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皇子公主膳食的差事,听起来高大上,实际操作起来,林凡和小诚子却更像是两颗精密仪器上的小螺丝钉——重要,但毫不起眼。
他们被安排在一个专门隔出来的小厨房里,由一位须发皆白、神情严肃、据说伺候过三朝皇帝的老御厨胡爷爷总管。胡爷爷对食材的要求苛刻到变态,对火候的掌控精准到秒,林凡那点“优化流程”的心思在这里完全派不上用场,因为这里的每一步都是百年沉淀下来的、不容置疑的“规矩”。
林凡的任务主要是协助处理一些精细食材,比如把鸡胸肉剁成茸而不能带一丝筋膜,把豆腐切成发丝般细而不断。这倒是对他“小刀凡”的称号提出了终极考验,每天累得手腕酸软。小诚子则如鱼得水,沉浸在各种珍贵食材和秘制高汤的世界里,跟着胡爷爷学到了不少真传。
但林凡的心思,并没全放在刀工上。他暗中观察着几位小主子饮食的特点和偏好,结合前世那点可怜的育儿营养知识,发现当下的御膳虽然精致,但往往油腻厚重,不太适合脾胃娇弱的孩子。而且,菜单常年不变,缺乏新意。
这天,一位小公主因为积食,食欲不振,胡爷爷试了几样开胃点心效果都不佳,气氛有些凝重。
林凡觉得时机到了。他不敢直接建言,而是找机会和小诚子“闲聊”。
“诚哥,你看这小公主胃口不好,是不是脾胃不太和?我老家有种说法,叫‘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吃点清淡好消化的,比如用新鲜山楂熬点水,或者用鸡内金磨粉拌在粥里,是不是能好些?” 林凡把现代小儿消化的常识,包装成“民间土方”说了出来。
小诚子对一切与食材、健康相关的话题都极度敏感,闻言立刻来了精神:“山楂消食,鸡内金健脾!确有道理!只是这御膳之中,少有如此简朴之法……不过,若是搭配得当,或能见效!” 他像是被打开了新思路,开始滔滔不绝地分析起各种食材的性味归经,什么性平、性温、相生相克,听得林凡一愣一愣的,但也暗自佩服这古代技术宅的专业。
“那……要不,咱们跟胡爷爷提提?就说是诚哥你琢磨出来的?” 林凡顺势把“创意”的帽子扣到了小诚子头上。
小诚子犹豫了一下,他对胡爷爷十分敬畏,但出于对厨艺和食材效用的追求,还是鼓起勇气,在下次准备膳食时,用最谦卑的语气,向胡爷爷提出了用山楂麦芽熬水,并适当调整粥品配比的建议,还搬出了一套中医理论。
胡爷爷起初不以为然,但见小诚子说得头头是道,而且方法确实简单无害,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勉强同意一试。
结果,这碗看似不起眼的山楂麦芽水和小米山药粥,小公主居然很给面子地喝了不少,而且当天下午就喊饿了!接下来的几天,胡爷爷在小诚子(背后是林凡)的建议下,根据小公主的状况,微调了食谱,增加了些蔬菜泥、清淡的鱼茸等。小公主的食欲竟然真的慢慢好转起来!
胡爷爷那张万年冰山脸上,罕见地露出了一丝笑意,拍着小诚子的肩膀(力道之大差点把小诚子拍散架):“小子,有点灵性!懂得因时因地因人而变,这才是御厨之道!”
功劳自然记在了小诚子头上。但不知怎的,“洗菜房那个手巧又有点鬼主意的小凡子也参与了”的消息,也不胫而走。两人在尚膳监内部的名声,从“救火队员”升级为了“懂得调养之道”的专业人才。
更让林凡没想到的是,这股“清淡养生”的风,竟然悄悄从几位小主子那里,吹到了某些注重保养的嫔妃宫中。有那等脾胃虚弱或是追求清减的嫔妃,悄悄派人来尚膳监打听,能不能也按“那个路子”做些吃食。
孙公公这下更是乐得合不拢嘴,这简直是开辟了新的业务增长点啊!他立刻把林凡和小诚子当成了宝贝,虽然不敢明着抢胡爷爷的人,但资源倾斜是少不了的。两人的伙食标准都悄悄提了一档,偶尔还能吃到点“试验品”点心。
林凡和小诚子,这对一个靠着现代知识“剽窃”,一个凭着古代技术“专精”的组合,竟然意外地在宫廷膳食界掀起了一股小小的“时令养生”潮流。林凡负责提供理念和方向(包装成民间智慧),小诚子负责落地和技术实现,配合得天衣无缝。
这天,林凡正和小诚子蹲在墙角,一边啃着新得的桂花糕,一边讨论秋季润燥该用梨子还是银耳更好,孙公公又一脸兴奋地跑了过来。
“别吃了!别吃了!有大好事!”孙公公红光满面,“承乾宫的刘婕妤,亲自点名,让你们俩帮着拟一份接下来一旬的‘养生食谱’!这可是天大的脸面!”
承乾宫!刘婕妤!虽然不是最得宠的,但也是正经主子!这是光明正大的点名服务了!
林凡心里却是一沉。名声越大,风险越高。给皇子公主做饭是在胡爷爷严格把控下,现在直接给嫔妃拟食谱,这自由度大了,但责任也更重了。万一吃出个好歹,或者不合口味……
他看了一眼旁边还沉浸在“银耳需慢炖出胶方显功效”技术问题中的小诚子,叹了口气。这“养生菜单”的红火,到底是把他们往更高的平台上推,还是往更深的坑里引呢?刘婕妤的这份差事,是机会,还是又一个裹着糖衣的炮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