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的日子像舒缓的溪流,宁晚在阅读Abm文献和陪伴家人之间找到了平衡。与江野的联系并未因假期而中断,反而因为少了课程的压力,邮件往来更专注于那个潜在的合作项目。他们讨论模型设定的哲学基础,争论某个行为参数的现实合理性,交换着各自领域内看似不相干、却可能激发灵感的奇思妙想。
这种纯粹的思想交流,让宁晚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智力上的愉悦。她不再仅仅将他视为引领者,更像是一个可以平等对话、甚至偶尔能提出让对方稍作沉吟的观点的同行者。
腊月二十八,年关将近,城市里张灯结彩,年味渐浓。傍晚时分,天空阴沉下来,细密的雪籽开始敲打窗户,预示着这个南方小城一场难得的降雪。
宁晚正在书房里整理笔记,手机响起,是江野的视频通话请求。她有些意外,平时他们极少视频。
接通后,屏幕那端的光线有些暗,他似乎是在宿舍,背景是熟悉的书堆。他的脸色看起来比平时更苍白些,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下雪了。”他开口,声音透过听筒传来,比平时更低沉,还带着一点鼻音。
宁晚走到窗边,看着窗外越来越密的雪籽。“嗯,刚开始下。你那边呢?”她记得A大所在的城市冬天雪量充沛。
“一直在下。”他简短地回答,镜头微微晃动,似乎将手机拿到了窗边,屏幕里映出A大宿舍窗外一片混沌的、被风雪笼罩的夜空,只有远处路灯的光晕在飞舞的雪花中顽强地闪烁。
“实验室的项目,”他切换了话题,镜头转回,重新对准了他的脸,“初步框架搭好了。李老师让我问问你,开学前有没有兴趣先看看,提提意见?”
宁晚的心跳漏了一拍。这不仅仅是一个询问,更像是一种正式的、将她纳入项目视野的邀请。她压下内心的激动,尽量平静地回答:“有兴趣。当然有。”
“嗯。”他点了点头,似乎对这个答案毫不意外。“相关资料我发你邮箱。有些地方可能比较粗糙,尤其是经济学的部分。”
“没关系,我会仔细看。”宁晚保证道。她注意到他说话时,偶尔会轻轻吸一下鼻子,眉宇间也萦绕着一股挥之不去的倦意。
“你……”她犹豫了一下,还是问出了口,“是不是感冒了?”
屏幕那端的他明显愣了一下,随即微微偏开视线,语气依旧平淡:“有点。没事。”
看着他难得流露出的、近乎“逞强”的姿态,宁晚心里泛起一丝细微的涟漪。那个在实验室里如同精密仪器般冷静运转的江野,原来也会生病,也会露出这样带着点脆弱的表情。
“吃药了吗?”她轻声问。
“吃了。”他回答得很快,几乎像是条件反射,随即又补充了一句,“小感冒而已。”
两人之间陷入一阵短暂的沉默。窗外的雪似乎更大了些,簌簌地落在窗户上,掩盖了其他声音。
“宁晚。”他忽然又叫了她的名字,声音在电流中显得有些模糊。
“嗯?”
他看着屏幕里的她,目光似乎穿透了像素的隔阂,异常专注。他的喉结滚动了一下,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清晰:
“新年快乐。”
不是“提前祝你”,也不是群发的祝福。就是简单的、郑重的四个字,在这个飘雪的夜晚,隔着千山万水,清晰地传递过来。
宁晚握着手机,感觉一股暖流从心底涌出,瞬间蔓延至四肢百骸。窗外的寒冷仿佛被隔绝开来,只剩下屏幕里他专注的目光,和那句再简单不过,却重若千钧的祝福。
她看着他,看着他那略显苍白的脸和带着倦意却依旧清亮的眼睛,嘴角缓缓扬起一个温柔而真切的弧度。
“江野,”她回应道,声音不自觉地放得很轻,很柔,“新年快乐。”
视频通话在一种无声的暖意中结束。宁晚放下手机,重新走到窗边。外面的雪已经由雪籽变成了真正的雪花,一片一片,轻盈地、安静地覆盖着这个世界。
她伸出手指,在蒙着水汽的玻璃上,无意识地画了一个简单的符号——那是他曾在白板上画过的、代表收敛的箭头。
雪花无声飘落,覆盖了街道、屋顶和远山。
而在她的心底,有一场雪,早已在更早的时候,便悄然落下,覆盖了过往所有的彷徨与距离,只留下一片纯净的、通往未来的广阔天地。
这个冬日,因为一句未在预期内的邀约,和一句提前抵达的祝福,变得格外不同。
未命名的雪,静静飘洒。
而未命名的情感,也在这一片洁白中,悄然滋长,脉络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