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面修复后的第一天营业,苏晚晴意外地发现顾客比往常还要多。许多人显然是听说了前夜的破坏事件,特意前来表示支持。
“晚晴啊,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说!”周奶奶拉着她的手,“我们都听说了,是那个林家大小姐搞的鬼?太可恶了!”
李小哲的母亲带来了一盒自制点心:“这是大家凑份子买的监控设备,咱们得把店保护好了。”
就连平时很少交流的邻居们也纷纷上门,有的送来自家种的蔬菜,有的主动提出可以轮流帮忙守夜。社区的温暖让苏晚晴感动不已,温暖值飞速增长。
然而,苏晚晴明白,光靠防御是不够的。林薇薇虽然暂时收敛,但以她的性格,绝不会轻易罢休。必须主动出击,彻底解决这个隐患。
她进入空间,仔细研究新解锁的“共生连接”功能。这个能力让她不仅能感知迟屿的情绪状态,还能在某种程度上共享思维和策略。更神奇的是,通过“心连心”植物,她甚至可以远距离传递简单的信息。
“或许可以借此机会,不仅解决林薇薇的威胁,还能进一步提升店铺的影响力。”她暗自思忖。
当晚,迟屿照常来访。苏晚晴注意到他眉间带着一丝疲惫,通过共生连接,她能感受到他正在为某个项目烦恼。
“遇到麻烦了吗?”她递上一杯特制的宁静茶。
迟屿微微惊讶,随即苦笑:“这么明显?确实有点小麻烦。林氏在暗中阻挠我的一个新项目。”
苏晚晴心中一动:“是因为我的事牵连到您了吗?”
“不完全是。”迟屿摇头,“商业竞争很正常。只是没想到他们会用这种手段。”
通过更深层的感应,苏晚晴了解到迟屿正在竞标一个重要的社区改造项目,林氏企业为了打压他,不仅在暗中捣乱,还散布谣言诋毁他的专业声誉。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苏晚晴心中成形。
“迟屿,”她第一次自然地叫出他的名字,“或许...我可以帮您。”
迟屿挑眉:“你?”
苏晚晴微笑:“别忘了,我现在可是社区的红人。而且...我有些特别的‘资源’。”
她简要说明了自己的计划。利用她在社区的影响力,组织居民支持迟屿的项目;同时通过系统能力,收集林氏企业的不当竞争证据。
最巧妙的是,她打算举办一场“社区愿景”活动,邀请居民畅想理想的社区环境,自然地将迟屿的设计理念融入其中。这样既不会显得刻意,又能有效地展示他的专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迟屿听后眼中闪过赞赏:“很聪明的策略。但是...”他犹豫了一下,“这样会把你也卷入商业竞争中。”
苏晚晴坚定地说:“他们早就把我卷进来了。现在是时候反击了。”
计划立即实施。苏晚晴通过社区App和线下活动,很快组织起一场热烈的社区讨论。居民们对改造项目表现出极大兴趣,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令人惊喜的是,许多想法与迟屿的设计理念不谋而合。苏晚晴巧妙地将这些内容整理成一份《社区居民愿景报告》,正式提交给项目评审委员会。
同时,她通过系统的“信息溯源”能力,收集到林氏企业派人冒充居民散布谣言的证据,甚至发现他们试图贿赂评审委员的线索。
这些证据被匿名提交给相关部门,很快产生了效果。项目评审委员会宣布延长评审期,进行更深入的考察——这直接打乱了林氏企业的计划。
更让林薇薇抓狂的是,她发现自己的一举一动似乎都被预料到了。每当她想要采取新的行动时,总会遇到各种“巧合”的阻碍:要么是关键证人突然改变主意,要么是计划意外泄露。
她不知道的是,苏晚晴通过“共生连接”与迟屿实时共享信息,两人默契配合,总能抢先一步化解危机。
一周后,情况发生了决定性转变。评审委员会突然宣布进行现场调研,实地听取居民意见。苏晚晴提前组织居民做好准备,现场展示了强有力的社区支持。
调研结束时,委员会主席特别称赞:“很少见到设计方与社区居民有如此深入的交流和共识。迟先生的项目不仅专业,更体现了真正的人文关怀。”
这句话几乎宣告了迟屿的胜利。林薇薇在远处看着,脸色铁青。
当晚,苏晚晴接到一个意外电话——是林薇薇的父亲林董事长亲自打来的。
“苏小姐,我是林志远。”对方语气平静却带着压迫感,“我想我们需要谈一谈。”
苏晚晴镇定回应:“林董事长请讲。”
“我女儿做的事我已经知道了,我代她向你道歉。”林志远停顿了一下,“但商业竞争是另一回事。你帮助迟屿对付林家,是否考虑过后果?”
