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3 章 忆锚疗愈与新径寻
“向日葵情绪疗愈机构” 的特护病房里,午后的阳光透过纱帘,在白色的床单上洒下细碎的光斑。苏清鸢蹲在床边,手里拿着一个老式收音机,指尖轻轻摩挲着泛黄的木质外壳 —— 这是 78 岁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张奶奶年轻时用过的物件。“张奶奶,您还记得这个收音机吗?” 苏清鸢的声音温柔得像羽毛,“当年您就是用它听评剧,还跟着唱《刘巧儿》,对不对?”
张奶奶坐在床上,眼神有些涣散,手指无意识地捻着衣角,听到 “评剧” 两个字时,眼里闪过一丝微弱的光,却很快又黯淡下去:“评剧…… 是什么?我不记得了。”
站在一旁的张奶奶女儿李女士,眼眶一下子红了。她从包里拿出一张旧照片,递给苏清鸢:“苏教授,这是我妈妈年轻时的照片,她当年是厂里的文艺骨干,最爱唱评剧,还得过市里的奖状。可现在,她连我都快不认识了,每天就坐在床边发呆,有时候还会哭着找我爸爸,可我爸爸已经走了十年了。”
苏清鸢接过照片,照片里的张奶奶穿着蓝色工装,扎着麻花辫,手里拿着评剧奖状,笑容灿烂得像阳光下的向日葵。“李女士,您别难过,” 苏清鸢轻声说,“我们尝试用情绪锚点技术,结合张奶奶熟悉的评剧、老物件,帮她唤起记忆。虽然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难度很大,但我们会尽力。”
这不是苏清鸢第一次尝试将情绪锚点技术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症治疗。自从情绪锚点技术在普通心理疾病治疗中取得成功后,她就一直在思考:能不能用这种技术,帮助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唤醒沉睡的记忆?这些患者的大脑像被浓雾笼罩的花园,那些珍贵的往事,就像被雾遮住的花朵,或许情绪锚点能成为一缕阳光,驱散浓雾,让花朵重新绽放。
可治疗的难度远超预期。第一个月,苏清鸢和团队尝试用张奶奶熟悉的评剧《刘巧儿》作为情绪锚点,每天给她播放片段,同时展示她当年的奖状和演出照片。可张奶奶的反应很不稳定,有时候会跟着旋律轻轻哼唱,眼里有泪光闪烁;有时候却会突然烦躁,把照片扔在地上,大声说:“这不是我的东西,你们别骗我!”
有一次,苏清鸢正在给张奶奶播放评剧,张奶奶突然抓住她的手,眼神急切:“闺女,你看到我家老周了吗?他说好今天带我去买糖糕的,怎么还没来?”
苏清鸢心里一酸,知道张奶奶又陷入了记忆混乱 —— 张爷爷已经去世十年了。“张奶奶,您别着急,” 苏清鸢轻声安抚,“老周去给您买糖糕了,很快就回来。您先听会儿评剧,等他回来,我们一起吃糖糕好不好?”
张奶奶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松开手,重新靠在床头,眼神又变得涣散起来。
治疗室里的气氛很沉重。团队成员小李看着监测仪器上波动的脑电波,小声说:“苏教授,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大脑神经元损伤太严重了,情绪锚点的作用好像很有限,我们是不是该放弃?”
