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轮椅狂飙”事件的热度,如同在滚沸的油锅里又泼进了一瓢冷水,彻底炸穿了多个圈层。物理学界、化学能源界、生物学界(还在研究脑波控制)、甚至交通运输安全部门都被惊动了。林墨的直播间已经从娱乐板块的泥石流,升级为了一个涉及多学科前沿、动辄颠覆常识的“现象级未解之谜发源地”。
网络上,“土豆电池”的相关搜索量暴增,各种民科理论、恶搞p图、甚至严肃(看似)的讨论帖层出不穷。有人开始认真研究不同品种土豆的发电效率,有人试图用红薯、西红柿甚至柠檬复制“奇迹”,当然,结果无一例外都是对基础物理定律的徒劳挑战。某些境外媒体的报道也开始从之前的嘲讽质疑,转向了一种带着困惑和隐隐不安的“客观描述”。
林墨本人,则在经历了轮椅上的“速度与惊惧”后,难得地安静了几天。倒不是他转了性子,而是他在消化系统新开放的部分权限,以及琢磨下一个“整活”的方向。
系统界面上,那庞杂的科技树虚影中,除了之前亮起的“单兵增强”、“生物科技”、“能源科技”、“深空感知”等分支外,又有几个新的光点若隐若现,标签更加晦涩:
【信息基石- 逻辑完备性补丁...】
【时空褶皱应用理论浅析...】
【宏观量子态观测引导...】
这些标签看得林墨头皮发麻,感觉每一个都离他用脸盆接卫星的初始画风相距甚远。“系统,咱们能不能来点接地气的?这些玩意儿听起来就像是应该锁在保险柜里,由一堆白发老头围着研究的东西,我一个整活主播怎么搞?”
【整活的精髓在于化腐朽为神奇,化高深为沙雕。宿主已初步掌握精髓,请保持信心。】系统的回应依旧淡定,甚至带着点鼓励(?)。
就在林墨对着“信息基石”、“逻辑完备性”这些词发愁,琢磨着是不是要直播表演用摩斯电码推导哥德巴赫猜想时,新的任务提示音拯救了他——或者说,把他推向了一个更深的坑。
【叮!新整活任务发布!】
【任务名称:灵感迸发!在厕所墙壁上“顿悟”并书写世纪难题的解答!】
【任务要求:在直播中,于一个特定、封闭、私密且具有“顿悟”传统氛围的环境(例如:卫生间),使用随手可得的普通书写工具(如:马克笔、粉笔、甚至口红),在一块平面(如:墙壁、瓷砖、镜子)上,当众书写下一套完整、严密、且包含关键创新思路的,针对某个着名数学猜想(例如:黎曼猜想)的“证明过程”。该过程需包含至少一个足以让该领域专家震惊并引发深入讨论的核心引理或突破性方法。】
【任务奖励:【信息熵本质理解与初级应用】(涉及信息压缩、传输极限、乃至对某些复杂系统底层逻辑的洞察与微调能力)。】
【整活道具:【灵感喷泉·一次性体验券】(将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为宿主提供短暂的、针对特定数学问题的“超验直觉”,确保书写内容包含关键性突破,但表现形式将充满宿主个人风格(即:看似潦草、跳跃、不严谨))。】
【整活提示:智慧的闪光往往诞生于最放松、最不经意的时刻。阿基米德的浴缸,牛顿的苹果,以及……或许,你的马桶?注意,是“证明过程”,非最终证明,旨在提供一条全新的、可行的路径。】
林墨看完任务要求,感觉自己cpU有点干烧了。
黎曼猜想?!
那个困扰了数学界一个多世纪,关于素数分布规律,悬赏百万美金,被称作“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之一的黎曼猜想?!
让他在厕所墙上用马克笔写证明过程?!还特么是直播?!
“系统……”林墨的声音带着一丝绝望的沙哑,“我高中数学及格都费劲,你让我去碰瓷黎曼猜想?还顿悟?我在厕所里最大的顿悟就是明天该买哪个牌子的卷纸!你这已经不是整活了,你这是要把我直接送进精神病院啊!”
然而,系统的沉默如同亘古不变的磐石。林墨知道,反抗是无效的。
他瘫在椅子上,目光呆滞地扫过工作室,最终,落在了那扇紧闭的、通往小小卫生间的门上。一种悲壮的情绪油然而生。
“罢了……既然是整活,就要整最大的……”他深吸一口气,仿佛做出了什么艰难的决定,“大不了,就是被全网嘲笑‘民科之王’嘛!”
他开始做“准备”。首先,他网购了一堆不同颜色、不同粗细的马克笔。然后,他精心打扫了卫生间——毕竟是要上镜的地方,虽然行为艺术,但卫生不能太艺术。他甚至调整了卫生间里的灯光角度,确保摄像头能清晰拍到墙壁。
直播预告再次以沙雕风格发布:《今晚直播,挑战人类智慧极限!地点:卫生间!内容:绝对让你“屎”料未及!》
粉丝们看到这个预告,好奇心被吊到了天花板。
“???主播终于彻底疯了吗?”
