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至治元年六月的大明湖,刚过梅雨时节,空气里还飘着荷尖的清润气。云庄的竹篱笆外,一艘乌篷船慢悠悠靠了岸,船上下来个身着青布长衫的人,手里攥着本卷边的《孟子》,头发里掺了几丝白,却丝毫不显老态——正是刚辞了参议中书省事的张养浩。

他站在湖边,望着粼粼波光里的云山倒影,长长舒了口气。这一退,可算把京城里的乌烟瘴气都抛在了身后。谁能想到,九年后,他会在这片湖光山色里啸傲林泉,把满腔心事都写进散曲里;更没人想到,元廷后来七次派官来召,他都摇着扇子婉拒,唯独一次,却连家都没顾上多待,星夜就往火坑里跳。

要讲张养浩的故事,得从他小时候说起。

至元七年,张养浩生在章丘一个小商人家里,父亲张郁常年在江淮跑买卖,家里虽不算大富大贵,却也衣食无忧。可张家人心里,总揣着个念想——他们祖上出过唐代名相张九龄,这份荣耀,到了张养浩这儿,父亲张郁总盼着能续上。那会儿元廷还没开科举,可忽必烈已经听了耶律楚材、刘秉忠的劝,要推“汉法”,读书人靠学问当官,眼看着就有盼头了。

所以张养浩打小就没像别的孩子那样摸鱼捉虾,天天抱着儒家典籍啃。天不亮,母亲刚点上油灯,他就凑在灯前翻《论语》,字认不全就查《说文解字》;夜里读到三更,母亲催着睡觉,他总说“再读一页,就一页”,有时候捧着书就睡着了,头歪在案上,嘴角还沾着墨汁。街坊邻居见了都笑,说“张郁家的小子,将来准是个做大官的料”。

这份苦读,还真没白费。至元二十九年,二十出头的张养浩揣着自己写的策论,进京去拜谒平章政事不忽木。不忽木是色目人,却最看重有真才实学的汉人,尤其见张养浩说起“修齐治平”时,眼睛亮得像有光,心里顿时喜欢上这个年轻人。他拿着张养浩的策论,在朝堂上逢人就夸,先是举荐他做了礼部令史,后来又调去御史台当掾史,再往后,干脆推他去中书省当掾属,最后还选他去堂邑当县尹——这在当时,可是天大的恩典。

要知道,那会儿的大元帝国,虽说喊着“混一华夷”,可骨子里的等级分得清清楚。中枢的要职、地方的正职,大多是蒙古人、色目人当,汉人要么在底下做小官,要么干脆躲在山里当隐士。就连赵孟頫那样的大才子,元廷也只把他当“会画画的文人”,没给过实权。张养浩一个汉人,能得到不忽木的青眼,既能为国做事,又能为民分忧,这份幸运,可不是谁都能有。

到了堂邑,张养浩才算真正懂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意思。他刚到县衙,就先去了监狱,一进门就愣了——牢房里挤得满满当当,大多是面黄肌瘦的老百姓,眼神里满是惶恐。他叫狱卒把囚犯一个个带出来问话,才知道这些人根本不是什么大盗,都是因为天旱收成差,家里没粮,孩子饿得哭,才不得已偷了点粮食或布匹。

张养浩蹲在狱门口,听着囚犯说“大人,我不是想偷,我家娃三天没吃饭了”,眼圈一下子就红了。他当即让人把这些囚犯都放了,还让人给他们每家送了点粮食,只跟他们说“以后别再做这事了,好好过日子,别辜负了自己的良心”。那些囚犯跪在地上,哭得鼻涕眼泪混在一起,嘴里不停喊“谢张大人”,后来还互相告诫“可不能再犯错,别对不起张公”。

在堂邑的三年,张养浩没闲着。审案子时,他总先问清楚前因后果,不冤枉一个好人;地方上的豪强欺负百姓,他带着衙役上门说理,硬是把被占的田地给百姓要了回来;碰到灾年,他就开粮仓放粮,自己还掏腰包给穷苦人买药。慢慢地,“张县尹清正”的名声,在齐鲁大地传得家喻户晓。

大德九年,张养浩升了监察御史。这官虽不算特别大,却能监察百官,说话有分量。可当了这官,张养浩才看清朝堂的真面目——那些高官要么飞扬跋扈,要么忙着争权夺利,谁管底下百姓的死活?他想起堂邑百姓饿肚子的样子,再看看眼前这些人的嘴脸,心里的火气就往上冒。

他“入则和皇上争是非,出则和大臣辩可否”,见着弊政就说,见着贪官就参。至大三年,他干脆写了篇上万字的《时政书》,把政局混乱、吏治腐败的事儿全抖了出来,字里行间全是激愤,就差指着鼻子骂那些权臣了。可那会儿的武宗,哪听得进这种话?看完奏疏,当场就发了火,再加上权臣在旁边煽风点火,说张养浩“以下犯上”,差点就把他抓起来。最后虽说没坐牢,却也被罢了官,灰溜溜地离开了京城。

