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晨光透过雕花窗棂,在青石地板上洒下细碎的光斑。沈清辞轻轻摇着摇篮,看着夜宸和夜璇在晨光中苏醒。两个小家伙已经三个月大,眉眼越发清晰可辨——夜宸继承了父亲深邃的轮廓,夜璇则像极了母亲精致的面容。
娘娘,让乳娘来照看吧。秋纹端着早膳进来,轻声说道。
沈清辞摇头,亲手将夜璇抱起:今日起,我要亲自教导他们。
她的话音刚落,夜璇便咿呀作声,小手准确无误地抓住了她垂下的发丝。这力道与准头,让沈清辞微微一愣。她轻轻握住女儿的小手,发现那细嫩的手指竟隐隐带着几分力道。
这孩子...她若有所思。
早膳后,沈清辞命人在寝殿外间的空地上铺了厚厚的绒毯,将两个孩子放在上面。她取来一架七弦琴,在孩子们面前坐下。
今日,娘亲教你们听音辨律。
素手轻拨,清越的琴音流淌而出。夜宸立刻停止了摆弄手中的布偶,专注地望向琴声来源。夜璇则兴奋地挥舞着小手,试图抓住飘荡在空气中的音符。
一曲终了,沈清辞注意到夜宸的小手在绒毯上轻轻敲击,竟隐约合着方才的节拍。而夜璇已经爬到了琴边,好奇地拍打着琴弦。
看来宸儿对音律敏感,璇儿则更爱探索。沈清辞轻声道。
午后,夜君离回府时,看到的便是这样一幕:沈清辞坐在窗下,怀中抱着夜璇,手中拿着一本《兵法概要》,正轻声诵读。夜宸安静地躺在一旁的摇篮里,睁着明亮的眼睛,仿佛在认真聆听。
这么小的孩子,能听懂什么?夜君离走近,语气中带着几分诧异。
沈清辞抬头,唇角含笑:不是要他们听懂,是要他们熟悉这些韵律与谋略。就像种子埋进土里,总要等到合适的时机才会发芽。
她示意夜君离看向夜宸:你瞧,每次读到兵者诡道时,他都会眨眼睛。
夜君离俯身细看,果然发现儿子在听到某些特定词句时,会有细微的反应。
这倒是有趣。他在沈清辞身边坐下,自然而然地接过她怀中的夜璇。
小丫头一到父亲怀里就兴奋起来,小手径直抓向他腰间悬挂的玉佩。那玉佩用上好的羊脂白玉雕成,价值连城,夜君离却任由女儿把玩。
今日朝中如何?沈清辞合上书册,轻声问道。
夜君离逗弄着女儿,语气平淡:北狄使团三日后入京,靖王主动请缨负责接待。
沈清辞眸光微闪:他倒是迫不及待。
跳梁小丑罢了。夜君离语气淡漠,目光却始终追随着女儿的动作,倒是你,近日太过劳累。
沈清辞正要说什么,忽然注意到夜璇手中的玉佩。那玉佩的系绳不知何时被解开,眼看就要坠落。她正要提醒,却见夜璇小手一翻,竟稳稳接住了即将落地的玉佩。
这一连串动作行云流水,完全不像个三个月大的婴儿。
夜君离也怔住了。他接过女儿递回来的玉佩,仔细端详着她的小手:清辞,你看到了吗?
沈清辞点头,心中涌起一阵异样。她想起前世听闻过的某些传说——有些孩子天生异禀,莫非...
她压下心中的猜测,柔声对女儿道:璇儿真聪明。
夜璇仿佛听懂了夸奖,咧开没牙的小嘴笑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沈清辞更加用心观察两个孩子。她发现夜宸对数字格外敏感,每次她用算盘计算账目时,他都会格外专注。而夜璇则展现出过人的敏捷,不满四个月就已经能扶着东西站立。
这日,沈清辞正在教夜宸认数字,秋纹匆匆进来:娘娘,杨夫人来访,说是特意来看望世子郡主。
沈清辞眸光微冷:请她去花厅。
她整理好衣装,吩咐乳娘照看孩子,这才缓步走向花厅。杨夫人是杨太傅的续弦,向来与柳姨娘交好,此次来访,恐怕不只是探望这么简单。
花厅内,杨夫人正品着茶,见沈清辞进来,连忙起身行礼:王妃娘娘金安。
杨夫人不必多礼。沈清辞在主位坐下,神色淡然,今日怎么得空过来?
杨夫人笑道:听说世子郡主聪慧过人,特来沾沾祥瑞之气。她示意侍女奉上一个锦盒,这是我家老爷特意寻来的东海明珠,给孩子们把玩。
沈清辞扫了一眼那盒硕大的明珠,语气平静:杨太傅费心了。不过孩子还小,这般贵重的礼物,实在不敢当。
王妃客气了。杨夫人凑近些,压低声音,其实今日来,还有一事相告。听说北狄公主不日即将入京,这位公主在草原上以美貌着称,王妃可要早做打算啊。
沈清辞端起茶盏,轻轻吹开浮沫:杨夫人多虑了。北狄公主来访是国事,与本王妃何干?
杨夫人碰了个软钉子,神色有些尴尬,又寒暄几句便告辞了。
送走杨夫人,沈清辞回到寝殿,发现夜君离不知何时回来了,正抱着夜宸在书案前习字。
这么早就回来了?
夜君离头也不抬:听说杨夫人来了?
来送东海明珠,顺便提醒我提防北狄公主。沈清辞在他身边坐下,看着夜宸有模有样地抓着毛笔,靖王那边有什么动静?
