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社区论坛归来后,苏晚晴的便利店迎来了新的客流高峰。许多人慕名而来,想要体验“能带来喜悦”的特色产品。在熙熙攘攘的顾客中,有一位格外引人注目。
那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女孩,穿着朴素,神情中带着一丝怯懦和忧郁。她总是在工作日的下午三点准时出现,点一杯“宁静茶”,坐在角落的小桌旁,一坐就是整个下午。
起初,苏晚晴并没有特别留意她。直到连续一周都是如此,她才注意到这个沉默的常客。
“那个女孩好像有什么心事。”一天关店后,苏晚晴对迟屿说。
迟屿通过监控看了一眼:“需要我去了解一下吗?”
苏晚晴摇头:“不要打扰她。如果她需要帮助,会开口的。”
然而女孩始终沉默。她只是安静地喝茶,偶尔在本子上写写画画,到点就悄悄离开。
通过情感地图,苏晚晴能感受到女孩身上淡淡的忧郁和焦虑,但并没有寻求帮助的意愿。她尊重对方的选择,只是暗中调整了茶方,加入了更多安抚情绪的配料。
转机发生在第二周的一个雨日下午。女孩照常到来,但今天的神情格外低落,眼眶微微发红。
苏晚晴忍不住在递茶时轻声问:“今天需要加点蜂蜜吗?新到的野生蜜,很甜。”
女孩愣了一下,轻轻点头:“好...谢谢。”
这是她第一次对苏晚晴的搭话有回应。
苏晚晴趁机多聊了几句:“看你经常在这里写东西,是作家吗?”
女孩摇头,声音细若蚊蝇:“只是...随便写写。”
那杯特调的蜂蜜茶似乎起了作用。女孩喝着喝着,突然落下泪来。苏晚晴默默递过纸巾,没有多问。
良久,女孩轻声说:“您的茶真的很神奇...每次喝完,心里都会舒服很多。”
就这样,她打开了话匣子。女孩叫林小雨,是个刚毕业的设计师,正在经历创作瓶颈和职场适应困难。
“总觉得自己的作品不够好,不敢交给客户。”她低声说,“昨天又被总监批评了...可能很快就会被开除了。”
苏晚晴心中一动:“我店里正好需要一些设计工作,有兴趣试试吗?”
她确实需要设计新产品包装和宣传材料,之前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人选。
林小雨眼睛一亮,但又很快黯淡下来:“我...可能做不好...”
“不试试怎么知道?”苏晚晴微笑,“我相信能品出茶中细腻情感的人,一定有很好的审美。”
就这样,林小雨接下了第一个设计任务。令苏晚晴惊喜的是,她的作品非常出色——清新自然,又带着温暖的触感,完美契合店铺的风格。
“太棒了!”苏晚晴由衷赞叹,“你很有天赋!”
林小雨脸红了一下:“是您的茶给了我灵感...喝着茶设计,思路特别顺畅。”
更令人惊喜的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林小雨不仅设计工作越做越好,整个人也变得越来越自信开朗。她开始主动与其他顾客交流,甚至帮周奶奶设计了老年活动海报。
“小雨现在可了不得了!”周奶奶逢人就夸,“咱们社区的小才女!”
苏晚晴通过系统发现,林小雨的情感状态明显改善,从忧郁的蓝色变成了温暖的黄色。而更神奇的是,当她设计时,空间中会产生特殊的“创意能量”,能够增强作物的品质。
于是,苏晚晴特意安排林小雨在店里创作,并为此调整了产品线,推出“灵感系列”——专门为创意工作者设计的产品。
这个系列大受欢迎。不仅设计师、作家们纷纷购买,连附近公司的创意总监都组团来采购,说是能提升团队创造力。
林小雨成了店里的常驻设计师,甚至有了自己的小工作角。她的变化有目共睹:从那个怯懦的女孩,变成了自信专业的年轻设计师。
“晚晴姐,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您。”一天,她拉着苏晚晴的手说,“是您给了我机会和勇气...”
苏晚晴微笑:“是你自己抓住了机会。我只是提供了土壤,成长的是你自己。”
这句话让一旁的迟屿若有所思。当晚关店后,他说:“你总是能看到别人最好的一面。”
苏晚晴正在整理货架,闻言回头:“不是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需要合适的环境才能发光。”
迟屿从背后轻轻抱住她:“这也是你最闪亮的地方。”
就在这时,店门被推开,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出现了——林薇薇。
她看起来比以前沉稳了许多,手中拿着一个设计稿:“晚晴,我做了个新方案,想请你看看。”
自从疗养院回来后,林薇薇开始参与林家企业的新业务部,专注于社会企业项目。她与苏晚晴的关系也微妙地从敌对变成了合作。
令人意外的是,林薇薇和林小雨一见如故。两人都是设计师出身,有很多共同话题。在林薇薇的引荐下,林小雨接到了几个大项目,职业生涯迎来转机。
“看来你又促成了一对好朋友。”迟屿调侃道。
苏晚晴看着聊得火热的两人,心中温暖:“这才是最好的回报。”
然而,美好的氛围被一个意外打破。一天下午,一个自称是林小雨前公司总监的男人突然闯进店里,大声指责她“抄袭公司创意”。
“别以为换个地方就能洗白!”男人气势汹汹,“我告诉你,业内的公司我都打过招呼了,没人会要你这种抄袭者!”
