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泽,吴三桂是你立推做关宁军总兵,镇守辽东,他能不能守住?”面对张世泽满脸狐疑,崇祯岔开话题。
“虽然建奴刚刚损失八万铁骑,国力空虚,可真正虚弱的人才会张牙舞爪。建奴虽然没能力南下,但很有可能在边境制造事端,彰显他们的实力,吴三桂能不能顶得住?”
“皇上,刚开始我也担心这个,可是现在我不担心。高丽使臣来了,建奴哪里还有心思搭理我们?”
“你是说把高丽派使臣出访我大明的事告诉建奴?”崇祯脸上怒气值立马拉满,这种小人之举,如何能做得?
对于崇祯愤怒的脸色,张世泽云淡风轻。
刚刚崔名吉阻止李昊将签订文书之事说出来所为何事,用脚后跟想想都明白。
再一个,身为帝王家孩子,有几个是省心的?尤其是老大在敌对国做人质,老二能没有想法?
“皇上,咱们自然不能做那种小人。这件事不用我们办,崔名吉和李昊他们自己会将这事告诉建奴。”
“这不可能,他们急匆匆来,急匆匆走,就是为了防止建奴知道。”
“皇上,是高丽王李棕害怕建奴知道,崔名吉和李昊可不怕。”
看着崇祯一头雾水,张世泽淡然一笑。
“皇上,这个李昊只是李棕的二儿子,高丽大世子可是在建奴做人质。”
听到张世泽这话,崇祯立马明白过来。
二世子想上位,必须除掉大世子。只要把出使大明的消息透露给建奴,建奴恼羞成怒哪里能放过作为人质的高丽大世子?
如果建奴杀了李棕的大儿子,那建奴和高丽将不死不休。到时候为了报仇,高丽很可能会出兵助大明一起攻打建奴。
“你小子,你小子,你小子总是能给朕惊喜。”崇祯拍着张世泽肩膀,脸色兴奋之情哪里能藏得住?
“这都是皇上栽培之功,臣只是拾皇上牙慧而已。”
“有时间多到宫里走动走动,露露脸,别这么老实。”崇祯说完,满脸欢笑带着王承恩出门。
看着老娘刘氏准备出门相送,张世泽赶紧拦着。
“娘,爹没在家,自然是由儿子我送客。”
此时已经是腊月二十九,虽然已经宵禁,可还是有不少百姓在自己家门前放烟花庆祝新年。
厚厚的雪地,干冷的天气,绚丽的烟火,年味十足。
崇祯带着王承恩和张世泽走在大街上,感受着年味,长长呼了一口气。
也许只有这个时候,崇祯才能有短暂的喘息时间。
虽然亡国之君不少,可崇祯绝对是最累的那个,没有之一。
看着崇祯整理衣衫,搓着手,王承恩心疼的一逼。
平日里崇祯有多累,没有人比王承恩更清楚。
“皇爷,天气太冷,要不然咱们找家茶楼喝杯茶水暖暖身子再赶路?”
“这点了,茶楼早关门了。”崇祯看了看街道两边大门紧闭的店铺,失望之色不以言表。
听到王承恩和崇祯的谈话,张世泽突然想到后世那句名言:
陪领导干十件好事,也没有陪领导干一件坏事关系来的铁。
“皇上,这个点还没关门的,应该只有青楼。”
“混蛋,你当朕是你爹?什么地都去?”
崇祯义正言辞训斥完张世泽,王承恩也是不满看着张世泽。
就在王承恩准备开口埋怨张世泽两句时,崇祯话风突转。
“不过,既然其他店铺都关门,也只能去那儿。”
“皇上,咱们身正不怕影子斜,只是喝杯茶水,不碍事的。”
“说的有道理,前面带路。”
王承恩:“……”
那玩意真这么诱惑人?!
看着崇祯和王承恩穿的都是便服,张世泽没有半点迟疑,直接将崇祯带到胭脂胡同,怡香院。
陈圆圆的滋味可是别具一格,这次就让崇祯尝尝甜头。甭管崇祯成绩如何,可人家是真的累,奖励一下也无妨。
再一个,如果这厮被陈圆圆迷上,应该不会再打老娘刘氏主意。
张世泽虽然只来过怡香院一次,可给老鸨留下印象绝对深刻。
看到张世泽带人过来,老鸨立马热脸相迎把张世泽带到楼上包厢。
张世泽将崇祯和王承恩安排在包厢喝茶,拉着老鸨走出包厢。“不用我吩咐了吧?”
“张公子,瞧你说的,这点眼力见都没有,咱也别混了。不过,有客人点了圆圆姑娘弹琴……”
“现在,立刻,马上把陈圆圆给我带过来。不然,我今天还真敢砸了你的店。”
看着张世泽底气十足,老鸨哪里还敢说什么?
一刻钟后,老鸨带着陈圆圆来到包厢。
“皇……黄老爷,王公……王老爷整日伺候你也累了,是不是换个人帮着端茶添水?”
听到张世泽这话,崇祯心想:这小子真有眼力见,必须重用。
“你到隔壁休息一下。”崇祯看着王承恩指了指房间门。
王承恩出门后,张世泽识相的拉着老鸨出门。
“你回来。”
听闻崇祯这话,张世泽直接傻眼。
回来?难不成这种事情,你还要旁观者?
又或者是准备组团作战?!
张世泽迟疑中,崇祯起身拉过老鸨。“你带她出去。”崇祯指了指陈圆圆冲张世泽说道。
这……这……
朱八哥子孙的口味果然不一般。
此时不但张世泽傻眼,老鸨也傻眼。天地良心,多少年了,没想到自己还能被客人青睐。
张世泽拉着陈圆圆走到包厢外,刚把门关上,就听到老鸨大声提醒自己:
“张公子,圆圆姑娘等下还要……”老鸨话没说完,就是不堪入耳的声音。
“放心吧,我很快的。”
……
半个时辰后,张世泽完事赶到崇祯包厢,崇祯和王承恩已经在喝茶等着。
看着包厢内床上凌乱的被褥,张世泽知道崇祯已经被拖下水。
崇祯看着张世泽半个时辰才过来,顿时羡慕不已。
年轻真好,这是崇祯真心话。
走到怡香院大门口,看着老鸨幽怨的眼神,张世泽知道崇祯内功应该不太行。
第二天,大年三十,英国公府上上下下早早开始准备年夜饭。
就在张世泽满怀期待穿越过来后的第一个新年时,一名小太监火急火燎冲过来。
“张总督,皇上有旨,御门听政。”
大年三十开朝,小太监又如此匆忙,一定是有大事发生。
当张世泽赶到皇宫后,发现文武百官到的比平日里上朝都多。
看着神色慌乱的文武百官,张世泽隐隐已经知道了什么:
崇祯十二年,天灾人祸应该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早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