张养浩倒也不后悔,收拾行李的时候还跟家人说“我没说错话,百姓过得苦,就得有人替他们喊”。

直到至大四年,仁宗即位,情况才变了。仁宗想推“以儒治国”,还想恢复科举,早就听说张养浩直谏的名声,赶紧把他召了回来。这几年里,张养浩一路升官,最后做到了参议中书省事,还主持了元代第一次、第二次会试。看着考生们捧着试卷,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期盼,张养浩心里也热乎——他觉得,一个“致君泽民”的时代,好像真的要来了。

可天不遂人愿。仁宗刚把新政推起来,延佑七年就去世了,英宗接了位。英宗跟仁宗不一样,性子刚愎自用,对大臣管得极严,再加上皇后和权臣之间互相拆台,朝堂又乱成了一锅粥。

有一年元夕节前,张养浩听说宫里要张灯结彩,花的都是百姓的税钱,心里又急了。他找左丞相拜住,递上《谏灯山疏》,说“现在百姓还有好多没饭吃,宫里却花钱搞这些虚的,实在不该”。英宗看完疏,气得把奏疏扔在地上,可转念一想,张养浩说的是实话,又没法反驳,最后不仅听了他的劝,还赏了他些东西。

可就是英宗这又怒又赏的态度,让张养浩心里打了个寒颤。他太清楚官场的凶险了,今天能赏你,明天说不定就会因为一句话治你的罪。至治元年六月,他找了个“父老需要赡养”的理由,突然辞了官,头也不回地回了大明湖旁的云庄。

这一归,就是九年。

回到云庄的张养浩,活成了真真正正的“隐士”。每天早上,他先去湖边散步,看荷花从荷叶里钻出来,听沙头的鸟叫;中午在书房里写散曲,笔锋里全是自在——“四围山,会波楼上倚阑干,大明湖铺翠描金间”,写的是会波楼的景色;“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道的是心里的舒坦。傍晚的时候,他就跟邻居下棋,喝两杯淡酒,说起京城里的事,只笑着摇头“那地方,我可不想再去了”。

英宗其实没忘了他。张养浩归里才四个月,元廷就派官来召他当礼部尚书,他摆着手说“我年纪大了,做不动官了”,硬是没去。后来英宗、拜住被人刺杀,元廷又先后七次来召,不管是让他当刑部尚书,还是当陕西行台御史中丞,他都婉言谢绝。

他不是不想做事,是看透了——朝堂还是那个朝堂,就算回去,也未必能帮到百姓,反而可能把自己搭进去。不如就在这云庄里,把满腹情思都洒在湖光山色里,安安稳稳过余生。

可天历二年正月,一封急信打破了云庄的平静——关中大旱,饿殍遍野,元廷再次召他,让他去当陕西行台中丞,主持赈灾。

那天,张养浩正在湖边看荷花,儿子把信递给他。他拆开信,越看脸色越沉,手都开始抖。信里写着“关中大旱,饥民相食”,这六个字像刀子一样扎在他心上。他想起堂邑那些饿肚子的百姓,想起《孟子》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话,心里的天平一下子就歪了。

那会儿他已经六十岁了,母亲也八十多了,家里人都劝他“爹,你年纪大了,关中那么远,路上又苦,别去了”。张养浩没说话,当天就把家里的钱财都拿了出来,分给了街坊里的穷苦人,又跟母亲磕了三个头,说“娘,儿子不孝,可关中百姓在等着我,我不能不去”。

第二天一早,他就带着几个随从,骑着马往关中赶。一路西行,景色越来越惨——地里的庄稼全枯了,像一堆堆干草;路边的树皮被剥光了,有的地方还能看到饿死的人,没人收尸,就那样躺在路边;偶尔碰到几个流民,个个面黄肌瘦,衣服破得遮不住身子,见了他就跪下来求“大人,给点吃的吧”。

张养浩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着,喘不过气。他让随从把带的干粮分给流民,碰到饿死的人,就找块地方把他们埋了,还对着坟头作揖;有个老百姓为了给母亲治病,要卖自己的孩子,张养浩见了,当场就掏出钱给了那家人,抱着孩子哭“苦了孩子,苦了百姓啊”。

到了陕西,他更是连家都没回,直接去了赈灾的地方。白天,他忙着给流民发粮食、设粥棚,有时候一天就吃一顿饭;晚上,他就对着天祈祷,希望能下一场雨,常常跪在地上,直到天亮。有人劝他“大人,您歇会儿吧,身体要紧”,他总说“百姓还在饿肚子,我怎么能歇?”

