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藏伸手轻轻摸着钟,高声感叹道:“钟啊!你曾经悬挂在高楼之上,吼声嘹亮,声震四方,也曾在彩梁间鸣响,回荡于天地之间。
你曾伴着鸡鸣报晓,唤醒沉睡的大地,也曾在天晚时送黄昏,为人间增添一抹静谧。不知那化铜的道人如今去了何处,铸铜的工匠又在何方。
想来他们二人已归阴府,没了踪迹,你也因此没了声响,独留这一身斑驳,在这破败的古刹中默默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长老正高声赞叹,不经意间惊动了寺里的人。里面有一个侍奉香火的道人,听到有人说话,一骨碌爬起来,捡起一块断砖,朝着钟上砸去。
那钟“当”的一声巨响,宛如一声惊雷在耳边炸响,把个长老吓得一屁股跌坐在地,刚挣扎着起身要走,又被树根绊了一下,“扑”的一声,再次摔倒在地,狼狈不堪。
长老倒在地上,抬头又对着钟叫道:“钟啊!贫僧正在感慨你,你却突然叮当响了一声。莫不是西天路上长久无人到访,日子久了,你也变成精了?”
那道人赶忙跑上前,一把搀住长老,说道:“老爷请起。这钟可没成精,刚才是我用砖砸它,它才响的。实在对不住,惊扰了老爷。”
唐三藏抬头,见这道人生得模样丑陋黝黑,心中不禁警惕起来,说道:“你莫不是魍魉妖邪?我可不是寻常人,我是从大唐而来,我手下可有降龙伏虎的徒弟。你要是冲撞了他们,性命可就难保了!”
道人赶忙跪下,诚惶诚恐地说道:“老爷莫怕,我不是妖邪,我是这寺里侍奉香火的道人。刚才听见老爷一番善言称赞,本想出来迎接,又怕是邪鬼敲门,所以才拾块断砖,砸钟壮胆,这才敢出来。老爷请起,是小道考虑不周,还望老爷恕罪。”
唐僧这才定下神来,说道:“住持,险些把我吓死,你带我进去吧。”
那道人在前引路,带着唐僧,一直走到三层门里。这一看,里面的景象与外边截然不同,只见:
青砖砌成的彩云墙,宛如天边绚丽的云霞,散发着古朴而典雅的气息;绿瓦盖就的琉璃殿,在夕阳的余晖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尽显庄严与华丽;黄金妆点的圣像,庄严肃穆,宝相慈祥,令人心生敬畏;白玉打造的阶台,洁白无瑕,温润细腻,仿佛能映照出人的心灵。
大雄殿上青光闪耀,那光芒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慈悲;毗罗阁下锐气丛生,仿佛能驱散世间一切邪恶;文殊殿彩饰纷飞,如彩云缭绕,营造出如梦如幻的氛围;轮藏堂繁花堆砌,似翠玉雕琢,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精致与美妙。
三檐顶上宝瓶高耸,仿佛在向天空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五福楼中绣盖平整,寓意着吉祥如意。千株翠竹摇曳在禅榻之旁,沙沙作响,仿佛在低吟着禅意;万种青松映衬着佛门之地,郁郁葱葱,彰显着生机与活力。
碧云宫里金光绽放,宛如仙境降临人间;紫雾丛中瑞霭飘拂,给人一种神秘而祥和的感觉。清晨能闻见四野传来的香风,那香气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傍晚可听见山间传来的画鼓鸣响,声声入耳,仿佛在演奏着一曲庄严的乐章。
想必有迎着朝阳缝补破衲衣的僧人,他们专注的神情中透露出对佛法的虔诚;也定有对着明月诵读残经的修行者,他们的身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宁静而祥和。
又只见半壁灯火照亮了后院,那昏黄的灯光在夜风中摇曳,给人一种温暖而安心的感觉;一行香雾弥漫在中庭,仿佛将整个庭院都笼罩在一片神秘的氛围之中。
唐三藏见了,却不敢贸然进去,问那道人:“你这寺院前边破败不堪,后边却如此齐整,这是为何?”
道人苦笑着说:“老爷有所不知,这山中妖邪强寇众多,天气晴朗时,他们就在沿山打劫,遇上阴天下雨,便来寺里藏身。他们把佛像推倒当坐垫,将木材搬去烧火,肆意破坏寺院的设施。
本寺僧人势单力薄,不敢与他们理论,只好把前边的破房子让给这些强人安歇,又重新化缘了一些施主,才盖起了后面这一所寺院。这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也是西方常有的事。”
唐三藏道:“原来如此。”
正说着,又看见山门上有五个大字:镇海禅林寺。
刚举步跨进山门,忽然看见一个和尚迎面走来。只见他头戴左笄绒锦帽,一对铜圈垂在耳根,随着他的走动轻轻晃动,发出清脆的声响;身着颇罗毛线服,质地厚实,彰显着独特的风格;一双白眼亮如银,目光中透露出一种神秘的气息;手中摇着拨浪鼓,嘴里念着番经,那声音低沉而悠扬,却听不真切。
唐三藏原本不认得,这是西方路上的喇嘛僧。
那喇嘛和尚走出门来,瞧见唐三藏眉清目秀,额头宽阔,头顶平整,耳垂至肩,双手过膝,好似罗汉下凡,模样十分俊雅。他走上前,一把拉住唐三藏,满脸堆笑,又是捻手捻脚,又是摸鼻子揪耳朵,显得格外亲近。随后,他把唐三藏带到方丈中,行过礼后,问道:“老师父从何而来?”