苏清鸢摇摇头,手里紧紧攥着张奶奶的旧照片:“不能放弃。你看张奶奶刚才听到评剧时的反应,说明那些记忆还在她的大脑里,只是我们还没找到正确的唤醒方式。我们再调整一下方案,多收集一些张奶奶年轻时的经历,或许能找到更有效的锚点。”
接下来的日子,苏清鸢和李女士一起,整理张奶奶的人生经历。从她 18 岁进厂当工人,到 22 岁嫁给张爷爷,再到 30 岁成为厂里的文艺骨干,每一个重要的节点,都记录在笔记本上。李女士还找出了张奶奶当年的工作证、获奖证书,甚至还有她和张爷爷谈恋爱时互送的明信片。
“我妈妈年轻时特别勇敢,” 李女士翻着明信片,眼里满是怀念,“当年厂里组织抗洪救灾,她第一个报名去前线,在水里泡了三天三夜,回来后就得了重感冒,可她还笑着说,能保住工厂的机器,值了。”
苏清鸢看着手里的抗洪救灾奖状,突然眼前一亮:“或许,张奶奶年轻时的特殊经历,比如抗洪救灾、文艺演出这些让她有强烈情感体验的事,能成为更强的情绪锚点。普通的日常记忆容易被遗忘,但那些带着强烈情感的经历,可能会在大脑里留下更深的印记。”
团队立刻调整治疗方案,将情绪锚点从 “评剧” 扩展到张奶奶的特殊经历。他们找来当年的抗洪救灾新闻报道、工厂老照片,还邀请了几位张奶奶当年的同事,定期来病房和她聊天,回忆当年的往事。
第一次尝试时,苏清鸢把抗洪救灾的老照片放在张奶奶面前,旁边的老同事王大爷笑着说:“老张,你还记得吗?当年抗洪的时候,你把自己的雨衣让给了新来的小年轻,自己淋得像落汤鸡,第二天还发着烧就去上班了。”
张奶奶盯着照片,手指轻轻拂过照片里穿着雨衣的人群,嘴里喃喃自语:“抗洪…… 雨衣…… 小年轻……” 突然,她眼里闪过一丝清明,看着王大爷,小声说:“老王?你是老王?当年你还抢着帮我搬沙袋呢!”
王大爷激动得眼泪都掉了下来:“是我!老张,你终于认出我了!我们当年还一起合唱《歌唱祖国》呢,你唱得最好听!”
张奶奶的嘴角慢慢扬起,跟着哼唱起来:“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虽然歌词断断续续,调子也有些走样,但眼里的光芒却越来越亮。
监测仪器上,代表记忆唤醒的 θ 脑电波明显增强,苏清鸢和团队成员们都兴奋地交换了一个眼神 —— 这次,他们找对方向了!
接下来的治疗越来越顺利。苏清鸢团队根据张奶奶的特殊经历,设置了多个情绪锚点:用抗洪救灾的老照片和同事的回忆,唤醒她的集体记忆;用评剧演出的视频和奖状,唤醒她的个人成就记忆;用她和张爷爷谈恋爱时的明信片,唤醒她的情感记忆。
有一天,苏清鸢给张奶奶看她和张爷爷的结婚照,张奶奶突然指着照片里的张爷爷,笑着说:“这是老周,他那天穿的中山装还是借的呢,紧张得手都在抖。”
李女士站在门口,看到这一幕,激动得捂住嘴,眼泪无声地流了下来。这是妈妈生病三年来,第一次清晰地认出爸爸,第一次说出关于他们的往事。
“妈妈,” 李女士走过去,握住张奶奶的手,“您还记得我们小时候,您经常带我们去公园放风筝吗?”
