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的余晖给黑石城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造纸工坊的机器声渐渐平息,工匠们陆续下班回家,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气。苏璃(苏先生)收拾好账本,正准备回宿舍,却被李彻叫住了。
“苏先生,等一下。”李彻手里拿着几卷书,笑着走过来,“之前答应给你看的改良农书,我找出来了,你拿去看看吧。”
苏璃眼前一亮,连忙接过来:“多谢李将军!我正想找机会向将军请教农书里的问题呢。”
“请教谈不上,互相交流嘛。”李彻摆摆手,“正好我今晚没什么事,如果你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来城主府找我,我给你讲讲。”
苏璃心中一动,脸上微微发热:“好……好的。”
回到宿舍,苏璃迫不及待地翻开农书。只见里面不仅有详细的文字说明,还有精美的插图,记载了许多新颖的种植方法和农具改良方案,比如曲辕犁的改进、水稻育秧技术、新的施肥方法等等。这些内容既实用又创新,让她大开眼界。
越看越入迷,不知不觉天色就暗了下来。苏璃发现有几个地方不太明白,犹豫了一下,还是拿着农书向城主府走去。
城主府并不像她想象中那样奢华,反而朴素简洁。侍卫通报后,李彻亲自出来迎接,把她领到书房。书房里堆满了书籍和图纸,墙上挂着一张巨大的黑石城地图,处处透着书卷气和实干精神。
“随便坐。”李彻给她倒了杯热茶,“哪里看不懂?我给你讲讲。”
苏璃指着农书中的“堆肥法”问道:“将军,这个‘绿肥还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野草埋在地里能让土壤变肥沃?”
“这个问题问得好。”李彻拿起笔,在纸上画了起来,“你看,这些野草和秸秆里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埋在地里经过发酵,就会变成肥料,给庄稼提供养分……”
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黑石城的实际情况,详细讲解了绿肥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苏璃听得入了迷,时不时提出自己的见解,两人越聊越投机。
“将军,您设计的这个‘龙骨水车’真是太巧妙了!”苏璃指着插图赞叹道,“有了这个,灌溉就方便多了,再也不用靠天吃饭了。”
“这也是在前人基础上改良的。”李彻笑着说,“以前的水车效率太低,还费人力。我加了几个齿轮,又改进了踏板设计,效率提高了一倍还多,一个人就能轻松操作。”
他顿了顿,感慨道:“其实种地和打仗一样,都要讲方法,讲效率。光靠蛮干不行,得动脑子,找窍门。”
苏璃点点头:“将军说得是。民以食为天,农业是根本。如果全国都能推广这些新方法、新工具,老百姓的日子肯定能好起来。”
李彻看着她眼中闪烁的光芒,心中一动:“苏先生对农业很感兴趣?”
“嗯,我从小就喜欢研究这些。”苏璃笑着说,“以前在京城,也看过不少农书,但从来没见过像将军这样实用又创新的方法。”
“京城毕竟离基层太远,很多方法脱离实际。”李彻说,“还是在黑石城好,能亲眼看到庄稼怎么长,农民怎么干活,才能想出真正有用的办法。”
两人又聊了很多关于农业、民生的话题,从改良农具到新作物引种,从水利建设到防灾减灾,越聊越投缘。苏璃发现,李彻虽然是武将,却对农业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而且句句都说到点子上,都是真正能造福百姓的实招。
不知不觉,夜色已深。窗外传来几声狗吠,月光透过窗棂洒进书房,给两人镀上了一层银辉。
“哎呀,光顾着聊天,都这么晚了。”苏璃抬头一看,发现已经快到深夜,连忙起身,“耽误将军休息了,我该回去了。”
“没事,我也受益匪浅。”李彻笑着说,“和苏先生聊天很开心,能学到不少东西。”
他送苏璃到门口,突然想起什么,转身回屋拿了一个东西出来:“这个给你。”
苏璃接过一看,是一个小巧的铜制指南针,做工精致,指针在月光下微微颤动。
“晚上走路看不清路,这个能帮你辨别方向。”李彻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黑石城晚上不太安全,你一个人走路要小心。”
苏璃握着冰凉的指南针,心中却涌起一股暖流。这个看似粗犷的将军,心思竟然如此细腻。她抬起头,正好对上李彻温柔的目光,心跳不由得漏了一拍。
“谢……谢谢将军。”苏璃低下头,脸颊有些发烫。
“路上小心。”李彻看着她的背影,直到消失在夜色中,才转身回府。
苏璃走在回宿舍的路上,手里紧紧攥着指南针,心中五味杂陈。今晚的交流让她对李彻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个男人不仅有勇有谋,还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和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他不像京城那些只会空谈的大臣,而是真正地为百姓做事,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改善着黑石城的面貌。
想到李彻讲解农书时专注的神情,想到他送自己指南针时关切的眼神,苏璃的嘴角不由自主地露出了一丝微笑。她突然觉得,在黑石城的这段日子,或许会成为她一生中最难忘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