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城的五月已浸着初夏的燥热,清晨的阳光刚越过办公楼顶,陈砚的手机就被一连串捷报刷屏——肯尼亚红稻地块的“生长追踪芯片”传回数据,秧苗平均株高已达60厘米,根系深入土壤30厘米,智能水肥系统自动调整为“孕穗期模式”;巴西超市的玉米肽产品销量突破100万件,南美地区的补货订单正源源不断发往美洲生产线。
“陈城主,澳洲坚果基地的建厂规划书刚到!”林晚秋抱着厚厚的文件夹快步进来,额角沁着薄汗,却难掩兴奋,“考察组不仅确定了生产线布局,还和澳洲农业大学签了‘技术共建协议’,对方会派5名坚果种植专家常驻基地,指导本地农户培育夏威夷果幼苗。”她翻开规划书,指着其中一页的示意图:“您看,厂房设计融入了‘循环农业’理念,加工产生的坚果壳会制成有机肥料,废水经处理后用于灌溉,连屋顶的太阳能板都能满足基地30%的用电需求。”
陈砚接过规划书,指尖在“循环农业”模块上停留片刻:“让工程组下周派3名技术员去澳洲,协助当地团队推进厂房建设,重点盯紧智能灌溉系统和环保设备的安装。另外,把非洲红稻基地的太阳能板运维经验整理成手册发过去,避免他们走弯路。”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让采购组提前对接澳洲的坚果加工设备供应商,确保设备能在厂房完工后及时进场,不耽误投产进度。”
话音未落,戴维斯的视频电话突然接入,背景是美洲玉米肽生产线的中控室,屏幕上跳动的产能数据显示“本月已生产饮料80万瓶、营养棒50万根”。“陈!米勒博士有个重大发现!”戴维斯举着一份检测报告,声音里满是激动,“我们在玉米肽提取过程中,分离出一种能促进植物生长的活性物质,加到非洲红稻的营养液里,能让稻穗灌浆速度加快15%,还能提高抗倒伏能力!”
陈砚走到窗边,望着远处育苗基地里成片的绿苗,夏风正吹得叶片沙沙作响:“太好了!让米勒博士立刻制定活性物质的量产方案,先小规模生产10吨送到肯尼亚,农技组会指导卡伦在红稻地块做对比试验。如果效果好,下一步推广到澳洲坚果基地,让作物长得更快、更壮。”
挂断电话,两人驱车前往苏城竹艺工坊。刚到门口,就闻到一股淡淡的竹香——老周正带着匠人调试新引进的“智能纹样雕刻机”,机器在竹片上精准刻出澳洲坚果叶的图案,旁边堆着即将发往欧洲的竹编宠物窝,“春燕衔绿”纹样在阳光下格外鲜活。“陈城主,您看这雕刻机!以前手工刻一天的纹样,现在两小时就能完成,还能根据客户需求随时调整图案。”老周拿起一块刻好的竹片,边缘光滑无毛刺,图案细节比手工更精致。
“把这台机器的操作教程同步给越南分坊,再派2名技术员过去指导,以后欧洲的定制订单就能实现‘两地同步生产’。”陈砚接过竹片,目光落在图案角落的“全球协作”小标识上,“让设计组在所有竹编产品上都加上这个标识,既体现品牌特色,也能让消费者记住咱们的协作理念。”
回到办公室时,桌上多了一个来自肯尼亚的快递盒,拆开一看,是卡伦寄来的红稻穗标本——稻穗已开始泛黄,颗粒饱满,标本袋上贴着便签:“这是用活性物质试验田的红稻做的,比普通田的稻穗重2克!”旁边还附了一张照片,农户们正围着试验田欢呼,手里举着沉甸甸的稻穗。
下午,全球协作平台突然弹出预警——欧洲部分地区遭遇暴雨,越南竹艺分坊发往法国的一批竹编灯罩可能会受潮。陈砚立刻联系玛丽团长,对方很快回复:“我们已经在仓库准备了除湿设备,还会给每件产品套上防水保护膜,保证客户收到的产品完好无损。另外,有两家英国品牌看到暴雨中的竹编产品依旧完好,主动联系想定制户外竹编家具,说咱们的竹艺防潮性远超他们预期。”
