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清晨没有闹钟,林小满是被院子里槐树叶的轻响唤醒的。她揉着眼睛坐起身,第一件事就是看向书桌——那盏旧台灯旁,阿澈已经站在那里,指尖正轻轻点着《天文学导论》的星图页,像是在提前“备课”。
“今天要学航天器姿态控制,你帮我盯着点,别让我走神。”林小满趿着拖鞋跑过去,把平板电脑放在书桌上。屏幕里是她昨天预约好的航天工程公开课,主讲人是国内知名的航天专家,据说曾参与过探月工程。
阿澈点点头,身影往旁边挪了挪,给她腾出坐的位置。阳光从天窗落下来,刚好照在星图和屏幕上,暖融融的光裹着两人的身影,像是在书桌前围了个小小的结界。
公开课准时开始。当专家讲到“航天器如何通过姿态传感器捕捉星体位置”时,林小满忍不住皱起了眉。屏幕上的三维模型旋转得太快,她还没看清传感器的安装位置,画面就切到了下一页。
“别急,我帮你记下来了。”阿澈的声音凑得很近,指尖的光落在笔记本上,慢慢画出传感器的结构图——和屏幕上一闪而过的模型一模一样,甚至还标注了关键部件的名称。
林小满赶紧低下头,跟着光痕的轨迹记笔记。阿澈的画图速度不快,却每一笔都精准,像是把屏幕上的内容“拓”在了纸上。她想起自己高中时听物理课,总跟不上老师的节奏,阿澈就借着风把同桌的笔记吹到她手边,让她照着抄。现在不用再借别人的笔记,他能直接画给她看,这样的变化,让她心里满是安稳。
“你怎么记得这么清楚?”课间休息时,林小满忍不住问。阿澈的指尖还停留在图纸上,眼底带着点笑意:“以前在图书馆‘借’别人的航天书看时,专门记过这些结构。那时候就想着,等你以后学这个,我能帮上忙。”
林小满的鼻尖轻轻发酸。她知道,阿澈说的“借别人的眼睛看”,是他只能附着在路人身上,才能接触到图书馆的书籍。为了能帮她实现小时候的梦想,他默默做了这么多准备。
第二节课讲的是“猎户座β星系统的探测可行性”,刚好是林小满最感兴趣的内容。专家在屏幕上展示了猎户座β星的光谱分析图,说以目前的航天技术,要到达那里至少需要几百年。林小满的心情有点低落,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笔记本的边缘。
“其实没那么远。”阿澈忽然说。他的指尖落在光谱图的某个波段上,光痕慢慢勾勒出一条航线:“如果利用星际引力弹弓效应,再优化推进器的燃料效率,能把时间缩短一半。”
林小满眼睛一亮,赶紧把他说的记下来。阿澈的讲解很通俗,没有用复杂的术语,而是像讲故事一样,把航线设计的原理说给她听。阳光透过星图页,在他透明的指尖上投下细碎的光斑,让那些专业的知识,都染上了温柔的温度。
公开课结束时,已经是中午。林小满关掉平板电脑,伸了个懒腰,才发现笔记本已经写满了整整三页——有阿澈画的结构图,有他补充的知识点,还有两人一起讨论的航线设计思路。
“今天收获好大。”林小满把笔记本抱在怀里,像抱着宝贝一样。阿澈的身影比早上透明了些,却依旧笑着说:“你学得很快,比我第一次‘看’这些知识时快多了。”
她起身去厨房煮了两碗面条,把其中一碗放在石桌上,对着空气说:“给你的,加了槐花酱,是你喜欢的甜口。”阿澈的身影落在石桌旁,俯身闻了闻,声音里带着满足:“和张婶做的味道很像。”
午后的阳光落在院子里,槐树叶的影子在地上晃来晃去。林小满坐在石凳上吃面条,阿澈陪在她身边,偶尔聊起课上的内容,偶尔说起小时候的趣事。这样的时光,平淡却温暖,像老槐树的根,深深扎在她的心里。
吃完面条,林小满把笔记本放回阁楼的书桌,夹在《天文学导论》里。她看着书桌上的星图、模型和写满笔记的本子,忽然觉得,航天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星星,而是变成了触手可及的、带着温度的目标。
“等我学会设计完整的探测航线,我们就‘飞’一次猎户座β星,好不好?”林小满抬头看向阿澈。
阿澈的眼底泛起明亮的光,用力点点头:“好,我等着那一天。”
天窗的光落在两人身上,星图上的猎户座β星,像是在遥远的宇宙里,悄悄亮了起来。林小满知道,只要有阿澈陪着,不管这条路有多远,她都能一步步走下去,把小时候的梦想,慢慢变成现实。