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 逄同献策
两日后,逄同、灵公豹率三千越兵到达石门关外,逄同奉旨进入姑苏城。对逄同,夫差还是比较熟悉的,他喜欢逄同的机智诙谐,他召见逄同。见面后夫差故意责问:
“逄同大人为何来迟?”
逄同洋洋洒洒地回应:
“闻子贡先生之言,尊我越王之命,经范蠡大夫挑选,不容易凑齐了精兵三千,是一迟也;与范蠡大夫连日计议,范大夫授同计策,转呈上王,以破齐师,是二迟也;路遇细雨,步卒举步维艰,是三迟也;上王未授臣下兵到之时日,行军从容,故四迟也。”
“哈哈哈。”夫差听后,欣然而笑,然后身子前倾问:“范大夫有何破敌良策?”
“同来前,范大夫曾言:千里之外十万齐师,欲破之不易,弊者有二,一是我乃劳师远征,齐师以逸待劳;二来齐师驻扎汶上已久,地理熟悉,驻防坚固。由此二者,我吴师必败。”
逄同说着看看夫差。夫差面无表情地静静听着,就接着说:
“范大夫又言:利者也有二,一者齐师驻扎已久,兵将疲惫,疲惫而懈怠,怠兵必败。二者,齐国将相不合,各姓间积怨已久,因而散兵必败。”
逄同说着,又看看夫差,夫差仍然不动声色静静地听。
就又说:“破敌之要,就是要克弊借利。胜者也有二:一者,调动齐师离开汶上,与之在艾陵决战;二者,齐师真实的出兵目的在于调和国内党争,伺机而动,不难看出,可以分化他的力量,歼灭一部,安抚一部,劝降一部,这样便大功告成。”
逄同说完了,见夫差仍不动声色,颇为惊奇,又说:
“届时,逄同愿作上王的说客,力劝其中军统帅国书归降。”
逄同说完话,大殿里静得很。好奇怪的寂静。这种寂静让逄同感到不安,他心里不住的翻腾,猜测夫差的心理。
这种寂静过了好一会,夫差这才正了下坐姿,一脸正色,开口说:
“逄同大人一路颠簸,到馆驿好生休息,所带兵马,编入中军。”说罢退朝。
夫差从王宫里出来,身边没了伍子胥,夫差习惯了到清净的后宫仔细审读重大方略。此时正向后宫走去,他的内心的确十分复杂,他对逄同口述的范蠡的破敌计策,感到振奋,大军未行,仿佛看到了胜利。同时他又感到隐隐担忧,他感到了范蠡的可怕。
走着,就回想起勾践夫妇和范蠡羁押在吴国时,自己亲眼见到的一个情景:勾践夫妇端坐在马粪旁,范蠡拿着锤子恭敬地站在一侧,在这样的环境下,范蠡仍不失君臣之礼,于是夫差唤来范蠡,对他说:勾践无道,越国已亡,赦你无罪,归顺吴国吧。范蠡说:臣不能辅佐越王从善,致使得罪了大王,幸而活命,心愿已足,不再求富贵了。
夫差想到这里,一种不祥的预感滋生出来:假如真有一天,吴越之间再战,范蠡将会成为胜负的关键。不过目前还有一件事更让他心恼,就是楚国的事。他哀叹一声,向玉阳宫走去。
端木赐见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离开王宫,准备回鲁国,临行前,他去拜会了计然,听到了计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西施姐妹是如何制止了这场灾祸后,端木赐目瞪口呆,叹道:
“羞哉端木赐!悔哉范少伯!”
他又去拜会伍子胥,伍子胥不见。端木赐留下话:火盛一时休,水柔流长久。随后驾车回鲁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