唐三藏道:“弟子乃是东土大唐皇帝驾下钦差,前往西方天竺国大雷音寺拜佛取经。刚行至宝地,天色已晚,特来贵寺借宿一晚,明日一早便启程赶路,还望您能行个方便。”
那和尚笑道:“罪过罪过!我们出家并非出于本意,皆因父母所生,命中犯了华盖,家里实在养不住,这才舍身出家。既然做了佛门弟子,可切莫说些虚妄不实的话。”
唐三藏道:“我句句都是实话。”
和尚道:“从东土到西天,路途何等遥远!一路上有山,山中又有洞,洞里还有妖精。像你这样孤身一人,又生得这般娇嫩,哪里像个取经之人!”
唐三藏道:“院主所言极是,贫僧一人,怎能走到此地?我有三个徒弟,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路保护我,所以才能来到贵寺。”
那和尚忙问:“三位高徒现在何处?”
唐三藏道:“此刻正在山门外等候。”
那和尚一听,慌了神,说道:“师父,你有所不知,我们这儿虎狼、妖贼、鬼怪横行,时常伤人。白日里都不敢走远,天还没黑,就得关上门户。这时候还把人放在外边,多危险呐!”随即喊道:“徒弟们,快去把他们请进来。”
有两个小喇嘛儿连忙跑出去,一看见孙悟空,吓得摔了一跤,再看到猪八戒,又跌了一跤,爬起来转身就往回跑,嘴里叫道:“爷爷!咱们运气太差了!您的徒弟没见着,倒是有三四个妖怪站在门口呢!”
唐三藏问道:“长得什么模样?”
小和尚道:“一个雷公嘴,一个碓挺嘴,还有一个青脸獠牙。旁边还有一个女子,倒是长得油头粉面。”
唐三藏笑道:“你们不认得。那三个模样丑陋的,正是我的徒弟,那女子是我从松林里救出来的。”
那喇嘛惊道:“爷爷呀,您这么俊的师父,怎么收了这般丑陋的徒弟?”
唐三藏道:“他们虽然长得丑,却各有各的本事。你们快去请他们进来,要是再迟些,那个雷公嘴的性子急,说不定会闯出祸来,他可不是个好惹的主儿,要是发起火来,可不管不顾,直接就打进来了。”
那小和尚赶忙跑出去,战战兢兢地跪下说道:“列位老爷,唐老爷有请。”
猪八戒笑道:“哥啊,他请就请呗,干嘛这般战战兢兢的?”
孙悟空道:“还不是因为瞧见我们长得丑陋,害怕呗。”
猪八戒道:“真是瞎扯!我们这是天生的模样,谁愿意长成这样啊!”
孙悟空道:“把你那丑样稍微收敛收敛!”
呆子还真把嘴往怀里一揣,低着头,牵着马,沙僧挑着担,孙悟空跟在后面,拿着棒,押着那女子,一行人走进寺院。
他们穿过倒塌的房廊,来到三层门里。拴好马,放下担子,走进方丈中,与喇嘛僧见礼,各自分了坐次。
那和尚走进里屋,带出七八十个小喇嘛来,与唐僧师徒见礼完毕后,便去收拾准备斋饭,款待众人。
话说唐三藏师徒一行人来到镇海禅林寺,寺里众僧与他们相见后,便赶忙着手安排斋饭。师徒四人用过饭后,那女子也吃了些,体力稍有恢复。
渐渐地,夜幕降临,天色愈发昏暗,方丈内点起了灯火。众僧一来对唐僧取经的经历满怀好奇,二来贪恋那女子的美貌,纷纷簇拥在灯下,攒攒簇簇地围聚着。
唐三藏向最先遇见的那位喇嘛僧问道:“院主,明日我们离开宝山后,往西去的路途状况如何?”
那僧听闻,赶忙双膝跪地。慌得长老连忙伸手扯住他,说道:“院主请起,我不过是询问一下路程,你为何行此大礼?”
那僧说道:“老师父明日西行,路途倒是平坦,无需过多忧虑。只是眼下有件事颇为棘手,自您一进门我便想说,却又怕冒犯您的威严。方才斋饭已毕,这才敢斗胆相告:老师父从东边远道而来,一路辛苦,若都在小和尚的房中安歇自然再好不过。只是这位女菩萨,安排其安睡之处,着实有些为难,不知该让她到何处安歇才妥当。”
唐三藏道:“院主,你切莫心生疑虑,莫要以为我师徒们怀有什么邪念。今日一早,我们途经黑松林时,撞见这个女子被绑在树上。小徒孙悟空起初不肯救她,是我发了菩提心,这才将她救下。至于她的安睡之所,就全凭院主安排便是。”
那僧赶忙称谢道:“既然老师父如此宽厚仁慈,那就让她到天王殿里,在天王爷爷的身后,安排一个草铺,让她睡下,您看如何?”
唐三藏道:“甚好,甚好。”
于是,就在此时,众小和尚领着那女子往殿后安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