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晚宴上沈清澜对那幅《记忆的河流》的精彩诠释,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京都特定的圈层里激起了不小的涟漪。她展现出的不仅仅是医生的专业,更是一种超越浮华表象的深刻洞察力和强大共情力,这为她赢得了不少隐形的尊重和好感。
嗅觉敏锐的媒体自然不会放过这个绝佳的素材。几天后,几家颇具影响力的财经和生活方式类媒体,几乎同时刊登了深度报道,标题诸如:《陆寒霆未婚妻沈清澜:手术刀与慈善心的双重魅力》、《揭秘准陆太太:她不只有医术,更有灵魂》。报道详细描述了她在晚宴上的言行,尤其着重渲染了她竞拍画作时那段关于“生命尊严”的论述,将她塑造为一个兼具专业能力与人文关怀的、近乎完美的现代女性典范。
这些报道,显然是经过了陆氏公关团队的精心引导和润色,但核心内容基于事实,经得起推敲。报道下方附上的,是晚宴上陆寒霆揽着她肩膀,两人并肩而立、眼神交汇的照片,画面和谐,充满了无声的默契与支持。
舆论风向悄然转变。之前那些关于“攀附权贵”、“麻雀变凤凰”的酸腐议论,在这些正面报道的冲击下,显得苍白无力。取而代之的,是对这段“强强联合”、“灵魂伴侣”的看好与祝福。
时机,已然成熟。
陆寒霆的决策迅速而果断。在一个周一的清晨,陆氏集团官方发布了一则简短却分量十足的公告:
“陆氏集团董事长陆寒霆先生与京都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沈清澜女士,近日已正式订婚。两人因共同的理想与信念而相知相惜,未来将携手同行,在各自领域深耕的同时,共同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尤其关注老年健康领域的发展。感谢各界关心,盼予祝福。”
与此同时,陆寒霆的私人社交媒体账号(一个几乎从不更新,却被无数人关注的账号)也转发了这条公告,并附上了一张照片。
照片是在陆家老宅的书房里拍摄的。背景是巨大的书架和柔和的灯光,沈清澜穿着那件深海蓝的晚礼服,坐在一张古典扶手椅上,微微侧头,唇角带着一抹清浅而真实的微笑。陆寒霆则站在她身后,一只手随意地搭在椅背上,另一只手插在西裤口袋里,他微微低头,目光落在她的发顶,那双惯常冰冷的眼眸里,竟柔和得不可思议。
没有亲密的接吻,没有夸张的拥抱,但照片里流淌的那种宁静、默契与相互映衬的气息,比任何刻意的秀恩爱都更具说服力。
这则官宣,如同一记重锤,正式敲定了两人的关系。
公告发出不到十分钟,#陆寒霆沈清澜订婚# 的词条便以爆炸性的热度冲上了热搜榜首。评论区瞬间被各种祝福、惊叹和好奇淹没。
“天啊!真的是郎才女貌!沈医生好有气质!”
“这才是顶级豪门联姻的正确打开方式吧?势均力敌的灵魂伴侣!”
“祝福陆总和小嫂子!期待你们的养老项目!”
“我就说嘛,之前那些乱七八糟的传言都是假的!看人家多般配!”
当然,也夹杂着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质疑沈清澜的家世,或者揣测这场联姻背后的商业动机,但这些声音很快就被淹没在铺天盖地的祝福和正面讨论中。
医院里,沈清澜刚结束一台手术,打开手机,就被无数条恭喜的信息和未接来电提醒淹没。同事们看她的眼神,也多了几分之前没有的、复杂的敬畏和探究。她只是平静地回复了几条重要信息,然后便关闭了社交媒体的推送,继续投入工作,仿佛这场席卷外界的风暴与她无关。
然而,当她下午抽空去看望陆老爷子时,老爷子乐呵呵地拿着平板电脑,指着上面的官宣新闻和照片给她看,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欣慰:“好,好!这下我看谁还敢乱嚼舌根!”
就连一向挑剔的三姑奶奶,也难得地给她打了个电话,语气虽然依旧算不上热络,但至少表示了基本的认可:“公告发得还算体面。以后就是陆家的人了,行事要多注意分寸。”
官宣,像一道正式的分水岭。
它将沈清澜的名字,与陆寒霆、与陆氏集团,牢牢地绑定在了一起。她不再仅仅是“沈医生”,更是名正言顺的“准陆太太”。这个身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也带来了更沉重的责任和更严苛的审视。
晚上,陆寒霆难得地准时下班,来到了沈清澜的公寓楼下——这是协议签署后,他第一次主动来到她的私人领域。
他打电话给她:“下来。”
沈清澜走到窗边,看到楼下那辆熟悉的黑色轿车,以及靠在车边,穿着休闲外套、身影挺拔的男人。
她下楼,走到他面前。
夜风微凉,小区里很安静。
陆寒霆看着她,将手中的一个文件夹递给她:“这是官宣后,初步汇总的媒体反馈和舆情分析报告。正面评价占绝大多数,对你个人形象和项目的关注度都很高。”
沈清澜接过,没有立刻翻开。
“恭喜,陆太太。”他看着她的眼睛,声音在夜色中显得有些低沉,“从现在起,我们正式在一条船上了。”
沈清澜迎上他的目光,夜色中,他的眼眸深邃如星海。
“合作愉快,陆先生。”她轻声回应。
官宣,落下了帷幕。
新的篇章,正式开启。
前方是更广阔的平台,也是更汹涌的暗流。
但他们,都已没有回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