苏晚晴不卑不亢:“林董,我只是一介小店主持,谈不上对付谁。我只是支持我认为正确的选择——迟先生的项目确实更符合社区利益。”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突然传来一声轻笑:“有意思。苏小姐,你比我想象的要聪明得多。这样吧,我们做个交易——你劝说迟屿在项目中给林家一个合作机会,我保证薇薇不会再找你麻烦。”
苏晚晴心中冷笑,表面依然客气:“抱歉林董,我无权替迟先生做决定。而且我相信,真正的合作不需要靠威胁来达成。”
挂断电话后,她立即通过“心连心”植物将情况传达给迟屿。令人惊讶的是,不过几分钟,她就感受到迟屿那边传来的安心感——似乎问题已经解决了。
第二天,消息传来:林氏企业突然宣布退出竞标,并表示愿意与迟屿的公司寻求合作机会。业界一片哗然,没人知道发生了什么。
只有苏晚晴通过共生连接,感受到迟屿那一刻的轻松和释然。她隐约猜到,他一定动用了某些不为人知的资源和手段。
风波平息后,迟屿的项目顺利中标。为了表示感谢,他特意在设计中增加了一个社区农贸区的规划,并邀请苏晚晴担任顾问。
“这不是报恩,”他认真地说,“你的理念确实能给项目带来独特价值。”
更让人惊喜的是,项目的成功带来了连锁反应。媒体争相报道这个“体现社区参与精神的模范项目”,苏晚晴的便利店作为“社区中心”频频出镜,知名度大幅提升。
温暖值突破新高,系统连升两级,解锁了“社区互联网络”——现在她可以更精准地感知和回应社区居民的需求。
然而,最大的变化发生在苏晚晴自己身上。通过这次事件,她不再是被动应对挑战的小店主,而是学会了主动规划和反击。她的眼神中多了几分自信和果决,连周奶奶都说:“晚晴好像变了个人似的,更有当家做主的样子了!”
最让她开心的是,父母从新闻中看到了她的表现,特意打来视频电话:“晴晴,爸爸妈妈为你骄傲!你在城里闯出了一片天地!”
视频那头,父母脸上的皱纹似乎都舒展开了,那是发自内心的欣慰和自豪。
挂断电话,苏晚晴眼眶湿润。她查看系统界面,温暖值已经突破了5000点大关。情感地图上,代表她与父母关系的光线变得更加明亮稳定。
而代表迟屿的光点,已经与她的光点几乎融为一体,闪烁着温暖的金色光芒,标注着“深度信任与情感共鸣”。
窗外,月色如水。苏晚晴抚摸着手腕上的幼苗印记,心中充满感恩和希望。
她想起刚接手便利店时的迷茫和无助,想起面对各种挑战时的恐惧和挣扎。如今,她不仅站稳了脚跟,还真正成为了社区的一份子,甚至能帮助他人实现梦想。
“这就是成长吧。”她喃喃自语。
店门突然被轻轻推开,迟屿站在门口,手中拿着一个文件袋:“还在忙?”
苏晚晴微笑:“正要关门。您怎么来了?”
迟屿走进店内,将文件袋放在柜台上:“项目的初步设计方案出来了,想第一个给你看。”
两人坐在休息区,头挨着头研究设计图。迟屿详细讲解每个细节,苏晚晴则从社区居民的角度提出建议。两人的想法出奇地契合,仿佛心有灵犀。
“这里可以增加一个休闲区,老人们喜欢聚在一起聊天。” “正好,这里的采光很好,适合植物生长。” “那我们可以种些薰衣草和忘忧草,既美观又实用...”
讨论告一段落,两人突然发现彼此靠得很近,呼吸可闻。店内一片安静,只有彼此的呼吸声和心跳声。
迟屿轻声说:“晚晴,我...”
苏晚晴抬起眼,对上他深邃的目光:“嗯?”
就在这时,系统提示音突然响起:“检测到深度情感连接达到临界点!解锁终极功能‘心田共生’!”
两人同时一怔,随即相视而笑。那种默契和理解,已经不需要言语来表达。
迟屿轻轻握住她的手:“明天是项目的开工仪式,愿意作为特邀嘉宾出席吗?”
苏晚晴点头,眼中闪着光:“荣幸之至。”
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仪式的邀请,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她的便利店之旅,终于绽放出最绚烂的花朵。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