张奶奶点点头,眼里满是温柔:“记得,你妹妹那时候总把风筝线弄断,哭着要我再买一个,我就用报纸给她做了一个简易的,她也玩得很开心。”
治疗室里的气氛变得温暖而明亮,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张奶奶的脸上,像给她镀上了一层金边。
苏清鸢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满是欣慰。她知道,虽然张奶奶的记忆还不能完全恢复,情绪锚点技术也不能治愈阿尔茨海默症,但至少,他们为患者和家属带来了希望,让那些被遗忘的珍贵往事,有机会重新回到患者的生命里。
消息传开后,很多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家属都联系 “向日葵情绪疗愈机构”,希望能接受情绪锚点治疗。苏清鸢和团队根据张奶奶的治疗经验,制定了 “个性化情绪锚点治疗方案”,为每位患者收集他们的人生经历,找出特殊的情感锚点,进行针对性治疗。
72 岁的刘爷爷,年轻时是一名火车司机,最大的骄傲是安全行驶了 30 年,从未出过事故。苏清鸢团队用他当年的火车驾驶证、行驶记录册作为情绪锚点,还特意找来一段老式火车的鸣笛声,每天播放给刘爷爷听。
有一次,刘爷爷听到火车鸣笛声,突然坐直身体,眼神坚定:“调度室吗?我是 302 次列车司机,请求进站!” 虽然他还是有些记忆混乱,但说出的话,却都是当年工作时的专业术语,眼里的光芒,像他年轻时驾驶火车驰骋在铁轨上一样耀眼。
刘爷爷的儿子激动地说:“我爸爸生病后,就像变了一个人,沉默寡言,对什么都没兴趣。现在他能想起工作时的事,还会跟我们讲他当年开火车的经历,虽然有些话重复很多遍,但我们已经很满足了。”
随着治疗案例的增多,苏清鸢团队还发现,不同类型的特殊经历,对情绪锚点的增强效果不同:带有荣誉感的经历(如获奖、立功)能快速唤起患者的积极情绪;带有情感联结的经历(如恋爱、家庭重要事件)能增强患者的记忆稳定性;带有集体记忆的经历(如参与重大事件、同事聚会)能减少患者的孤独感和焦虑感。
张教授也加入了研究,他通过脑成像技术发现,当患者接触到特殊经历相关的锚点时,大脑中负责记忆和情感的海马体、杏仁核区域活动明显增强,这为情绪锚点技术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症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张教授拿着脑成像报告,兴奋地说,“虽然我们还不能完全治愈阿尔茨海默症,但情绪锚点技术能帮助患者唤醒部分记忆,改善情绪状态,提高生活质量,这对患者和家属来说,已经是很大的安慰了。”
在一次阿尔茨海默症治疗研讨会上,苏清鸢分享了张奶奶和刘爷爷的治疗案例,展示了情绪锚点技术的治疗效果。台下的专家们纷纷表示认可,有的还提出要和 “向日葵情绪疗愈机构” 合作,进一步研究和推广这项技术。
一位来自美国的神经科专家,在听完报告后,紧紧握住苏清鸢的手:“苏教授,你们的研究太有意义了!阿尔茨海默症是全球面临的难题,你们的情绪锚点技术,为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我们希望能和你们一起,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
研讨会结束后,苏清鸢收到了李女士发来的视频。视频里,张奶奶正和老同事们一起唱评剧,虽然歌词还有些含糊,但笑容却格外灿烂;李女士坐在一旁,拿着手机录像,眼里满是幸福。
“苏教授,谢谢您,” 李女士在视频里说,“妈妈现在能认出我们,还能和老朋友们一起唱歌,我们一家人又能像以前一样,坐在一起聊天、吃饭了。虽然她的记忆还没有完全恢复,但我们已经很满足了,这都是您和团队的功劳。”
苏清鸢看着视频,眼里满是温暖。她知道,情绪锚点技术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症治疗的道路还很长,还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 —— 有的患者可能因为病情过重,对锚点没有任何反应;有的患者情绪波动太大,治疗难以持续;还有很多科学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但她也相信,只要他们坚持下去,不断探索,不断优化治疗方案,就一定能帮助更多的患者。那些被遗忘的珍贵往事,那些被掩盖的情感记忆,就像埋在土里的种子,只要有合适的阳光和雨露,就一定能重新发芽,绽放出生命的光芒。
此刻,“向日葵情绪疗愈机构” 的特护病房里,阳光正好,张奶奶手里拿着老式收音机,跟着里面的评剧轻轻哼唱;刘爷爷看着火车模型,眼里满是向往;其他患者也在医护人员的陪伴下,做着适合自己的情绪锚点训练。治疗室里没有了之前的沉重,取而代之的是温暖和希望。
苏清鸢站在病房门口,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满是坚定。她知道,她和团队的脚步不会停下,他们会继续在情绪锚点治疗的道路上探索,为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和他们的家属,带来更多的希望,让那些被遗忘的美好,重新回到他们的生命里,像向日葵一样,永远向着阳光,永远充满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