢,径直向前,对着众妖行礼道:“多谢列位的好意,我弟子取经东回后,定会在长安传扬诸位的善举。”
众妖纷纷叩首道:“请老爷上轿。”
那唐三藏肉眼凡胎,哪里看得出这是计谋;孙大圣虽是太乙金仙,生性忠正,只以为降伏了妖怪,立下擒纵之功,又怎会料到他们另有阴谋?因此也未曾仔细察辨,便顺着师父的心意,让猪八戒将行囊放在马上,与沙僧紧紧跟随。他则手持铁棒,在前边开路,留意着四周的吉凶。
八个小妖抬起轿子,另外八个小妖一递一声地喝道。三个妖怪扶着轿扛,师父满心欢喜地端坐在轿上,登上高山,沿着大路前行。
这一去,正所谓欢喜之中愁又至。正如经文所说,泰极否还生,时运不济,仿佛遇到了真太岁,又好似碰上了丧门吊客星。
那伙妖魔,齐心协力,殷勤地侍卫在唐僧左右。每走三十里,便献上斋饭;行至五十里,又设斋相待。傍晚时分,便请唐僧歇下,一路上安排得齐齐整整。一日三餐,皆随心满意;良宵一宿,也能安身于好处。
向西行进了四百多里路程,忽然望见城池已经近在眼前。大圣举起铁棒,离轿子仅有一里之遥,看到那城池的景象,不禁吓了一跳,一屁股跌坐在地,挣扎着竟站不起来。
你道他向来大胆,为何见此情景如此害怕?原来他望见城中弥漫着许多恶气,仔细一看,只见:
攒攒簇簇的尽是妖魔怪,四门守着的全是狼精灵。斑斓猛虎充当都管,白面雄彪做了总兵。丫叉角鹿传递文书,伶俐狐狸充作向导。千尺大蟒绕城游走,万丈长蛇霸占路程。楼下苍狼呼喊令使,台前花豹口吐人声。摇旗擂鼓的都是妖怪,巡更坐铺的尽是山精。狡兔开门做起买卖,野猪挑担操持营生。这城池原本是天朝国度,如今却变成了虎狼之城。
大圣正满心悚惧之时,只听得耳后风声作响,急忙回头观看,原来是三魔双手举着一柄画杆方天戟,朝着大圣头上打来。
大圣急忙翻身爬起,挥动金箍棒劈面相迎。二人各自心怀恼怒,气呼呼的,也不搭话,咬着牙,一心要与对方分出胜负。
又见那老魔头,传下号令,举起钢刀便砍向猪八戒。猪八戒吓得赶忙丢开马,轮起钉耙,上前一阵乱筑。那二魔挺着长枪,朝着沙僧刺来,沙僧挥动降妖杖,摆开架势抵挡。
三个魔头与三个和尚,一个敌一个,在那山头舍死忘生苦战。
那十六个小妖却谨遵号令,各自施展本事:抢了白马与行囊,一窝蜂地将唐三藏抬起轿子,径直往城边而去,高声叫嚷道:“大王爷爷定的妙计,已经把唐僧给抓来啦!”
城墙上的大小妖精,听到喊声,一个个赶忙跑下城墙,将城门大开,又吩咐各营收起旗帜,停止击鼓,不许呐喊敲锣,说道:“大王早就有令,不许惊吓了唐僧。唐僧禁不起恐吓,一吓肉就酸了,就不好吃啦。”
众妖精欢天喜地,簇拥着唐三藏,一个个弯腰躬身,迎接这位“主僧”。他们把唐僧连人带轿抬上金銮殿,让他坐在殿中。一时间,有人忙着献茶,有人忙着送饭,左右团团围绕。
可怜那长老,此时已是昏昏沉沉,举目四望,竟无一个亲人在旁。他满心忧虑,却又不知如何是好,只能暗自祈祷徒弟们能安然无恙,顺利前来搭救自己。
且不说唐长老身处困境,单说那三个魔头齐心合力,与大圣兄弟三人,在城东半山之中奋力拼斗。这一场恶战,当真如铁刷帚刷铜锅,双方皆是硬茬,毫不退缩。好一场惊心动魄的厮杀:
六般体相六般兵,六样形骸六样情。
六恶六根缘六欲,六门六道赌输赢。
三十六宫春自在,六六形色恨有名。
这厢金箍棒施出千般精妙解数,那厢方天戟尽显百样峥嵘气象。八戒的钉钯凶狠异常,二怪的长枪俊逸不凡。小沙僧的宝杖亦是非凡之物,一心只为打死妖魔;老魔头的钢刀锋利无比,举手投足间毫不留情。
这三位乃是护卫真僧的无敌猛将,那三个却是乱法欺君的泼野妖精。起初,双方尚还能勉强抗衡,随着时间推移,战况愈发凶险。六人纷纷施展升空法术,于云端之中各自翻腾。一时间,吐雾喷云,天地为之昏暗,只听得阵阵哮吼之声,响彻天地。
他们六人争斗多时,渐近日暮。此时,风雾弥漫,转眼间,天地便陷入黑暗。只因八戒耳朵硕大,盖住了眼皮,愈发觉得昏蒙,手脚也变得迟缓起来,渐渐遮架不住妖魔的攻势,只得拖着钯,败下阵来。
老魔举刀砍去,险些要了他的性命,所幸八戒及时躲过脑袋,却仍被刀刃削断了几根鬃毛。老魔紧追不舍,张口咬住他的领头,将他擒入城中,丢给小怪,捆在了金銮殿上。
老妖随即驾起云,升于半空助力。沙和尚见势不妙,虚晃宝杖,无暇他顾,转身便逃。却被二怪甩开鼻子,“呼”的一声,连手一并卷住,抓到城里,同样命小妖将其捆在了殿下。之后,二怪又腾空而起,叫嚷着要去捉拿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