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便在这看似平静的节奏中悄然滑过。
江南的梅雨季来临,细雨缠绵,连日不开,空气里总是弥漫着潮湿的水汽,青石板路泛着幽光,檐角的滴答声不绝于耳。
谢知奕果然恪守着他找到的“平衡点”。
他不再日日都来,但每隔一两日,总会寻了由头出现。
有时是几样精致的宫廷点心,有时是几卷难得的古籍拓本,有时甚至只是一把品相极好的、带着山野气息的鲜笋或新茶。
他不再刻意寻找话题,多数时候只是安静地坐在小院中,看着若离品鉴他带来的东西,或者在她临窗看书时,于一旁默默地煮水烹茶。
他像一个最耐心的猎手,又像一个最虔诚的信徒,用这种细水长流的方式,将自己无声无息地浸润到她的生活里。
他不再试图去触碰那层冰冷的壁垒,只是满足于能留在她的视野之内,呼吸着有她存在的空气。
若离对此并无表示,既不驱赶,也不欢迎。
她接受他的存在,如同接受这江南的雨,自然而寻常。
她品尝他带来的食物,翻阅他送来的书卷,偶尔在他煮的茶味道恰到好处时,会给予一句“火候不错”的评价,便能让他眼底的光芒亮上许久。
这一日,雨势稍歇,天空仍是铅灰色,沉甸甸地压着。
谢知奕带来了一盒新做的藕粉桂花糖糕,糕体晶莹,点缀着金黄的桂花,煞是好看。
“御膳房新琢磨的方子,减了糖腻,多了几分藕的清气,姑娘尝尝。”他将食盒推至若离面前,声音温和。
若离拈起一块,入口软糯清甜,桂香馥郁,确实比市面上的更精致些。她微微颔首:“尚可。”
谢知奕笑了,那笑意从眼底漫开,带着真实的满足。
他如今已极易满足。
“殿下近日似乎清减了些。”若离忽然开口,目光在他脸上停留了一瞬。
她并非关心,只是陈述一个观察到的客观事实。
他眼下的确有了些淡淡的青影,虽被很好地掩饰在温润的气度下,但逃不过她的眼睛。
谢知奕微微一怔,随即心头泛起一阵难以言喻的酸涩与微甜。
她注意到了……她竟然注意到了他的些许变化。
这微不足道的一句话,于他而言,却堪比千钧之重。
他垂下眼眸,掩饰住其中翻涌的情绪,再抬眼时,已是一片风轻云淡:“近日朝中事务繁杂,漕运改道之事已至关键,各方角力,耗些心神罢了,无妨。”
他说的轻描淡写,但若离能想象那背后的波澜云诡。
人间帝王的权术平衡,亦是众生相的一种,她虽不介入,却能感知其复杂。
“旧势力盘根错节,触动利益,自然反扑猛烈。”
她淡淡道,语气如同在点评一盘棋局,“殿下欲行新政,需有快刀斩乱麻的决断,亦需有抽丝剥茧的耐心。刚极易折,柔韧有余。”
她的话语依旧平静,不带任何情感偏向,却仿佛一盏明灯,瞬间照亮了谢知奕心中某些纠结之处。
他这些时日确实因阻力过大而有些焦躁,有时过于激进,有时又难免顾虑重重。她的话,点醒了他。
“姑娘所言极是。”
谢知奕眼中焕发出光彩,那是遇到知音、茅塞顿开的喜悦,“是知奕心浮气躁了。”他看着她,目光灼灼,充满了钦佩与……更深沉的眷恋。她总是这样,于不经意间,便能给他最需要的指引。
若离却已移开目光,望向窗外又开始淅淅沥沥落下的雨丝,仿佛刚才那句话只是随口一提。
谢知奕心中的火热并未因她的冷淡而熄灭,反而更加炽烈。
他深知自己无法在精神层面与她比肩,无法像玄寂那样与她探讨玄奥的佛理,但他可以在凡尘俗务中,努力去做一个她或许会觉得“尚可”的君王。
这成了他新的寄托与动力。
千里之外,一座荒僻的山寺中。
玄寂跪坐在冰冷的佛堂内,面前是一尊斑驳的古佛。
寺外风雨如晦,雷鸣电闪。
他离开江南已有月余,一路跋涉,风餐露宿,刻意挑选最艰苦的路径,试图用肉体的磨砺来麻痹或者说净化内心的妄念。
他面容更加清癯,僧衣破损,沾满泥泞,唯有那双琉璃眸,在历经风霜后,褪去了最后的迷茫,变得如同被冰雪反复擦洗过的寒玉,清澈,冰冷,坚毅。
然而,每当夜深人静,或是在这雷声轰鸣的破败佛堂中,那道素白清冷的身影,依旧会不受控制地闯入他的脑海。
她的容颜,她的声音,她那双仿佛能洞悉一切的黑眸……
他不再抗拒,也不再痛苦,只是平静地“观”着这份妄念的生起与灭去。
如同若离所说,观其生,观其灭。
他发现,当不再试图强行斩断时,那妄念反而失去了部分搅动心神的力量,化作一种深沉的、冰冷的背景音,永恒地存在于他修行之路的深处。
“阿弥陀佛。”他对着那尊沉默的古佛,低声诵念。
佛不语,他也不需要佛的回答。
他的路,只能自己走。
带着这份无法消弭的“业”,走向那渺茫的、或许永远也无法抵达的彼岸。
他知道,他此生可能都无法真正忘却她。
但那又如何?他将这份求不得、放不下的情感,化为了一种更为决绝的修行。不是斩断,而是背负。
雷声滚过天际,闪电照亮了他毫无表情的、清俊绝伦的侧脸,那上面,无悲无喜,只有一种近乎残酷的平静。
---
江南小院,雨声渐密。
谢知奕并未因天气恶劣而离开,反而觉得这雨声潺潺的小院,更添几分安宁。
他重新煮了一壶热茶,茶香袅袅,驱散了些许潮湿的寒意。
“漕运之事,姑娘觉得,当以何者为‘快刀’,何者为‘柔韧’?”他忍不住再次请教,姿态放得极低,如同虚心求教的学生。
若离的目光从雨幕中收回,落在他认真求教的脸上。
她略一沉吟,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殿下可知,这江南之水,何以利万物而不争?”
谢知奕思索片刻,答道:“因其善下之,包容,且恒久。”
“水无常形,随方就圆,看似至柔,却能穿石破山。”若离声音清冷,“殿下之‘快刀’,当如水利万物,目标明确,涤荡污浊;殿下之‘柔韧’,当如水之无形,渗透缝隙,化解阻力。刚柔并济,不在于手段的软硬,而在于心念的通达与目标的坚定不移。”
她的话语,如同这江南的雨,细腻地渗入谢知奕的心田。
他恍然。他一直纠结于手段的刚猛与怀柔,却忘了最根本的是那颗为民造福、稳固江山的心。
只要此心不动,手段便可千变万化,如水一般,无孔不入,无坚不摧。
他起身,对着若离,郑重地长揖到地:“听姑娘一席话,如拨云见日。知奕……受教了!”他声音带着一丝激动,看向若离的目光,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感激与……更加深沉的、混合着崇拜的爱慕。
她不仅是绝色美人,更是他晦暗政途、迷茫心绪中的一盏明灯。
这让他如何能放手?如何能不沉沦?
若离坦然受了他这一礼,神色依旧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