他这几日频繁出入礼部,说是要安排北狄使团的接待事宜。夜君离放下笔,将夜宸交还给乳娘,不过,我查到些有趣的事。
他取出一封密信递给沈清辞:靖王与北狄的往来,比我们想象的更早。
沈清辞展开密信,越看神色越冷:原来如此。难怪他如此积极。
此事我自有安排。夜君离握住她的手,你安心照看孩子便是。
沈清辞却摇头:既然事关北狄,我更不能置身事外。她望向摇篮中熟睡的夜璇,别忘了,我也是从腥风血雨中走过来的。
三日后,沈清辞带着孩子们在花园中玩耍。她命人在凉亭中铺了厚厚的绒毯,将孩子们放在上面,自己则坐在一旁抚琴。
琴声悠扬,引得树上的鸟儿都驻足倾听。夜宸随着节拍轻轻晃动小手,夜璇则试图爬向琴声来源。
就在这时,一阵异样的风声掠过。沈清辞琴音不停,眼角余光却瞥见假山后闪过一道黑影。
她不动声色地继续抚琴,直到一曲终了,才轻声对侍立在一旁的秋纹道:带世子郡主回房。
秋纹会意,立即唤来乳娘。就在孩子们被抱起的瞬间,一道银光突然从假山后射出,直指夜璇所在的方位!
沈清辞早有准备,素手在琴弦上一拨,一枚琴钉应声飞出,精准地击落了那枚暗器。
保护世子郡主!秋纹高呼,侍卫们迅速围拢过来。
沈清辞缓缓起身,目光冷冽地望向假山方向:既然来了,何必藏头露尾?
假山后走出一道黑影,那人全身笼罩在夜行衣中,只露出一双阴鸷的眼睛。
不愧是摄政王妃,好敏锐的察觉力。
沈清辞神色不变:靖王派你来的?
黑衣人一怔,随即冷笑:王妃既然猜到了,也该明白,有些事不是你能插手的。
本王妃偏要插手。沈清辞缓缓走下凉亭,回去告诉你的主子,若再敢打我孩子的主意,我不介意让他尝尝生不如死的滋味。
黑衣人嗤笑:就凭你?
话音未落,他突然暴起,手中长剑直刺沈清辞面门!
电光火石间,沈清辞侧身避开,袖中滑出一柄短刃,精准地架住长剑。两人瞬间过了数招,剑光闪烁,看得周围的侍卫心惊胆战。
谁都没想到,平日里温婉端庄的王妃,竟有如此了得的身手!
更让人惊讶的是,打斗声中,被乳娘抱在怀里的夜璇不仅没有哭闹,反而睁大了眼睛,专注地看着母亲的身影。而夜宸则皱着小眉头,小手紧紧攥着乳娘的衣襟。
数招过后,沈清辞看准一个破绽,短刃直取对方咽喉。黑衣人慌忙后撤,却已经来不及——
留活口。夜君离的声音突然响起。
不知何时,摄政王已经站在园门口,面色冷峻。他身后,一队亲卫迅速包围了整个花园。
黑衣人见势不妙,咬牙欲逃,却被沈清辞一脚踢中膝窝,跪倒在地。
王爷回来的正好。沈清辞收起短刃,气息平稳,这位客人,正要给我们讲讲靖王的计划。
夜君离走到她身边,仔细打量她:受伤没有?
无碍。沈清辞看向被制住的黑衣人,倒是这位,怕是没法向主子交代了。
夜君离冷冷地扫了黑衣人一眼:带下去,仔细审问。
待亲卫将人带走,夜君离才转向沈清辞,语气中带着责备:为何不唤侍卫?
沈清辞看向被乳娘抱过来的孩子们,目光柔和:总要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娘亲有能力保护他们。
夜君离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发现夜璇正兴奋地向母亲伸出小手,而夜宸则是一脸沉思的表情。
他轻叹一声,将妻儿一同拥入怀中:以后不可再如此冒险。
我心中有数。沈清辞靠在他怀中,轻声道,倒是你,北狄使团即将入京,这个时候出现刺客,恐怕不是巧合。
夜君离眸光转冷:放心,一切尽在掌握。
当晚,沈清辞哄睡两个孩子后,独自来到书房。她展开京城地图,仔细研究北狄使团入京的路线,以及靖王府周边的布局。
秋纹端来参汤,见她专注的模样,忍不住道:娘娘今日受惊了,早些歇息吧。
沈清辞摇头:今日之事提醒了我,光是防备远远不够。她指向地图上的靖王府,有些人,总要给他些教训,才知道收敛。
娘娘的意思是?
沈清辞唇角微扬:听说靖王最疼爱他那匹西域进贡的宝马?
秋纹会意:奴婢明白了。
三日后,京城传出消息,靖王心爱的宝马突然染病,太兽医束手无策。与此同时,北狄使团入京的日子也越来越近。
沈清辞站在窗边,看着在绒毯上嬉戏的儿女,目光深远。夜宸正在摆弄一套小巧的算筹,而夜璇则试图抓住空中飞舞的蝴蝶。
娘亲。夜宸突然抬头,清晰地吐出两个字。
沈清辞一怔,这是夜宸第一次开口说话。
她蹲下身,轻轻抚摸儿子的头:宸儿真棒。
夜璇见状,也咿呀学语:娘...亲...
这一刻,沈清辞心中涌起一阵暖流。她知道,前方的路或许布满荆棘,但为了这一声,一切都值得。
窗外,秋风渐起,卷起满地落叶。而室内,母子三人的笑声,却温暖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