“卫生间直播?这能播吗?超管警告!”
“我猜是要测评马桶?”
“赌五毛,是表演如何在狭小空间内躲避无人机!”
“黎曼猜想?标题党吧?他要是能碰黎曼猜想,我就能证明p=Np!”
直播开始。画面切入,果然是在一个看起来干净整洁,但明显是家庭卫生间的环境里。林墨一脸肃穆(伪装),站在贴着白色瓷砖的墙壁前,手里拿着一把五颜六色的马克笔。
“家人们,晚上好。”林墨的语气带着一种朝圣般的庄重(演技),“众所周知,人类进步的阶梯,由两个地方推动:一是书房,二是厕所。今天,我们就在这个充满哲学思辨与灵感火花的神圣空间里,尝试触碰一下数学的星空之巅——黎曼猜想!”
弹幕瞬间被问号和“哈哈哈”淹没。
“来了来了!经典开场!”
“这背景,这氛围,我信了!快开始你的表演!”
“主播,需要我帮你联系七院(某着名精神病院)吗?我有熟人!”
“我已经准备好录屏了,历史性的一刻(搞笑版)!”
“办公室”内,值班人员看到直播画面和标题,差点一口水喷在屏幕上。数学猜想?还是在厕所?这跨度也太大了!
“主任,这……”
主任揉了揉眉心,虽然早已习惯林墨的不按常理出牌,但这次还是感觉有点超纲。“记录!全方位记录!通知数学研究院,让他们派专家在线盯着!万一……我是说万一呢?”
直播间里,林墨开始了他浮夸的“前戏”。他时而盯着墙壁冥思苦想,时而烦躁地抓抓头发,时而对着马桶盖(?)发呆,嘴里还念念有词:“Zeta函数……非平凡零点……临界线……哦!这灵感,它若隐若现……”
就在观众们快要失去耐心,弹幕开始刷“尿点到了”的时候,林墨突然浑身一震,如同被雷击中一般(使用了道具【灵感喷泉·一次性体验券】)!
他的眼神瞬间变得(伪装的)空洞而深邃,仿佛穿透了墙壁,看到了宇宙的终极真理。他猛地抓起一支红色马克笔,转身就在雪白的瓷砖墙上,唰唰唰地书写起来!
“来了来了!他开始了!”
“卧槽,真写啊?这墙不要了?”
“老婆!快出来看上帝……在咱家厕所墙上写天书!”
起初,弹幕还带着戏谑。但很快,随着林墨书写的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直播间的气氛开始变得微妙。
林墨书写的内容,并非人们想象中那种工整、严谨的数学论文格式。它极其跳跃,充满了各种临时定义的符号、箭头、潦草的注释和看似随意的公式变形。一会儿是复杂的复变函数积分,一会儿是突兀的几何图形,一会儿又扯到了素数定理的某种奇异推广,甚至中间还夹杂着几句用蓝色马克笔写的、看似毫无关联的物理方程片段(来自系统提供的“超验直觉”的副产品)。
这看起来,完全就是一个精神错乱者的随手涂鸦,或者一个极度自负的民科的狂想笔记。
然而,就在这片看似混乱的“涂鸦”中,一些敏锐的、或者本身就是数学专业的观众,逐渐发现了一些不对劲的地方。
“等等……他那个对Siegel零点的处理方式……好像有点意思?”
“那个用泛函分析重新构造的L函数框架……虽然不严谨,但方向似乎……很新?”
“看那里!他用了一个极其巧妙的组合数学构造,把素数的分布问题和某个随机矩阵的特征值分布联系起来了!这个类比我好像在某篇预印本上看到过雏形,但他这个更直接、更大胆!”
“还有那个红色的核心引理!虽然证明过程跳了十几步,但那个结论……如果成立,简直就是一把直插黎曼猜想心脏的钥匙!”
弹幕中开始出现零星的、带着震惊和不确定的专业讨论。这些讨论很快被更多“不明觉厉”的吃瓜群众复制传播。
“办公室”内,原本只是抱着“看热闹”心态的数学专家,在远程看到林墨写出的部分内容后,脸色逐渐变得凝重。他们迅速召集了更资深的数论专家,甚至惊动了几位国宝级的数学家。
“老张,你快看第三块瓷砖上那个关于Zeta函数导数的渐进式展开!那个余项估计的方法……我从未见过!”
“李院士,您看他用绿色笔标注的那个‘拓扑反转’思路,虽然表述极其不规范,但内核……似乎指向了某种将复平面上的问题转化到更高维流形上解决的途径?”
“最关键的是那个用金色马克笔圈出来的‘类椭圆曲线同源推论’!这完全是一个全新的工具!如果能把他的思路补充完整、严格化,哪怕最终不能完全证明黎曼猜想,也绝对能在素数分布领域打开一扇全新的大门!”