“让越南分坊立刻研发户外竹编家具的防潮工艺,比如在竹丝表面涂一层可降解的防水涂层,既不影响环保属性,又能提高耐用性。”陈砚对着屏幕叮嘱,“设计组要结合英国的户外场景,比如花园、阳台,设计出既美观又实用的产品,争取拿下这两个订单。”
傍晚时分,肯尼亚基地传来好消息——红稻对比试验田的稻穗已进入成熟期,活性物质的效果远超预期,稻穗产量比普通田提高20%,颗粒饱满度也更优。卡伦的视频里,农户们正用智能收割机收割试验田的红稻,金色的稻穗落入粮仓,机器旁的屏幕实时显示“已收割500公斤,含水量13%,符合优质稻标准”。
“陈城主,我们准备下个月在非洲红稻基地召开‘全球协作农业技术交流会’,邀请巴西、澳洲的伙伴过来,分享活性物质的使用经验和智能种植技术。”卡伦的声音透过屏幕传来,背景里是忙碌的收割场景,“当地政府还会派代表参加,想把咱们的种植模式推广到周边地区。”
“我们一定派农技组和米勒博士过去!”陈砚笑着回应,转身对林晚秋说,“让会务组提前准备交流会的资料,包括红稻种植技术手册、活性物质应用指南,还要制作一个‘全球协作成果展’的展板,让更多人看到咱们的努力和收获。”
晚饭后,陈砚坐在书桌前,打开《全球协作项目推进手册》,在“澳洲坚果基地”条目旁标注“下月启动厂房建设,同步推进设备采购”,在“美洲活性物质”下写下“小规模量产送肯尼亚试验,效果显着”,在“欧洲竹编订单”里补充“研发户外防潮工艺,对接英国新订单”。笔尖划过纸面,每一个记录都像是夏风中传来的捷报,透着协作的蓬勃生机。
第二天一早,陈砚收到巴西超市的反馈——消费者对新推出的低糖版玉米肽饮料好评如潮,不少健身机构还主动找上门,想达成长期合作,将饮料作为会员补给品。“让食品厂加大低糖版的产能,再研发一款添加了巴西本地水果的果味版,更贴合南美消费者的口味。”陈砚对着林晚秋吩咐,目光落在书架上刚到的澳洲坚果幼苗照片上,幼苗已长出两片嫩绿的子叶,透着新的希望。
上午十点,全球协作“夏管进度同步会议”准时召开。屏幕里,各地代表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期待——卡伦站在红稻收割现场,手里举着饱满的稻穗;米勒博士在美洲实验室里,展示着活性物质的提取设备;越南匠人在竹艺工坊里,忙着赶制欧洲的户外竹编订单;澳洲考察组则站在基地地块前,介绍着厂房建设的最新进展。
“这个夏天,咱们的协作不仅收获了捷报,更找到了新的方向。”陈砚看着屏幕里的伙伴,语气坚定,“接下来,肯尼亚要做好红稻的大面积收割和晾晒,美洲要推进活性物质的量产,澳洲要加快基地建设,欧洲要拓展竹编的新场景。只要咱们继续同心协作,就一定能在秋天收获更多成果,让协作的道路越走越宽。”
会议结束后,陈砚走到窗边,夏风带着稻穗的清香吹进办公室,远处的田野里,农民正驾驶着智能收割机收割本地的小麦,育苗基地的红稻秧苗已准备好发往非洲二期地块,美洲的生产线在千里之外轰鸣,澳洲的坚果基地正酝酿着新的生机……
他知道,夏风传捷报只是开始,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要带着这些成果,向着新的协作征程迈进,让每一份努力都能在秋天结出更丰硕的果实,让全球协作的故事,在更广阔的土地上继续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