林小雨脸色煞白,说不出话来。其他顾客纷纷侧目,议论纷纷。
苏晚晴正要出面,迟屿已经先一步上前:“这位先生,请注意场合。如果有争议,请通过合法途径解决。”
男人认出迟屿,气势顿时矮了半截:“迟、迟总...这是我们的私人恩怨...”
“在我的店里,没有私人恩怨,只有尊重和规矩。”迟屿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请你离开。”
男人悻悻离去后,林小雨泣不成声:“他撒谎!明明是他抄袭我的创意,还倒打一耙...”
原来,那位总监经常窃取下属创意据为己有,林小雨因为拒绝继续“贡献”创意而被排挤离职。
“业内很多人都知道,但没人敢得罪他...”她哽咽道。
苏晚晴和迟屿对视一眼,心中已有打算。
接下来的一周,迟屿动用资源展开调查,很快收集到确凿证据。与此同时,苏晚晴为林小雨举办了一个小型作品展,邀请业内知名人士参观。
展览当天,那位总监也混了进来,试图捣乱。但当看到现场那么多业内大咖对林小雨的作品赞不绝口时,他顿时慌了神。
更精彩的是,迟屿安排的“惊喜”到了——几位曾被总监抄袭过的设计师突然现身,当场对质!
在铁证面前,总监无处可逃,不仅身败名裂,还面临法律诉讼。而林小雨则因为展览的成功,获得了多家公司的橄榄枝。
令人意外的是,她拒绝了所有邀请:“我想留在店里。这里不仅是工作的地方,更是我的家。”
她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创立一个“创意孵化计划”,帮助像她一样有才华但缺乏机会的年轻人。
苏晚晴欣然支持。在迟屿的帮助下,他们将店铺二楼改造成创意工作室,配备专业设备,邀请各领域导师定期指导。
计划推出后反响热烈。不仅年轻人踊跃参与,连知名企业都主动寻求合作,希望发掘新鲜血液。
林小雨成了计划的主管,整个人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她不再是那个怯懦的女孩,而是自信、专业的项目领导者。
最让人感动的是,她将自己的第一个项目命名为“初心”——系列以便利店和心田为灵感的设计作品,以此向苏晚晴致敬。
“看,你种下的种子开花了。”迟屿感慨地说。
苏晚晴望着工作室里忙碌的年轻人,心中充满欣慰。是的,她最初只是帮助了一个女孩,却意外地开启了一段更精彩的旅程。
这时,系统提示音响起:“检测到创造性社群形成!解锁‘创新共生’功能!创意能量可转化为系统能源!”
令人惊喜的是,随着创意计划的推进,心田空间的作物品质提升到了新的水平。特别是“喜悦之果”,现在散发着璀璨的光芒,效果更加显着。
更神奇的是,食用这些果实的人不仅心情愉悦,创作力也明显提升。许多参与者做出了令人惊艳的作品,甚至获得了国际奖项。
便利店的二楼成了知名的创意基地,媒体争相报道这种独特的“社区创意孵化模式”。苏晚晴再次受邀分享经验,这次是面向全球创意社区。
准备演讲时,她特意请林小雨帮忙设计ppt。看着女孩自信专业的样子,她感慨万千:“还记得你第一次来这里的样子吗?”
林小雨微笑:“永远记得。那天雨很大,我的心很沉。是您和这杯茶,”她举起手中的茶杯,“给了我新的开始。”
两人相视而笑,眼中都有泪光闪动。
演讲当天,林小雨作为特别嘉宾一同上台,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她真诚的讲述打动了许多人,特别是那些同样在困境中挣扎的年轻人。
演讲结束后,一个年轻女孩跑来求助:“请问...你们的创意计划收外国人吗?我来自东南亚,很想参加...”
林小雨看向苏晚晴,两人会心一笑。
“当然,”苏晚晴微笑,“心田没有国界。”
那一刻,她仿佛看到更多的种子正在撒向更远的土地,等待开花结果。
而这一切,都始于那个雨日下午,一杯温暖的茶,和一个女孩的勇气。
夜色中,便利店的灯光格外温暖。苏晚晴抚摸着手腕上的幼苗印记,心中充满感恩。
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家店的故事,更是关于成长、勇气和传承的故事。
而最好的部分在于:这个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