主任听着加密频道里几位数学泰斗越来越激动,甚至带着颤抖的声音,心中已然明了。这次,林墨又“成功”了!他再次用一种近乎行为艺术的方式,抛出了一个足以震动整个数学界的、蕴含着巨大价值的“思路核弹”!
直播的最后,林墨仿佛耗尽了所有精力(道具效果结束),马克笔从他手中滑落。他踉跄一步,靠在洗手台上,看着满墙“天书”,露出一副(伪装的)茫然表情:“我……我刚才写了什么?好像做了个梦……脑子有点空……”
这恰到好处的“失忆”,更是为这场闹剧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直播结束的瞬间,“办公室”的行动再次展开。林墨家的卫生间,连同那面写满了“证明过程”的墙壁,被以最高优先级“保护性拆除”,整个运往了国家数学科学研究中心。所有接触到原始墙体的人员都签署了最高级别的保密协议。
接下来的几天,是数学界一场无声的地震。
由国家顶尖数学家组成的“黎曼项目组”迅速成立,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是破译、理解、补充和严格化林墨留在厕所墙壁上的那些“灵感碎片”。
这项工作极其艰难,因为林墨的书写充满了跳跃、省略和个人化的符号。但这反而像是一个巨大的宝藏,因为其中蕴含的多种新颖思路和那个核心的“类椭圆曲线同源推论”,每被理解一部分,都能带来巨大的启发。
他们发现,林墨提供的并非一个完整的证明,而是一个包含了数个突破性工具和思路的“工具箱”。其中最关键的一项,是一种将黎曼Zeta函数的非平凡零点问题,与某种特定类型的、高维空间中的“扭结”(knot)的拓扑性质联系起来的新颖框架。这个框架绕过了一些传统方法无法克服的障碍,提供了一条潜在的、通往问题核心的全新路径。
虽然距离最终证明黎曼猜想依然遥远,但“黎曼项目组”的专家们一致认为,林墨的这次“厕所涂鸦”,至少将相关领域的研究进程推进了二十年!更重要的是,它开辟了多个全新的、富有潜力的研究方向,其价值无法用金钱衡量。
而任务奖励——【信息熵本质理解与初级应用】的相关知识,也随着这次“灵感爆发”,以一种极其隐晦的方式,嵌入到了那些数学结构的深层逻辑之中,等待着被具备相应知识背景的研究者在未来逐步发掘和应用。这项技术关乎信息的本质,其潜在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突破性的数据压缩算法、接近香农极限的通信编码、对复杂系统(如经济、生态、甚至社会动态)更精准的建模与预测,乃至对某些基于信息处理的加密体系的根本性动摇。
国运的提升,这次体现在了最基础、也最核心的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女王,一个数学强国,必然拥有更坚实的科技发展基础和更强大的未来潜力。林墨的这次“整活”,无异于为国家的数学研究,注入了一剂强劲无比的“肾上腺素”。
境外数学界和情报机构自然也捕捉到了风声。虽然无法得知具体内容,但中国顶尖数论专家异常频繁的私下交流、以及几个数学核心期刊突然收到的、来自中国同行的、涉及全新领域的重磅论文,都让他们意识到,那边肯定发生了大事。联想到林墨那场诡异的“厕所直播”,他们几乎可以肯定,这小子又在不经意间(或者刻意地)抛出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这让他们感到一种深层次的无力感——当对手开始在你最引以为傲的基础科学领域,以这种莫名其妙的方式取得突破时,那种震撼和威胁,是任何武器都无法比拟的。
林墨的工作室里,他看着网络上对自己“厕所数学家”身份的恶搞和调侃,无奈地笑了笑。那面被拆走的墙,换来了一套全新的、更先进的直播设备作为“补偿”。
系统界面浮现:
【技术扩散评估:“信息熵本质理解”核心原理已以高度抽象形式嵌入国家级数学研究体系,将随时间逐步显现其价值。】
【国运关联技术模块:“信息基石”序列激活,当前激活度8%。】
【宿主贡献点大幅增加。权限进一步提升,可模糊感知未来部分高价值整活任务的触发条件。】
林墨看着“信息基石”这个序列,又回想了一下那看似混乱的涂鸦,隐隐感觉到,这次上交的东西,其影响可能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深远和根本。
“信息熵……数学基石……”他喃喃自语,目光扫过工作室里那台老旧的收音机、那盆新买的绿萝、以及角落里拆剩下的轮椅零件。
下一次,或许该把这些看似不相关的东西,用某种方式“连接”起来整活了?比如,直播用脑波控制收音机,接收来自未来的信息,并用数学公式解读?
这个念头让他自己都觉得离谱,但嘴角却不由自主地翘了起来。对于现在的他而言,越是离谱,才越是意味着……新的风暴即将来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