那段日子,他写了首《一枝花·咏喜雨》,里面有句“用尽我为国为民心,祈下些值金值玉雨”,道尽了他的期盼。后来真的下了雨,地里的庄稼慢慢绿了,流民也少了些,他高兴得像个孩子,可转头看到还有人在赶路逃荒,又皱起了眉,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

可谁也没想到,天历二年七月,张养浩竟积劳成疾,一病不起。刚开始他还强撑着处理赈灾的事,后来连床都下不了,弥留之际,他还拉着随从的手说“一定要把粮食发到位,别让百姓再饿肚子”。

他去世的消息传出去,陕西的百姓哭成了一片,好多人自发地给他送葬,嘴里喊着“张大人,您别走啊”,就像失去了自己的父母一样。

张养浩这辈子,活得像颗孤星,在元季的浊世里,始终亮着“为民”的光。他有为民请命的胆魄,敢在皇帝面前说真话;他有济天下苍生的壮怀,六十岁还能为了赈灾奔波;他心里装着孟子说的“浩然正气”,不管是当官还是归隐,都没忘了百姓。

数百年后,我们读他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还能感受到他对百姓的心疼,对世事的无奈。

古人说“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意思是上天要让孔子来唤醒世人。这句话,用在张养浩身上,再合适不过。他用一生告诉我们,不管在什么时代,都该有人记得百姓的苦,都该有人为百姓做事——这,就是张养浩留给我们最珍贵的东西。

侠客书屋推荐阅读:李辰安钟离若水我在大唐斩妖邪再世王侯之楚梦辰先助大秦后助汉,亿万大军天可汗战皇林天龙刀笔吏大国重工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大明状师烈火南明二十年大唐杨国舅锦衣夜行红楼之万人之上大秦:暴君胡亥,杀出万世帝国重生之嫡女不善铁血宏图大唐:我的妻子是李丽质开局:败家子遭未婚妻上门退婚世子妃今天又作妖了新唐万岁爷风涌华夏:我打造了顶流历史ip曹操穿越武大郎大秦二世公子华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凡人歌邪王的倾城狂妻:鬼妃天下冥王毒妃我在大唐搞工业革命荒年卖身成赘婿,我有空间肉满仓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荒野大镖客:我有放生进度条穿成权臣早死原配,撩硬汉生崽崽分家后囤满了灵泉空间,气疯极品大唐: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立生一生兵锋王座在洪荒悠闲种田的日子大明:我能复制战略物资!我在影视世界和主角抢机缘大唐天宝重生沈氏红颜皇宫沦陷:一起逃亡皇嫂个个天仙大唐繁荣系统乱世古武之一代君王打不死我,皇叔干脆让我监国!我在贞观朝当神豪三国:袁绍是我哥,我来一统天下!水浒西门庆从原始人开始建立帝国即鹿
侠客书屋搜藏榜:丰碑杨门绝世极品兵王寻唐一笑倾人城再笑城已塌全球锻炼,开局水浒我来选战神,窝要给你生猴子东汉不三国双穿门:人在诡异世界当压寨夫君陛下,北王的封地比国家还要大了诸天,从亮剑开始的倒爷特种兵:开局签到漫威系统战狼狂兵小将很嚣张水浒之书生王天下回到三国收猛将三国:封地1秒涨1兵,百万铁骑绕京城大明凰女传明末开疆诸国志穿越我是胡亥大秦长歌偷听心声:公主请自重,在下真是大反派金融帝国之宋归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特工狂妃:腹黑邪王我不嫁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霸魂管仲神秘王爷欠调教布衣首辅谬论红楼梦十岁让我当摄政王,还托孤女帝?高贵朕要抓穿越大明:为了长命,朱雄英拼了朱元璋:咱大孙有帝王之姿红楼欢歌开局汉末被流放,我横扫亚洲二战那些事儿绵绵诗魂大唐败家子,开局被李二偷听心声唐末战图倾世太子妃【完结】大清挖坑人我为女帝打江山,女帝赐我斩立决铁齿铜牙之皇太子永琏凤临天下:一后千宠女帝别哭,你的皇位本将军坐了!锦衣血诏一品国公攻略情敌手册[快穿]
侠客书屋最新小说:红楼莽夫:开局退婚,暴打亲爹这个藩镇过于凶猛红妆断案:我与状元大人的探案日看故事悟人生三国:魂穿曹髦司马家你慌不慌?赘婿掌心娇九域雄皇开局迎娶双胞胎大明第一CEO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明:开局造反,杀高起潜救卢象升特种兵王变扶苏:始皇帝懵了大明基建录穿越?我在大唐搞基建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庶子闲云志:穿回古代后只想躺平三国:开局北上求援,刘备我来了穿越古代,开局先娶三位敌国公主铁器时代:从零开始的工业革命幽冥帝阙:阴阳同仇录开局无敌:我在金营杀人如麻老子今朝,点检形骸大秦,让我魂牵梦绕大明,那个位置你坐到底!我等着汉阙孤臣我统一了战国开局家将,继承十二位遗孀联的江山,全是梗!!!大唐:我成了什么都能卖神秘商人朕的阿斗不可能这么英明!大秦轮回指南:从入门到入土再造大宋:我在靖康玩职场权谋穿越隋末,君临天下我在古代开盲盒,女帝们抢疯了明末:铁血山河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一阙夺鼎:八皇子的帝王梦寒川霸主:我的科技帝国天幕直播:带着老祖宗一起发展三国:重生吕布从下邳开始大明巨匠烟雨龙魂路本王只想修路:父皇求我继承大统大秦:扶苏的两千年救赎!三国:从桃园四结义开始无敌抗倭战神快穿:硬核授课,教的太子都篡位南诏残魂穿越三国:主角比吕布还猛科举:大梁魅魔,肩抗两京十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